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世界末日最近的一次:夏天連續三年消失,生物大規模死亡

十九世紀無疑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時代,工業時代尚未完全到來,歐洲、東亞各地瘟疫橫行,氣候大規模失調,這可能是我們距離世界末日最近的一個時代。

離世界末日最近的一次:夏天連續三年消失,生物大規模死亡

十九世紀初期無疑是一個藝術高度發達的時代,從那至今已經少有像當時歐洲那樣有著粗糙而又美麗這樣完美結合的藝術。英國就有一位浪漫主義畫家,叫做威廉·透納(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1775-1851)。

在同時代的歐洲畫家中,可能更多的還是喜歡花草、藍天碧海,可威廉·透納畫下的作品全篇都透露出不一樣的風格。如下圖所示,威廉·透納的大多數作品總是充滿著一層濃厚的金色和紅色混合到一塊的景色,它十分的美麗,可背後的真兇卻是人類史上遭遇到最強的一次地質災害。

離世界末日最近的一次:夏天連續三年消失,生物大規模死亡

威廉·透納畫筆下的暴風雪

這場史無前例的災害來自1815年的印度尼西亞,當時的印度尼西亞坦博拉火山出現了一次猛烈的爆發,就連隔著半個印尼的蘇門答臘島都能夠感受到這巨大的震動。火山噴出的岩漿高達160多萬公里,如果按照現代對火山的分級,當時的坦博拉火山屬於七級爆發,如果換算成核當量大概有200多萬個“小男孩”一塊爆炸!

這場火山噴發一共連續了整整三個月長的世界,造成印尼超過6萬人死亡,但就連這樣災難才是伊始而已。火山噴出來的除了岩漿,還有大量的火山灰。這些火山灰飄到了大氣層中然後向世界各地飄落而去,距離中心範圍內200公里的有一米多深,而1000公里外的島上都有超過一釐米深的火山灰。

離世界末日最近的一次:夏天連續三年消失,生物大規模死亡

可不要小看這些細小的火山灰,火山灰加上噴發而出的二氧化硫,隨著大氣循環佈滿了整個地球的上空。直接導致的後果,就是太陽光一層火山灰給反射了出去,導致了大概連續三年的時間都沒有陽光照射,更不會有所謂的夏天了,並且這還算地球近千年來最嚴寒的數年。

離世界末日最近的一次:夏天連續三年消失,生物大規模死亡

陽光消失了會有什麼後果?當時的歐洲拿破崙戰爭結束後,就面臨大規模饑荒,路有餓死骨才是當時的常態。而在亞洲甚至還引起了霍亂這一流行病,並且持續了超過三十年的時間。

當時或許沒有攝影技術存留太多影像資料,但是在威廉·透納的作品中也可以一窺一二。坦博拉噴發出的二氧化硫和火山灰在高空中因為多種因素變成了微小的硫酸鹽顆粒,而這也就造成了“瑞麗散射”效應,這將造成短波長更為強烈,並且減弱太陽照射出的藍紫光,這也是為什麼威廉的畫中夕陽總是猩紅色的原因。

離世界末日最近的一次:夏天連續三年消失,生物大規模死亡

坦博拉的這場火山噴發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都是災難,可對於當時的歐洲來說卻很奇妙的變成來藝術的催化劑。勞德拉·莫納根據威廉的畫作後創作出來《印象·日出》,這也是歐洲現代藝術的開端,瑪麗·雪萊寫出了《弗蘭肯斯坦》,這是世界上首次出現的恐怖小說。

離世界末日最近的一次:夏天連續三年消失,生物大規模死亡

《印象·日出》

這次災難的危害不必多談,甚至這還算幾百年了人類距離世界末日最近的一個年代,如果這種天氣再持續幾年,人類或許就不會出現工業革命,更不會出現璀璨的現代文明社會了,但這也對歐洲現代藝術的發展起了極大的催化作用,所以也很難去評判這場災難的好與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