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加薪的10個常見問題,個個都是難題!值得學習

企業加薪的10個常見問題,個個都是難題!值得學習


在回答這10個問題之前,可以先來思考一個基礎問題:現在市場環境不好,要不要給員工加薪,甚至是減薪?

如果不加薪,很可能帶來以下三個後果:

1.優秀的人才一定會率先離開。因為,你不能滿足他對收入增長和職業發展的基本訴求。

2.沒有離開的人,因為得不到激勵,他更加不願意努力和主動工作,企業管理與運行將會變得更加被動。

3.留下來而不作為的人,雖然工資都不高,但同樣創造力也很不好,他們將淪為企業最大的固定成本。

那麼有不少想方設法降低或剋扣員工工資的企業,會遇到什麼問題?

1.企業文化受到挑戰,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認同感都會降低。

2.員工會變得更加保守和消極,不願付出努力、承擔責任。

3.雖然企業短期內減少了工資成本,但會損失人才、士氣和未來。

因此,我的觀點是:要減員絕不減薪,增人效絕不輕易加人手!給員工加薪肯定是大勢所趨,中國要成為強大的、富裕的發達國家,一定是要存富於民。但是,如何加薪很重要,既不

會一味地增加企業的經營成本,又能實質性為員工增加可支配收入,還能更好地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促進企業良性發展和可持續經營。


企業加薪的10個常見問題,個個都是難題!值得學習

問題1:企業效益好,一定要給員工加薪嗎?

大多數企業的做法是,今年經營效益不錯,明年就會給員工多加薪。問題是,如果明年效益不好,能把加出去的薪酬扣回一點嗎?答案肯定是不行!

企業不要因為過去效益好就給員工加薪,因為這會直接增加企業未來的經營成本。而應該由於員工當下的貢獻大、企業效益好,按產值和價值結果直接給予相應的激勵性加薪。

問題2:企業效益不好,還要給員工加薪嗎?

企業效益不好,不只是老闆與核心經營者的問題,跟其他管理者及員工的工作狀態也有很大關係,如果不給予員工更多的激勵,他們依然維持著過去那種狀態,這顯然不利於盤活人才。

所以,老闆們一定要反思過去的薪酬機制,是否限制了員工的創造力和工作熱情。

問題3:員工表現好,是否應該給他加薪?

這要看員工表現具體指的是什麼,是工作態度、工作意願,還是人際關係、工作能力。馬雲曾經說過,給結果獎勵,為努力鼓掌。沒有結果的過程價值不高,沒有效果和增值的努力,

最多隻能得到嘉許與認可。而結果好才是真的好,對好的結果給予激勵才是正確的方向。

問題4:員工表現不好,是否跟薪酬有關?

經常聽到老闆們抱怨,自己的員工有多懶、多麼不好,等等。其實他的員工是這麼說的,拿著死工資、低工資就是不想認真工作,那些有關係的、會拍馬屁的都拿著比我們高的工資……

很多企業不是沒有人才,而是缺乏激勵人才的機制。

企業加薪的10個常見問題,個個都是難題!值得學習

問題5:經驗豐富、能力強的員工,是否值得加薪?

學歷、經驗與能力是隱性價值,如果不挖掘和貢獻出來,這個價值是很低的。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很多有能力的人就是不願意去付出和努力。經營企業要的是顯性價值,只有將經驗和能力轉化為生產力,價值才能得以變現。

問題6:敬業的員工,要不要給予加薪鼓勵?

做敬業不等於加班加點地工作,工作時間長只是敬業的一種展現方式,但不是敬業的本質。真正的敬業是一種熱愛,是對目標和結果的追求。

所以,敬業的狀態不只是埋頭苦幹、加班加點,而是從做事走到做價值和做結果。

問題7:忠誠的老員工,要不要每年加薪?

工齡工資是對老員工每年加薪的最常見方式。這也是最粗糙的增加固定成本卻不能帶來任何激勵的操作辦法。

忠誠不等於工作年限長,企業有些老員工不是基於認可公司、追隨使命才長期留在企業,而是因為害怕改變和挑戰,追求安逸與穩定才不想離開的。

問題8:評估得分比較高的員工,要多加薪嗎?

一是評估的主觀性太強,員工認可度太低,一旦直接與薪酬掛鉤,極易引發針對公平性的質疑。

二是評估面對的若是工作態度、能力、精神等非結果性的部分,這種加薪並不會帶來增值和結果,只會增加激勵成本。


企業加薪的10個常見問題,個個都是難題!值得學習

問題9:擁有高技能的員工,要不要經常加薪?

對於具有獨特的、不可替代的高價值技能,若其價值無法直接展現在經營和結果上,或者變現的週期很長,如果企業要為此付出高薪或經常加薪,無疑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成本壓力,

因此,不如將能感受得到但看不見的價值轉向中長期激勵,如技術股、業績股等。

問題10:員工申請離職,要不要用加薪挽留?

不要等到員工要離職了,才想到用加薪去挽留。一是心已走人難留;二是留人成本增加;三是如果更多人效仿,會助長這種不好的風氣;四是可能造成內部薪酬失衡。

所以,企業要主動建立彈性的加薪機制,員工能拿多少薪酬由自己的努力和結果決定,老闆要做的是去挖掘員工的價值和潛能。

總結:企業與員工應該是何種關係?

1.企業與員工關係的本質就是“交易”,員工出價值做貢獻、企業搭平臺發薪酬。

2.這種交易的核心就是企業與員工相互依賴、共存共贏的“經濟基礎”。

3.作為交易,企業購買的絕對不只是員工的“時間”“體力”“忠誠”“經驗”“能力”“學歷”等,因為這些元素,屬於隱性價值。即使員工擁有這些價值甚至更豐富,但依然可以保留而不發揮出來的。

4.企業要真正用更多薪酬購買的是員工的價值與貢獻,準確地說,就是以結果和效果為導向的價值,因為只有這樣的價值才是顯性價值,才是可以支持企業獲取更高經營成果的生產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