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父母的必修课:孩子难带的真相是什么?

现代父母的必修课:孩子难带的真相是什么?

文 | 乐爸

来源丨美妈讲绘本

现代父母的必修课:孩子难带的真相是什么?


鲁道夫.德雷克斯说:

“从独裁的阶级社会到人人平等的民主社会,现代社会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民主不仅是一种政治思想,也意味着生活方式、育儿方式的改变。


如何在尊重孩子、给予孩子平等自由的同时,让孩子尊重规则、赢得合作,这是现代社会教育的基础课程,也是现代父母要面对的永恒挑战。”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经济增长一日千里。当我们面对这个新兴的时代时,我们感叹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但是我们这一代人在孩子培养过程中却出现了大量的问题,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在程度上,都比过去多而且更加严重。


当我们在育儿过程中受到阻碍时,也会去看很多书,听很多讲座,进行各种育儿学习,但是往往将这些“真理”放到实践中去的时候,却发现毫无用处。


于是就陷入了两难境地:我们既不能纵容孩子,让他成为没人管的野孩子;同样也不能严惩孩子,让他感到家里压抑窒息,变成一个唯命是从的乖孩子。


结果只能仰天长叹:现在的孩子太难带了。


现代父母的必修课:孩子难带的真相是什么?


现代父母的必修课:孩子难带的真相是什么?


我讲一个故事:

周末,有朋友来访,主人(你)倒了一杯茶跟朋友聊得正嗨。这时六岁的儿子冲进来,后面跟着四岁的女儿,儿子迅速打开冰箱门,拿出来里面的面包。


你说:“这么急急忙忙的,干什么?”


儿子:“我们要吃面包。”


你说:“不许吃,这个时候马上就要吃中午饭了。吃了面包,还怎么吃饭?”


儿子:“哼,我才不呢,我就要吃?”


你说:“我说不许吃就不许吃,赶紧给我放回去。”


儿子没等你说完,带着妹妹飞快地跑走了。


“回来…..我说了你们不许吃。”还没站起来追出去,他们已经跑远了。门在他们身后重重地关上。


这位爸爸只能叹口气对朋友说:“唉,现在的孩子,太难管了,我真不知道该拿他们怎么办?”

孩子经常不分时间和场合,做出一些让父母头疼的事情,我们经常不知道该拿孩子怎么办。


比如在游乐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孩子们虽然已经很疲惫了,但还是很兴奋,叫着喊着:“我还要玩,我还要玩。“


而烦躁的家长生气地说:“不能再玩了。再玩阿姨她们要下班了。”


可是很快又因为孩子的哭喊和尖叫而妥协。家长们很不情愿地花掉他们本没打算花的钱,推掉他们原本打算做的事情。


孩子们在餐厅里的表现也常常令人抓狂。他们在椅子上坐不住,动个不停,不管周围有没有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大声喧哗,大声哭闹,在餐厅里跑来跑去。还有很多孩子,还要哄着劝着才肯吃饭。

在类似的公共场合,我们经常看到行为不端的孩子在生气、发脾气、尖叫,而与此同时一旁的家长则疲惫不堪,束手无策,不管你怎么发脾气,就是难以应付。


不听话的孩子让我们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我们试着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去解决这个问题:安抚、命令、祈求、哄骗、处罚,甚至是拿玩具来贿赂,目的只是让孩子们能守规矩。但潜意识里却又悄悄地认为“小孩子都这样”。


现代父母的必修课:孩子难带的真相是什么?


现代父母的必修课:孩子难带的真相是什么?


真相到底是什么?

一、“统治者”很难真正地民主

社会虽然已经从独裁的时代进入了人人生而平等的民主时代,但是,我们的思想还根深蒂固。


在独裁社会里统治者是主宰者,有权力让人屈服。而在一个家庭里,不管父亲的社会地位如何,但只要在自己家里,他还是统治着所有家庭成员,包括妻子和孩子。


但在民主时代,在一个人人平等自主的社会里,我们不能控制和命令任何人。这个道理我们都懂,但是却不一定会去做。


应了一句老话:我们大人吃的盐比小孩子吃的饭还要多。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要用我们所谓的经验去管着孩子,去要求孩子按照我们的方法去做。如果说有民主,那也是嘴巴里有,意识里和行动力还是:“我是你爹,你得听我的”。

二、毫无约束的自由

从独裁统治到平等民主,这到底该怎样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大多数人都很困惑。


结果是我们往往将放纵当成了自由,将混乱当成了民主。


偏离了自由的本质:有责任的自由。我们要的自由是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的自由。


有的家长给予孩子无限自由,结果孩子成了“小霸王”,父母成了孩子的仆人。孩子享受所有的自由和权力,而父母则承担所有的义务和责任。


长此以往,父母不断地替孩子掩饰,替孩子承受惩罚,容忍孩子的无礼,对孩子的要求不断妥协,丧失了作为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力。


而对于孩子,则生活没有限制,没有任何约束,没有规则引导,成长没有方向,找不到自己的价值。


现代父母的必修课:孩子难带的真相是什么?

三、应对挑战的方法

作为父母,我们要通过学习,掌握培养孩子的方法和技能。


我们平日的场景是:


吃饭时,孩子不小心把菜打翻了。你说:“清理干净吧。”孩子撅着嘴,没动静。“快点啊,你打翻的,你来清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你等了一会儿,孩子还是没动静。最后你一顿训斥,自己清理了桌子上的饭菜。

专家是这么分析的:


其实当你命令孩子清理干净时,你跟孩子之间出现了短暂的权力之争。而当你最终自己去收拾了,则代表了你妥协了。


只是去解决了目前这种尴尬的场景,却没有达到对孩子性格有益的培养效果,而且最后你还提供了不应该的服务。

正确的套路是:


你可以避免脱口而出的命令,而是问:“我们现在该怎么做呢?”


这样可以引发孩子的思考和回应。有可能孩子会提出自己清理,也有可能孩子什么都不想做。


你这时可以拉着孩子的手,温柔并坚定地带着孩子一起清理。如果孩子还反抗,你可以让孩子先离开餐桌一会儿。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育儿无止境,任重而道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