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工戰疫觀察

疫情拐點還沒到來,下週一起,各地復工勢在必行,同時也是疫情的一大考驗。

此前國務院宣佈春節假期延長至2月2日,各省市復工時間則定在2月10日。

如今包括互聯網、汽車等行業部分企業,深圳多家企業,乃至湖北外確診最多的地級市溫州,都已宣佈推遲至2月17日復工。

鄭州則展現了河南省硬核管理水平,出臺了細緻的分行業錯峰復工復產規則(工業企業2/10~2/24;服務業企業2/17~3/2;建設工程2/25~3/16)。

總的來說,復工復產過程,一波三折。

硬核封路封村,勢將開始有所緩和,比如各地陸續發佈消息,恢復道路運輸服務,支撐復工復產。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通知,要求做好公路交通保通保暢工作,確保人員車輛正常通行。

突破道路封鎖之後,回到工作地可能還要在家隔離,復工遠遠不可一蹴而就。

不過至少,復工動作已經陸續開展。“返崗保命秘籍”、“復工個人(企業)防疫指南”也成為了近期密集出現的流量內容。

先挨疫情重錘的線下to C服務業企業,復工後如何?

餐飲,錯過的飯,不能回頭吃,缺口補不上。

若是未來得以復工,對鄰近上班區域的快餐類業者(如果還沒被固定開支和備料損失擊垮的),仍不啻為及時雨,可選性的、聚會型的餐飲消費,需等到疫情底定,而且即使到那天,短期可能有慶祝式的小反彈,不過消費信心和消費力,不會太快恢復,還有一段苦日子要過。

旅遊,不論是景區、酒店、免稅、交通,還是旅遊服務中間商、旅行社,都受巨大沖擊,鉅額退訂,業務量斷崖式下滑,乃至中小從業者破產,行業洗牌,都在進行時,復工,暫時利好有限,只有靜待疫情結束,旅遊信心恢復。

房地產,售樓處閉門謝客,恢復開放遙遙無期,只能等候通知。

依靠線下獲客拿大單、確認需求、交付的

to B科技服務企業,一時之間也運轉不靈,靠直播可不能輕鬆搞定企業客戶。這塊復工後,也需要時間恢復元氣。

以上舉例都是強線下交互屬性的,而對於部分有條件在家辦公的服務業企業,很多也是破題第一遭大規模雲辦公,企業內網訪問困難、信息溝通不同步、辦公效率低下。

一些公司甚至會開始考慮減薪和裁員以減少損失。

保險,被看好未來能接收停工寒潮下釋放的勞動力,再次攫取增員紅利(另一個大概率接收湧入人力的則是微商),後續銷售醫療險也將迎來增量,

然而,短期之內,面訪客戶受阻,險企開門紅成績必定大幅低於預期,現有保險代理人裡面較弱的,也可能就此脫落。

接著看看工業企業情況如何。

對於抗疫相關的,自然是衝鋒在前,比如高德紅外的測溫儀已開足馬力復工,中國醫衛用紡織品企業也超六成復工生產。

此外,由於精密儀器生產線的特殊性,即便位於武漢當地的晶圓廠、面板廠等也未曾停工,只是稼動率下降。

其他工業企業,則只能乖乖按規定日程復工復產了。

人命關天,勞力密集的環節,受限較大,比如前天文章提到的面板後端壓制工藝。

草根觀察,我朋友的工廠(輕工行業)自2月3日開工,至今5天,人力到崗率6成。所幸輕工行業一季度普遍處於淡季,復工延遲拖累有限。

富士康鄭州、太原等各廠區暫定2月10日“全面復工”,廠方原本估計首日能迴歸7~8成人力,但剛剛有消息稱(未經證實),深圳政府專家富士康訪查後,認為10日不適合復工,且鄭州原定10日的復工計劃也將延後。

整體來說,實際產能能恢復多少,多快恢復,存在不小變數。市場保守估計要開足馬力復產最快也要2月底,前提是疫情沒有重大變化。

先前為穩定市場預期,富士康曾表示,除中國外,在越南、印度和墨西哥都有代工廠,同時還有備選方案應對特殊情況,因此疫情對蘋果iPhone生產影響很小。

不過事實是,iPhone有一半以上的供應鏈都在中國,而其全球組裝中心均位於中國境內。

疫情下,蘋果全球供應的iPhone 11系列和預計3月份發佈的新品計劃,包括傳聞中的iPhone SE 2、iPad Pro、MacBook Pro/Air、小型無線充電板、UWB標籤與高階藍牙耳機等,都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對於製造業,不止復工比率的問題,在商品物流受到嚴格管制,且保障抗疫物資優先之下,當前運力受限,導致供應鏈中斷的潛在風險,也是嚴峻的考驗。

以上只是一個粗略且初步的梳理,目前我們也只能繼續觀察,並期望這只是黎明前的黑暗。

因為放長來看,疫情徹底失控不是一個可選項,各個受衝擊的、運轉暫時失靈的環節,必將恢復,活下來的企業,供需可望迎來反彈,甚至報復性反彈,而長期價值則不受一次性事件影響。

這也變成今年的一大投資主線了,這一兩個月,估計我們需要作出影響全年收益的關鍵選擇。

稍早官宣也定了,這個可恨病毒帶來的肺炎,中文簡稱“新冠肺炎”,英文簡稱為“NCP”。但願所有人早日走出這波“腦殘P”的影響,迴歸正常日子。

衷心祝願你,元宵節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