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擔當什麼?《1917》詮釋專注力量,信念能否逾越苦難?

《1917》對疫情有何啟示?

孤獨的救贖,會不會在冰冷裡走向沉睡?

我們在擔當什麼?《1917》詮釋專注力量,信念能否逾越苦難?

​有些問題太難,而且不好回答,即或回答了,如果“講不好”,這篇文章又會被下線。

所以,換個方式吧,為了讓大家都不那麼疲憊。

我為何喜歡《1917》?

很簡單,因為這個故事,非常好理解。

既然是戰爭電影,就已經有主基調,根本不需要擔憂“跑偏”等問題。

我們在擔當什麼?《1917》詮釋專注力量,信念能否逾越苦難?

​你看完電影《1917》了嗎?

第92屆奧斯卡獎正式落下帷幕,讓我重新刷了幾部電影,其中包括《1917》。

我們在擔當什麼?《1917》詮釋專注力量,信念能否逾越苦難?

​那麼斬獲最佳攝影、最佳視覺效果、最佳音響效果三項大獎的《1917》,令我想要單獨寫一篇文章的動力是,察覺到“專注力”的重要性。

2、放眼第一次世界大戰,你記住了什麼?

在戰爭期間,電影圍繞這兩名士兵前往送信之路展開,電影一鏡到底的展現方式。

這部由薩姆·門德斯執導,迪恩·查爾斯·查普曼、喬治·麥凱主演的《1917》,故事主線很簡單。從開始講述幾乎就已經知道結局。

我們在擔當什麼?《1917》詮釋專注力量,信念能否逾越苦難?

​可是,這兩名士兵專注於他們的執行任務的每分每秒,令我震撼。

我一直在想,為何我們有時候無法完成一件事?

仔細想來,其實就是因為“害怕”。

這種後顧之憂重了,就會讓行動力變得很輕。

我個人無法說,《1917》給了美學享受。

同樣,故事構建的寓言,至少我覺得是值得深度思考,還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3、疫情期間,需要做什麼?

《1917》為何要突出在有限時間內前往前線送達撤退任務?

我想,在生命的爭分奪秒面前,對於前線第二軍團的1600名士兵來說,命懸一線,是全部陣亡,還是看清楚陷阱?

我們在擔當什麼?《1917》詮釋專注力量,信念能否逾越苦難?

​如此大的災難,讓人不得不停下來思考,我們為何要刻不容緩?

從古至今,關於劫難與救贖的寓言有很多。

有歌謠有詩篇,也有不少的畫作。

所有發人深省的文藝創作,都是在成全更多的邏輯思考與實際行動。

看似非常單薄的劇情,然而《1917》充滿了救贖意識和信息,這些隱喻和潛文本,提升了影片的高度。

就像是疫情下的我們,也是靠著信念支撐,有了幫助他人和成全更多人的選擇。

我們在擔當什麼?《1917》詮釋專注力量,信念能否逾越苦難?

​今天,很多企業已經復工,有人可以發口罩,有人還在戴著自己做的布口罩。但是,很多朋友並未發表抱怨的言論。

今天,有很多本來經濟情況不是那麼好的孤寡老人、家庭和個人,為疫情捐贈錢和物資,他們沒有留下自己的姓名。

今天,在武漢、湖北和廣州等地方,有很多醫護人員正在與時間賽跑,他們臉上的護目鏡、口罩等留下的“勒痕”,讓我們熱淚盈眶。

我們在擔當什麼?《1917》詮釋專注力量,信念能否逾越苦難?

​所以,我們在擔當什麼?

又在改變什麼?

希望所有的專注,換來所有人的春暖花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