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恰同学少年》中萧子升这个人物?

聊聊文化历史故事


最近,正在看《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剧,正好看到毛泽东替肖子升考试这一桥段。现在头条正在评价肖子升,我就借这股东风多说几句。

《恰同学少年》中说到,毛泽东替好友肖子升考试,居然让肖子升得了个第3名,与第1名的毛泽东名次相近。因为字体相同,被学校发现。正当孔校长怒气冲冲要找肖子升理论时,偶尔听见肖子升与他兄弟议论。肖子升认为别人替他考试是不道德的,他内心不安,要动员兄弟肖三与他一同退学。就这一段,我发现肖子升是极为诚实的,并把诚实作为做人的基础。由此可见,肖子升为人处事,人品道德在当时堪称一流。并把这作为与人相往的基础。事实上,他在一师人品威望还是挺高的,堪称一师同学中的大哥。后来,在学校建立读书会的时候,他就被推为带头人(或召集人)以号召同学。


在当今社会,一些人为了升学不择手段,替考者有之,且大行其道,学术造假者有之,且谋取利益。肖子升的做法给那些替考的假学子做出了相反的榜样。且一师校长治学严谨,以诚信为本,也为后世以产业化为已任的校长们做出了相反的榜样。我的确敬重这些治学严谨的大师们,由于你们的严谨,一师育出了象毛泽东,蔡和森等这样的国之栋梁,为新中国建立奠定了人才基础。

《恰同学少年》对肖子升的着墨不是很多,但是给人印象深刻,的确刻画了如有些人所说的“民国大师”的形象。且肖子升以“教育救国”为己任,处处注意修身,砺练品行,真有大师的范儿。


如果剧中没有毛泽东,肖子升真够人们说一阵子了。可惜,那时不是教育救国的时机,等国家处于危亡之际,如何救亡就是第一要务。毛泽东顺应时代,勇敢地承担起民族救亡,人民解放的历史责任,而肖子升仍坚持己见。这样,他们难免在观点上发生分岐与冲突。

有一个历史情节《恰》剧中没有提到。1921年毛泽东参加中共一大,与肖子升同船去上海。两人一路同行,争论了一路。后来在一大召开期间,两人又见面争论,谁也无法说服谁。由此可见,改变一个人的观点有多难。

后来历史证明了,毛泽东选择了革命道路,他走上了天安门城楼,而肖子升的教育救国之路没有走通,他投靠了国民党,后来远走南美流亡他乡。

肖子升的悲剧告诉我们,没有纯粹的“民国大师”,社会改良的道路也是走不通的。当时的情况远不是现代人想象的那么简单!

不过,肖子升也有贡献。当时肖子升写一手好字,有长沙书法家之称,况且他双手写字,双管齐下堪称一绝。而毛泽东当时字写得不是很好。肖子升善于帮人,于是他就帮助毛泽东练书法。逐渐地,毛泽东改变了自己原来的书法结构,形成了飞龙凤舞的毛体书法。并为后世人称赞。



当你现在享受毛体书法时,你应该想到,这堪称绝伦的美妙书法也有肖子升的一份功劳噢!


阳城导航


萧子升,字旭东,出生在湖南的一个名门世家。萧子升和毛主席相识,是在东山学堂,后两人在湖南第一师范结为挚友。当时的萧子升比毛泽东大了几届,却因为互相欣赏彼此的文学作品而惺惺相惜。1917年夏,毛泽东和萧子升一同进行了游学“壮举”,步行漫游长沙、宁乡、安华、益阳、沅江五县,历时一个月,行程九百余里,萧子升后来对此还写了回忆。求学期间,毛泽东和萧子升还一起成立了新民学会,名噪一时。两人也因此结为知己,不分彼此,砥砺前行,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努力。



后来萧子升出国留学,去法国寻求救国救民之路,毛泽东则扎根湖南,研究国情。萧子升在法国时,深受伯恩斯坦、考茨基修正主义思想的影响,主张中国走改良主义道路,与以蔡和森为首的大多数在法会员主张组织共产党进行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发生分歧。而毛泽东也是接受了马克思思想,主张走阶级斗争的革命道路。君子之交,和而不同,萧子升和毛泽东救国理念的不同,并没有影响两人的书信往来,两人仍是挚友,相互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思想。



萧子升回国后,由于他坚持改良思想,自然而然的也就加入了国民政府。其实之前毛泽东联系过萧子升,希望萧子升能够加入中国共产党,并邀请他一起去参加中共一大,可惜被萧子升拒绝了,后来毛主席也说“萧子升没加入共产党,真是可惜了”。在国民政府任职期间,萧子升因为被同僚陷害,卷入了文物盗窃案,蒙受不白之冤十几年之久,在此过程中,萧子升也彻底和毛主席失去了联系。 在国民党败退台湾时,萧子升也和蒋介石一起去了台湾。由于萧子升的无政府理念,对于国民党他也并不赞同,在1953年,萧子升去了乌拉圭,在当地从事教育事业,直到逝世。



曾经和毛泽东、蔡和森并称为“湘江三友”的萧子升,最后客死异乡,的确令人叹息。 萧子升是无国家,无政府主义者,虽然和毛主席走的路不同,但我还是持绝对敬佩态度的。因为,为国为民思索者,皆中华脊梁也!


蜉蝣在尘埃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奶奶万户侯。”

根据毛主席的这句词,2007年,中央一台播出了由谷智鑫主演的《恰同学少年》,其中将毛主席,、杨开慧、蔡和森、向警予、陶斯咏等一大批优秀青年的精神面貌生动而又形象的展现了出来。

在此剧中,有一个角色,他是由钱枫饰演的“萧子升”,在这其中也有重要的表现。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个人物呢呢?且听我细细道来。


萧子升与毛主席代表两种人

此剧中的萧子升,也是一个风度翩翩的假公子,满腹才华,熟读四书五经。不仅如此,萧子升性格还十分的温和,谦恭有礼。可以说,萧子升就是民国时候,传统的知识分子特有的形象,高雅而且温润如玉,让人如沐春风。

而其中谷智鑫饰演的青年毛主席,则是一个具有远大志向的人。他性格刚毅顽强,不怕苦不怕累,当过兵,扫过地,打过杂,还拉过三轮车,尝尽世间百态,所以更懂人间疾苦。正是由于如此,才更加坚定了毛主席革命的志向,所以毛主席代表的是革命家形象。


萧子升与毛主席代表两种政见

在此剧中,萧子升和毛主席的思想迥然不同,他们二人也因此产生过矛盾。特别是有一集地主欺负老百姓,萧子升打算通过自己的才学求地主放过百姓,而毛主席则主张使用强硬手段,让地主尝到苦头。

这也代表了萧子升与毛主席的两种不同的政见,那就是萧子升主张改良社会,而毛主席则主张革命。萧子升作为传统的知识分子,对社会还是抱有一定的幻想,希望通过改良来救中国。而毛主席则看得比较彻底,认为只有革命,才能够彻底推翻旧社会,建立新社会。


我的结语

《恰同学少年》是一部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电视剧,如果没有看过的同学,我推荐大家可以去看看哦。

各位亲爱的朋友,你们觉得呢?


史话漫漫


特别喜欢十几年前这部短小精悍,能量满满,激情四射的《恰同学少年》。剧中还原了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杨开慧,蔡畅,向警予、陶斯咏等一批对中国革命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在风华正茂的年纪在湖南第一师范,一段激情飞扬,难以忘怀的五年学习时光。

萧子升,毛泽东,蔡和森,因为品学兼优、志趣相投,人称“湘江三友”的美誉。毛泽东和蔡和森后来都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萧子升选择了隐居国外从事文字教育事业,平平淡淡的过完了此生。

剧中萧子升这个人物性格比较温和,不像毛泽东那样激情四射,喜欢舞文弄墨,有一颗慈悲为怀的心,因此有“萧菩萨”的美誉。萧子升身体柔弱,也不怎么喜欢运动和锻炼身体。几位同学一起去橘子洲头郊游的时候,只有萧子升没有下水游泳,反而选择了安静的坐在小船上欣赏风影,其他同学嬉戏打闹的时候,萧子升则默默的画画。

萧子升是一个相对比较恬静坦然的人,毛泽东就像一激情四射的火焰,则萧子升就是一平静的湖水。似乎命运注定水或不相容,他们两人在以后的人生中也选择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在青年们讨论着昌济先生关于非暴力社会改良的观点,两人再次意见相左,形成了对立。从这一点上,剧版的萧子升这个人物设计的合情合理,很真实。


但是不排除的是其有一颗正直,勇敢,宽大的胸怀,也有一般人所无法比拟的才气和胆识,这一点三人用超凡的胆识,智慧和谋略,终于和北洋军阀傅良佐谈判成功,用一场空城计为千年古城免除了一场血腥之灾,就看何处萧子升也并非等闲之辈。

萧子升是一个心思细腻的人,似乎对早已看出陶斯咏对毛泽东特殊的情感,但是他太了解毛泽东这个人了,不会被儿女私情所牵绊,尽可能的开导斯咏,表现出对斯咏不一样的情感。

剧版的萧子升是钱枫主演的,温文尔雅,书生气十足,眉宇之间却显露出男儿英朗之气,基本和人物的形象相符合。特别喜欢这部《恰同学少年》,那么你看了吗?


禾苗苗苗


为什么毛泽东一生周围基本都是那个时代的精英?!


天行健君子自强1


为了中华民族的希望!毛主席用他的一生实现了他的愿望!人民不会忘记


笑看世界222015499


无国家无政府主义怎么为国为民?


幸福的方向645


普通人。天赋高,但无志无胆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