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使用瑞德西韋的患者怎麼樣了?

90後的小輝


美方提供的案例始終是西方人的體質使用的結果。為什麼這次疫情西方人得病少,而亞洲中國人多確實存在差異。支持中國專家的實事求是!


春華秋實118219976


試驗預期四月底結束,結束之後還有數據分析,得出結論還要更晚一些。在此之前的任何結論都是瞎扯淡。

之前成功的個案並不能完全真實說明此藥物的有效性,所以需要這次大規模的臨床試驗。

試驗能提前結束,要麼就是發生了嚴重的不良反應,要麼就是藥物效果特別理想試驗終點指標完全提前達到(可能性不大)。

雙盲的意思就是病人和醫生都不知道哪個病人吃的是藥物還是跟藥物外形和口感一模一樣但是不具備藥效的安慰劑,由此儘可能的排除一些非藥物因素對試驗結論的干擾。


S樂章S


一是:從相關報道中看到,部分專家認為瑞德西韋可以治療新型冠狀病毒,可以作為治療該病毒的藥物之一,但特效藥的說法沒看到官方正式的說法;

二是:具說該藥物仍在國內實驗中,具體是否可以作為特效藥,需要做完實驗後看國家官方的公佈;

三是:目前可以認為新型冠狀病毒沒有明確的特效藥,主要是通過對症治療維持生命正常體症到最後痊癒,根據病情情況,必要時可能會應用抗病毒或激素類的藥物治療等;

四是:我們必須相信我們的國家和我國的科學家,當然有部分所謂的“磚家”可能曾經對人們的可信度造成過影響,畢竟是少數。(非專業解答,望見諒)


心理諮詢師強哥


個人感覺 還是隻有中醫才能幫助我們 中華5千年 所以瘟疫 病毒 有那個不是靠中藥治好的 有這麼多人 科技這麼先進 還是感覺要投入更大的 更大的人員去研究 皇帝內經 本草綱目 之類的才行 可能秘方就在裡面 解藥可以有 因為有很多案例都有在裡面寫著 華佗的書之類多多看看 秘方


lin玉雕裝修麟13322959494


這藥物能夠抑制冠狀病毒在身體的複製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了,目前主要是看患者接下來一個月之內的副作用和身體裡現有病毒的扼殺效果,美方已提供了人家多數患者的臨床表現,無奈我們國內的專家必須本著所謂的萬無一失的原則,要用自己的雙眼親自看療效和結果,在研究和發現這塊,我們的專家絕對不敢槓,但是理論這塊能把人槓死


北極星的派


現在還在雙盲測試中,要四月份才有結果,不要急! 而且這過程中是不是瑞德西韋的作用康復的也要再確認,過程是繁瑣和複雜的,三期到四期正常流程至少半年到一年。



霧隱村之刃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我認為瑞德西韋在治療COVID-19中肯定是有效的,至於療效到底如何,需要臨床醫生去根據病人的使用情況去分析總結。幾百人的大樣本的試驗是非常有循證醫學證據的試驗,也是世界上首次應用瑞德西韋治療COVID-19的臨床試驗。另外,我我感覺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對於部分感染者來說是一種自限性疾病!也就是說病毒在部分感染者體內有一定的自身發展軌跡。有點像腺病毒、EB病毒的感染一樣。目前做好對症治療尤為重要!


張翔看世界


瑞德西韋(Remdesivir)臨床試驗倍受關注,目前官方的臨床試驗註冊信息顯示,重症組病人已經入組。這是自2月6日該藥物臨床試驗有記錄以來的首次更新。

不過根據新華社此前的報道,瑞德西韋首批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重症患者已經於2月6日開始接受用藥,首位受藥的是一位68歲的男性重症患者。根據一般臨床試驗慣例,患者應先入組,再用藥。但2月10日前,在瑞德西韋的臨床試驗註冊信息上,一直顯示“尚未入組”。

儘管瑞德西韋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療效仍有待臨床試驗的最終結果,該藥物也尚未在全球任何國家獲得批准,但考慮到當前情況的緊迫性,瑞德西韋藥物的擁有方美國吉利德科學正在採取多種措施加快生產進度,增加供應。


溫州老男孩的生活


瑞德西韋治療新冠肺炎初步認為有效,但必須繼續應用於臨床,做臨床實驗研究工作,包括病例數,治癒數,藥物機理,藥物副作用,與其他治療方案比較,以及統計學意義等等。最後會有論文報告的。請多關注權威發佈及國家級醫療期刋!

重要的是:依法依規防控疫情!

謝謝閱讀!


桂花芳香77105282


“可防可控”與“嚴防嚴控”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始發,有人斷言:可防可控。疫情擴散時有人質疑此說。斷言者辯稱,此說沒錯,過去正確,現在也正確。

誠哉斯言。“可防可控”確實是絕對真理,放諸四海而皆準,永遠正確。自有人類以來,地球上不知出現過多少次瘟疫,哪一次不是可防可控?如果有一次不可防不可控,人類早從地球上消失了。

惡疫來襲,明示人們“可防可控”確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人們的緊張情緒;然而要看提出此說的時間節點:如果在疫情已呈蔓延爆發之勢,恐慌己成社會混亂元兇,其危害性超過了瘟疫本身,此時大吼一聲“可防可控控”,或許能挽狂瀾於既倒,扶泰山以將頹,給人一顆定心丸,讓他們滿懷信心投入攻堅惡戰。不過,疫情真到這一步,唯有適時、科學、果斷的決策和切實可行強而有力能夠落到實處的硬核措施,才是定海神針,降魔金骨棒。而那些貌似正確實際無用的官腔套話已是蒼白無力。

然而,遺憾的是,有的人過於著急,疫病剛剛露頭,其危害和傳播性尚未充分顯露,人們對既往的SARS已然淡忘,對新的“冠狀”又知之甚少。“無和無畏”,本來就有些不在乎,再加上權威的“可防可控”,新冠肺炎在人們心中瞬間成了紙老虎。只要我出手,立馬能剝其皮,斷其骨,讓其灰飛煙滅。於是,神經鬆弛,思想麻痺,憂患遠去,樂觀縈身,兵臨江邊尚不知,敵近樓下始操戈。倉促應戰,手忙腳亂,亡羊補牢,損失無限。

“可防可控”這個短語,不知是誰創造出來的。雖然永遠正確,絕對正確,可實戰性極低,不如換成“嚴防嚴控”。“嚴防嚴控”與“可防可控”字數無增減,結構也未變,可意義大不同,作用地與天。

疫情始發,嚴防嚴控,必然能將疫魔消滅於萌芽狀態,是事半功倍,低耗高效。當張繼先等醫生髮現多個來自華南海鮮市場的冠狀病毒肺炎病例時,堅持嚴防嚴控,立即將市場及其周邊封閉起來,對環境進行消殺,對有症狀的疑似病人隔離治療,其他市民注意醫學觀察,一個月後解除隔離。果真如此,這場災難或可避免。

疫情蔓延之後強調嚴防嚴控,能夠遏制疫區進一步擴大,病例進一步增加,減少致死率,促使疫情儘快逆轉,走向終結。所以,今天我仍然要堅持嚴防嚴控,不能有絲毫放鬆。

疫情末期講嚴防嚴控有利於查漏補缺,防止瘟疫死灰復燃;更有利於總結經驗,汲取教訓,再遇“冠狀”,有前鑑為師,或許可免重蹈覆轍。

“可防不控”,具有戰略眼光,可能更適用於虛擬空間;而“嚴防嚴控”指向實戰,更利於指導實際行動。價值多元,各取所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