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道”能生一切,认为有德是道,那么无德是不是道呢?

天边之云


道,简单说就是宇宙的法则。是万事万物背后发展的规律。

德,就是按照宇宙的法则去学习,去实践,去生活,去发展。

所以说,有德是行道,而不是道本身!

那无德,则是背道,就是罪,有罪,就有罚。

违背了道,就是无德,无德事物就失去平衡,从而出现各种问题。

比如今天的各种问题,就是因为人类的欲望得不到有效驾驭,从而行而无德,违背天道,破坏了万物的运行规律,

平衡被打破,各种问题灾害等就出现了。


卍香光莊嚴卍


先弄清楚“道”和“德”之间关系。

”道”是万事万物自然规律;“德”是对“道”正确认知基础上的修为。

“有德是道”似乎把“德”与“道”画了个等号,我反对这种观点。

“道”具有物质属性 ,“德”具有意识属性。修德深浅和对道的认知程度有直接关系。道是物质的,是不受外力影响的客观存在,一成不变的;德是意识的,会受到很多因素干扰(聪明成度、认知能力、探索能力等),且会发生变化(小德变大德、大德变小德、有德变无德、无德变有德)。所以,“道”和“德”是不同质的量,不存在等同关系。即便非得看成同质,那也是象和蛇的关系。

有德方能取大道,无德就算有道,也是歪门邪道,此道非彼道。也就是道德经里的那句话:“道可道,非常道”。


高铭川的铭


《道德经》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故曰为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既然道生万物,人出于道,有德无德皆为道生。

人之初,性本善。初生婴孩犹如璞玉,只因成长过程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才致无德罢了…


医国医民医世界


德和道,是易经理伦中谓之两仪的阴和阳共存于一体的各式各样形式之一种枝丫。道为阴(无),德为阳(有)。德是道的载体,德为器。有德无德它都是德。而和它合为一体的道亦都是有道无道都是道。德,道如不合体为一,我们就无法感受到它们。所以我认为,有德是道,无德也是道。好的道显出好的德。无德是无道的表现。总之,无道也是道。道並不是只有一个面。道以万千不同的面示亍于人是由德來体现的。道德的好与不好,是由各人分清的。永远不会有统一的标准。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見智的看法。


芦山竹老土


这个话呢 如果用我的观念来思考.

这样说:人生无悔便是道,人生无怨便是德。

得到的要珍惜;失去的就放弃。

过多的在乎会将人生的乐趣减半,

看淡了,一切也就释然了。

明白意义了吗?


凡尘一念


老子《道德经》第21章有言:孔德之容,惟道是从。意思是,尊道而行,才是有生命力的德行。

当一个人无德时,怎么能算有道、尊道呢?那是走邪路、邪径上,而非正道。


左斌经营道创始人


“道”是体,“德”是用。“德”是“道”的体现;“道”是“德”的本性。这是我查阅资料后,觉得最好理解的释义了。

“道”由“德”彰显,“德”以“道”为本,“道”和“德”相互作用。没有“道”就没有“德”,没有“德”我们也体悟不到“道”。




Mandy乖乖


道是源于老子《道德经》,道是指万物的自然规律,但这种道不是我们能够用一般的道理可以解释的,适应天地万物的自然规律是一种德,德是道的一种体现,无德就是不遵循万物的自然规律,是与道相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