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才維持了半個月,為什麼有的企業就“支撐不住”了呢?

東方紅雲朵兒


現金流是企業的生命線,別看很多企業似乎家大業大,其實現金流並不充裕,從春節到現在大半個月只有支持出沒有收入,現金流怕是已經面臨斷流


GRASSBOAT


這個我是深有體會的,我所在的公司大概240號人,平均工資算8000,老闆一個月僅僅是工資的開支就是 190萬,算上社保,已經公司資質的維護,還有房租,一個月保守估計開支在240萬左右。

年前一個月公司基本就停產了,年後又鬧瘟疫,加上2019年公司業績本來就很一般,勉強度日。

這次瘟疫一鬧,政府嚴令禁止復工,公司這麼來回一折騰基本就搖搖欲墜了,公司老闆已經委婉的告訴大家,該散就散了吧,1月份所有員工僅僅發了2000塊錢基本生活費。

老闆天天在群裡倒苦水,虧了多少多少錢,房租又交了多少錢.....


智建達人


雖然說是半個月...坦白地說每天還有新增病例...即使一例沒有了...還得半個月潛伏期...然後瘟疫結束之後...大多數人仍選擇能少外出儘量少外出..我自己就是實體店零售業,之前還是做的比較好的,但是未來3.4個月我扔不看好...可能大家都這麼想吧...


新天地鞋業劉英凱


這個問題要從三方面來說

一、疫情傳染性很強 防控程度超乎想象

本次新冠病毒肺炎的發展是有一個過程的,剛當時,我們過於樂觀,認為該病毒不會“人傳人”,感染只是個例,各行各業都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應對疫情。結果,鍾南山教授宣佈病毒具備“人傳人”特性之後,政府迅速作出決斷,武漢封城,全國各地第一時間開始隔離、排查等防控工作。很多企業沒有及時作出應對,這也為很多企業“支撐不下去”埋下了伏筆。

二、疫情爆發時間正值春節旺季 企業一年的經營計劃被打擾

本次疫情的爆發恰逢春節旺季,原本是各行各業消費經營的大旺季,電影業、餐飲業、旅遊業等第三產業早就蓄勢待發,等待春節的業績爆發。結果疫情突發,所有的經營計劃全部打擾,經營基本停止,幾乎沒有收入來源。更甚的是,成本已經付出,餐飲業已經備好了春節期間的新鮮食材,賀歲檔電影的宣傳已經鋪開,服裝業備齊了新春新品,但這些都已經成為了庫存貨。同時,房租、人工費依舊要付出,連很多大型企業都依然支撐不下去。例如:火鍋餐飲業的巨頭海底撈粗略測算已經損失了近11億元、西貝創始人賈國龍也對外“叫苦”,疫情期間,西貝關閉了全國近300家門店的堂食業務,預計損失至少達7億,按照目前的現金流加上貸款發工資,最多隻能撐三個月。還有千千萬萬的小微企業面臨現金流斷裂的風險。

三、疫情結束後 各行業恢復期較長

樂觀來看,疫情最快將於3月初結束,那麼結束後,各行各業能夠迅速恢復生產經營麼?這也要分情況看,以餐飲業為例,試問下自己,我們現在還會像之前那個頻繁和親朋好友聚餐麼?我想還是會的,但是需要時間恢復,畢竟疫情剛過,心理陰影還在。那麼,從短期來看,餐飲業經營會恢復,但業績也很難到達高峰,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恢復信心。同理,也適用於大部分人員聚集的行業。


綜上而言,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疫情才半個月,很多企業才支撐不住。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除了大型優質企業,絕大多數企業的經營依靠的就是持續經營帶來的現金流,並沒有太多的“存糧”,而此次疫情最麻煩的就是傳染性過強,致使企業無法經營,而這對大多數企業而言是致命的。


欣奇理財師


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沒有了現金流,你可以試想一下,如果一家企業沒有進賬也沒有出賬,是不是意味著企業就不會虧損?並不是,企業虧損會成倍放大。

比方說如果一家五星級酒店,在這種情況下關門歇業,看起來似乎既不虧錢也不賺錢,可事實上確實每天虧損幾十萬甚至幾百萬,比方說房租就是大頭,在無法營業的情況下,你依舊是要繳納房租的,而五星級酒店往往整棟樓都是,一個月的租金多少?這些五星級酒店的置業全是自己的嗎?顯然不是,而五星級酒店的母公司現今很多嗎?也不是,所以,虧起來很可怕。

如果是中小企業怎麼辦?比方說如家,酒店幾乎都是租的,但是關門歇業後,全國算下來一天得虧損多少錢?比方說北京的K歌之王KTV,就是率先扛不住的企業,沒有進賬,就無法抹平一天的成本,所以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已經無法承擔了。

易論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的一個表姐在五線城市開了一家500平米左右的餐廳,在去年12月初就開始大量的進貨(其餘飯店都是如此),但是還不到過年,就接到通知不能營業了,就算允許營業,也沒有幾個人會冒險來吃飯。

幾百萬的貨物積壓在那裡,一個月好幾萬的房租,營業的成本除了物料之外,還有租金、折舊等等,所以每天虧損上十萬,你認為能撐多久?

這種情況下,小企業跟大企業往往能撐得更久,而中型企業往往都是靠每天的緊張來抹平每天的成本,比方說用今天的營業額來購買物料等等,所以,在無法營業的情況下,每天虧損巨大,半個月虧損上千萬都很正常,而這些錢是需要你從賬戶中拿出來支付的,所以扛下去可能會看到黎明,但是多數企業都在黎明到來之前死掉了……


易論招財圈


北京KTV巨頭K歌之王全體裁員 王思聰曾一晚豪擲250萬;

老鄉雞損失5億;

西貝撐不過3個月;

北京奔馳每天損失4億元,“請求”天津政府“允許”供應商“復工”;

可以看出,疫情導致了大部分企業延遲復工,導致了公司賬面上的流水和現金流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對於這樣的情況來說,確實是令中小企業頭疼的。

我舉兩個例子你就會明白了:

1、服裝行業在春節應該是銷售旺季,一般可以清理冬季的庫存,然後賣春季和夏季的新款。但現在疫情導致歇業,不僅冬季的庫存壓在手裡,春夏季的庫存也沒有辦法出售。這個時候再加上前期的進貨費用,當下的員工支出和房租,服裝企業很容易出現流水停止的“錢荒”;

2、餐飲也是如此!年前大量囤貨應對春節,沒想到春節直接受疫情影響而關門,導致了大量囤貨無法出售,甚至損壞。再加上員工和房租的成本,如今又沒有後續的營收進入,許多企業的現金流其實根本支撐不下2-3個月;

所以,大家要明白一件事!

大部分的企業不是害怕每天的虧損,而是更害怕賬面上沒有流水!有流水,就有撐下去的動力,即便有虧損!

而疫情導致的就是大量人員無法復工,大量公司無法正常運轉,這就是直接導致了企業沒有了流水,沒有了現金流。

只要這樣的情況維持時間較長,許多沒有足夠現金、並且有著較大成本壓力、支出壓力的公司就會面臨倒閉,裁員的風險。

這也是為什麼有的企業就“支撐不住”的原因!


關注張大仙,投資不迷路,感謝你的點贊和支持。


琅琊榜首張大仙


沒做過老闆的,永遠不知道其中的厲害關係,給他說再多也等於零,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某些人現在身上有錢(沒瘟疫或是大型災難的情況下),也許可以維持幾個月,甚至幾年,幾十年,然而他們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天災人禍,這次病毒,是因為國家管控,所以,你可以買到便宜實惠的東西,假設國家不出面,我想一顆大白菜賣你幾十幾百元一斤不是不可能,而且還有可能買不到。

超市的任何東西,你在購物的時候,能在貨架上看到,那是因為有人在生產,有人在創造,如果人人都呆在家裡,試問,誰來生產,誰來創造?誰來把這些東西上到貨架?誰還能找到產品來上到貨架讓你消費?你以為你身上有錢可以買到一切?這世上都沒人生產和創造了,你還拿錢買什麼?你怕死,覺得可以呆家裡規避風險,那麼生產和創造這些的人呢?他們難道不需要規避風險?

企業的維持和存在,需要現金的流動和支持,倉庫都沒東西了,想生產的東西原材料都沒供應了,原材料加工廠都倒閉或是停產了,還那什麼來生產?既然不能生產,那麼就只有倒閉,加工廠都倒閉了,那麼原材料廠的東西生產出來又供給誰?所以蝴蝶效應就開始了。。。。。。這樣解釋不知道你能看懂和理解嗎?


等米下鍋


是的,這不是危言聳聽,有些企業就是快挺不住了,支撐得老費勁了。

有人不解,不就是才十五天左右的時間嗎,現在的企業也太脆弱了。

有些事情,和我們想象的完全不同,如果你不是深入其中,就無法懂得其中的一些道理。

疫情,影響的不僅是我們的健康,還影響很多企業的生存。

首先,疫情影響最大的是餐飲

作為餐飲企業,特別是上點規模的餐飲企業,在春節期間,是一個拓展業務的大好時刻。為了在春節打個漂亮的“戰役”,有些餐飲企業,採購了大量原材料,員工從上到下準備著加班掙一筆加班工資。

但是,當全國各地,封路封城封小區成為主要隔離措施時,當社區不讓餐飲企業運營時,餐飲企業面臨巨大的風險,那一個個訂了的宴會,必須給退。但是,原材料能退到哪裡去?讓員工加班應對春節,不惜承諾了加班費,這該如何支付?

不僅如此,為了配合國家和政府,對於不能上班的員工,不能說開除,基本工資必須照發,社保必須照樣繳納,錢從哪裡來?

有人說,老闆掙的錢可以拿出來啊!話是不錯。但有些老闆為了擴大經營,早已將掙的錢投入了再發展中,除此之外還有貸款。原指望通過快速週轉,維持企業的發展。但現在是轉不動了。

西貝筱面村創始人賈國龍,現在頭疼死了,他對媒體說道:“全國2萬多員工待業在家,什麼時候開工遙遙無期,每個月工資和各種支出要1.5億。往年春節期間,總營收可達七八億,今年,唉.......”

賈國龍對外表示,公司的現金最多能撐住三個月。這還算效益不錯的。

還有資金情況比西貝差得多的,想挺過去那就太難了。但是,餐飲機構不進賬,可費用還是不少啊,房租水電暖,少不了幾個錢的。

還有餐飲老闆擔心,終於扛過去了,卻有可能有些廚師來不了,餐廳還是會面臨再一次的劫難。提起這個春節,所有的餐飲企業老闆都是搖頭嘆息的。

假以時日,看誰能撐下去。

娛樂產業和影視傳媒

春節期間,本來是KTV等娛樂產業最掙錢的時候,現在,一毛錢都掙不到了。

所有的娛樂產業老闆都知道,春節是真正的黃金週,不,是黃金半月。這半個月可以掙好幾月的錢,但註定這個冬天是娛樂產業的“冰封期”。

北京夜店K歌之王,昨天已經發出聲明:和200多名員工解除勞動合同,如果員工不同意,就進入破產清算。看來,再也撐不住了。本想著在春節前後大賺一筆,誰知碰到這嚴重的疫情。

娛樂產業,一定是影響相當嚴重的產業。

同樣,春節期間的影視傳媒行業,壓力不是一般的大。2019年,一個春節檔七天票房,就是59億元。

今年,春節檔票房為零。不得不說,徐崢的《囧媽》賣給字節跳動,是多麼明智。否則,徐崢就要哭了。

春節檔放不了電影,那背後的影視傳媒行業該怎麼辦?華誼兄弟,光線影業,博納影業等等企業,股票那是綠了又綠。

可以說,大企業還能撐住,那給影視傳媒的巨頭們做服務和配套的小機構,該何去何從?電影放不了,可以說直接斷了這個行業的生命之源。相信,在背後默默哭泣的小老闆一堆一堆的。

影視傳媒企業支撐不住的,一定不會是個例。

培訓學校和旅遊機構

著名的IT培訓連鎖機構“兄弟連”負責人李超,近日宣佈機構破產。誠然,該企業時有資金鍊緊繃的情況,但人都出不了門,如何招生?有人說了,不會上網課嗎?


是的,聽起來可以,但開發網課,到網上推廣成功,那是一天兩天能辦成的嗎?花時間辦成了,企業也不行了。

很多給學生開假期培訓班的機構,註定也是顆粒無收的。學生出不了門,老師出不了門。收入斷崖式下跌。

還有一些培訓機構,本來計劃是春節後開始大量招收學員,但今年這種情況如何招?如果過了一兩個月,課又怎麼開?難!

至於旅遊產業,慘了。

無論是旅遊運輸,還是酒店服務,或是景區旅遊,那是基本沒有收入的。往年,春節的時候,中國人大量出門旅遊,新馬泰,日韓遊,歐洲十國遊等等。今年統統沒有了。

旅遊產業勢必遭遇巨大打擊,而且這次影響的不僅僅是中國的旅遊產業,而是全球的。

因此,小旅遊機構,撐住不容易。

資金鍊緊繃的企業

有些企業在運作時,資金鍊非常緊繃,這次疫情之下,及時開不了工,上不了人,出不了效益。這還不說,如此資金鍊緊張的情況下,員工工資還得如期發放,這事太難了!

疫情太過殘酷,對我們的生命帶來了威脅,而且還給一些企業帶來了生存困境。

不過,還是要開動腦筋想想,有沒有更好的變通辦法,能創造哪怕一點點掙錢的機會。就像西貝的老總賈國龍,推出了不開店,但提供送餐的外賣服務,這樣每天全國店鋪還能收入200萬,多少對企業來說是個補償。

綜合來說,這次疫情之下,很多產業壓力很大,一些企業支撐不住是極有可能的。不過,希望在相關政策的引導下,在大家的互相支持下,在自我的調整下,讓企業們能走出泥沼,迎接陽光。


藍風破曉


這個問題真正道出了企業經營者的難度,不要小看半個月的時間,這有可能成為企業存亡的導火索。

曹德旺說,85%的企業熬不過三個月,意思就是說,如果停產三個月,大部分企業將不得不面臨重組。

很多人可能覺得很奇怪,一個正常運營的企業,怎麼會連半個月的時間也熬不過去呢?我們舉例來看一下。

比如一個酒店,從年前開始用戶預約很多年夜飯,由於疫情的原因,停止所有家庭聚會,這樣,酒店準備的所有食材基本都過期了,這些成本需要企業自己承擔。

本來依靠春節期間提高一下營業額的,結果員工全部放假,放假期間仍然要給員工支付工資,企業只能使用自有資金,自有資金不足的,只能通過銀行借款或者民間借款。



通常情況下,企業流動資金主要是為了購買原材料準備的,如果停產半個月到三個月,這些流動資金還不夠給員工發工資的,這樣企業現金流就斷流了。

如果銀行能提供比較好的支撐,企業可以借到錢,應付目前的難關,避免資金斷流,企業還可以繼續維持一段時間,這就是為什麼人民銀行要求疫情期間商業銀行不抽貸的原因。

現在有些企業正處在這種經營困境中,如果企業不但從銀行借不到錢,反而銀行看到企業經營困境後,要求銀行提前歸還借款,那就會出現半個月企業現金流就中斷的情況。

這時候,企業既沒有錢還銀行的借款,也沒有錢給員工發工資,銀行和員工以及其他債務人有可能會訴諸法院,法院根據債務優先原則,會判處企業法人變賣資產償還債務,否則就會成為失信被執行人。

就這樣,一個正常經營的企業會因為資金流斷流支撐不下去,所以不要小看半個月的時間,一些小微企業,尤其是受疫情影響比較明顯的行業,連半個月也撐不下去是有可能的。


互金直通車


新冠疫情,才維持半個月,為什麼有的企業就支持不住了?

從一個新聞來看,一個老闆反覆在和員工交流:

2月9日復工……

2月10日再來吧……

估計要2月17日了……

估計要2月底了……

……你不用來了,企業不在了……

為什麼企業難以支撐下去?甚至半個月?甚至三個月?因為企業是一個流動的社會:流動的資金,流動的人口,流動的產品,以及流動的關係。隨著新冠疫情的發展,對於企業來說,特別難的是現金流斷裂風險,和產業鏈無法及時恢復的風險:

從資金角度來看,沒有回款,就沒錢交稅費,交社保養老金,發放員工工資,也沒法支付應付貨款,就會造成下游企業的困難,尤其是未來合作的困難——對於打工者來說,你關心的只是你一個月的工資,發沒發,發多少?而企業主的焦慮是錢從哪裡來,以後怎麼辦?

而從產業鏈來看,任何一個產品,都離不開從上游材料,到自己生產,再到渠道銷售,再到銷售後的回款。而企業一家復工,並不能解決整個產業鏈的部件全部到位,而缺錢一個哪怕只是螺絲,可能就要全線停產等待供應商供貨。而且這個等待不知道多久——對方是不願意合作了?還是堅持不下去了?還是還沒復工?

因此說,新冠疫情之後,救實體,救企業,就成為各地政府和中央高度關注的事項:

第一,積極減免企業的廠房租金。

第二,央行積極給予貸款貼息和降低企業融資利率。

第三,地方既要立即復工,又要嚴格監控人口和疑似病例的發生。

第四,要立即協調企業產業鏈的完整和同步復工。

因此說,救企業,就是救自己,救企業,就是救實體經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