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东北“三大怪”中的“大姑娘叼烟袋”

过去,人们谈论起东北的风俗,往往首先想到的就是东北民俗的“三大怪”。

这“三大怪”是指,反穿皮袄毛朝外,大姑娘叼烟袋,养个孩子吊起来。

说说东北“三大怪”中的“大姑娘叼烟袋”


反穿皮袄毛朝外,很好理解,就是貂皮、羊皮做成的皮毛朝外边的皮袄。像现在的貂皮大衣。羊皮袄也是毛朝外边。这里主要还是指的羊皮皮袄。可能一个原因是当时的经济条件,买不起用来做皮袄面子的布匹。经济条件好一些的人可能就穿有“面子”的皮袄了。之所以“毛朝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不容易划破皮面。

说说东北“三大怪”中的“大姑娘叼烟袋”


所以,在当时的东北,这样的皮袄,也叫“白茬皮袄”,一般都是经常在户外工作的人常常穿这种“毛朝外”的羊皮皮袄用来抵御东北特别的寒冷天气。

说说东北“三大怪”中的“大姑娘叼烟袋”


养个孩子吊起来,是用一个小小的类似于现在的“吊床”,在劳动时把孩子“吊起来”。主要是从安全角度去考虑的。

说说东北“三大怪”中的“大姑娘叼烟袋”


大姑娘叼烟袋,就有很多内容了。这里的“大姑娘叼烟袋”其实是一种泛指。是指过去东北的女性抽烟这样一个情况。恰恰在比较公众的场合里“叼烟袋”的并不一定是“大姑娘”,而常常是上了一点儿年纪的婶子、大娘辈分的人。或者是成家立业有了孩子的中年妇女。

说说东北“三大怪”中的“大姑娘叼烟袋”


大姑娘也偶尔确实有“叼烟袋”的,但是一般都在自己家里才用旱烟袋抽烟。一般情况下,没成家的大姑娘是不在外面用旱烟袋抽烟的。

用旱烟袋抽烟,这里面有许多讲究和说道。一个是旱烟袋的长短,档次的高低有讲究。在家里,女人用的旱烟袋,辈分最长的女性使用的旱烟袋的烟袋杆最长。相应的旱烟袋的烟袋锅儿和烟袋咀也自然就最大。

说说东北“三大怪”中的“大姑娘叼烟袋”


长辈中,同辈分的男性用的旱烟袋一般要比女性的短很多。晚辈所用的旱烟袋,是绝对不能比长辈的旱烟袋长的。从旱烟袋的烟袋锅、烟袋杆、烟袋咀的档次上也当然要比长辈的档次低一些。晚辈用的旱烟袋,通常都是随手能装在衣服兜里的“小烟袋”。

辈分大的年长的男性一般用稍长一些的旱烟袋,平时可以别在布腰带里。辈分大的年长女性,用的旱烟袋普遍比较长一些,旱烟袋的长度一般以自己叼烟袋抽烟时够不到烟袋锅为标准。

说说东北“三大怪”中的“大姑娘叼烟袋”


一定程度上,年长的女性的旱烟袋是一种家庭地位的象征。烟袋杆长,自己无法完成点燃烟袋锅里的旱烟,那意思就非常明确了,当然得“别人”帮忙点烟了!谁给点烟,自然是晚辈了!一般是儿媳妇!孩子大了,儿媳妇可以让自己的孩子代劳给奶奶点烟!

婆婆离世,一般由长房儿媳继承婆婆的“旱烟袋”,象征接过家庭权利和地位!此为“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的最好诠释!

说说东北“三大怪”中的“大姑娘叼烟袋”


东北人家里招待客人,一般三部曲,上炕、坐炕头儿、抽烟!如果来客是晚辈,当然不能“坐炕头儿”,只能“坐炕沿儿”了。

至于抽烟,得首先给长辈装满烟袋锅里的旱烟,然后恭恭敬敬双手递上去,等长辈接过烟袋,给长辈点燃烟袋锅里的旱烟,然后自己再抽烟!自己不会抽烟的,也要礼节性地给长辈装满烟袋锅里的旱烟,然后点燃。这是东北人抽烟的礼数!

说说东北“三大怪”中的“大姑娘叼烟袋”


这些都是过去的一些习俗了。早已经成为历史了。现如今也基本没有人使用旱烟袋抽烟了。旱烟袋也似乎只能在“二人转”和个别地方戏中作为道具出现了。但是,关于旱烟袋的那些风俗习惯,却是以一种文化的形式传承下来,演绎着东北那原汁原味的豪爽和纯朴,也有着地方文化的厚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