朱元璋的二哥二嫂後來怎麼樣了?

隨遇而安152094302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二哥二嫂死了多年了。

朱元璋本來有3個哥哥,2個姐姐,還有父母。

但1344年老家鳳陽又是饑荒又是瘟疫,農民一片片的死去。

當時朱家只有大哥結婚,有2個兒子,二哥沒結婚,三哥做了上門女婿。為了減輕家庭負擔,2個姐姐都已經出嫁。

結果,4月初六,朱元璋的父親死亡,初九大哥死亡,十二日大哥長子死亡,二十二日朱元璋母親死亡,全家死了一半人,只剩下朱元璋以及二哥、大嫂和大哥的小兒子。

大家沒有辦法,只能四散逃難,能活一個是一個吧。

需要說明的是,當時家人死了,連埋葬的地都沒有。

朱元璋找到地主劉德,希望能給一塊地埋葬親人。但劉德斷然拒絕,認為他們只是租賃關係。

朱元璋無奈,只得和二哥用草蓆裹著親人屍體,準備埋到村外亂墳崗去。這種亂墳崗,本來是埋葬無主屍體的地方,一說埋在這裡會變為孤魂野鬼。

好在劉德的哥哥劉繼祖心地善良,從自己耕地裡面拿出一小塊,讓朱元璋安葬了父母。

朱元璋稱帝以後,他將已經去世多年的劉繼祖被封為義惠侯,並且子孫世襲侯爵,直到明朝滅亡。

本來,朱元璋是要將劉德殺掉的。不過,考慮劉德的哥哥劉繼祖幫過他們,不能隨便殺掉他的弟弟。

於是,朱元璋表示不計較以前的事,還送給劉德30頃耕地,免除10年的賦稅,徭役。

當然,如果不是劉德哥哥的善心,劉德恐怕也得身首異處了。

草草埋葬了親人以後,全家被迫分散逃難,家人由此失散。

朱元璋去當了和尚,二哥做了上門女婿(這在當年是很丟臉的事情),大嫂帶著小兒子投奔自己孃家。

朱元璋九死一生,最終佔領滁州,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地盤。

隨後,他開始四處派人,尋找失散的親人。

結果是悲哀的。

朱元璋的大姐出嫁後沒多久,就感染瘟疫去世,連孩子也沒有生過。不過,一說朱元璋和大姐關係並不好,說是他兒時因頑皮,經常被大姐打罵。

即便如此,朱元璋還是封她為太原公主。

二姐也沒有活多久,生下小兒子李文忠4年後,二姐貧病交加去世。二姐夫李貞帶著2個兒子,四處流浪求生活。後來聽到朱元璋在滁州,他們才急忙趕過去。

朱元璋對二姐夫和兩個外甥很好。二姐夫李貞是個很善良的人,明明自己家裡也是吃了上頓沒下頓,以前仍然儘量接濟朱家。

據說一次家裡斷糧,眼見就要餓死,派朱元璋去姐夫李貞借糧救命。當時李貞只有6個粗麵饅頭,拿出4個給了朱元璋,自己只留下2個。朱元璋對二姐夫非常感激,認為如果沒有他,自己早就餓死了。

可惜,二姐夫李貞沒什麼才能,但外甥李文忠卻頗有能力。

朱元璋對外甥李文忠特別喜愛,重點培養。

最終李文忠成為了明朝有名的開國功臣,官至大都督府都督、榮祿大夫,兼主管國子監,被封為曹國公。

1384年,李文忠病逝,朱元璋追封其為岐陽王,配享太廟,其子李景隆承襲曹國公爵位。

對於二姐夫李貞,朱元璋也是另眼對待。

朱元璋賜李貞“敕免常朝,贊拜不名”,封他為駙馬都尉,後來又封為曹國公。朱元璋為了表達對姐夫的厚愛,特地賞姐夫住在皇宮內,而且賜他穿五爪龍袍。

後來李貞去世,朱元璋封追封他為隴西王,並且賜李家“三世王爵”,榮耀滿門。

朱元璋二哥三哥做了上門女婿,也就是為了吃口飯,可惜也沒有活多久。

三哥朱興祖很早就死了,連孩子也沒有,被朱元璋追封為臨淮王。

同朱元璋關係最好的二哥也死了,好在還留下了兒子朱旺。

二嫂帶著兒子投奔朱元璋,兩人都被善待。

朱元璋追封二哥朱興盛為盱眙王,其子朱旺被追封為昭信王。同時,詔令專人將朱興盛一家的遺骨,葬入了位於安徽鳳陽的明皇陵中。

可見,朱元璋對自己一家是很好的。


薩沙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就這事按照老話來說,這叫小孩沒娘說來話長啊!

說這事,咱的先把開頭的事先交代一下!

開頭的事

朱元璋擱家裡邊是老嘎達,上頭有三哥哥,兩姐姐,這要是年景好點,這就是一大家子,努把子力,這好日子還是有盼頭的。

可元末就這時間段,他不僅有天災,更有人禍。一場百年不遇的大災讓莊稼地都絕收了,一幫子老少爺們餓著肚子到處的找食吃,可俄就不算了,還遇到了瘟疫。

這老天爺也跟著老百姓作對,老百姓就不得個好啊!就那會當農民的人,那是一大片一大片死。

朱元璋他們家裡邊呢,這都抗到了1344年的四月份了,先是父親被餓死了,跟著已經成家的大哥也被活活的餓死了,接著是大哥的兒子,還有大哥的媳婦,最後就是生育老朱的母親。

就一個月啊!僅僅一個月的時間這一大家子就餓死了一大半。

老朱家裡頭就剩下,老朱,二哥和三哥。

那麼三哥為了活命,這不就給人做了上門女婿,家裡的事也不能插手。

老朱這就哭著吼著,摸著眼淚想找地主劉德弄塊墳地。

話說這劉德壓根就是敲髓吸骨的玩意,墳地?想多了吧!他寧願荒著也不可能給。

所以老朱和二哥被人一傢伙就給攆了出來。

“你爸爸給俺抗長工是不假,但俺也沒有欠他啥,憑啥他死了,俺就得給一塊地,有病吧!”耳朵眼裡還留著劉德憤怒的嘶吼。

是啊!憑啥?這年月誰又能管得了誰呀!

老朱就算是哭瞎了眼睛,劉德也不會心痛哪怕一秒鐘。

回頭老朱就想把父母用席子卷吧卷吧,擱亂葬崗子一埋就算了,如果以後有可能,再說吧!

就在這個時候,劉德的哥哥劉繼祖趕了過來,拉住了老朱的胳膊。

“你小子俺是看著長大的,你不找俺,咋就去找俺那吃啥啥不夠的弟弟,那能有個結果?來!俺這地多,你自己個選一塊吧!選好了,埋了就成了!”

得咧!好心的劉繼祖算是賞了一塊地給老朱,這也算多年來給他打工撈了一個還算可以的結果吧!

這不,當老朱衣錦還鄉,戴著皇帝的帽子回了家鄉,第一件事就是去找劉繼祖,結果這老劉早年就走了。

但這走了,恩還在不是,老朱也不是那種得了便宜還賣乖的人,所以還是封劉繼祖為義惠侯,他們家大小子這都能世襲這爵位,擱清朝這就算是一鐵帽子王了。

就這爵位一直延續到了大明朝滅亡之後,一塊墳地換了這麼一個天大的好處,這還真賺了,所以這好人有好報,這話還是靠譜的!

回頭瞅瞅他的弟弟劉德,聽見老朱回來,直接就嚇尿了,生怕老朱追他之前的事,這不也整了個負荊請罪。

可老朱現在是啥身份?那境界都不一樣了,所以也沒有追究劉德的過錯。

“你說的對!憑啥借墳地啊!咱也沒沾親帶故的!但你無情,咱也不能無義不是,雖然俺家給你打工,但打工賺的錢確實養活了俺們一家老小,這封賞是不能少的!”

結果老朱賞了劉德三十頃地,免了十年的賦稅和勞役,這也是對倆家做了一個了斷。

就這些個東西,劉德回頭瞅瞅哥哥的,這壓根就不能比好吧!

好了,咱把這頭先放下,單說老朱。

後來的事

話說這父母都安葬了,老朱和自己的二哥,相互瞅瞅,也只能各奔東西,看看各自能不能在這亂世之中活下來。

二哥沒得選擇,回頭像老三一樣做了人家上的門女婿,就為了混口飯吃。

這不後來老朱,憑藉自己的能力打下了自己的地盤。

有了自己的地盤,老朱首先就想到了家裡邊哥哥姐姐們,這就撒下人手去找。

咋說呢?就那年月能活下來這就不錯了,結果不是很好,但也不壞,家裡邊的人,至少還有幾個活著的。

大姐出嫁之後,也沒過上幾天安穩的日子,早早的死了,也沒有留下個一男半女的,老朱就算是有心,但也只能到這了。

後來老朱做了皇帝,為這大姐,為這曾經天天教訓自己好好做人的姐姐弄了個太原公主的封號。

這二姐好,雖然沒有活下來,但留下了後人——李文忠。

當年他父親李貞知道了朱元璋的位置,帶著李文忠來找,一路上遇到的亂兵,多如牛毛,有好幾次好懸就沒有死到亂兵的手裡頭。

所以這李文忠也算是痛恨這世道。

你還別說這李文忠和老朱還挺投緣的,收了他做了養子,有段時間就改姓了朱。

成為了老朱手下的一員戰將,十九歲的時候就開始領兵打仗了,而老朱對他那是十分的信任。

最後恢復了李姓,封為曹國公,配享太廟,肖像就擱功臣廟裡掛著,位列第三。

而老朱的二姐,老朱也沒有虧待,雖然死了,但也封了個隴西長公主的身份。

而李貞成為了大明王朝第一個駙馬爺,還擁有不上朝的權利,畢竟老朱這姐夫說道根子上,也就是農民。

當然您不能因為這身份小看了人家,人家也是出生入死打過仗的,雖然不算啥,老朱很看重這姐夫的。

這份看重不僅僅因為李文忠的能征善戰,也是因為老朱家和這老李家上一輩就有交情。當年老朱家裡沒有糧了,到人家老李家借點,人家老李家裡也沒多少了,但依然拿出一部分來。

老朱是那種薄情寡義的人嗎?顯然不是,所以還賜予這姐夫五爪龍袍穿身上,擱皇宮裡邊隨便溜達。

話說那“曹國公”其實是人家老李的,後來李文忠繼承的。後來老李死後又被老朱弄了個“隴兩王”的帽子,就這封賞不可謂不高啊!想當年就這倆帽子能夠享有的就只有徐達,常遇春這樣的猛將了。

而題主說的二哥,這人前頭咱說了,做了人家上門女婿,但也沒有活多久,但好歹留了個後,叫朱旺。

這朱旺也沒啥本事,壓根就是一普通人,估計大傢伙也沒有咋聽說過,但老朱這家裡邊也沒幾口子,所以對這朱旺很是照顧。

封這朱旺為昭信王,而他去世的二哥給了一個盱眙王的帽子,列祀家廟。

至於三哥呢?這人做了上門女婿之後,卻死的早,沒給家裡邊留個一男半女的,所以就封了一個臨淮王。

事就是這麼個事。


梁老師說歷史


朱元璋的二哥是朱興盛(朱重六),二嫂姓名不詳,兩人有一子名叫朱旺,朱興盛去世得比較早,但是根據朱元璋親自撰寫的《皇陵碑文》中的記載,朱元璋給父母和大哥辦後事的時候朱興盛也一起參與了,朱元璋到皇覺寺當小沙彌,也曾經『請於仲兄』,也就是經過當時朱家這個家長的同意,可見朱興盛去世至少是在朱元璋17歲之後。

朱興盛去世的具體時間不詳,比較大的可能在朱元璋25歲從軍之前就故去了,有一個說法是朱元璋的二嫂帶著兒子朱旺投奔過在滁州的朱元璋,但這不一定很確切,因為有個說法朱元璋起兵之時只有大哥朱興隆的兒子朱文正前來投奔,其他朱家子弟都已經不在了。

朱元璋封二哥朱興盛為盱眙王,封侄子朱旺為昭信王,這都是追封,此時的朱興盛朱旺墓木已拱,就是一個名義上的尊榮罷了。


談古論金


朱家這一脈,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朱元璋登帝,成就歷史名人,而早早把功德提前消耗了,導致朱家的二哥、二嫂,以及其他親人皆早早死於朱元璋當皇帝前,亦或者可以反過來理解,因為這些人的早死,才積累下朱元璋的福德,這個嘛,實則也無從考證。

命運波折的朱家

朱家到朱元璋這一代本來是有三個哥哥、兩個姐姐,然而1344年,老家鳳陽迎來瘟疫,該瘟疫導致大面積饑荒、病死,從而百姓如割韭菜般,成片倒地。


而老朱家在當時也未能倖免,其中四月,朱元璋的老父親就第一個死,初九大哥受感染,也相繼死亡,同月十二日大哥的長子也緊隨其後,同月二十二日,朱元璋的老母親隨夫而去,至此,朱家慘遭死亡一半之數。

僅剩下朱元璋、大嫂、及大哥的小兒子、二哥,因為瘟疫鬧下的饑荒,朱家僅剩的人口為了躲避瘟疫,最終決定將親人埋葬後,遠走他鄉能活一個走一個,四散而開。

然而,由於朱家死得過多,導致“入土為安”極其艱難,當時朱元璋為了找塊地埋葬親人,還忍辱負重找至地主劉德,並懇請劉德能施捨點土地,以盡朱元璋的孝道,結果劉德眼高於頂,以租賃關係為由,拒絕了朱元璋的請求。

後朱元璋迫於無奈,正打算以破草蓆裹著親人的屍體埋葬於亂葬崗當孤魂野鬼時,劉德的哥哥劉繼祖心地善良為朱元璋讓了一塊小地,至此,朱元璋才有幸讓親人落土為安。

(因為此事,後續劉繼祖子孫世襲侯爵,直到明朝結束,而劉德本來應該會被朱元璋殺了的,因為是劉家唯一的弟弟,遂沒有計較,畢竟,在當時,土地的確珍貴,這大恩,當得如此。)

安葬好後,全家就此分離,朱元璋為了混飯吃,當時去做了和尚,而二哥因為齡小頗有風姿,被人看上做了上門女婿,大嫂這邊呢帶著小兒子投奔了孃家。

因此,全家稍微有點著落。

當了和尚不久,興許是親人的早逝,為朱元璋積累下福德,後續歷經千辛,在發家時,一舉奪得滁州,也為自己的人生迎來第一次領土。

成就一方權貴後,朱元璋開始命人四處找失散多年的親人,最終找到時,已經太晚了,二哥即便在當時混口飯吃,也沒混成功,留下二嫂和兒子就早逝。

後來聞訊的二嫂帶著兒子投奔朱元璋時,朱元璋也相繼善待了二人,並將二哥追封為盱眙王,其子為昭信王,當然,這些都是朱元璋已經登基之後的事。

“三個哥哥,兩個姐姐”中的二姐、三哥皆生卒年不詳,又因死得早,並無多的詳實記載,但後來皆有追封。

喜歡的看官別忘了關注:探索歷史奇聞,您的轉發會讓更多人看到更多內容,感謝讚賞。

以上內容相關參考資料:《明史·太祖本紀》《明實錄·太祖卷》


探索歷史奇聞


什麼樣的花,結什麼的果;什麼樣的環境,出什麼的人。

朱元璋(1328—1398),幼名重八、字國瑞,1368年建立大明王朝,在位的31年,是中國封建王朝最清廉、最高效時期。

高祖朱元璋為讓子孫後代永世繁華,分封26個藩王,並許永世傳承,至明朝滅亡時,這些藩王后代已繁衍成為100多萬的寄生蟲,這也是明朝滅亡的一個主要原因。

朱元璋痛恨貪官汙吏,對貪官汙吏懲治實行“人皮食草”等強悍手段,處死了驕奢淫逸的兒媳魯王朱檀王妃湯氏、秦王朱樉妃鄧氏。

朱元璋一生節儉,修建宮室,只求堅固耐用,不求奇巧華麗,龍床與普通人家別無二異,每天早飯,“只用蔬菜,外加一道豆腐”,後命人在宮中開了一片荒來種菜吃,在歷代皇帝中堪稱登峰造極。

朱元璋實行了發展生產,農民歸耕,獎勵墾荒,興修水利,還徒富民,輕徭薄賦等政策。

朱元璋的所做一切,都與自己出身及兒時生活密切相關,晉惠帝馬衷能說出“何不食肉糜?”一是他確實白痴,二是他從小活在深宮大院,人說寒門難出貴子,難的不是智力而是難在格局。

因家貧困無法讀書,朱元璋從小就給村裡的地主劉德放牛餬口,1343年,家鄉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發生嚴重旱災,次年蝗蟲遮日,莊稼顆粒無收,隨之溫疫肆虐,這對於祖輩世代為農,在淮河流域到處躲債,整天半飢半飽的朱家來說,可謂是屋漏偏遭連夜雨。自四月初六至四月二十二的半個月內,朱父、大哥、大哥長子、朱母接連病亡。

此時朱元璋兩姐三哥,除了大姐、二姐外嫁,三哥做了上門女婿外,僅剩下朱元璋以及二哥、大嫂和大哥的小兒子。

朱元璋找到地主劉德,乞求給能給一塊地埋葬親人,結果可想而知,鄰居劉繼祖善心發作,給了塊土地,家人才入土為安。

朱元璋稱帝以後,封已去世多年的劉繼祖為義惠侯,並且子孫世襲。

草草埋葬了親人之後,為了生存,各自逃命,朱元璋出家到皇覺寺,25歲時與發小湯和投奔郭子興,參加紅巾軍。因戰功卓著,娶了郭子興的養女,史稱“三大名後”之一的馬皇后,經過南征北戰,東擋西殺,最終建立大明王朝。

大明王朝立國之後,朱元璋的父母、哥、姐均有過世。

明史記載:“仁祖,四子。長南昌王,次盱眙王,次臨淮王,次太祖,俱陳太后生。南昌王二子,長山陽王,無後,次文正。盱眙王一子,昭信王,無後。臨淮王無子。太祖起兵時,諸王皆前卒,獨文正在。洪武初,諸王皆追封從祀。”

所以朱元璋只能追封自己的親人,其中父朱世珍被尊為皇帝,諡為淳皇帝,母陳氏為淳皇后。

大哥朱重五改名為朱興隆,被追封為南昌王;二哥朱重六改名為朱興盛,被追封為盱眙,朱元璋的二嫂沒有記載。三哥朱重七改名為朱興祖,被追封為臨淮王。大姐被追封為太原長公主;二姐被追封為曹國長公主,其他子侄均有追封,親人分別建陵。

這裡需重點提及的是:

一、大哥次子朱文正:

在1363年鄱陽湖大戰中,他以區區4萬兵馬堅守洪都85天,成功的將陳友諒控制了鄱陽湖附近,成功地保護了城防空虛的應天城,堪稱軍事史上的一個奇蹟!

朱文正以戰功成為朱元璋集團的核心人物,後來朱文正因怨恨朱元璋賞罰不均而想要投靠張士誠,朱元璋還是沒有忍心殺他,只是將其軟禁,朱文正鬱鬱而終。

二姐的兒子李文忠:

朱元璋對這個外甥疼愛有加,賜姓朱,李文忠為大明王朝立國也是立下汗以功勞,1384年,李文忠病逝,朱元璋追封其為岐陽王,配享太廟,其子李景隆承襲曹國公爵位。


美麗青春您真痘


朱元璋出身於濠州的一戶農民家中,家中幾代都是農民窮得叮噹響,到了朱元璋這一代父母一共生了六胎,哥哥三人,姐姐二人,朱元璋最小。家裡賺來的錢只夠養家餬口,朱同學自然也就沒錢上學只能給村中的地主放牛為生。1343年,濠州突發旱災,1344年又接著發生蝗災和瘟疫,朱元璋的父親、大哥以及母親都接連去世。為了能夠更好的活下去,朱元璋迫不得已同他的二哥、大嫂分開逃生。(史料中對三哥記載頗少,不知所蹤)

如果說朱元璋死裡逃生最後還成了皇帝是天之驕子的話,二哥朱重六的運氣就沒那麼好了,娶了一位妻子,生下了一個孩子叫作朱旺。興許是因家中生活壓力過大餓死,抑或是因為瘟疫之故朱重六早早就去世了<strong>,沒能親眼見到自己的弟弟成為皇帝。而其子朱旺也早早去世,具體原因史料中未曾記載。朱元璋作了皇帝后,哥哥姐姐都已經去世,作為一個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好弟弟,朱元璋給他們都一一取了名字加了封號,儘管他們都無福消受。其中二哥朱重六取名為朱興盛封為盱眙王。同時,朱元璋還為他們修建了陵墓,以告慰他們的在天之靈,也向百姓展示他作為一個皇帝對於父母和兄長的尊敬。

(以上兩圖取自電視劇《朱元璋》)

所幸朱元璋當上皇帝時的親戚還剩下一個侄子朱文正和一個外甥李文忠,兩人也都輔佐朱元璋成為皇帝。朱文正在朱元璋湖口之戰中作出了突出貢獻,但因對朱元璋行賞不滿後私通張士誠被發現,朱文正也因此被軟禁。李文忠作為朱元璋開國的第三大功臣被封為曹國公。朱元璋一生猜忌、多疑,李文忠雖為自己的外甥但文武雙全對自己的皇權有所威脅,因而建國後刻意疏遠李文忠,李文忠也因此鬱鬱寡歡,最終患病而死。


古來今往


朱元璋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他早年的悲慘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朱元璋是安徽鳳陽人,沒錯,就是鳳陽花鼓的故鄉,就是那個“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本是好地方。自從出了朱皇帝,十年竟有九年荒”的鳳陽,略顯尷尬。

朱元璋的窮苦家庭

1328年,朱元璋出生在濠州鍾離縣東鄉的一個貧困家庭裡。

朱元璋的父親朱五四原籍是沛縣,也就是漢高祖劉邦的故鄉,後來朱五四的祖先到處遷移,朱五四一生也是到處漂泊,輾轉各地,最後定居在濠州鍾離縣。

朱五四往上數八代都是窮農,靠給別人家打工種地為生,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忙忙碌碌也很難填飽肚子,朱五四到了濠州以後,先後生了四個兒子,兩個女兒。

朱五四是窮苦人,那個時候的窮苦人連取名字的資格都沒有,都是按照出生月日或兄弟排行隨便取,比如朱五四是五月初四出生,所以取名叫五四,他的五個兒子是按照排行取名,分別叫朱重五、朱重六、朱重七、朱重八。朱元璋是最小的一個,也就是朱重八,元璋的名字是他長大後自己改的,他後來還給三個哥哥分別改名為興隆、興祖、興盛。

由於家裡太窮,朱元璋的三個哥哥都娶不著媳婦,大哥朱興隆勉強娶妻成了家,二哥朱興祖、三個朱興盛因為太窮了,沒有媳婦願意上門,只好入贅到女方家裡做了上門女婿,俗語叫“倒插門”——這種婚姻在當時是最沒出息,最被人瞧不起的。

朱元璋的兩個姐姐早早出嫁了,大姐嫁給一個叫王七一的男人,二姐嫁給一個叫李貞的漁民。幾個哥哥和姐姐中,只有二姐家庭稍微寬裕,二姐經常拿一些糧食回來補貼孃家,朱元璋偶爾吃幾頓飽飯都是靠二姐的接濟,所以他一直很感激二姐一家。

朱元璋十幾歲時,朱五四全家搬到太平鄉的孤莊村,給當地的大地主劉德當佃戶,租種劉德土地為生,他的母親則給劉德家幹些雜活,就連朱元璋也要給劉德放牛,生活過的很困頓。

屋漏偏逢連夜雨,公元1344年,淮河流域遭遇了一場百年不遇的災荒,乾旱、蝗災、瘟疫……輪番來襲,腐敗昏庸的元朝廷賑災不利,任由災民自生自滅,導致屍橫遍野,餓殍滿地,本就十分貧苦的朱元璋一家也在劫難逃,感染上了可怕的瘟疫。

四月初六,父親朱五四病逝,時年64歲;

幾天後,大哥朱興隆病逝;

四月二十二日,母親陳氏病逝。

短短一個月內,三位至親相繼去世,朱元璋悲痛萬分,面對屍骨未寒的親人遺體,他根本不知道如何處理,二哥、三哥為人木訥,老實巴交,而且已經出贅為婿,不是朱家的人,料理喪事的重任就落到了年僅十七歲的朱元璋身上。

朱元璋先是找到地主劉德,求他送給自己一塊薄地用來安葬父母,但薄情寡義的劉德蠻橫地拒絕了,還把朱元璋痛罵了一頓,最後還是劉德哥哥劉繼祖看著朱元璋可憐,送給了朱元璋一塊墓地,朱元璋才和二哥一起,草草地把父母埋葬了。

後來朱元璋到皇覺寺出家當了和尚,再後來到處遊歷,終於走上反抗暴元的道路。

在一次被元朝官兵追擊的過程中,朱元璋跑到了大姐家躲避,但大姐一家覺得收留他會牽連自己,竟然狠心把朱元璋趕了出去,這件事一直讓朱元璋耿耿於懷。

朱元璋的愛憎分明

二十多年後,朱元璋已經做了皇帝,成為九五之尊,但他永遠沒有忘記少年時的心酸往事。朱元璋既沒有忘記可憐的父母、哥哥,也沒有忘記薄情的大姐、好心的二姐,既沒有忘記狠心的劉德,更沒有忘記仗義的劉繼祖。

是時候了,該報恩報恩,該報仇報仇,那朱元璋是如何對待這些親人和仇人的呢?

1,朱元璋對待父親和母親

子欲養而親不在,朱元璋對父母感情極為深厚,他稱帝以後追封父親為皇帝,母親為皇后,並在在鳳陽建立了佔地2萬餘畝的明皇陵,把父母、哥哥、嫂子全都安葬其中。

2,朱元璋對待哥哥和嫂子

朱元璋的二哥、三哥早早都死了,甚至連死亡的年份都不清楚,也沒有子嗣留世,朱元璋稱帝后,把三個哥哥分別追封為靖江王、臨淮王、盱眙王。

朱元璋的大哥朱興隆留有一子,名叫朱文正,曾追隨朱元璋打天下,立下大功,但後來因為犯錯被朱元璋軟禁起來,鬱鬱而終。如果不是這樣,他原本是很有希望封王的。

3,朱元璋對待姐姐和姐夫

朱元璋的二姐早早就死了,朱元璋稱帝時,把二姐追冊為曹國長公主,二姐夫李貞仍然健在,先後被追冊為“特進、榮祿大夫、駙馬都尉、右柱國、曹國公”,死後被追封為“隴西王”,李貞的兒子李文忠,早年就追隨朱元璋打天下,立下赫赫戰功,成為明初名將,被封為世襲罔替的曹國公,位列開國功臣第四,僅次於李善長、徐達和常遇春。

朱元璋的大姐、大姐夫早早就死了,沒有留下子嗣,而朱元璋對大姐沒有好感,一直沒有追封她,後來在李文忠的建議下才追封為太原長公主。

4,朱元璋對待劉德和劉繼祖

朱元璋發跡以後,曾回到老家探訪,試圖回報當初幫助自己的劉繼祖,但劉繼祖卻已經死了,朱元璋感恩圖報,追封劉繼祖為義惠侯。

而那個地主劉德還活著,他原本以為朱元璋會殺了自己,朱元璋卻對他說“誰也沒有前後眼,你當初那樣對待朕,也沒有想到朕以後會做皇帝”,反而大度地原諒了他,還送給劉德30頃良田,甚至免除了劉德十年賦稅和徭役,真是以德報怨了。

由此可見,朱元璋是一個愛憎分明的人,但也沒有打擊報復,而是寬容大度,以德報怨。史料沒有多少對朱元璋二哥二嫂的記載,但我相信如果他們健在,以朱元璋對待家人的深厚感情,一定會讓他們有一個好歸宿。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1344年,泗州(現在江蘇盱眙)發生了蝗災和瘟疫,衣食無著的朱元璋父母親和大哥在半個月內相繼去世。朱元璋原名朱重八,兄弟四人中最小,老大朱重五、老二朱重六、老三朱重七。大災瘟疫過後,朱元璋和二哥朱重六應該是家裡的壯丁了,老三也去世了,當時的朱元璋17歲。為了生存下去,朱元璋、朱重六和大嫂及其侄子都分開乞討生活,這樣生存的概率會高一些。

老大朱重五有兩個兒子,長子朱聖保,次子朱文正,只有朱文正活到了成年。1362年,陳友諒率領60萬人馬進攻洪都府(現在南昌),當時堅守洪都的守將就是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堅守了85天,消耗了陳友諒的不少有生力量。後因為封賞問題,不滿朱元璋,暗中投靠張士誠,被拘禁。(朱元璋的父母、兄、嫂都埋葬在明皇陵內,安徽鳳陽境內)

二哥朱重六自從和朱元璋分開後也結了婚,有一個兒子朱旺

,不過二哥二嫂夫妻和孩子都早早亡故了,病逝地點應該在盱眙(現在江蘇盱眙),並沒有等到朱元璋登基做皇帝的那一天。當時生存環境非常惡劣,朱元璋稱帝返回家鄉,原來的村莊住戶有100多戶,只剩下20多戶,死亡概率是非常高的,疾餓、瘟疫、戰亂是三大殺手。

1366年,朱元璋開始為自己的父母、兄嫂修建陵墓,1379年修建完成。1368年追封自己的三個哥哥:朱重五改名為朱興隆,封南昌王,他的兒子守衛洪都(南昌)有大功勞的原因;二哥朱重六改名為朱興盛,封盱眙王,朱元璋的二哥是在盱眙去世的,因此封了這樣的王爵,兒子朱旺封昭信王;三哥朱重七改名為朱興祖,封臨淮王。(明皇陵內部圖)

朱元璋的二哥二嫂以及侄子朱旺去世,都是朱元璋事後派人打聽出來的,後繼無人。


穿越再現彼岸


元后期暴政統治下,百姓過著民不聊生的日子,朱元璋一家人正是如此

出生於農民家庭的朱元璋,很想認命,卻不料元朝統治者連這個機會也不給,既有天災,也免不了人禍,當年在朱元璋的故鄉,相繼發生了蝗災和瘟疫,本來就讓日子緊緊巴巴的朱元璋家族,更是誠惶誠恐。

當然生為人子,最終都免不了難逃一死,但是就看生前的這段光陰該如何度過

當時朱元璋的父親總共生下四男兩女,這一家4個男孩子,分別以朱重五到朱重八命名,出生於底層的他們註定了不幸福的童年,隨著幾個哥哥都相繼成年,他們的大姐也已經出嫁了,當時也僅僅嫁給了一位農民,好在他們的二姐找了個有學識的讀書人,經常接濟老朱家,雖說沒有飛黃騰達,但是好在不至於挨凍受餓。

那一場刻骨銘心的大災難,差點讓老朱家絕了種

年年大旱加上蝗災,朱元璋的父母大哥相繼被餓死,兩個姐姐也已經出嫁,最後僅僅剩下朱元璋和他的二哥,面對眾多親人的離世,手足無措的兄弟倆,不得不跑去向地主借地,好像安葬了父母和大哥,但是父親經常給做工的地主劉德卻絲毫不念舊情,不僅沒有給地,還將他們趕了出來,好在劉德的哥哥看兄弟倆太可憐,才給了一塊地安葬父母,沒有錢買棺材,也只能包裹草蓆草草下葬。

朱元璋的三哥和二哥,都是做的上門女婿

但是三哥死的很早,最後僅剩的朱元璋和二哥,為了活命,一個當了上門女婿,而朱元璋也在無奈之下投奔了經濟條件相對較好的二姐家中,二姐和二姐夫收留了朱元璋,也儘可能讓他吃飽肚子,要是沒有二姐和二姐夫的救濟,朱元璋能有往後的成就才怪。

上天就是如此殘酷,心地善良的二姐也在不久被奪去了生命

留下了兩個兒子,由姐夫李貞照料,後來朱元璋對於這兩個外甥也是寵愛有加,尤其是小外甥李文忠,更好朱元璋的喜歡,朱元璋發跡之後,也對他重點培養,朱元璋不甘於命運的安排,也成功讓他積累了一定的聲望。

其實在朱元璋的二哥與二嫂結婚之後,生下了一個兒子,但並沒有親眼看著兒子長大成人,就已經撒手人寰,最終他的二嫂也只能帶著孩子,去找當時的朱元璋幫忙,作為曾經患難與共的二哥的遺孀子嗣,朱元璋也給予了相當優厚的待遇,往往天不遂人願。

最終朱元璋的二哥也被朱元璋追封為盱眙王,二嫂也在朱元璋的照看下得以善終。


歷史紅塵


朱元璋的父母一共有六個孩子,四男兩女,朱元璋最小。

在元政府的橫徵暴斂下,普通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禍不單行,對朱元璋一家來說,真正的苦難,還在後頭!



元至正四年,淮河流域大旱,瘟疫、蝗災也接踵而至,田地裡顆粒無收,朝廷賑災不利,餓殍遍野!本就掙扎於溫飽線上的朱重八家,也餓死了幾口人:

四月初六,朱重八的父親餓死;

四月初九,朱重八的大哥餓死;

四月十二,朱重八大哥家的長子餓死;

四月二十二,朱重八的母親餓死。

此時,朱重八的兩個姐姐已經嫁人,三哥也倒插門在外,家中只剩下了朱重八、二哥朱重六、大嫂及大哥家的次子朱文正。



朱重八兄弟二人抬著親人的屍體,四處求人施捨地方安葬。最終,朱重八的東家、劉德的兄長劉繼祖給了朱家兄弟一塊地,讓他們的親人得以入土為安!

再呆在家裡也只能餓死,所以朱家兄弟二人及其大嫂、侄子,只好分散逃難。朱重八去了附近的皇覺寺、朱家大嫂帶著兒子去了孃家、二哥朱重六也去別人家裡入贅成了上門女婿!



朱重八在皇覺寺呆了一段時間,便被寺中打發出去討飯。後來,經同鄉湯和介紹,朱重八參加了郭子興的義軍。朱元璋(朱重八參軍後改了名字)有勇有謀,很快就成為了這支義軍中舉足輕重的人物。因郭子興器小,所以朱元璋率領親信另闢了一番天地,最終成就大業!



朱元璋闖出名氣之後,大嫂就帶著侄子朱文正來到了軍中,二姐夫李貞也帶著外甥李文忠前來投奔——這已經是朱元璋家剩下的全部人口了,其二哥、二嫂、二哥之子、大姐、二姐都沒有熬到朱元璋有出息的那天!

明朝建立伊始,朱元璋大封功臣,同時沒忘了給故去的親人們一個名分,二哥朱重六被改名朱興盛,追封為“盱眙王”;朱興盛之子朱旺,被追封為“昭信王”;至於朱興盛之妻,則無詳實史料記載。



童年的不幸,給朱元璋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傷害。他敏感多疑的性格,應該與這段慘痛經歷有著很大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