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父母的必修課:孩子難帶的真相是什麼?

現代父母的必修課:孩子難帶的真相是什麼?

文 | 樂爸

來源丨美媽講繪本

現代父母的必修課:孩子難帶的真相是什麼?


魯道夫.德雷克斯說:

“從獨裁的階級社會到人人平等的民主社會,現代社會正在經歷深刻的變化,民主不僅是一種政治思想,也意味著生活方式、育兒方式的改變。


如何在尊重孩子、給予孩子平等自由的同時,讓孩子尊重規則、贏得合作,這是現代社會教育的基礎課程,也是現代父母要面對的永恆挑戰。”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經濟增長一日千里。當我們面對這個新興的時代時,我們感嘆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展,但是我們這一代人在孩子培養過程中卻出現了大量的問題,不論在數量上還是在程度上,都比過去多而且更加嚴重。


當我們在育兒過程中受到阻礙時,也會去看很多書,聽很多講座,進行各種育兒學習,但是往往將這些“真理”放到實踐中去的時候,卻發現毫無用處。


於是就陷入了兩難境地:我們既不能縱容孩子,讓他成為沒人管的野孩子;同樣也不能嚴懲孩子,讓他感到家裡壓抑窒息,變成一個唯命是從的乖孩子。


結果只能仰天長嘆:現在的孩子太難帶了。


現代父母的必修課:孩子難帶的真相是什麼?


現代父母的必修課:孩子難帶的真相是什麼?


我講一個故事:

週末,有朋友來訪,主人(你)倒了一杯茶跟朋友聊得正嗨。這時六歲的兒子衝進來,後面跟著四歲的女兒,兒子迅速打開冰箱門,拿出來裡面的麵包。


你說:“這麼急急忙忙的,幹什麼?”


兒子:“我們要吃麵包。”


你說:“不許吃,這個時候馬上就要吃中午飯了。吃了麵包,還怎麼吃飯?”


兒子:“哼,我才不呢,我就要吃?”


你說:“我說不許吃就不許吃,趕緊給我放回去。”


兒子沒等你說完,帶著妹妹飛快地跑走了。


“回來…..我說了你們不許吃。”還沒站起來追出去,他們已經跑遠了。門在他們身後重重地關上。


這位爸爸只能嘆口氣對朋友說:“唉,現在的孩子,太難管了,我真不知道該拿他們怎麼辦?”

孩子經常不分時間和場合,做出一些讓父母頭疼的事情,我們經常不知道該拿孩子怎麼辦。


比如在遊樂園,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孩子們雖然已經很疲憊了,但還是很興奮,叫著喊著:“我還要玩,我還要玩。“


而煩躁的家長生氣地說:“不能再玩了。再玩阿姨她們要下班了。”


可是很快又因為孩子的哭喊和尖叫而妥協。家長們很不情願地花掉他們本沒打算花的錢,推掉他們原本打算做的事情。


孩子們在餐廳裡的表現也常常令人抓狂。他們在椅子上坐不住,動個不停,不管周圍有沒有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大聲喧譁,大聲哭鬧,在餐廳裡跑來跑去。還有很多孩子,還要哄著勸著才肯吃飯。

在類似的公共場合,我們經常看到行為不端的孩子在生氣、發脾氣、尖叫,而與此同時一旁的家長則疲憊不堪,束手無策,不管你怎麼發脾氣,就是難以應付。


不聽話的孩子讓我們真的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我們試著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去解決這個問題:安撫、命令、祈求、哄騙、處罰,甚至是拿玩具來賄賂,目的只是讓孩子們能守規矩。但潛意識裡卻又悄悄地認為“小孩子都這樣”。


現代父母的必修課:孩子難帶的真相是什麼?


現代父母的必修課:孩子難帶的真相是什麼?


真相到底是什麼?

一、“統治者”很難真正地民主

社會雖然已經從獨裁的時代進入了人人生而平等的民主時代,但是,我們的思想還根深蒂固。


在獨裁社會里統治者是主宰者,有權力讓人屈服。而在一個家庭裡,不管父親的社會地位如何,但只要在自己家裡,他還是統治著所有家庭成員,包括妻子和孩子。


但在民主時代,在一個人人平等自主的社會里,我們不能控制和命令任何人。這個道理我們都懂,但是卻不一定會去做。


應了一句老話:我們大人吃的鹽比小孩子吃的飯還要多。


大多數情況下,我們要用我們所謂的經驗去管著孩子,去要求孩子按照我們的方法去做。如果說有民主,那也是嘴巴里有,意識裡和行動力還是:“我是你爹,你得聽我的”。

二、毫無約束的自由

從獨裁統治到平等民主,這到底該怎樣在現實生活中應用?大多數人都很困惑。


結果是我們往往將放縱當成了自由,將混亂當成了民主。


偏離了自由的本質:有責任的自由。我們要的自由是在遵守規則的前提下的自由。


有的家長給予孩子無限自由,結果孩子成了“小霸王”,父母成了孩子的僕人。孩子享受所有的自由和權力,而父母則承擔所有的義務和責任。


長此以往,父母不斷地替孩子掩飾,替孩子承受懲罰,容忍孩子的無禮,對孩子的要求不斷妥協,喪失了作為家長對孩子的影響力。


而對於孩子,則生活沒有限制,沒有任何約束,沒有規則引導,成長沒有方向,找不到自己的價值。


現代父母的必修課:孩子難帶的真相是什麼?

三、應對挑戰的方法

作為父母,我們要通過學習,掌握培養孩子的方法和技能。


我們平日的場景是:


吃飯時,孩子不小心把菜打翻了。你說:“清理乾淨吧。”孩子撅著嘴,沒動靜。“快點啊,你打翻的,你來清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你等了一會兒,孩子還是沒動靜。最後你一頓訓斥,自己清理了桌子上的飯菜。

專家是這麼分析的:


其實當你命令孩子清理乾淨時,你跟孩子之間出現了短暫的權力之爭。而當你最終自己去收拾了,則代表了你妥協了。


只是去解決了目前這種尷尬的場景,卻沒有達到對孩子性格有益的培養效果,而且最後你還提供了不應該的服務。

正確的套路是:


你可以避免脫口而出的命令,而是問:“我們現在該怎麼做呢?”


這樣可以引發孩子的思考和回應。有可能孩子會提出自己清理,也有可能孩子什麼都不想做。


你這時可以拉著孩子的手,溫柔並堅定地帶著孩子一起清理。如果孩子還反抗,你可以讓孩子先離開餐桌一會兒。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育兒無止境,任重而道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