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聽老師的話,在家聽父母的話,這才是好孩子。你如何看?

老嘢黎叔


這類孩子是少數的,在學校聽老師話、在家聽大人話,說明很懂事的孩子,人人見了人人誇,一點都不讓人省心。有部分小孩是實確不聽話,在校在家都一樣,不過身伴很有關係好孩子跟錯邦成差邦,而差跟對幫成好孩子。


吳高妙


我經常跟孩子說要聽媽媽的話,在學校聽老師的話,同時對父母和老師的話也要有判斷,因為人無完人,大人也有說錯話的時候,當你覺得不對或者有疑問的時候,可以提出來,勇敢地表達自己的看法。

現在的孩子都很聰明很機靈,一說就明白,不像過去我們小時候,機靈的都調皮不聽話,聽話的比較死板。

我平時對孩子要求比較嚴格,但也會定期跟孩子進行溝通,詢問她最近媽媽的表現怎麼樣,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她會很認真告訴我她的感受,我也會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上學時也會經常問她學校裡的情況,對各科老師的看法,有哪些是她喜歡的地方,有哪些是她不喜歡的,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然後幫她分析。

最理想的大概就是孩子聽話懂事,又能分辨是非,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瀟湘薇子


大家好,我是思南申阿姨。一個經歷了傳統農耕、計劃生育、家電下鄉和精準扶貧的農村老阿姨!

教育孩子還是不能太主觀,啥都要按父母的安排去做,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更多的是讓他們學會自己選擇而不去實現父母的要求。


思南申阿姨


有一天,兒子放學回來,問了我這樣一個問題,“媽媽,老師說我們對牛彈琴,那麼,你說這是老師笨還是我們笨啊?”

我瞭解兒子,我能猜出來他接下來要說什麼,而且說出來的話一定是能瞬間把老師怒火點燃的,於是,我對兒子說:“你說說看吧,但這話只能跟我和爸爸說,你可不能對老師講。”

兒子吐了吐舌頭,頑皮地說:“我知道了。”然後接著話茬繼續說道:“既然老師說我們是牛,那老師幹嘛還對著牛彈琴啊?這是不是很笨啊?”

可能有的家長聽到孩子出言不遜,立馬會訓斥孩子,認為這是對老師、對長輩的大不敬,的確孩子說出這樣的話,會讓聽者非常不舒服,但從思維的角度來講,孩子的這種思維方式應該值得表揚,這是一種批判思維,是一種獨立思考能力的表現。

曾經看過這個案例,上課的時候,老師給孩子們講灰姑娘的故事,有一個男孩突然舉手問老師:“到了午夜十二點,魔法就會消失,一切都會變成原來的樣子,為什麼灰姑娘的水晶鞋卻沒有變呢?這不合理啊!”這個男孩得到的回答是,“書上就是這樣寫的,考試就這樣考。”男孩悻悻地坐下了。

在大多數人眼中,聽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和老師、家長唱反調,有不同尋常的想法、行為,都會認為是叛逆,是壞孩子的標誌,總是被打壓,久而久之,孩子的創造能力就逐漸消失殆盡了。

批判性思維是什麼

我們的教育存在著矛盾,一方面我們希望孩子有創造力,不要人云亦云,能獨立思考,有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我們又希望孩子乖巧聽話懂事,對父母、老師的話言聽計從,不能調皮搗蛋。殊不知任何的創造都走著是不尋找路線,都需要改變人們以往的固定認知,從質疑開始,而質疑就要挑戰權威,勢必會引起人們的不滿。

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著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這句話被人們當成真理信奉了兩千年,但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卻對此產生了質疑,並在比薩斜塔用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做了實驗,以此證實了不同重量的鐵球會同時落地,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錯誤理論。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擁有批判性思維才是真的聰明者,可現實中我們卻常常對孩子的批判性思維給予否定,甚至批評訓斥孩子,這是因為我們對批判性思維存在著誤解。顧名思義,看到“批判”兩字,人們就會把它們看成是貶義詞,認為批判性思維就是沒事找茬,歪曲事實,顛倒黑白,其實不然。

批判性思維最早由美國哲學家約翰·杜威提出,他認為批判性思維是對觀點和被認同的知識所採取的主動的、持續的、仔細的思考;其方式是探究知識具備什麼樣的支撐,可以得出什麼樣的結論。

由此可見,批判性思維是對思考過程的再思考,是思辨性的、建設性的,並不是否定一切。批判性思維既是思維技能,也是思維傾向,是培養兒童獨立人格的重要方式。對於兒童而言,批判性思維究竟有多麼重要呢?

第一,批判性思維可以讓孩子的腦袋更聰明

不少家長有這樣的苦惱:一道題給孩子講了很多遍,他為什麼還不會?這道題會做了,為什麼換一個條件,孩子又不會了呢?其原因就在於孩子不會思考,沒有形成批判性思維,批判性思維需要對接受到的信息進行反饋,而不是簡單地接受。

仔細回想一下,當你給孩子講解時,他除了點頭,有沒有向你提出疑問呢?如果沒有,不代表他一定聽懂了,而只是在被動地接受你輸入的信息,他自己並沒有思考,所以才會出現一道題反覆講,或者換個條件,孩子又懵了。

這種情況稱之為海綿式思維,它時一種與批判性思維相對的一種思維方式,是指在缺乏獨立思考的情況下被動全面吸收所傳授的知識和結論,一些孩子學習不好,往往就屬於這種情況,只是被動地接受老師教給的知識,自己卻不動腦,不去思考,死讀書,讀死書。

相比較之下,有些孩子總有問不完的問題,這並不表示這樣的孩子沒有把知識掌握牢固,而是他們善於質問,舉一反三,他們的思維是發散的,往往有某一個問題將相關聯的知識串聯起來,這樣的孩子往往越學越輕鬆,越學腦袋越靈光。

不管是學習哪一門學科,質問都是必須的,而質問則是批判性思維中最主要的一部分,是學習必須要具備的素質與能力。

第二,批判性思維能夠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我們今天在網絡上看到大學生失聯、被騙於傳銷窩點、被害等新聞,這並非是犯罪分子有多高明,也不僅僅是因為大學生涉世未深這麼簡單,而是大學生沒有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往往是人云亦云,很容易輕信他人,這就是不具備批判性思維的一個典型表現。

記得我剛上大一沒多久,在國慶節前夕,宿舍裡來了一箇中年婦女,自稱是某個化妝品牌的推銷員,要招一批大學生在十一期間在人民廣場做導購員,每天可以得到60員的報酬,一開始我們宿舍裡的幾個姐妹都心動了。

隨之,這個中年婦女說要想成為導購員,首先要花100元購買一些化妝品,我馬上就起了疑心,問她緣由,她解釋說十一期間就可以拿著購買的化妝品去找她,以此來證明我們是她招聘的導購員。我立馬意識到這是一個騙局,說服了姐妹們不要上當,女人悻悻地走了。後來我們才知道學校裡有很多大學生被騙了。

這原本是一個漏洞百出的騙局,但為什麼還會有那麼多大學生被騙呢?其原因就是從小就做乖娃,從小聽老師、父母的話,不具備思考的能力,不會反駁和質疑他人說的話。

我常常對我的孩子說,不管是誰說的話,你要想一想是不是對的,即使是老師說的話,也不一定全對。和我兒子同班的一個男孩,因為上課走神,不聽講,學習成績不好,老師嚇唬這個孩子,說已經把他的事情跟校長講過了,如果再這樣下去,校長就會把他開除,孩子信以為真。那天放學還跟我們說他已經是通緝犯了,再不聽話就要被開除了。

誠然,乖娃不會和我們唱反調,很聽話,似乎不會讓我們操心太多,不會讓老師打電話告狀,但從孩子成長的角度來說,這並不是什麼好事,因為這樣的孩子沒有主意,沒有獨立的人格。

當今社會,我們缺少的不是信息和知識,而是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懷疑和批判的精神,在信息交錯,錯綜複雜的信息時代,盲從會讓我們不知所措,失去自我,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自然就難以獲得幸福感。

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

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應該從兩方面入手,一是鼓勵孩子質疑,表揚孩子的提問行為,二是不要用標準的答案限制孩子的思維。

1.鼓勵孩子質疑,表揚孩子的提問行為

其實,質疑是不需要學習的,每個孩子天生就會,孩子從三歲開始,就喜歡問“為什麼”,這標誌著孩子的批判性思維開始萌芽。一開始家長可能還會有些耐心地給孩子解釋,但慢慢地家長就會覺得很煩,“哪有那麼多為什麼,你煩不煩啊?”

甚至有的家長會把孩子質疑和提問的行為,看成是不服管教。比如,飯前讓孩子洗手,孩子會說“為什麼呀”,這不一定是他故意的,他只是想弄明白洗手與吃飯之間有怎樣的必然聯繫。

美國學者布朗和基利說,學會提問是批判性思維的第一步。所以,當孩子向我們提出問題,或者開始質疑我們時,我們不僅不應該責備孩子,還應該鼓勵和表揚孩子愛思考,孩子愛問,說明他在思考,沒有思考,何來的問題呢?

如果孩子不愛問,家長就要引導他去思考,我和孩子讀書的時候,就會詢問孩子,你覺得這個作者的觀點是什麼,你同意他的觀點嗎?你讀完這篇文章,有什麼想法呢?這都是引導孩子去思考、去分析、去判斷,形成自己的觀點。

2.不要用標準答案限制孩子的思維

不是所有的問題都有標準答案,然而,這似乎與現在的考試有些相悖,考試上的答案往往都是統一的,尤其是文科試卷,我覺得所謂的標準答案是限制孩子的思維的,不利於他們堅持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這雖然是不容易改變的事實,但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有意識地讓孩子從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和解決問題。有一次,我拿出兩個雞蛋,一個是生雞蛋,一個是熟雞蛋,讓孩子判斷哪個是生雞蛋,哪個是熟雞蛋,大兒子說,我用手轉一下雞蛋,如果雞蛋能轉動起來就是熟雞蛋,小兒子不知道這個方法,他說我可以用手摸一下,熟雞蛋是熱的,生雞蛋是涼的。

我家老大讀三年級了,三年級的小學生要求會續寫作文,那麼,這也是一個很好地訓練批判性思維的方法,我們可以讓孩子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去續寫,使結局完全不一樣。

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歸根結底是要求父母必須認清孩子是一個區別於我們的獨立的個體,才能真正學會尊重孩子,尊重他的想法和觀點,也唯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培養出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人才。


經常用了


在學校聽老師的話,在家聽父母的話,這才是好孩子,如何看嗎?我的看法是,這樣的孩子自然是個好孩子,懂事即聽話的好孩子,第一,先說說在學校聽老師話的孩子,一般這樣的孩子在學校老師都會喜歡,因為聽話,不會給老師搗亂。同時跟同學之間團結友愛,那麼老師肯定是喜歡這樣的孩子多。

第二,在家聽父母的話,在父母眼中這樣的孩子,絕對都是好孩子無疑,父母叫孩子做什麼孩子馬上就會去做。父母當然就覺得這樣的孩子很讓人省心了,但是有的時候,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別老是說要孩子聽話,我倒是覺得孩子有的時候,偶爾要犟一下嘴,這樣的孩子更聰明,也比較招人喜歡!

說啥都聽的孩子,自然是好,但也並不全是哦!首先孩子要活潑開朗,有思想有覺悟,然後又聽老師和父母的話,這樣的孩兒人人都喜歡!做個有主見的好孩子。


南風交通設施jixs


因此,再回到題主的問題,題目在孩子的某些求學時期答案是對的,特別是孩子的幼兒小學等成長階段,關乎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到了初中高中孩子就有了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如果你要求孩子在家完全聽父母的、在校完全聽老師的是不是有點偏頗?孩子該獨立的時候就該獨立了,不獨立就當不了“主人”,別讓他到社會無所適從。

雖然說孩子要尊重師長,到了一定年齡父母老師該轉變一下身份,和孩子平等相待做朋友,這樣培養的孩子在他成長的初期階段少走了彎路,有了自己思想獨立的時候,父母老師又尊重其思想建議糾正人生軌道,能夠讓其作“主人”,怎麼不會“迎賓客”呢,可能會做得更好,是嗎?題主怎麼認為呢?


魚愛流浪


這是很多大人心中的好孩子,但是並不一定就是好孩子。

首先,當你還是學生的時候,其實你的知識和社會閱歷並不一定比大人們豐富,這個時候我們自己的決定往往會遇到各種問題,所以這個時候應當聽老師的,這做到了老師心中好孩子的形象。但是,個人認為在聽老師話的時候要善於思考總結,將老師的經驗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再次遇到類似的問題的時候根據以往的知識和經驗有自己的見解,這應該做到了自己心中的好孩子。

其次,當你在家的時候也是一樣的,作為孩子,我們很多方面沒有大人們的經驗豐富,這個時候聽家長的你可以少走很多彎路,才能達到家人的期望,這就做到了家人心中的好孩子。但是,也要像上述說的一樣,你要更進一步的去思考,同時有一定的自我見解,不是一味服從,這才是你心中的樣子。

再次,進入社會也一樣,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向別人學習的時候很多,當你經驗能力不夠的時候更應該的聽從,但是自己更進一步學習別人長處後才會拜託被動的狀態。

最後,其實人人都想在別人心裡有一個好形象,又想做成自己想成為的樣子。在別人心中有一個好形象,這是必須的,我們是社會這個大集體的一員,在別人心中“好孩子”的形象總是做事方便一些,做自己心中的“好孩子”那麼自己內心也會順暢一點。看似難以兩全,其實自己多思考,多想想處理事情的方式方法,那麼還是可以的,要做一個善於思考的人。

以上純屬個人看法,有更好的見解可以評論區交流討論。


愛教育De菜鳥


這是乖孩子。

特別聽話的孩子,一般自主思考的能力會比較弱,聽話乖巧、人云亦云的性格,對走上社會之後的發展很不利。

40年前,社會各方面剛開始發展的時候,需要大量的專業型人才,去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在那個時候,聽話、好好幹的人,發展的都很好。因為決定都是上方領導發佈,你只要執行就可以了,不需要有思考能力。這樣的人和孩子都特別受待見。基本上大部分都可以走入領導崗位。

可現在是21世紀,社會需要各種各樣的人。尤其是各方面的領軍人物,都是急缺的。小到工廠老闆面臨的各項決定,大到行業巨頭的進軍方向,國家發展方向和方式的決定。都需要很強自主思考能力的人參與。

可以這麼說,聽話老實幹活的,基本都在一線,吃飯沒問題,卻要承受很大的生活壓力,且因為缺乏獨立思考能力,很難走向管理者、專家等重要崗位。這對孩子的未來發展很不利。

所以,建議著重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在一些重要事情上聽一聽孩子的想法,對他的後續發展都有好處。


最強逆襲者


1.有些孩子在學校聽老師的話,在家聽父母的話,上課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在家裡也聽父母的話,自覺完成作業,不讓父母操心。這樣的孩子如果一直能保持這樣的習慣,再加上自己的努力,以後的發展會很理想。

2.但是也有另一種情況,就是有些孩子可能天性內向膽小,在學校聽老師的話,在家聽父母的話,看上去老師和父母都省心。但是這種孩子也有一種缺點,就是沒有自己的主見,遇上一些需要自己做主決定的事情會猶豫不決,可能會失去一些機會,也不利於自己發展。

3.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有些孩子在學校老師面前表現的聽話,看起來學習很認真,在家裡父母面前也是唯命是從的樣子。但是這些孩子表裡不一,在老師和父母的視線之外又是另一種表現,常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所以說,凡事都有兩面性,不是絕對性的,而是相對而言。

以上說法僅是個人觀點,如有不同,歡迎交流。


米蘭君說教育


在學校聽老師的話,在家聽父母的話,我以為這樣的孩子應該算是好孩子,但這隻能限於孩提時代,如果將來走上社會,他們將會像盲人一樣,拄著拐仗在前方探路。

一個孩子如果從小養成有依賴性,像小鳥一樣在翅膀下生活,沒有思維能力,沒有創造力,處處受著外界的束縛,那麼他的將來會是一片黑暗,在社會上沒有處理事情的能力,為人處事,婚姻家庭都不會平坦。

現在的社會並不是好孩子的天下,無論工作,做生意,經商或者其他行業,沒有頭腦,沒有工作能力,根本無法立足,無法和同齡人勾通。由於從小依賴老師與家長,沒有獨立思考能力,無法融入社會,怎麼會成為社會上的棟粱之才呢。因此,無論老師或者父母從小絕對不能剝對孩子的創造力,不能束縛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為將來孩子走上社會打下良好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