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有1萬兩白銀屬於什麼水平?

柴創6


每個時期的錢幣購買力都會有所差別,因為清末時期到民國沒有大量白銀流入,所以這兩段時期的購買力相差不大。

而在民國時期一塊大洋(也就是袁大頭),面值一元,但那是的一元並非現在的一元,當時的一塊大洋可以購買500個包子,普通家庭一個月兩塊大洋就足夠了,可以粗略估計當時的一塊大洋的購買力相當於現在的1000元錢,而一塊大洋裡所含銀的質量是6至7錢,所以一兩銀子的購買力也就相當於現在的1500元左右。

在清朝如果有1萬兩白銀,購買力相當於現在的1500萬元。在當時自然也就屬於非常富裕的水平,衣食無憂了!


瘋狂的歷史吖


他們說的都長篇大論了,其實很簡單,我小時候問過我爺爺這個問題,我爺爺解放前是開紡織廠的,算是有點財力!他說解放前在我們縣城擺一桌最好的酒席都用不了一塊銀元,一般銀元含銀七分!甚至很多老百姓一輩子也沒見過“銀錢”,平時花錢就花銅錢,民國是銅板!如果按照購買力來算,民國的一塊大洋怎麼也相當於現在1000塊錢左右!一萬兩不論是清初還是清末都是鉅款!電視劇《大染坊》裡演的就很真實,拉洋車的一天毛賺了一毛二樂的跟個傻子似的!窮人為了一塊大洋都能賣兒賣女了!


一箇中年人的戰鬥


清朝有1萬兩銀子算富翁嗎?到底能換算500萬還是7000萬?

有朋友問,清朝時期有1萬兩白銀算什麼概念,能算是大富翁嗎?晉商動輒百萬兩的投資,淨資產有多少?

今天我們來好好分析一下 。

1,按照財政收入對比來看。

清末一年財政收入能有1億兩白銀,拿著1萬兩白銀相當於有財政收入的萬分之一。

假如清朝和現在國力相當,我們財政共工預算收入是20萬億,如果能有其中萬分之一,那就是20億人民幣。這樣資產雖然比不上王健林馬雲這樣的頂級富豪,至少也是省市級的首富。

2,按照糧食價格和房屋價格對比。

清朝末年,國家收的錢基本都給列強交保護費了,老百姓過著水深火熱的生活。糧食價格高得離譜,1兩銀子能買到107斤糧食,基本上是10000兩銀子能買到107萬斤糧食。

清朝斤雖然是16兩,但換算成公制單位也只有550克,實際上也是半公斤。現在我們的優質大米一斤最多賣到5元錢。107萬斤大米就是500多萬。

這點錢別說當某省某市的首富了,北京五環內買套房都費勁!

清朝買房子要多少錢,歷史學家考證,清朝北京房價大約是70兩銀子買四間瓦房,每一間15-20平米。算下來一兩銀子就是一平方米。

如今北京房價平均70000元,1萬兩銀子就是7000萬人民幣。即便是在北京,這也是小有資產的王老五了。

3,按照社會工資來看。

1萬兩銀子能帶來怎樣的社會地位,主要還看與他人對比。所以,我們可以和各行各業的工資進行對比。

清朝省級幹部如巡撫學政一年合法工資是1萬兩,所以你帶著1萬兩銀子在他面前也沒得瑟不起來。

如果是普通老百姓,那就厲害了。資料顯示,清朝普通士兵的軍餉每月2兩,社會上普通工人也能掙到2兩銀子每月。現在我們搬磚工煤礦工快遞小哥月薪都能拿到4000-6000。這樣對比1兩銀子相當於2000-3000人民幣。

1萬兩就是3000萬人民幣,這是普通人工作5000個月的工資!不少了,絕對有錢人。

清朝時,擁有1萬兩銀子,絕對是有錢人中的有錢人,但你未必能過得好,這是因為,在清朝這樣一個半奴隸制社會中,你越有錢,往往就會越容易死。

順治年間,清軍在江南地區揚州七日嘉定三屠,殺得人頭滾滾。從本質來說,是因為江南人有錢,清朝總是想通過政治權利來掠奪漢族地主的錢財,必然招致當地人的反抗。這件事之後,江南地區始終都是清朝發動財產掠奪的主要方向。

康熙初年,清朝的江寧知府朱國治先後製造了江南三大案。江南士紳地主,要麼被指認為鄭成功的內應,要麼被指控反抗國家意圖造反。朱國治在江南掘地三尺,搞得民怨沸騰,居然還能步步高昇到雲南做巡撫。老天有眼,吳三桂把這個大屠夫弄死了。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如果真的有1萬兩白銀,一定要超過一半的錢買個烏紗帽,自己給自己當"保護傘",這樣才能保全全家性命。這一點,晉商是都知道的,所以,從來不做官的晉商,在祠堂裡全都是衣冠情獸的官員,最高還有從一品大員。這些錢,對於商人來說,絕對是有必要的投資。

清朝,商人地主等有錢人要給朝廷交保護費,朝廷又要給獵槍交保護費。這個社會,簡直亂套了!


歷史知事


一兩銀子1000文,也就是1000個銅板。

大米是折算購買力的最有力武器,據史料記載,康熙當時2文買一升米,相當於一斤半米,當時1000文能買750斤米,按照目前2塊的均價,一兩銀子值1500塊錢。那時候物價低,購買力很強,康熙時的10000兩相當於現在的1500萬左右。

到雍正時,物價上漲,銀子的價值就相應下跌,一兩銀子大致相當於現在1000左右,10000兩銀子大概值目前的1000萬左右。

乾隆事情,物價上漲太快,官員工資也水漲迅速。過去一品官員的俸祿是180兩銀子+180斛大米,到乾隆時期還大幅增加養廉銀,差不多是工資的100倍,即另外還有2萬左右的養廉銀。此時的銀子大約摺合400元左右一兩,1萬兩銀子相當於400萬左右人民幣。

後期,由於鴉片戰爭,國家經濟緊張,賠款巨大,大量白銀外流,導致銀子開始漲價,此時銀子兌換比例開始上漲,從一兩銀子兌換1000文漲到1500-1600文,到後來漲到2000多文了。但是此時物價也開始水漲船高,一升米需要六七,直至最後需要二十文左右,所以銀子的價值實際還是跌了,一兩銀子相當於200塊錢左右。鴉片戰爭後1萬兩銀子相當於200萬左右吧


guide911


清朝是離我們最近的古代王朝,電視劇中層出不窮的清宮劇也讓我們越來越瞭解清朝人的生活,在看電視的時候,清朝的有錢人都是甩手就拿出成千上萬梁,納悶一萬亮白銀在清朝是什麼樣的概念呢?



首先白銀的價格也是會起伏的,所以一萬兩白銀的實際購買力也有著非常大的出入。大米是我們生活中每天食用的,清朝人亦是如此,所以大米的價格就成為了現代人考量清朝白銀購買力的標杆。

清朝前期國家剛剛穩定,大米的價格也不是很貴,一石大米的價格大約為八九錢,最多也不會超過一兩影子,而清朝一石相當於現代的100斤,而現在市面上普通的大米價錢差不多是5塊錢一斤,所以清朝前期一兩銀子大約相當於人民幣450元,所以一萬兩銀子就是人民幣四百五十萬,放在現在也是一筆鉅款。



根據資料顯示,清朝的普通工人一個月的工資差不多是2兩銀子,已經足夠生活的開銷,而一萬兩銀子的標準的顯然不是普通老百姓設定的,只有權貴和富豪才能享受。



比如清朝的一品官員,除了每年180兩的基本工資外,還額外享有16000兩的養廉銀 ,就是這樣還是不夠花,還有靠著貪汙積聚財富。就連當時的七品官員每年也享有1700兩的養廉銀,而普通的老百姓只能靠每月幾兩銀子的工資度日。

所以綜上所述,一晚兩銀子在清朝已經算得上是中上水平了。


七七談歷史


大清帝國的一萬兩銀子大約可合現在的幣值1500餘萬元,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在大明王朝時一兩銀錢約合人民幣`600元,浙江學士錢錢益考試作弊,賄賂中考四萬兩銀子,才高中榜眼一舉入仕。










94310417小云


在每個時期物價水平可能都有所變化,但我們還是拿無論富人還是窮人都是要吃的口糧,也就是大米,換算來看看一萬兩白銀看可以換多少石大米吧。

因為在清朝建立之初的時候,不是剛入關嘛,中途屠城濫殺,紛爭四起導致生產力低下,所以那段時間各地各樣物價都漲了個遍,一石大米要三年白銀,還有後來的一些重大天災導致沒有一個好收成的時候,米價也會因為收成的影響一直上升,每石大米也要一石五錢左右。但是當然了,我們算這個平均貨值的時候也應該取個平均值,比方說在清朝大部分經濟穩定的時間,一石大米的均價約為三錢左右。

一石大米可是有一百五十斤左右哦,一家三口來算的話,即便一天吃兩斤米,也能滿打滿算作為一家三口七十五天的口糧。所以這樣換算的話,其實一萬兩白銀真的蠻多的,除了在戰亂饑荒的年代,是不太擔心買不起米吃不起白米飯了。

要知道當時一個一品大員的年俸祿也不過180兩白銀,至於其他普通的老百姓做苦力活的一個月也不過二三兩銀子,所以我覺得如果在清朝中期經濟比較穩定的時候,有個一萬兩白銀,沒有什麼不良嗜好的情況下,盤個小店做個小生意,再娶個媳婦兒,生個兩個胖娃,請三兩僕人,日子還是能過的非常美滋滋的。不過如果到了清朝後期,戰亂不斷的情況下,那好像是有錢也沒法過個安穩生活哈。


海洋說歷史


1萬兩白銀,放在中國歷史上任何朝代,都算得上是相當富裕的人家了。

按照記載,清朝最為輝煌的康雍乾時期,1兩白銀可兌換1000文銅錢,而當時的優質大米的價格為1升大米10錢左右。根據換算,清朝時期1升大米摺合成現在的1.5斤。也就是說,在清朝康熙乾隆時期,1兩白銀可以購買優質大米150斤。1萬兩白銀就可以購買150萬斤大米。

按照現在的標準,1斤優質大米的價格我們安3元錢計算,150萬斤大米那就是人民幣450萬元。

450萬人民幣,即便是放在今天的標準,那也算的是富裕人家了。按照現在5000的稅收起徵點,整個中國符合納稅標準人數大概是6000多萬,那就意味著中國還是13億人的月工資不足5000元。試想一下,一個普通的3口之家,要多少年才能賺夠450萬元?

當然,用大米的價格來衡量還是有點不夠準確,我們再換一種方式來衡量一下1萬兩白銀在清朝的富裕程度。

在清朝,獲得親王爵位之人,每年薪水是白銀1萬兩,郡王薪水是白銀5000兩,貝勒的薪水是白銀2500兩,貝子的薪水是銀1300兩。

1萬兩白銀,說多也不多,說少也不少 。畢竟一個親王,位於當時金字塔頂端的人物,一年的工資收入也就是1萬兩白銀,而像郡王這種同樣位於金字塔頂端的人,則要兩年的工資才有1萬。

我們再來看看清朝那些文武百官的工資水平。

按照清朝的制度,一品官員的年薪大概是白銀180兩,二品大員的薪水是白銀155兩,三品130兩,四品105兩,五品80兩,六品60兩,七品45兩,八品40兩,正九品33.1兩,從九品31.5兩。

從這個數字來看,在官員們不貪汙受賄,不搜刮民脂民膏的情況下,1萬兩白銀也是一個相當巨大的數字了。

乾隆年間,北京一個普通的四口人家,一年的總收入大概是30兩白銀到40兩白銀的樣子,總支出基本和收入相當。也就是說,在乾隆時期的北京,1萬兩白銀可以讓1個普通的4口之家生活200-300年。要知道,這可是京師,經濟水平要超過其他地方,要是在其他地方,那就更不用說了。

再來換個角度。

范文瀾先生在《中國通史》中講了這麼一個案例: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河南唐河縣的呂魁元給當地鄭天祿家做長工,工錢為一年2500文。

2500文,在乾隆時期摺合白銀2.5兩,也就是說,長工呂魁元要不吃不喝連續幹上400年,才能攢夠1萬兩白銀。

清朝時期,普通的農民,一年靠種地能夠獲得10兩白銀的收入,需要1000年才能獲得1萬兩白銀。

由此可見,1萬兩白銀,在清朝普通百姓家庭,那就是一個天文數字,是他們一輩子也無法賺到錢。


小鎮月明


暫且不說清朝,先來看看現在,2020年1月8號的時候白銀3.6元1克,1兩白銀是50克,也就是說1兩白銀等同於人民幣180元,那1萬兩白銀就是180萬,這180萬即使放在現在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更何況是在清朝。

清朝時期的白銀更是值錢的不得了,先來說工資,文官七品芝麻官,一年45兩白銀,一品大官,一年180兩,武官七品36兩,一品609兩,皇族宗室輔國將軍310兩,親王10000兩。除去宗室,文官武官工資雖說從數字上來看並不多,但是在當時,卻不是小數目。

那他們這些工資能做什麼呢?

清朝康熙時期,一石麥子一兩二錢,一石120斤左右,一個七品芝麻官一年就可以買5400多斤,如果是10000兩白銀的話,就可以買120萬斤。

乾隆時期有個人叫丁予範,他買了一畝地,蓋了10間房子的四合院,總共花了180兩。也就是一品大官一年的工資。10000兩白銀,可以蓋55個四合院。

《十八世紀的中國與世界·農民卷》中說清朝普通的佃戶一年收入9兩白銀,長工10兩,中等農戶32兩。

一份美國駐清領事館的薪酬報告中記載了光緒年間的工資狀況,普通佃戶依舊是9兩,而長工因為人口巨幅增長一年僅能收入4兩左右。

從上面講的來看,10000兩白銀,就相當於是七品芝麻官工作222年,一個普通佃戶工作1111年,一個長工工作2500年,如此看來,10000兩白銀真的是一筆超級巨大的款。


理科男讀歷史


20世紀八九十年代,誰家若能夠坐擁一萬元存款的話,便能夠獲得“萬元戶”這一光榮稱號,萬元戶已經步入了有錢人之列。

倘若將時代背景換成清朝,將一萬元換成一萬兩白銀,那麼擁有一萬兩白銀的人會是什麼經濟水平呢?

實際上,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一樣,如果能夠在清朝時期擁有一萬兩白銀的人也可以稱為“萬兩戶”,即便放到了清末,也同樣屬於有錢人之列。

假如以1:1.4的比例換算的話,清末民初的1萬兩白銀可以換成1.4萬塊銀元,這1.4萬塊銀元究竟是什麼概念呢?

溥儀退位之前,原本能夠拿到400萬兩白銀的年薪,但是後來又改成了400萬銀元,400萬兩白銀和400萬銀元的購買力差的可不是一點半點。

溥儀在1915年花費了2794718兩白銀,這將近280萬兩白銀如果換成銀元的話,按照晚清的兌換比率實際上也已經接近400萬銀元。

少拿120萬兩白銀,等於少拿五六十萬兩銀元。

不過,畢竟溥儀是個特例,當時可沒幾個人能夠像他一樣有這麼高的收入,絕大多數人窮得摳摳索索,恨不得將一塊銀元掰成幾塊來用。

魯迅後來到北京工作之後,每個月的工資才只有350塊,年收入是4200塊,這已經算得上是高收入人群了,可他買一套四合院卻花了3675塊,差不多是他一年的公資。

放到現在,北京的一套四合院得值多少錢?

哪怕是魯迅這樣的高收入人群,他也得踏踏實實地工作三年多的時間才能存夠1.4萬塊銀元,還得不吃不喝。

陳存仁在《銀元時代生活史》一書中,對於銀元的購買力有更形象的描述:

“我在中醫專門學校讀書的時節,每月由四伯父給我零用錢二元,包括鞋襪及膳費車費。那時一頓午餐,吃得省儉一些是銅元八枚,要是吃得豐富一些,要小洋二角。”

一塊銀元可以換成10角小洋,或者是300多枚銅元,一個人一頓飯花費8枚銅元的話,這一塊銀元便能夠讓一個人吃將近40頓飯,只吃中餐和晚餐的話,可以吃20天!

陳存仁每個月的生活費是2元,不僅包括了飯錢,還包括了鞋襪車費等費用,倘若以陳存在的消費水平作為普遍水平的話,當時的一個五口之家每個月生活費便是10元,那麼這1.4萬銀元便能夠讓這個五口之家使用100多年。

可是,陳家卻是富戶,陳存仁後來一口氣拿出來5200塊銀元在上海愚園路買了3畝7分地,沒點財力可辦不到。

所以,陳存仁的消費水平絕對高於多數普通百姓,這也就意味著當時的多數人根本不可能達到每個月10塊錢的生活費!

將這1萬兩白銀拿到現在的話,倘若以1:200的比例進行兌換的話,1萬兩白銀也能換成200萬人民幣了。

200萬人民幣算不算有錢人呢?糊塗君身在十三線小城市,房價已經普遍漲到了六千以上,一套120平米的商品房也需要六七十萬,所以200萬不僅能買房,還有足夠的錢買車,有房有車是多少年輕人的夢?

即便有200萬人民幣還算不上有錢人,但好歹也是小富,絕對的小資或者中產了。

更何況,白銀的購買力越往前越強,所以生活在清朝早期的話,手上的1萬兩白銀所能夠兌換的人民幣絕對只多不少。

所以,如果在清朝能夠有1萬兩白銀的話,絕對是富甲一方的有錢人,能夠享受著眾人仰望並且羨慕的眼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