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战疫观察

疫情拐点还没到来,下周一起,各地复工势在必行,同时也是疫情的一大考验。

此前国务院宣布春节假期延长至2月2日,各省市复工时间则定在2月10日。

如今包括互联网、汽车等行业部分企业,深圳多家企业,乃至湖北外确诊最多的地级市温州,都已宣布推迟至2月17日复工。

郑州则展现了河南省硬核管理水平,出台了细致的分行业错峰复工复产规则(工业企业2/10~2/24;服务业企业2/17~3/2;建设工程2/25~3/16)。

总的来说,复工复产过程,一波三折。

硬核封路封村,势将开始有所缓和,比如各地陆续发布消息,恢复道路运输服务,支撑复工复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知,要求做好公路交通保通保畅工作,确保人员车辆正常通行。

突破道路封锁之后,回到工作地可能还要在家隔离,复工远远不可一蹴而就。

不过至少,复工动作已经陆续开展。“返岗保命秘籍”、“复工个人(企业)防疫指南”也成为了近期密集出现的流量内容。

先挨疫情重锤的线下to C服务业企业,复工后如何?

餐饮,错过的饭,不能回头吃,缺口补不上。

若是未来得以复工,对邻近上班区域的快餐类业者(如果还没被固定开支和备料损失击垮的),仍不啻为及时雨,可选性的、聚会型的餐饮消费,需等到疫情底定,而且即使到那天,短期可能有庆祝式的小反弹,不过消费信心和消费力,不会太快恢复,还有一段苦日子要过。

旅游,不论是景区、酒店、免税、交通,还是旅游服务中间商、旅行社,都受巨大冲击,巨额退订,业务量断崖式下滑,乃至中小从业者破产,行业洗牌,都在进行时,复工,暂时利好有限,只有静待疫情结束,旅游信心恢复。

房地产,售楼处闭门谢客,恢复开放遥遥无期,只能等候通知。

依靠线下获客拿大单、确认需求、交付的

to B科技服务企业,一时之间也运转不灵,靠直播可不能轻松搞定企业客户。这块复工后,也需要时间恢复元气。

以上举例都是强线下交互属性的,而对于部分有条件在家办公的服务业企业,很多也是破题第一遭大规模云办公,企业内网访问困难、信息沟通不同步、办公效率低下。

一些公司甚至会开始考虑减薪和裁员以减少损失。

保险,被看好未来能接收停工寒潮下释放的劳动力,再次攫取增员红利(另一个大概率接收涌入人力的则是微商),后续销售医疗险也将迎来增量,

然而,短期之内,面访客户受阻,险企开门红成绩必定大幅低于预期,现有保险代理人里面较弱的,也可能就此脱落。

接着看看工业企业情况如何。

对于抗疫相关的,自然是冲锋在前,比如高德红外的测温仪已开足马力复工,中国医卫用纺织品企业也超六成复工生产。

此外,由于精密仪器生产线的特殊性,即便位于武汉当地的晶圆厂、面板厂等也未曾停工,只是稼动率下降。

其他工业企业,则只能乖乖按规定日程复工复产了。

人命关天,劳力密集的环节,受限较大,比如前天文章提到的面板后端压制工艺。

草根观察,我朋友的工厂(轻工行业)自2月3日开工,至今5天,人力到岗率6成。所幸轻工行业一季度普遍处于淡季,复工延迟拖累有限。

富士康郑州、太原等各厂区暂定2月10日“全面复工”,厂方原本估计首日能回归7~8成人力,但刚刚有消息称(未经证实),深圳政府专家富士康访查后,认为10日不适合复工,且郑州原定10日的复工计划也将延后。

整体来说,实际产能能恢复多少,多快恢复,存在不小变数。市场保守估计要开足马力复产最快也要2月底,前提是疫情没有重大变化。

先前为稳定市场预期,富士康曾表示,除中国外,在越南、印度和墨西哥都有代工厂,同时还有备选方案应对特殊情况,因此疫情对苹果iPhone生产影响很小。

不过事实是,iPhone有一半以上的供应链都在中国,而其全球组装中心均位于中国境内。

疫情下,苹果全球供应的iPhone 11系列和预计3月份发布的新品计划,包括传闻中的iPhone SE 2、iPad Pro、MacBook Pro/Air、小型无线充电板、UWB标签与高阶蓝牙耳机等,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对于制造业,不止复工比率的问题,在商品物流受到严格管制,且保障抗疫物资优先之下,当前运力受限,导致供应链中断的潜在风险,也是严峻的考验。

以上只是一个粗略且初步的梳理,目前我们也只能继续观察,并期望这只是黎明前的黑暗。

因为放长来看,疫情彻底失控不是一个可选项,各个受冲击的、运转暂时失灵的环节,必将恢复,活下来的企业,供需可望迎来反弹,甚至报复性反弹,而长期价值则不受一次性事件影响。

这也变成今年的一大投资主线了,这一两个月,估计我们需要作出影响全年收益的关键选择。

稍早官宣也定了,这个可恨病毒带来的肺炎,中文简称“新冠肺炎”,英文简称为“NCP”。但愿所有人早日走出这波“脑残P”的影响,回归正常日子。

衷心祝愿你,元宵节快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