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中云防控总指挥姜维军:冲锋在一线的战疫铁“军”

胶州中云防控总指挥姜维军:冲锋在一线的战疫铁“军”

自新型冠状肺炎战役打响以来,胶州市中云街道办事处主任、疫情防控总指挥姜维军便多了个外号——铁“军”,并不只因为他的名字里有个“军”字,更因为在中云抗疫前线的大家眼中,他就是“铁打的”。

2月6日晚7点,胶州市中云街道办事处内召开指挥部紧急会议,面对瞬息万变的疫情形势,总指挥姜维军亲自带领指挥部成员扫盲区、梳台账,专题部署防控工作。晚上10点,他又到胶州站和各卡口随机开展常规性的巡查工作,直到凌晨。

中云街道是胶州核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老旧小区、无物业管理小区多,常住人口14万人,流动人口1.2万人,面对范围广、传播快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中云街道防范治理工作的形势不容乐观,但此时“科学分析”“统筹协调”“精准施策”这些字眼早已默默刻进了姜维军的心里。

胶州中云防控总指挥姜维军:冲锋在一线的战疫铁“军”

“疫情发展的迅猛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要求我们拿出勇于担当和勇于同它战斗到底的魄力!”在疫情攻坚战打响之时,姜维军便亲自坐镇总指挥,抓紧调度、连夜开工,要求指挥部全体工作人员坚决抵制“回避式”调研,彻底摆脱惯性思维和经验主义。最终,在姜维军的统筹谋划下,仅用了三个昼夜,凝聚整个街道心血的“一图四台账”制作完成。

“胶州站的情况怎么样?”姜维军每天的第一件事,就是询问胶州站防控点的情况。中云辖区内的胶州站是连通市区和外界的重要枢纽,每天有1000多人进出,如果疏于管控,疫情就会像一把钢刀直逼胶州核心城区的心脏。面对这种情况,姜维军每天晚上10点必到胶州站、各村居卡口等抗疫前线巡视当天的人员排查情况,雷打不动,这也是姜维军被称作“铁打的”由来。

胶州中云防控总指挥姜维军:冲锋在一线的战疫铁“军”

针对辖区内老旧小区多,人员密集,商贸流通量大的情况,姜维军亲力亲为,同全处近300名工作人员一起下沉村居,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等“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走村入户、摸排情况,凝聚形成强大战斗力,将全处村居1827个出入口,合理规划为175个卡口,落实“铁桶”式管理,这一果断的防控措施有效遏制了疫情的蔓延。

“打赢打好疫情攻坚战就要在创新方式上下功夫,既要有规定路线,更要有自选动作,决不能奢望一个方子治百病。”通过在对各卡口的日常督导检查中姜维军发现,居民接受卡口询问、登记、测温等环节需要停留约3分钟的时间,特别在下班高峰期,居民和车辆很容易因接受检测而造成短时间的聚集和拥堵,加大了疫情传播的可能性。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姜维军创造性地提出为辖区全体居民发放登记着姓名、家庭住址及照片的“便民卡”,进出小区只需3秒钟,解决了居民因滞留产生的易感染和交通拥堵等问题。这张小小的卡片缩短了3分与3秒之间的距离,那也是姜维军走遍整个辖区防控一线的里程。

胶州中云防控总指挥姜维军:冲锋在一线的战疫铁“军”

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尽快有序复工、实现企业正常运营,对于推动社会正常运转有着积极现实的需要。在抗击疫情处于博弈期的关键节点,为保障企业能够实现安全复工、高效复工,姜维军时刻关注疫情动态,未雨绸缪,依托企业建档的“一图两表五台账”,提出接下来辖区企业复工、项目推进等经济复苏方面重点要做到的“1+4”方案,灵活解决了防疫和生产两手抓的问题。

全处18个村庄、150个小区卡口值守人员顶风冒寒,昼夜值守,条件艰苦。这些问题姜维军看在眼里,第一时间为露天值守的监测点人员吊配吊齐集装箱房,配置供暖设备,铺设供电线路,并为24小时拱卫胶州火车站的检查人员搭建保温长廊,给前线奋战的防疫人员送去了温暖。

胶州中云防控总指挥姜维军:冲锋在一线的战疫铁“军”

为积极应对疫情紧急事件可能引起的心理危机,姜维军召开专题调度会,选派有危机干预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和有心理危机干预受训经验的医务工作者一起组成专家干预组,通过赴现场疏导、电话疏导和网络疏导等形式,分类分级,为全处500名在疫情前线奋战的干部提供心理疏导服务。

胶州中云防控总指挥姜维军:冲锋在一线的战疫铁“军”

“办法总比困难多。面对疫情等突发情况和困难,关键在于冷静科学地想办法,充分为群众考虑,因为每一个中云人都是我的家人。”姜维军告诉记者,面对疫情,中云街道全体机关干部时刻保持高度政治站位,既要身入也要心入、既要诚心也要沉心,“因为这是一种我们从来没见过的病。”他的话语中朴素但渗透着力量。

作为奋战在抗疫前线的“铁军”,姜维军冲锋在前,以“智、勇、信”和实干作风带动和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战士。现在,中云街道的抗疫前线上不仅有他一位“铁军”,越来越多的“铁军”呐喊着,义无反顾地冲向了抗疫的前线。

半岛记者 黄超 通讯员 薛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