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停止孩子的學習打卡吧,別讓“打卡”坑害了娃的學習動力

文|秘籍君

最近,我們的朋友圈安生了不少,微商朋友暫時不營業了,但是卻有一波新生力量開始霸屏朋友圈。那就是各種“打卡”:孩子早讀打卡、孩子背詩打卡、孩子閱讀打卡、孩子跳舞打卡、孩子做家務打卡……尤其在寒暑假期間,朋友圈簡直成了“打卡重災區”。

可是,打卡有用嗎?忙的是家長,孩子學習真的進步了嗎?家長們,請停止孩子的學習打卡吧,別讓“打卡”坑害了娃的學習動力。

請停止孩子的學習打卡吧,別讓“打卡”坑害了娃的學習動力

“打卡”學習,打出“間歇性躊躇滿志”

朋友家孩子今年8歲,班級要求連續打卡一整月,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朋友很重視教育,自然積極配合,每天不分休息日不休息日,天天錄了孩子讀書視頻就發朋友圈,連續堅持了一個月。最後,朋友家孩子成了班級打卡閱讀第一名。身邊朋友都很佩服她家孩子做事有恆心,熱愛閱讀,紛紛向她討教學習妙招,誰知她卻說:“我們早不閱讀了,打卡過後,孩子依舊不主動閱讀,只有打卡時才像模像樣地讀幾頁書。”

孩子這種“打卡”學習的狀態,讓我想起減肥時常用的一個詞——“間歇性躊躇滿志”。每次都是“常立志”,但是很難“立長志”。打卡運動時,能量滿滿,不打卡時就又懈怠。孩子“打卡”學習,其實也是一個道理,打出了“間歇性躊躇滿志”。孩子的學習勁頭,只存活在朋友圈的打卡照片和視頻裡。

請停止孩子的學習打卡吧,別讓“打卡”坑害了娃的學習動力

“打卡”後,家長累,孩子對學習也有牴觸情緒

其實,說到“打卡”學習,家長們都有怨言。因為,一開始可能為了積極培養孩子的好習慣,每天堅持打卡,但是家長也有自己的工作,回到家也有一大堆家務,或者就想單純地休息休息。為了孩子“打卡”學習,家長勉強提起一股氣,但孩子卻磨磨蹭蹭,不配合,不願意。結果,“打卡”成了家長和孩子每天逼著自己完成的“任務”。“打卡”後,家長累,孩子對學習也有牴觸情緒。

一旦孩子有了牴觸情緒,“打卡”不但起不到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的作用,反而影響孩子的學習積極性。所以,靠“打卡”讓孩子學習進步,並不是一個好方法。

請停止孩子的學習打卡吧,別讓“打卡”坑害了娃的學習動力

​“打卡”不是目的,應該喚醒孩子的自覺意識

家長們要明白,老師讓學生“打卡”學習,不是為了“打卡”而“打卡”。而是想通過打卡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並且掌握孩子的學習進度。所以,家長別會錯意。要知道,“打卡”不是目的,應該喚醒孩子的自覺意識。

因此,家長在督促孩子打卡的時候,不要給孩子傳遞緊張情緒,更不能說:“快,今天老師要檢查,你不打卡就要挨批評。”或者說:“別的同學天天打卡,你都落後了。”不能強迫,更不要攀比,而是在打卡的時候告訴孩子,為什麼要打卡,這次打卡家長喊,下次就要他主動去做。就算不打卡,或者家長沒空幫他打卡,也要讓他自覺去學習。

家長們,你家孩子有“打卡”學習的任務嗎?

---------------------

關注【育兒秘籍】,你想了解的母乳餵養、輔食添加、疫苗接種、疾病護理、成長髮育,都能在這裡找到答案。

除了原創漫畫文章,我們還會給您定期奉上實用育兒生活小常識,讓你用科學的方式輕鬆帶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