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霍梅尼推翻的巴列维王朝皇室去哪了,还有望翻盘重建伊朗吗?

衢州土郎中


伊朗这些年,很不好过,内忧外患,摇摇欲坠。2017年底,民众抗议。2018年中,特朗普对伊朗石油禁运。2019年初,美国对伊朗石油完全禁运,并且对钢铁矿业也禁运。当前,美国在阿曼湾部署林肯航母战斗群,在伊朗周边部署B-52轰战机以及多架隐形战斗机。尽管特朗普在对伊朗动武上,百般受挫,但伊朗并没有解除威胁。如果特朗普一意孤行,伊朗还真的扛不住。

那么,未来巴列维王朝皇室还有复辟的可能性吗?福垊认为,巴列维王朝皇室复辟的可能性大概有三成。

  • 第一、巴列维王朝王族在美国——复辟有带头人。

巴列维王朝国王默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因为西化(世俗化)改革,而国破家亡,到处流浪。其实巴列维国王很想做明治,就学习日本的明治维新。希望通过白色革命,打击教权、强化集权、跟世界接轨。成为世界第九富国,前八依次是美国、苏联、西德、日本、法国、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和英国,国王大刀阔斧准备向民富国强的世界第五迈进。在一个根深蒂固的教权国,宗教被边缘化后,不甘心失败的霍梅尼立即反扑——反资反封,取得了民众的支持。白色改革把国王搞的国破家亡,流亡他乡——美国。在美国他也不得志,不得不寄人篱下,跑摩纳哥,出埃及。最终,在郁闷中去世。

默罕默德.礼萨.巴列维有三位后妃。首任(1939年-1945年,离婚)王后是埃及公主菲丝亚(1921年-2013年7月2日),育有一女,沙赫娜兹公主。

二任王后(1951年3月14日-1958年,离婚)是伊朗驻德大使的千金索拉雅(1932年-2001年),无子女。

三任(1959年10月21日结婚)王后法蜡育有两男两女。他们是王太子礼萨、法拉纳兹公主、阿里王子、莱拉公主。其中阿里王子、莱拉公主在美国抑郁自杀。能不抑郁吗?从前高高在上,现在漂泊他乡。

王太子礼萨(1960年10月31日——)及其家族和支持者一直在为复辟奔波发声。他们尊称他为礼萨二世沙阿,沙阿就是国王(皇帝)之意。虽然是势单力孤,一旦伊朗有重大变局,收拾残局的必然是王太子。

  • 第二、政教合一的倒退与反抗——复辟有民意基础。

2018年01月03日 21:23 环球人物杂志 从2017年12月28日开始……短短几天内,游行示威蔓延到包括首都德黑兰在内的20多个城市。数百人被捕,超过20人死亡。最初抗议物价过高,变成呼吁“鲁哈尼下台”、“处死独夫”、“无耻哈梅内伊滚出伊朗”。

霍梅尼上台后,废除了国王的一切改革,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制度,让伊朗一下子回到中世纪。民众在巴列维王朝的自由,被通通取消,女性自由着装变成了黑袍头巾。伊朗的民众,不少还是非常向往巴列维国王的时代。虽然他们认为国王改革太激进太粗暴,而且自己受益较少,但比现在连说话的权利都没有好太多了。对政教合一不满的民众,时不时的抗议,他们甚至渴望王太子复辟巴列维王朝。

  • 第三、伊朗今天的困局及风险——复辟有突破。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特朗普(2019年5月)19日在推特上严厉警告伊朗:“如果伊朗想要攻击美国,这将意味着伊朗的正式终结。(它将)永远不会再威胁美国了!”

特朗普针对伊朗向世界发出的“禁油令”、“禁铁令”,尽管伊朗搞摩特出口原油,但仍不能阻止物价上涨。当伊朗经济危机,物质匮乏时,星星点点的反对派就会壮大。更何况美国,已经完成了对伊朗的围堵,特朗普这个大嘴巴万一不按常理出牌来个大动作。那伊朗就要动荡了,特朗普再推出王太子,那伊朗的局势就未可知也了。


福垊还想说的是哈梅内伊,曾遭遇过两次行刺。第一次是在1981年,他的右臂被炸伤。第二次,是在2011年11月12日,革命卫队发动政变支持总统内贾德。

阿拉伯卫星电视台13日的报道称,……11月12日哈梅内伊参观……德黑兰……军火库……发生了爆炸……17人死亡。哈梅内伊次子穆杰塔巴也被逮捕。穆杰塔巴是伊朗总统内贾德的坚定支持者,他曾被传实际上控制了伊朗革命卫队,被很多人认为是哈梅内伊的接班人。
  • 第四、伊朗周边的态度——复辟有朋友。
一旦美国推出王太子回国,王太子也必然跟周边亲美的国家联合起来。利用美国的支持,和伊朗国内民众的不满,里应外合,谋求复辟。复辟成功有先例,比如西班牙、柬埔寨。

福垊


永远不可能了,江山易主失去就失去了。就算现有伊朗伊斯兰政权倒台也轮不到巴列维王朝重新上台,巴列维王朝现在在伊朗已经没有任何印记,再就是巴列维王朝的嫡系子嗣已经不是平民了,不具备任何政治影响力。就算巴列维王朝复位,又何人继位?


实际上,巴列维王朝也不过是二世王朝,巴列维是巴列维王朝二世也是末世君主,其父是礼萨汗(1925年-1941年在位)和巴列维(1941年-1979年在位)的执政年代,他们父子在位时候,伊朗的国号为伊朗帝国。

22岁的巴列维在1941年登基,由于当时是二战,伊朗为了自保,让英国,苏联和美军国都入驻伊朗。避免了被德国的入侵。二战时期著名的德黑兰会议就是在伊朗举行的。二战结束以后。巴列维推行亲美政策,在穆斯林实力的情况下,推行世俗化。虽然伊朗依靠石油经济极度发达,但贫富差距巨大。在1979年,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发动伊斯兰革命成功,自视甚高,而且觉得有美国支持巴列维没有想到被推翻的一天。巴列维只有被迫流亡,统治伊朗53年之久的巴列维王朝就此覆亡。



而逃亡海外的巴列维首先就被美国抛弃,拒绝巴列维在美国政治避难。饱受癌症折磨的巴列维奔奔波于多国,寻求政治避难,1980年7月27日在埃及开罗病逝。时年不过六十一岁。巴列维与王后法拉赫娃王后一共有四个孩子,但四个子女现在都很普通。


在2001年,巴列维她的小女儿莱拉·巴列维公主因失眠症,在英国伦敦服安眠药自杀,在2011年次子阿里·礼萨·巴列维又开枪自杀。巴列维长子礼萨·巴列维,生于1960年,在伊朗伊斯兰革命以后,巴列维与法拉赫的长子。1978年曾赴美国接受教育,获得南加州大学政治学学位。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定居美国。次女法拉纳兹·巴列维,生于1963,现在美国定居。

时至今日,巴列维王朝的末代王室成员仍然健在,在国外过着流亡生活,但昔日繁华早已烟消云散,这个朝代的功过只能留给后世去评价。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清水空流


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末代皇帝,流亡到埃及,病逝。


礼萨·巴列维,末代皇太子,长子,先后流亡于摩洛哥和埃及,1984年定居于美国。1986年结婚,生了三个女儿,目前在美国马里兰州波托马克。


沙赫娜兹·巴列维,末代公主,定居于瑞士


莱伊拉·巴列维,末代公主,定居美国,1992年毕业于布朗大学,未婚,当过华伦天奴的模特,死于药物过量


阿里巴列维,第二顺位继承人,普林斯顿大学本科毕业,哥伦比亚硕士毕业,哈佛大学博士生,死于自杀。


目前巴列维王室有一个网站

用英文和博思文写着:国家理想,国家意志,国家利益。


巴列维王朝不可能复兴。


巴列维王朝作为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王朝,颇有点大清的作风,伊朗伊斯兰革命时期,霍梅尼不过是一个教士,要钱没钱,要枪没枪,怎么掀的起来所谓的革命?


礼萨汗比较喜欢土耳其开国元首凯末尔,想在伊朗也掀起如同凯末尔一样的革命,一边要求伊朗能够现代化,一边保持君主政治,而现代化和君主政治显然格格不入,现代化每进一步,君主制就要退一步。


战后,巴列维国王依靠美国的支持力量继续统治国家,自持地位牢固,违宪干涉首相,全面军管,外加上贪污腐败,皇室丑闻不断,导致巴列维渐渐失去了伊朗什叶派教士以及底层人民的支持。


50年代,摩萨台博士开始搞石油国有化运动,当时的伊朗石油其实就是被英国人把控,并且试图推翻巴列维,巴列维出走,由于触犯到英国人的利益,在军情六处的要求下,CIA策动政变,推翻摩萨台,摩萨台被软禁了三年,最后去世,巴列维回国,此时回国的巴列维已经人心丧尽。


在给予美国大量的石油以及政治利益后,美国向巴列维王朝提供了5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和6.81亿的经济援助,到1960年,由于经济危机,被迫向IMF求助,求助IMF的结果是经济更加萧条,罢工示威不断。

1963年,巴列维亲自发动了白色革命,开始了土地改革,国有化,工人分红,妇女享有选举权,以及扫盲。


到1973年,巴列维王朝已经到达鼎盛时期,而就是这个时期埋下了隐患。

实际上巴列维王朝的基础是非常薄弱的,对外依靠的就是石油,由于第四次中东战争,阿拉伯国家对于西方进行石油禁运,导致石油价格涨翻了天,巴列维王朝获得了巨额财富,但是就是这种财富埋葬了巴列维。


到1975年,西方经济危机,石油需求大幅度下降,巴列维王朝财政赤字一下破表,通货膨胀以及失业问题大增,整个国家开始动荡,最终大幅度的游行示威断送了巴列维王朝。


巴列维王朝一方面民主无力,搞君主立宪制搞到一半又不甘心,三番四次的干涉国家运行,军队,萨瓦克(秘密警察),官僚机构和复兴党是他统治伊朗的工具,另外一方面,独裁无谋,实际上巴列维的根基是很浅薄的,巴列维的世俗化限于富裕阶层,力量仅限于德黑兰,整个伊朗的宗教气氛依然很浓厚。


巴列维毕竟本质上就是哥萨克推出来的军阀,在伊朗根基很浅。巴列维当年所谓的改革,只是非常浅层次,非常表面化的运动,而巴列维王室的穷奢极欲是谁都比不了的,一个波斯帝国2500年周年庆,请了法国100多个厨师,开了几万瓶酒,花了3亿美元,这可是1971年的3亿美元,而当时的伊朗人平均寿命仅为50岁,八分之一婴儿夭折,三分之二人口文盲。


土地改革以后,农村一塌糊涂,失地农民不计其数,涌入城市当工人,而一旦经济下滑,工人失业,巴列维这种既没有根基,奢侈无度,又依附于西方的执政者被推翻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李建秋的世界


最近美国与伊朗关系紧张也带火了与伊朗相关的话题:什么巴列维王朝、伊朗伊斯兰革命、霍梅尼是谁、哈梅内伊是哪位、神权共和国又是怎么回事这些都成了大热点。那么这个巴列维王朝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巴列维王朝又称伊朗帝国。巴列维王朝的建立是因为恺加王朝的覆灭,恺加王朝的覆灭是因为欧洲列强的入侵瓜分了恺加王朝的领土,恺加王朝最终成为英国和俄国的争夺的势力范围。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恺加王朝经济萧条,封建统治者专横、残暴,一时间举国上下民不聊生、怨声载道!1921年恺加王朝波斯哥萨克旅军官礼萨·汗在英国的支持下发动政变,成为实际执掌伊朗军政大权的首相兼国防大臣。1925年12月礼萨·汗推翻恺加王朝,正式建立巴列维王朝,成为巴列维王朝的开国之君。1941年9月16日礼萨·汗之子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继承父王之位,成为巴列维王朝的第二代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执政的大部分时间正赶上以美、苏两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和东方社会主义阵营冷战对峙的世界格局,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在外交政策上执行亲美的路线方针。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利用石油收入和美国的援助推行以土改为核心的“白色革命”及社会经济发展计划,试图按西方模式建立全新的伊朗国家。在这一过程中西方的生活模式和价值体系被引入伊朗,与此同时西方的生活模式和价值体系同伊朗传统的伊斯兰教义发生了摩擦。由于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激进的土改措施使大量农民涌入城市求生,然而伊朗的工业和城市发展建设却不足以满足大量涌入城市的农民们的生活需要,一时间伊朗失业人口激增。伊朗底层人民对生活现状的不满和宗教人士对西方模式的质疑日渐合流形成强大的主张恢复伊斯兰传统的民意基础。1979年对巴列维王朝极端不满的伊朗民众发动了伊斯兰革命运动,推翻了统治伊朗54年的巴列维王朝,建立了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被伊斯兰革命推翻的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先后流亡埃及、墨西哥、美国及巴拿马等国,最后以埃及总统穆罕默德·安瓦尔·萨达特客人的身份与家人定居埃及,1980年7月27日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病逝于埃及的开罗。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曾先后迎娶三个妻子:第一任妻子是曾留学瑞士的埃及公主茀丝亚,第二任妻子是伊朗南部部落的望族之女索拉娅·巴列维,第三任妻子是来自德黑兰贵族家庭的法拉赫·巴列维,他和第二任妻子的故事曾被拍摄成成电影《苏瑞亚:悲伤的公主》。

沙赫娜兹·巴列维是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和第一任妻子茀丝亚所生育的长女,1940年出生,曾有过两段婚姻,育有两女一子。青年时代的沙赫娜兹·巴列维和母亲茀丝亚一样远赴瑞士求学,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推翻巴列维王朝后她一直定居瑞士。

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和第二任妻子索拉娅·巴列维未能生育孩子,除长女沙赫娜兹·巴列维之外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的其他孩子均为第三任妻子法拉赫·巴列维生育——他们分别是长子礼萨·巴列维二世、次女法拉纳兹·巴列维、次子阿里·礼萨·巴列维、幼女莱伊拉·巴列维。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推翻巴列维王朝后法拉赫·巴列维带着孩子们跟随丈夫先后流亡埃及、摩洛哥、巴哈马群岛、巴拿马和墨西哥等国。1980年巴列维去世后法拉赫带着5个子女移民美国,定居在马里兰州的波托马克市。巴列维家族并未声明放弃王位,所以在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逝世后长子礼萨·巴列维二世加冕称王,然而这时的王太后法拉赫必须靠变卖首饰和借钱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开支。

1985年法拉赫的几个孩子均长大成人并学有所成,这时的法拉赫选择移居巴黎,但她每年都要去美国看望自己的子女。长子礼萨·巴列维二世早在1978年就赴美留学并获得南加州大学政治学学位。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他曾流亡摩洛哥和埃及,1984年起定居美国,他和妻子生育有三个女儿,他们一家定居于美国马里兰州的波托马克。次女法拉纳兹·巴列维在1986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的学位,目前定居美国。幼女莱伊拉·巴列维因患沮丧症和失眠症于2001年6月10日在伦敦的林恩纳德旅馆服用过量安眠药自杀。次子阿里·礼萨·巴列维随母定居美国,曾获普林斯顿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学位,2011年1月4日时年44岁的阿里·礼萨·巴列维因长期患有抑郁症而开枪自杀。遭受晚年丧女之痛的法拉赫为了缓解手头拮据的窘况而撰写传记作品《永恒的爱:我和巴列维的岁月》,此书于2003年出版。 这本书在美国和法国出版,为她带来了15万美元以上的稿酬。拿到支票后法拉赫表示这是她一生中第一次亲手挣钱并特意拍照留念。2011年1月4日次子阿里·礼萨·巴列维自杀后她表示:希望有朝一日能带着亲人的骨灰回伊朗安葬,而她自己也希望能叶落归根。

巴列维王朝的覆灭和人类历史上其他任何一个王朝的覆灭一样都是其政治经济机制中存在的固有矛盾的发展的必然结果:也许巴列维改革的本意的确是想促进伊朗的经济发展,然而却没能使经济发展的成果广泛惠及全民,最终巴列维王朝没能逃脱被民意吞没的命运。可以说巴列维王朝的灭亡是伊朗人民的选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今的伊朗人是否怀念巴列维王朝呢?无可否认巴列维王朝时期取得了一系列现代化成就,相比之下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的伊朗在发展经济方面和巴列维王朝是有差距。这种差距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有美国制裁的因素,但无论如何伊朗经济的下滑却是客观现实。伊朗人民冒着生命危险推翻巴列维王朝究竟为什么?不就为了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吗?然而伊斯兰革命后的伊朗尽管削弱了伊朗国内的贫富差距,然而在提升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方面却一直进展迟缓,于是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活的希望与国家经济发展缓慢的客观现实之间就构成了矛盾。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这样的矛盾再正常不过,然而这能证明伊朗人民怀念巴列维王朝吗?与其说他们怀念巴列维王朝不如说他们渴望更好的生活。他们曾满怀期望选择了霍梅尼,然而现实证明推翻一个旧王朝容易,然而要真正完成国家转型并不容易。在伊朗负重前行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但人们所向往追求的是幸福美好的明天,没人愿意重新回到旧时代。巴列维王朝在伊朗国内没任何基础,而现存的巴列维王室成员们主观上普遍也不再关心政治。事实上伊朗末代王后法拉赫·巴列维唯一的念头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带着亲人的骨灰回伊朗安葬,而她自己也希望能叶落归根。不过就目前的局势而言:她这个愿望实现的可能性似乎不大。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巴列维王朝是伊朗礼萨汗和他儿子建立的一个持续了50多年的王朝。1925年的时候,礼萨汗在英国的支持下,通过政变登上王朝。然而在1979的时候,霍梅尼发动伊斯兰革命,把他的儿子赶下了宝座,可谓是始于政变结束于政变。


王朝灭亡之后,皇室后人都去了哪里?

巴列维王朝被推翻后,末代君王穆罕默德·礼萨被迫带领妻儿出逃,在埃及、约旦、美国、巴拿马等地他都暂住过一段时间。

漂泊的生活以及内心的抑郁和悔恨,导致体内癌细胞扩散加快。在政权被推翻的第二年,因癌症去世。

穆罕默德·礼萨有过三次婚姻,生有三女两男。大女儿沙赫纳兹是其首任妻子所生,一直远离政治和媒体。

曾因不满意穆罕默德·礼萨临终前的财产分配,向法院提出诉讼。在取得丰厚的遗产后,她就彻底淡出公众和媒体的视野,低调地定居于瑞士。

除了长女沙赫纳兹,其余的孩子均为他和第三任妻子法赫拉所生。其中长子礼萨·巴列维二世现定居于美国,在父亲去世后,在政坛上一直很活跃,现为伊朗反对派主要领导人之一。

并且创建了一个巴列维王室官方网站,通过这个网站向普通群众表达他对国内各种事情的看法,以及他的思想。

次女法拉纳兹·巴列维至今未婚,凭借父亲的遗产成为美国多家上市公司股东,但也一直未涉足过政坛。



不过穆罕默德·礼萨的次子阿里·礼萨·巴列维和幼女莱伊拉·巴列维两人都因无法承受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心理压力很大,患有严重抑郁症,先后选择自杀。

第三任王后法赫拉则不得不依靠变卖首饰拮据度日,最后甚至到了依靠传记作品《永恒的爱:我和巴列维的岁月》获得的稿费来勉强解决经济上的窘境。

她自己也直言希望能将亲人的骨灰安葬在伊朗,希望自己叶落归根。

那么他们还有望翻盘重建伊朗吗?

霍梅尼在推翻巴列维王朝皇室后,以铁腕手段实行伊斯兰教原教旨主义极权统治。教士的权利几乎没有限制,而霍梅尼本人则可以随意任免国家总统。

国家政策的执行,也由他完全的决定。不仅如此,他还颁发了多项对人性、国家经济、教育等多方面限制的政令。甚至建立了与我国明朝东厂性质相似的机构。

他的所作所为使得伊朗国内反对情绪迅速扩大,再加上礼萨·巴列维二世政坛上的活跃,使得很多普通民众开始怀念巴列维王朝统治时期。


他们认为虽然当时国王的政策过于激进,并没让民众获益多少,但比现在的伊朗好了很多。这也是礼萨·巴列维二世坚持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而且,伊朗和美国关系十分紧张,美国对伊朗的制裁越来越严厉。而特朗普本人又常常不按常理出牌,这进一步加深了伊朗国内时局的动荡和民众的恐慌。

但也有很多人对巴列维王朝的复辟并不看好。首先这个王朝在40年前就已经成为历史了。

40年的时间,足够让对这个王朝有记忆的人衰老、死亡(伊朗人均寿命不到70岁),而接触过新思想的新一代很难对巴列维王朝复辟产生极大的兴趣。

其次,礼萨·巴列维二世影响力并不足够大。到目前为止,他还无法通过具体的行动来实践他的思想。流于书面的文字,很难让群众完全信服。

当今时代已经和当年大有不同,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的黄金时期已经过去。而且现如今伊朗国内人民普遍的诉求是生产生活的世俗化、现代化,政治民主化。
不过,复辟成功的案例也有,而且当今伊朗局势依然不明显,因此笔者也不能给出定论。


史之策


我是浅谈,我来回答!

巴列维王朝指的是伊朗父子君王礼萨汗和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的执政时期,其统治伊朗期间使用的国号为伊朗帝国。

巴列维家族的礼萨汗原本是卡扎尔王朝一位官员,礼萨汗通过哥萨克旅对他的支持发动了政变夺取了伊朗的政权,并成为当时伊朗最具有权利的人物。

礼萨汗是一位极具野心的统治者,他最大的梦想就是重塑波斯帝国昔日的荣光,使伊朗成为一个工业强国。

在礼萨汗掌控伊朗的大权之后,他着手开始大规模的发展现代化工业,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伊朗的工业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一时期伊朗的整个社会结构包括铁路系统、公立学校、司法机构和医疗卫生领域等等都得到了之质的飞跃。

不仅如此礼萨汗还派出了规模庞大的知识份子到欧洲留学,其中他的儿子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也在其中。

礼萨汗一直都坚信只有拥有丰富知识储备的领导层才能最终实现伊朗的工业现代化。

与此同时这一时期伊朗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都市化开始蓬勃的在国内发展起来,并且城市中出现了专业的产业工人,

可以说礼萨汗的改革为伊朗奠定了工业基础,即便现在依然让伊朗受益匪浅。

礼萨汗之所以坚持工业化道路就是因为看到了土耳其的成功,他认为只有像土耳其那样走世俗化的道路才能拯救伊朗。

但是“世俗化”对于任何一个伊斯兰国家来说都是一种危险的尝试,巴列维最终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个道理。

当礼萨汗父子在国内实施世俗化的同时,不可避免的触动了一群人的利益,那就是伊朗的“教士”阶层。

教士阶层在伊朗拥有者超高的地位,特别是在伊朗的农村地区,教士的威信要比政府更为强大。

在伊朗广大的农村地区教士阶层才是真正的掌权者,因为巴列维王朝的政策往往都在城市中实施,

但是在伊朗广大的农村地区巴列维政府的改革成果并没有让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阶层得到实惠。

在伊朗农村地区无论是人民的收入还是受教育程度都远远低于城市,特别是广大农村女性的权利并没有得到任何的改善,

因此巴列维王朝在农村地区并没有任何根基和追随者,而这也是巴列维政权走向覆灭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1979年,伊朗的宗教领袖霍梅尼发动了震惊世界的“伊斯兰革命”,礼萨汗的儿子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被迫流亡,巴列维王朝覆亡。


现在的伊朗虽然暗流涌动,但是总体来说政权的根基相对比较稳定,哈梅内伊依然是大权在握。

反观巴列维王朝的遗孤早已没有了复国之愿,而且现在的伊朗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都得到了质的提升。

即便是美国在面对伊朗的时候也要小心翼翼,国内的反对派对哈梅内伊又完全没有威胁,伊朗政权仍然是固若金汤。


世界浅谈


当然是逃亡国外了。

在巴列维王朝时期,伊朗整个社会环境还是比较开放的,不像今天人们必须严格按照伊斯兰教义来生活,比如女性必须要穿笼罩全身的黑袍,男女不能自由见面玩耍哪怕是在电视台相个亲,男方嘉宾和女方嘉宾都不在同一个摄影棚,所以看起来伊朗在世俗方面没什么进步,在某种程度上说反而是一种退步,所以有的人对巴列维王朝还是有一些怀念的。

巴列维王朝被推翻,就是以霍梅尼为首的宗教人士对巴列维全面倒向西方不满,其实巴列维王朝本身也想效仿日本的明治维新,建立一个君主立宪的国家,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宗教人士发动了反对巴列维的运动,很快保卫王室的保安队对被游击队以及反对派打败,当时全国各地都在反对巴列维王朝,这让权力高度集中的王室措手不及,他们无法应对轰轰烈烈的反封建运动,这种情况之下只能仓皇出逃,由于和美国关系不错,所以巴列维王室的人员都逃到了美国。



伊朗的宗教人士在革命成功以后开始全盘否认西方文化,所有有关西方国家的东西,特别是美国的东西很快在伊朗完全消失,以前还可以看到穿着短裙的女孩儿在伊朗街头玩耍,但政教合一的伊朗是不允许有这种情况出现的,而且伊朗这个政教合一的政权并没有给伊朗带来太多的利益,国民生产水平还不及巴列维王朝时期。

根据资料来看,在伊斯兰革命成功前十年伊朗年,也就是1968至1978年的10年里,伊朗经济年增长率是16% - 17%,这种增长速度哪怕是在现代很多国家都做不到,当时的伊朗非常富裕,1978年伊朗的人均收入在2250美元,这完全是发达国家的水平,但在推翻他时,这些都完全不被提及,取而代之的是贪污,腐败,君权集中等。

▲巴列维王后,伊朗玫瑰法拉赫

其实巴列维国王还非常有雄心壮志,在面对伊朗经济增长神速的情况下,他定下了经济增长为25%的目标,同时还立志在20年内成为世界第五大工业国,而且还重新分配土地,让更多的农民得到实惠,但是这样雄心勃勃的改革却遭到了一些保守人士的反对,在镇压反对的过程中发生了冲突,霍梅尼开始利用这个大做文章,表示巴列维王朝在镇压反对人权时进行了大屠杀,结果导致了更大规模的反弹。

巴列维王朝覆灭之后,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被迫流亡,先后到埃及,墨西哥,美国等国家治疗身体,后来定居埃及,后来国王因癌症去世,他的儿子礼萨巴列维和家人在美国定居。



其实他们一直想要回到伊朗重新掌控国家,但是伊朗政府却时刻关注着这个曾经统治伊朗的皇室家族。巴列维的第三任王后法拉赫在安顿好子女之后,就回到了曾经和巴列维国王相遇的地方巴黎,但是她每年仍然会去美国看望孩子,由于经济拮据,不得不开始变卖珠宝,或者向朋友借钱度日,后来她开始撰写和巴列维的爱情故事,并获得了一笔报酬,但法拉赫的子女却相继身亡。

巴列维第一任埃及妻子给他生的女儿在瑞士定居,第二任妻子没有生育能力被迫离婚,第三任妻子法拉赫给他生了,长子和次女在美国定居,次子和幼女自杀。2001年,年仅31岁的莱拉公主服用过量镇静剂自杀身亡,这是巴列维的小女儿。2011年,莱拉公主的哥哥阿里由于常年流亡天涯,在失去妹妹和父亲后,患了严重的抑郁症,1月4日,在美国饮弹身亡,享年44岁。


巴列维的王室成员大多已经适应了西方国家的生活,而且又没有势力支持,最重要的是伊朗国内的民众对伊朗政府相对比较满意,虽然整体富裕程度比不上巴列维王朝时期,但是伊朗这个政教合一的政权并非一无是处,伊朗现在有60%以上的女性都接受了教育,贫富差距也没有巴列维王朝时那么严重,虽然那时候伊朗有钱,但是绝大部分财富掌握在上流人士手中,在伊朗首都德黑兰有50%的人住在贫民区,所以现在许多伊朗人对现在的伊朗政府还是比较支持的,也就是说把巴列维王朝在伊朗是没有什么基础的,加上伊朗政府的关注,想要重回伊朗是不可能的。


风云一点通


说起伊朗,我想大家一定对近期的美伊冲突非常了解。从1979年伊朗伊斯兰宗教领袖霍梅尼上台以来,就一直处于美国的制裁阴影之下。搞得伊朗国内,民不聊生,危机四伏。

其实,之前的美伊关系并不是这样。被霍梅尼推翻前的巴列维王朝时代,美伊关系如同一对恋人般亲密。伊朗国内,也有过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国家经济繁荣,社会开放平等。

(霍梅尼旧照)

那么,放着这种好日子不过,伊朗人民是如何被霍梅尼这位大神带领,推翻巴列维王朝,建立政教合一政权的呢?被迫下台的巴列维,最终结局如何呢?

自1941年继承王位后,礼萨·巴列维国王就开始探索伊朗改革之路。从1963年开始,巴列维王朝开展了名为“白色革命”的社会变革运动。这次运动,使伊朗的整体面貌得以明显的改观,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十年”。

1963~1976年,伊朗GDP年均增速在10%以上,工农业水平发展迅猛。伊朗的人均产值,从1962年的200美元,到1976年时,已经达到2000美元。拥有大量财富之后,伊朗开始大量购买武器,建立了海湾地区最强大的军队。那时候的伊朗,在国王巴列维眼里,是仅次于美苏德日的世界第五大国。

小有成就之后,掌握全国大多数财富的巴列维王室,开始大手大脚花钱享受。用黄金修浴室,用宝石镶马车,耗资10亿美元修建陵墓,王室成员身穿最华丽的服饰,出行必坐世界顶级的轿车,奢侈享受达到了极致。

受王室奢华之风的影响,伊朗富人们争相攀比效仿。整个伊朗上层社会,洋溢在奢华富足的歌舞升平之中。

但是,在表面的繁荣之下,底层的伊朗民众,却依然生活在贫困之中,这让底层伊朗民众非常不满。

(礼萨·巴列维国王)

同时,被巴列维王朝引以为傲的土地改革,因为把大土地所有者和清真寺超过限量的土地收回,再重新分配。这一改革触动了教士阶层的传统利益,招致以霍梅尼为首的宗教人士强烈抵制。

在分配过程中,真正无地的农民阶层,又不在分配之列。这样一来,土地仍然被地主和富农占有。

在城市中,巴列维王朝大力推崇资本家的集约化经营,对作为小商小贩及小型加工作坊的市民经济进行打压,将他们视为落后生产力的代表。

这时的伊朗,普通社会阶层诟病于王室的奢侈享乐,贫困工农痛恨于资产阶级的压迫,安享富贵的巴列维王朝,其实早已暗流涌动。

面对来自教士、城市小商业主、破产农民等阶层的反对声音,巴列维王朝并没有出面化解矛盾,而是利用“军、警、宪、特”相结合的独裁统治,施以政治迫害。一直鼓动教众推翻巴列维政权的霍梅尼被迫流亡法国。

1978年1月9日,在什叶派圣城库姆的教众抗议活动中,巴列维警察部队制造了70人死亡、400多人受伤的“库姆惨案”。抗议活动的始作俑者霍梅尼,一边对外声称“我对政治权力没有兴趣”,一边继续通过传单和口号煽动教徒制造大规模骚乱。

“库姆惨案”发生40天后,伊朗12个城市爆发了反对巴列维国王的示威。再隔40天后,又有大批城市爆发骚乱。这种每隔40天的悼念示威活动,让参与者越来越多,宗教情绪越来越强烈,最终爆发了伊斯兰革命。

(伊斯兰革命)

面对皇宫外山呼海啸要求国王下台的呼声,美国大使沙利文建议巴列维离开伊朗。巴列维心有不甘地问:“我能去哪儿呢?”沙利文告诉他,卡特总统允许他前往美国暂住。

在即将启程美国之际,埃及总统萨达特邀请巴列维夫妇,在去美国的途中顺道到埃及阿斯旺。1979年1月16日,巴列维国王夫妇登上连厕所都用黄金镶嵌的专机,在德黑兰上空盘旋了数圈,飞往埃及。失去美国支持的巴列维国王开始了他流亡生活。

2月1日,在数百万教众簇拥下,霍梅尼回到德黑兰,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成立。

巴列维一行在埃及住了5天后,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表达了对他的邀请,于是巴列维又转程去了摩洛哥,直到67天后,他才决定前往美国。

可是,此时的美国,为了保持与霍梅尼新政权的关系,撤销了对巴列维的邀请。这下巴列维国王的去向,真成问题了,竟然找不到一个愿意接纳他的国家。愤怒的巴列维,绝望地说道:“我被美国当成一只死耗子踢来踢去!”

1979年6月10日,巴列维进入墨西哥暂住。由于癌症病情恶化,美国政府被迫允许他前往美国医治,巴列维进入美国纽约医院。

伊朗对美国接受巴列维的行为十分愤怒,德黑兰民众冲进驻伊美国大使馆,将52名美国人扣押,要求美国交出巴列维。无奈之下,巴列维只能去了唯一愿意收留他的埃及。

在埃及,巴列维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埃及总统萨达特指定埃及最著名医疗小组为巴列维治疗。但是,身患癌症的巴列维已病入膏肓。

1980年7月28日,巴列维在开罗病逝。曾经无限辉煌荣耀的伊朗末代国王,最终无限悲凉客死他乡。

(参考史料:《巴列维》《伊斯兰革命30年》)


张生全精彩历史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 我便认认真真的回答你。

不可复兴,首先巴列维王朝并不是独立的主权国家与晚清还颇为相识,换句话来说也就是欧美的殖民地。


这也就是为何伊朗会爆发伊斯兰革命的原因所在,当然作为伊朗的国王也想在国内兴起革命能够让伊朗实现现代化,但是还想要保持君主专制,很显然与现代化的国家相比是格格不入。

腐败

由于是依靠美国才能实现对国家的统治所以很多时候也招致了年轻人的不满,尤其是政府腐败贪污横行以至于让广大的年轻人对政府失去了信心。同时也导致了伊朗的伊斯兰教派对政府不再支持,尤其是在50年代的时候伊朗也开始了石油国有化行动,然而由于触碰到了英国人的利益最终导致计划失败,也正是因为此巴列维逐渐失去人心。

工业基础薄弱

由于伊朗的工业基础薄弱,相对来说还是很薄对外的收入基本还是依靠石油。然而由于第四次中东战争阿拉伯国家对西方实行了石油禁运,而这也导致了巴列维王超获得了巨额财富,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将他们彻底埋葬。

财富也仅限于权贵阶层

由于世俗化不彻底同时财富也仅限于权贵阶层,对于广大的伊朗群众来说显然没有得到石油带来的利益。

同时整个伊朗的宗教氛围依然是相当浓厚,所以在这个时候不满政府统治的年轻人也在最高精神领袖霍梅尼的领导下发动了起义。

最终导致巴列维王朝崩盘,但是在今天仍然有人认为伊朗有可能在美国的支持下实现复辟,那是在这里要说的巴列维是军阀出身国内的统治基础本身就很薄弱,想要通过他来复辟根本就不可能。


江水趣谈


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伊朗的最后一位国王!

40年前,伊朗最后一位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在大规模街头抗议的压力下逃离伊朗,他是被自己的人民诅咒的“万王之王”。

1979年1月16日,他与第三任妻子法拉·迪巴流亡伊朗,结束了他长达37年的统治,也结束了他在伊朗2500年的君主统治,取而代之的是今天仍在统治的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巴列维在18个月后死于癌症,享年60岁,身无分文,无国籍,曾被他的前盟友美国拒绝庇护。

巴列维国王开始是美国的宠儿,他专横、傲慢、奢侈,但同时也很现代化,这使他成为中东地区反对苏联的哨兵。

美国总统卡特在1979年伊斯兰革命爆发前一年宣布,“沙阿的伟大领导”使伊朗成为“世界上一个困难地区之一的稳定之岛”。

巴列维享受着他皇室地位的所有装饰,相信他从两次暗杀企图中逃脱证明了他的神圣使命。

但渐渐地,他的西式倾向和改革,以及他日益专制的行为和奢侈的生活方式,导致他在伊朗人中的疏远,并激怒了保守派神职人员,他们将帮助推动革命,使他逃离。

1941年9月16日,巴列维登基接替其父亲时,他才21岁。在英国和苏联入侵后,巴列维的父亲被迫退位,当时苏联对他在二战期间反对德国的中立立场感到不满。

巴列维1919年10月26日出生,在瑞士接受教育,起初被视为他军事强人父亲的翻版。

仅仅12年后,在中情局支持的政变中,巴列维开始积聚实权,政变的对手是他的受欢迎的总理穆罕默德穆萨德,穆萨德将石油工业国有化。

万王之王

在国内,巴列维的挥霍无度和对王室成员的挥霍招致了越来越多的批评。

1967年,他在一次盛大的加冕仪式上继承了“万王之王”的传统称号,两年前,他就已经采用了“雅利安人之光”这个特别挑选的名字。

他所在的政党在1971年庆祝波斯君主制2500周年这一史无前例的奢华活动,也遭到了左翼和宗教反对派的诽谤。

1978年1月,一家日报被迫发表一篇批评霍梅尼的文章,沙阿的权力开始瓦解。

它引发了被暴力镇压的神学学生的示威游行,为受害者举行的悼念活动导致了一系列抗议活动,这些抗议活动持续了一年。

由于无法理解为什么他的人民对他的现代化努力忘恩负义,沙阿变得越来越偏执和与世隔绝。

通过为自己的错误道歉和取消许多镇压措施来阻止起义的最后努力来得太迟,只会助长抗议活动。

经过数月的动荡,沙阿被驱逐出境,选择乘飞机前往埃及,再也没有返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