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的有李衛這個人嗎?

夕陽那般美


李衛是雍正時期的名臣,他和鄂爾泰、田文鏡並稱為雍正朝的"模範三督撫",他出身於軍人世家,祖上曾是明朝時的錦衣衛。

李衛的文化程度不高,斗大字不識幾個,他在康熙五十六年捐資入仕,做了兵部員外郎,兩年後升為戶部郎中。他雖然沒什麼文化,人卻十分聰明,在處理奏摺文件時,手底下人讀給他聽,他當場口述修改,往往能切中要害,以至於"雖儒者文吏,皆心折駭伏,以為天授",對他十分佩服。李衛的一生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從戶部郎中、雲南鹽驛道、浙江總督一路做到直隸總督等要職,可謂風生水起,官運亨通,李衛為官精明強幹,不畏強權,但他性格上的不足也使他飽受爭議,以至在雍正皇帝去世後陷入孤立。

李衛,字又玠,江蘇銅山(今徐州市)人,他出生於康熙二十六年(1687),卒於乾隆三年(1738)。由於文化程度不高,李衛當官並非通過正常的科舉途徑,而是花錢買了個監生,由此當了官,他在為官期間,不畏強權,勇於任事,做出了許多成績,深受百姓愛戴,更為雍正帝所倚重,成為雍正寵信的肱股之臣。

李衛的不畏強權,在他還是小吏的時候就有所表現。他在任戶部郎中,負責錢糧收繳工作時,有一位親王分管戶部,要求他每收一千兩錢糧就多收10兩作為庫平銀,這是擺明的收黑錢以入私囊,李衛堅決反對,親王卻執意要收,李衛多次勸阻無效後,乾脆把銀櫃搬到廊下,上面寫著某某親王的盈餘,指明是非法收入,嚇得該親王立即下令停止收庫平銀。李衛的名聲由此傳開了,還得到怡親王胤祥的推薦,升為雲南鹽驛道。

李衛在雍正初年出任雲南鹽驛道,其實接手的是一個爛攤子,當時的鹽政弊病嚴重,尤以雲南為甚,當時雲南的井鹽由官府掌控,官運官賣,許多官吏趁機大撈一筆,導致了國家鹽稅的虧空和百姓吃鹽的困難。李衛上任後,大刀闊斧,採取了招商行鹽、降價撥銷、追補鹽課等一系列措施,迅速改革了雲南鹽政的積弊,不僅增加了食鹽的銷量,還使原來虧空的鹽課變成三萬餘兩盈餘。由於李衛出色的政績和能力,雍正帝更對他青眼有加。

雍正三年(1725),李衛調任浙江巡撫,兼管兩浙鹽政,為方便他行事,雍正帝還為他專門設了浙江總督一職,足見雍正帝對他的信任和器重。李衛在浙江總督任內,也是政績卓著,不僅清理了浙江積弊,還改善了江浙地區的吏治民風。和在雲南治理鹽政的措施不同,李衛在浙江的整治側重的是緝私,這也是李衛的特長之一。

當時江浙地區的社會秩序較為混亂,又曾是南明的盤踞之地,反清復明勢力比較活躍,一直是朝廷的隱患。李衛上任後,加強了緝私隊伍的力量,重點對大鹽梟進行打擊,和當時的大鹽梟沈氏鬥智鬥勇,最終將其緝拿。通過調查,他又發現,江浙地區之所以多盜賊,是因為人多地少,以致無業農民只能以偷盜為生,為此他招募百姓墾田曬鹽,減少失業農民的數量,又興修水利,灌溉農田,江浙地區在他的治理下,一改此前的積弊,以致"千里無盜賊"。

李衛在雍正帝一朝官運亨通,風生水起,這和雍正帝著重"取才"的用人政策有很大關係,李衛為官雖然精明強幹,政績卓著,性格上卻任性尚氣,恃才傲物,動輒大罵下屬,仗著雍正帝對他的寵幸,更是不將上司放在眼裡。

例如在他雲南做布政司時,竟然直呼總督高其倬、巡撫楊明時為"老高"、"老楊",鬧出了不少笑話。他還在出行的牌子上寫"欽用",每次出行都要"繡衣袞袍、聲樂齊鳴",排場之大,引得路人紛紛駐足圍觀,雖然雍正皇帝多次告誡他要"時戒血氣,少務和平",要他提升個人涵養,謙遜待人,李衛卻置若罔聞,依舊我行我素。

李衛這樣的性格到了乾隆皇帝時就吃不開了,甚至晚年時,還因他的任性尚氣被人參奏,他和同僚間的關係也不好,和另外兩位"模範督撫"鄂爾泰、田文鏡互不相容,在雍正年間數次被參,不過由於雍正帝的寵信,一直安然無事。

雍正帝去世後,李衛就陷入了"孤危獨立"的境況,乾隆帝也認為他不是"公正純臣",沒有對他委以重任。李衛一生做了14年封疆大吏,在乾隆三年病死於任上,終年53歲,死後諡號"敏達",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他的一生。


煮酒君


歷史上是真的有李衛這個人,他與田文鏡、鄂爾泰並稱為雍正皇帝的三大寵臣,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清朝知名的能臣。

李衛,字又玠,江南銅山人,出生於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家裡條件非常優越,是當地大戶。

李衛不是讀書的料,識的字也不多,他的官是買的,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李衛家裡出錢給他捐了個員外郎,他的運氣不錯,不久後就進入京城做了兵部員外郎,後來他還任職了清廷的戶部郎中。

任職期間,李衛較為盡職,即使親王犯錯,他也不放過,對於權貴也是一視同仁,因而受到還是親王的雍正的賞識。

等到雍正一登基,李衛的官職就如坐火箭般躥升了。他先是被任命為直隸驛傳道,未到任又被改任為了雲南鹽驛道。雍正二年(1724年),他又升任為雲南布政使,一年後,又被提升為浙江巡撫。雍正四年(1726年),李衛兼任兩浙鹽政使,掌管鹽政。雍正五年(1727年),雍正又升任他為浙江總督,從他入朝為官算起,這也只是過去了十年,如果從雍正上位算起那就更短了。

一個五品的員外郎用十年時間成為一品要員,除了皇帝的賞識外,自然是與他的個人能力分不開的。李衛的為官經歷可以看出,他擅長處理鹽政,在鹽務上頗有建樹。在兩浙時,他大力打擊私鹽販子,保障了浙鹽銷路,他還注重修理海塘,因而在當地的名聲很是不錯,抓捕盜犯方面他也很有一手,傳說中的知名武林高手甘鳳池就是栽在他的手裡。

雍正七年(1729年),李衛被加封為兵部尚書。雍正十年(1732年),他又被任命為署理刑部尚書。也是在同年,李衛被朝廷任命為直隸總督。任職期間,李衛不改本性,對不法的權貴,極力抨擊。鄂爾泰的弟弟步軍統領鄂爾奇在任上徇私枉法,魚肉民眾,李衛上奏彈劾,受到雍正獎勵。

乾隆登基後,李衛的待遇也是不錯。乾隆元年(1736年),李衛被朝廷任命為裁營田觀察使,兼管直隸總河。在任上,他也是很盡職,處理得井井有條。乾隆二年(1737年),誠親王府護衛庫克犯法,與百姓爭地,李衛上奏再次彈劾,後徹查屬實,受到乾隆的嘉獎。乾隆三年(1738年),李衛又彈劾河督朱藻貪汙受賄以及朱藻的弟弟朱蘅干預賑災,朱藻兄弟兩人最終因此獲罪。

然而,不久之後,李衛就病倒了,乾隆特地派了御醫去診治,最後收效甚微。當年(1738年),李衛因為病重而去世,享年為五十一歲。乾隆帝對李衛不薄,按總督例厚葬了他,賜予他諡號“敏達”。

李衛的後代也都混得不錯:長子李星垣,官至兩廣總督;次子李星聚,官至福建延建邵道;三子李星燦,官至州判;四子李星宿,官至湖北督糧道;五子李星福,官至兩江後補督閫府。孫子中李光文做過福建臺灣南路參將、李光第做過墨營守府敕授武德騎尉、李光普做過廣西信使督巡檢。

答疑人:今日頭條年度歷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菊花茶


夜狼文史工作室


《李衛當官》熱播後,人們知道了有一個出身卑微的小官李衛,聰明勇敢,嫉惡如仇,雖然大字不識卻被雍正賞識,竟然做到了兩江總督。歷史是確實有李衛這麼個人,當然不像電視劇裡藝術化的李衛。

李衛自又玠,出身比較富裕的家庭,所以有錢捐了一個官。《清史稿.李衛傳》記載“李衛入貲為員外郎,禮兵部。康熙五十八年,遷戶部郎中。”在戶部供職期間做了一件讓雍正刮目相看的事:當時戶部一位親王每收一千兩錢糧,多收平餘十兩,李衛勸諫不聽,於是在顯眼的走廊裡安置一個櫃子,上面寫著“某王贏錢”,讓這位親王知趣的停止了加收。雍正很欣賞李衛這種膽量和機靈,上位以後就開始重用李衛,一上來就命李衛負責雲南鹽務。這本來就是肥差,李衛又把它做的有聲有色,一路被加封浙江、直隸總督,還是兵部尚書、太子太傅。



李衛任職期間雖然大字不識,但是聰明機敏,打擊了販賣私鹽改革了鹽政稅賦,增加了鹽業稅收,同時整修河堤、剿匪、整肅吏治、不遺餘力的推行雍正新政,也都卓有成效。因為直屬雍正,談劾貪官汙吏毫不畏懼。雖然李衛也有恃才傲物小人得志的毛病,不少人上書參他的本。雍正對他依然很信任,這也是雍正知人用人的地方。畢竟雍正周圍可用的人並不多,需要斗的人卻很多,能像李衛這麼被破格錄用的人對他是足夠忠誠了。


年羹堯、李衛、田文鏡和隆科多算是雍正四大寵臣就李衛活到了乾隆時代,並且算是得以善終,在伴君如伴虎的年代裡,這何嘗不是一種本事呢!


墨梅逸清寒


是的,歷史上確有李衛此人。

康熙二十六年,農曆丁卯年(兔年),李衛出生在江南銅山一個家境殷實的家庭。康熙五十八年,捐任戶部郎中,從五品級。自此開始,歷任直隸驛傳道、雲南鹽驛道、布政使、浙江巡撫、浙江總督、兵部尚書、直隸總督等官職,深得雍正和乾隆的賞識和重用。

乾隆三年十月二十二日(1738年12月3日),李衛因病去世,年五十一歲。


南風回岸


說對了,歷史上真有李衛這號人。不過,歷史上真實的李衛和影視劇中的李衛可不大一樣。影視劇千萬不能當歷史看,只能做個參考或豐富一下你的歷史想像。下面,小崔說歷史LanyaLanya 就來簡要回答一下這個問題。不妥之處,敬請各位看客提出批評意見,但更喜歡指正性意見!

李衛,字又玠,江蘇豐縣人,出生於1687年2月,病逝於1738年12月。清雍正朝名臣、雍正皇帝的死忠鐵粉。李衛出生於一個官宦之家,天生的品性有點另類或怪異:自幼淘氣頑劣,不喜識文弄墨,尤愛舞槍弄棒;為人機靈但不務正業,不善攀附但熱衷交友,嚮往做官但嫌惡如仇。

康熙五十六年的時候,而立之年的李衛花錢買了虛銜小吏——員外郎。後混入京城,在十三阿哥主管的兵部補了實缺(後在戶部也供職過)。由於其為人機敏,辦事幹練,倍受十三阿哥常識。經過進一步觀察便引薦給四阿哥,開始進入雍正皇帝可視範圍,為其日後飛黃騰達奠定了基礎。

在雍正皇帝奪鏑過程中,已成為四爺黨死忠鐵粉的李衛也有一定的功勞。所以雍正皇帝上臺後,李衛便開始青雲直上,歷任戶部郎中,雲南鹽驛道、布政使,浙江巡撫、浙江總督,兵部尚書,署理刑部尚書,直隸總督等職。李衛在修築海塘,緝捕盜賊,查緝私鹽等方面貢獻突出。

有些人是做了大官有了權勢以後,才能夠表現出不畏權。,而李衛不同,當李衛還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吏時,就表現出一種不畏權貴的剛直。他在戶部任郎中、分管銀庫事務時發現,某位親王屬下在收繳庫銀時,都要額外加收百分之一,名義是平庫銀,實質上是某親王小金庫。李衛多次勸諫都不好使,於是就將此秘密公之於眾,弄得某位親王難堪不已,只好停止違規行為。

李衛這種不畏權貴的行事風格是一貫、天性自帶的。雍正十一年,李衛不畏時任內閣首輔保和殿大學士鄂爾泰之威嚴,彈劾了他的弟弟、步軍統領鄂爾奇營私擾民、魚肉百姓的不法之事,獲得雍正帝嘉獎。 乾隆二年,李衛瞭解到誠親王府護衛庫克同安州百姓爭搶土地的真實情況後,再次向乾隆皇帝上奏摺,要求嚴懲誠親王府護衛庫克等相關人員,再獲乾隆皇帝嘉獎。

李衛品性有其痞性的一面,但也有其儒性的一面。由於李衛不是科舉出身,所以他大字不識幾個。公文奏摺等都需要師爺來起草或讀給他聽,有不合意的地方,他就口述修改,而且往往能切中問題要害,對此大家佩服得五體投地,李衛的過人機智由此可見一斑。難能可貴的是,李衛對文化人、文化方面的事也是很重視的。史料記載,他曾自掏腰包修過《浙江通志》,建過書院,還給在讀貧困學子捐資生活費用。因此,當時天下文人對其印象頗好。

但李衛也並非就那麼高大上。歷史上真實的李衛不僅痞性十足,陰招頗多,而且行事風格特別是在獲得雍正賞識後,自恃後臺強硬,非常的高調張揚和盛氣凌人。這一點很令雍正皇帝放心不下,多次予以訓誡:“不避嫌怨,與使氣凌人、驕慢無禮,判然兩途。汝宜勤修涵養,勉為全人,方不負知遇。”不過,總體上來說,李衛其人無論是在史料記載上,還是在影視劇中,都是一個以正面的名臣形象出現的。或因此,其才能夠經歷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而不倒,並善終。這在歷史上並不多見。

文章配圖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小崔說歷史LanyaLanya


李衛確確實實是歷史上的人物,他歷經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並且深受雍正皇帝的賞識。

康熙時期,李衛捐資得了個員外郎,之後入朝為官。雍正繼位後,李衛深受雍正賞識,步步高昇,歷任戶部郎中、雲南鹽驛道、布政使、浙江巡撫、浙江總督、兵部尚書等職。他為官清廉,不畏權貴,在位時體察民間疾苦,深受百姓愛戴。

粘杆處,是雍正時期創立的特務機關。粘杆處在雍正當皇子的時候,起初就是一個抓知了捉蜻蜓的服務機構,後來為了其奪權需要,逐步成為雍正刺探情報、剷除異己的秘密組織。


時光山人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雍正一朝,比較重要的幾個臣子當屬怡親王允祥,鄂爾泰、張廷玉、田文鏡、李衛這幾個人了。又因為電視劇《李衛當官》等熱播的原因,李衛在這些人當中的名氣要算得上最大。不過正因如此,讓很多人對歷史上是否真的有李衛這個人產生了疑問。

李衛確確實實是歷史上的人物,不過和電視劇中的形象差別還是有點大的。

在電視劇中,想象力異常豐富的編劇們給李衛設計的出身是一個街頭乞丐,被雍親王買入府中為奴,甚至還給他起了個“狗兒”的小名。

其實正史記載的李衛可不是什麼街頭乞丐,而是出身豪門。他不怎麼讀書,基本上可以說是一個文盲,但是家裡卻有錢給他捐了個監生,這才讓他得以步入仕途,有了以後的飛黃騰達。

歷史的李衛為人也是剛正不阿的,在他擔任戶部郎中管理銀庫事務的時候,因為堅決反對某位親王執意多收庫平銀而得到怡親王允祥的賞識。熟悉雍正朝歷史的都知道,怡親王是雍正最信任的人,他既然賞識李衛,馬上雍正也就知道有這麼個剛正不阿的人了。

歷史上的李衛大致有如下幾個特點,身為大清總督卻不認識幾個字;身為文官卻非常喜歡武事,經常向雍正請纓想去西北打仗;會用錦囊妙計指揮部署抓捕盜賊,成濟特別突出;性格粗獷愛開同事玩笑。也正是因為這麼多特點,才讓李衛身上的傳奇性質特別濃厚,這也是他能被拍成電視劇的主要原因。


鳳妖


李衛(1687—1738年),字又玠,江南銅山人,清代名臣。歷經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乃雍正皇帝的心腹。李衛在官場上可謂順風順水,從五品的員外郎閒職到最後的一品要員,封疆大吏。病逝時乾隆以總督例賜予祭葬,諡敏達。

李衛是一個特別聰明之人,為官時既能安撫百姓,體察民意,為民做主;又能在其位謀其職;還能得君心、避君諱。

李衛“入貲為員外郎,補兵部。康熙五十八年,遷戶部郎中。” ——《清史稿·李衛傳》

李衛出生於比較富裕的家庭,在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捐資員外郎,從此開啟他的官場之路。自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至雍正五年(1727年),李衛從一五品閒職到官居浙江總督。在這十年裡,李衛都主要與鹽打交道,管理鹽政、緝查私鹽。這說明李衛在管理鹽方面非常在行!

李衛特別尊重文人,而他本人卻是大字不識,可謂是文盲一個!在起草公文奏章時,都由師爺讀給他聽,他口述修改,並能直搗要害!在閒暇之餘喜歡聽人說書,曾出錢修過

江通志,建過書院,給在讀士子以豐厚的膏火錢。因文字獄導致浙江的科舉考試被暫停。對此,李衛一面上書朝廷:浙江文人感恩悔過,望早開科舉;一面調解文人矛盾;雍正感於李衛所作,喜於浙江文人之改,很快便恢復浙江的科舉考試!

李衛雖是文盲卻尊重文人,雖無背景卻不畏權貴,身居高位卻能為民分憂,乃實實在在的一代名臣!


淺淺低喃



冷麵鍾馗笑面佛A君悅


李衛這個人物是真實存在的,前些年因為一部李衛當官,這個歷史上的曾經不太出名人物火了一把,因為影視劇中人物必然會有一些文學化和戲劇化的加工,那麼李衛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李衛是雍正帝的寵臣,康熙末年被雍正帝看中,因而獲得重用。在雍正朝,李衛是與鄂爾泰和田文鏡並稱的三大模範督撫。李衛身上有一股狹氣,而且做人行事都比較任性,所以在官場上面得罪了很多人。李衛作為一個漢人,而且是捐納出身的漢人能夠獲得雍正帝的賞識,著實說明了他對雍正帝的忠心與忠誠。而且李衛本人也是具備很高的才能的。比如李衛在出任雲貴總督任內,長期處於虧損狀態的雲南鹽政開始出現盈餘,食鹽銷量也大幅增加。李衛在出任兩江總督期間,兩江的弊政逐步被清理,民風得到肅清。

不過,李衛因為性格上太過任性,自以為是,所以在官場中一直是一隻孤鳥。不僅一般的官員不喜歡他,即便是同屬雍正帝麾下的鄂爾泰和田文鏡也不容他。所以,在雍正朝,李衛就經常被彈劾,不過李衛因為有雍正帝的卵翼,所以在雍正朝李衛即便是有人彈劾,也會青雲直上。

李衛雖然性格上有些缺陷,但是李衛在為官時還是有官品的。李衛從政時期,常常顯露出嫉惡如仇的個性。比如在任戶部郎中的時候,李衛因為看不慣某位親王肆意多收錢糧,因而在戶部中單設一個書櫃,書櫃上面寫著某王盈餘,該王爺知道後再也不敢多收錢糧。


雍正帝駕崩後,乾隆帝對雍正帝在位時期的許多政策進行了調整,其中就包括雍正帝的用人政策。李衛隨之被冷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