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田裡的守望者》,被追捧的背後有這三個不得不說的原因

有這樣一本小說,充滿了汙言穢語和離經叛道的思想,卻成為經典,被家長和學校列為“必讀書目”,這本書就是《麥田裡的守望者》。

這本小說出版於1951年,作者傑羅姆·大衛·塞林格憑藉這部作品一舉成名。小說通過天馬行空的敘事手法剖析了青少年彷徨、孤寂、痛苦的內心世界,無數讀者在小說裡面找到共鳴,找回迷失於世俗的赤子之心。

《麥田裡的守望者》,被追捧的背後有這三個不得不說的原因


小說的主人公是十六歲的霍爾頓,家庭條件十分優越,父母和老師都希望他能在學校學有所成,然而處於叛逆期的霍爾頓仇視周遭的一切,他厭惡他的老師,他的同學,他的朋友……因為多門功課不及格,學校開除了霍爾頓,他並沒有因此感到沮喪,在跟舍友打了一架之後頭也不回地離開了學校。他沒有選擇立刻回家,而是帶著零花錢開始了流浪,他企圖用物慾和金錢排解心中的苦悶,然而精神上無法調和的矛盾使他崩潰,最後被父母送往精神醫院。

《麥田裡的守望者》,被追捧的背後有這三個不得不說的原因


這本小說使得霍爾頓成為諸多年輕人吹捧的偶像,雖然只寫了三天的故事,但是我們卻足以從中窺探到霍爾頓的內心世界。十六歲的青春,分分秒秒,步步為營,霍爾頓承受著與年齡不相符的痛苦和無助,千千萬萬個讀者之所以為止著迷,是因為霍爾頓的經歷他們似曾相識,霍爾頓的心情他們感同身受。

1.在異化中逐漸沉淪

《麥田裡的守望者》創作於20世紀50年代,二戰已經結束,戰爭帶來的榮耀、輝煌漸漸褪去,取而代之的是生活的平淡和苦悶。霍爾頓作為年輕人,敏銳地察覺到時代的變革,他厭倦一成不變的生活,滿口罵著髒話、抽菸酗酒、打架鬥毆,把世俗的標準拋到腦後,與周遭的一切格格不入起來。

在小說裡出現了很多人物,不愛乾淨的阿克萊隨意、自高自大的斯特拉德萊塔、敲詐勒索的毛里斯……他們的共同點是毫不在乎別人的感受,這足以證明麻痺與自利儼然成為眾生相。

《麥田裡的守望者》,被追捧的背後有這三個不得不說的原因


作為“垮掉的一代”的代表,霍爾頓無法接受這種麻木的社會關係,更無法融入這個已經異化的社會,極度的失望令他焦慮,他拒絕同流而汙,而是選擇做些特立獨行的事情,比如穿前衛的衣服,反戴鴨舌帽,被學校開除,獨自流浪……

霍爾頓過早地察覺到社會的變化,這令他感到不安,然而作為微小的個體,他什麼也做不了,這使他與社會的矛盾越來越大,而他解決矛盾的方式就是自毀。

霍爾頓把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島,在自己營造的世界中,用咒罵來對抗偽善的世界,用不屑來諷刺虛偽的人類,用沉淪來表達心中的憤懣。

2.在迷茫中奮起反抗

霍爾頓作為問題學生,連續被四所學校開除,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好學生,卻被萬千讀者捧上神壇,成為迷人的“新英雄”,這主要是因為不少年輕人都在霍爾頓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青春、張揚、叛逆,這讓他們倍感親切。另外,霍爾頓雖然脾氣暴躁、滿口“他媽的”、“這個婊子”,但其實這正是他與世界對抗的方式。

作者採用了第一人稱的敘事手法,事無鉅細地描寫了三天裡霍爾頓的一言一行,讀起來行雲流水,而我們也透過霍爾頓的言行舉止,看到他內心的單純和善良。從這種意義上講,他雖然選擇了墮落,但他也一直在奮起反抗。

《麥田裡的守望者》,被追捧的背後有這三個不得不說的原因


霍爾頓選擇用自己的方式來對抗這這個他不喜歡的假模假式的世界:校長只知道給有錢人哈腰,卻對平民嗤之以鼻,他用最難聽的話咒罵著校長;妹妹學校的牆壁上刻著不堪入目的字眼,他拼命的要把他們擦掉,不讓這些骯髒的語言汙染小孩子的世界;他招來妓女,什麼也沒做卻照付了錢;他去酒吧買醉,在冷風中狂奔,在自我折磨中追尋著生命的意義。

這讓我想起來太宰治的《人間失格》,同樣是一個抑鬱青年,主人公葉藏面對世俗的異化時,選擇了妥協,他學會了用謊言去迎合世界,用欺騙去抵禦恐懼。在反覆遭遇打擊和背叛之後,葉藏最終跌入命運的深淵,草草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這種悲劇離不開他的軟弱和怯懦。

《麥田裡的守望者》,被追捧的背後有這三個不得不說的原因


羅曼羅蘭說,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雖然霍爾頓對於沉悶的生活談不上熱愛,但他始終沒有丟掉自己的赤誠和熱血,雖然沒有多熱愛生活,可他也從未放棄過生活,這何嘗不是另一種英雄主義。

3.在失望中堅持守望

霍爾頓身上反映了今天很流行的一種生活方式——喪文化。年輕人現在很喜歡用的一個表情包就是“葛優躺”,這種文化具體表現為年輕人對生活的的悲觀、沮喪及集體焦慮。但其實喪文化的背後,是青年們通過自嘲的方式對自身標籤的一種反抗,他們頹而不廢。

霍爾頓知道自己滿口髒話,撒謊成性,可玩世不恭的他卻一直在做自我剖析,努力地尋找自己的定位。這樣一個世人眼中的“不正常的”人,他的夢想是做一個麥田裡的守望者。

《麥田裡的守望者》,被追捧的背後有這三個不得不說的原因


“有那麼一群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裡做遊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帳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它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裡的守望者。”

霍爾頓知道現實世界的混亂和骯髒不堪,他不想讓白紙一樣的孩子們被汙染,不小心跌入“世俗的懸崖“,所以他的夢想就是守在懸崖邊,靜靜地看著孩子們在麥田裡做遊戲,小心呵護著他們的純真與美好。

在《麥田裡的守望者》中,我們跟隨霍爾頓在紐約街頭走了一遭,雖然在這三天裡,他一直在做沒有目的的反抗,但是這是屬於他及千萬年輕人的青春與成長,雖然跌跌撞撞,但是始終不忘心之所向。希望讀者能和霍爾頓一樣,早日找到可以守望的一方天地。既守望麥田,也守望我們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