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丨近期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汙染成因(二)

今年春節以來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

多次出現重汙染天氣過程

監測君整合專家解讀

帶您瞭解汙染成因

解读丨近期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污染成因(二)

汙染成因2:排放

(一)交通量觀測數據顯示,春節期間,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公路貨車和客車流量較平時分別下降了77%和39%。而且受疫情影響,春節假期後,區域交通流量仍維持相對較低水平。但2月10日和11日,隨著復工復產,城市內和城際間的交通流量又開始有明顯增加,NO2濃度同前段時間相比明顯上升,北京市PM2.5組分監測顯示硝酸鹽佔比大幅上升,成為抬升PM2.5濃度的主要因子。這些說明,機動車排放的NOx仍是區域大氣汙染的主要成因之一。雖然每次霧霾的主要成因和各排放源貢獻佔比會有不同,但就區域大氣汙染成因而言,不能因為車流量的減少就認定其排放的汙染物與霧霾沒有關係。

(二)我國北方冬季取暖和區域重汙染行業相對集中,由於大量務工人員回鄉,居民採暖需求增長,雖然部分農村已經完成了煤改氣煤改電,但還有1000多萬戶用煤取暖,一噸散煤燃燒排放的汙染物相當於電廠燃煤排放汙染物的15倍以上。今年春節到日前與去年同時段相比,農村地區衡量燃煤量的CO濃度增加了10%以上,農村散煤用量較春節前有所增加。

再說工業,目前停工的主要集中在加工業、輕工業,而工業大氣汙染物排放的主要來源,主要是高汙染、高能耗的資源型行業,比如火力發電、鋼鐵、焦化、玻璃、耐火材料、石化化工、氧化鋁、電解鋁等,這些行業往往存在不可中斷的生產工序,需要常年運轉。從主要工業產品產量來看,今年春節期間,全國鋼鐵總體產量仍高於去年同期0.6%,北方地區除個別企業因所在村莊發現疫情停產外,其餘企業減產幅度不大。從汙染物在線監測數據看,初一到十五期間,焦化、石化、玻璃、有色等行業無明顯變化趨勢。

所以,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佔比高達三分之二的工業和採暖所排放的大氣汙染物並未實質性下降,而這些排放源也是這個區域的基礎排放量,大氣汙染排放量並未“傷筋動骨”,當氣象條件不利導致環境容量下降時,基礎排放量未變就會超出環境容量並出現重汙染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