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有眼不識泰山”中的“泰山”指的是山東的泰山嗎?

天祝


有眼不識泰山這句話出自魯班之口,這句話裡的泰山是個人名,在這裡有一個傳說,我簡單的說說這個傳說,瞭解一下這句話的來歷。

傳說早年間,泰山腳下住著一對年輕的夫妻,先後育有兩子都不幸夭折,後經過算命先生的指點,終於有了一個健康聰明的兒子,取名“泰山”。孩子10來歲時,魯班來泰安做活,正巧住在“泰山”家,父母為了孩子生計,讓“泰山”拜魯班為師。

“泰山”跟隨魯班四處做活學藝,魯班認為孩子還小,就讓“泰山”回家了。“泰山”回家後幫著父母做著農活,也自己學著雕刻樹根。又過了幾年,魯班再次來到泰安,在岱宗坊附近發現了許多精美的根雕,讚賞不已。

後來得知是被自己趕走的“泰山”所雕刻,忍不住說了有眼不識泰山這句話。


泰山王二小


這個成語中的泰山,並不是山東的,而是我國古代的以為著名竹匠

聽說,古代的魯班招收一批徒弟,期中一個徒弟叫泰山,技藝長進不大,為了維護自己的名譽,魯班就辭退了這個泰山

後來一次魯班逛街發現一個集市上有個年輕人的竹製傢俱非常受顧客歡迎,後來魯班竟發現這個人就是被他看不上辭退的徒弟。


白家二姐


有眼不識泰山是魯班讚揚一個被他趕出師門的徒弟的一句話:從前魯班有個徒弟名字叫泰山被魯班趕出師門,後來魯班在街上看到一家做工非常精細的傢俱店,一打聽原來就是被他以前趕走的徒弟泰山,魯班搖頭嘆息說了一句唉我真是有眼不識泰山,這句話在民間留傳一直沿用之今。


單身男人2513731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會常常聽到,某某人真是目光短淺,甚至鼠目寸光,有眼不識泰山等,我們竟然把一個大人物得罪了好多年,好多年。真是有眼不識泰山!

多是比喻自己的見識太少,沒見過世面,有名望有地位的人在自己面前都識不出來。

有眼不識泰山中的泰山,很多人都誤識為現在的山東泰山,其實大錯特錯,這裡的泰山其實指的是一個人名,泰山是木匠祖師爺:魯班的一個徒弟。

木匠祖師爺魯班,手藝巧奪天工,手藝非常高明。傳說他曾用木頭做成飛鳥,在天上飛翔了三天三夜都不下來。

可就有這樣一位高人,也有看走眼的時候。魯班招了很多徒弟,為了維護自己的聲譽,他定期會考察淘汰一些,不取上進的,成天跟自己混日子的人,其中就有個叫泰山的笨頭笨腦,來了好長時間了,手藝不見長進,於是魯班把他掃地出門。

幾年過後,魯班在街上閒逛,忽然發現許多做工精良的傢俱,做的惟妙惟肖,很受人們歡迎。

魯班想這人是誰啊,手工這麼歷害,有人告訴魯班,"就是你徒弟泰山"。魯班不由驚歎的說:"我真是有眼不識泰山啊"!


徐國華


有眼不識泰山,是成語,成語常有典故出處。這成語,傳說不止一個,出處也不只是一處,各有版本,各說的都有理。

泰山是我國五嶽之一,名為東嶽,在山東境內,今屬泰安市管,是個又高又大的山,還是著名風景點,歷代皇帝好在泰山封禪,故泰山之名早已遠揚。一葉障目,不見泰山,這泰山是指真的又高又大的泰山。藉此比喻被眼下細小事物所矇蔽,因而看不事物的全貌,主流及本質。有眼不識泰山的泰山並不是指真的泰山,而是指作為人的泰山。一種說法泰山代表岳父,泰水代表岳母。一種說法泰山是個人名,是魯班收的一個徒弟,發明竹篾的祖師,這都有傳說,有鼻子有眼的傳說,初時魯班看不起泰山,後卻令魯班刮日相看,由些感嘆“有眼不識泰山”,說明看人看事不可只看表象眼前,更應看清本質與長遠。泰山是一語雙關的,既可指真泰山,也可指人,看在什麼語境之下而不同。

有眼不識泰山,長了眼晴,卻不認識泰山,比喻見聞淺陋,不認得著名人物,有視而不見,或小看人,看不起人的意思。


樹德漢碩


“泰山”在中國的傳統語義中,首先便指的是位於山東泰安的岱宗“泰山”地理名稱。

其次的意思是指岳父大人的意思,這個稱謂據考跟唐玄宗“泰山封禪”有關,語見段成式《酉陽雜俎·卷十二·語資》

明皇封禪泰山,張說為封禪使。說女婿鄭鎰,本九品官。舊例,封禪後自三公以下,皆遷轉一級。惟鄭鎰因說驟遷五品,兼賜緋服。因大脯次,玄宗見鎰官位騰躍,怪而問之,鎰無詞以對。黃幡綽曰:“此泰山之力也。”

但在“有眼不識泰山”的語意中,卻不是以上的含義,但和泰山還是有點關係。

本成語中,簡單的說就是眼拙的意思,通常指的沒能看到人的本來真實本領或者身份,有自謙的客套語氣。比如說在施耐庵的《水滸傳》第二回中便是如此敘說。

“師父如此高強,必是個教頭,小兒有眼不識泰山。”

這裡的泰山來源一個傳說。

說是山東泰山腳下岱宗坊附近住著一對小夫婦。小夫婦相親相近,日子過的不錯。第一年生下一個孩子,然後不到一歲便夭折了。第二年又生下個女兒,然後三天不到在此夭折,小夫婦倆悲痛異常,整日茶飯不思。某日恰巧一位先生路過夫婦家,告知他們,兩個孩子先後夭亡,是起名不吉。若以後再有子嗣,當夜可出門,遇到啥便起啥名。老先生說完便走了,夫婦牢記住了此話,第三年便誕生了一個男孩。當夜,小父親便出門,結果出門出了腳下的地,便是眼前的山,於是便自覺一無所獲的苦悶回家並告知了妻子。結果妻子,一聽便笑了,怎麼一無所獲,眼前的泰山不就是你看到的東西麼。於是這個孩子便被起名為“泰山”。

後來,這個孩子果然如先生而言,聰明伶俐且健康成長,喜歡弄懂東西,磨錘弄刀,一直到了十歲。木匠祖師爺魯班恰好到附近做工,且借宿小夫婦家多日。後來,小父親聽聞借宿的匠人就是魯班,便提出將兒子泰山送給魯班為徒。魯班為了報答借宿之情,且孩子也是伶俐聰明,便收做徒弟並帶著四處做木工並傳授各種木工技藝。

不過泰山的愛好並不在此,他的真正喜好是石板雕畫。他一邊跟著師傅學著木工,一邊想著卻是把木工技藝融入到自己喜歡的石板雕刻技藝。一年後,魯班見孩子木工技藝長進不大,一是怕耽誤了孩子,二是怕這個小徒弟出不了師對於自己的名聲有損,便提前解除了師徒之約。

小木匠泰山從此便回到了家裡,但並未灰心,從此他便走遍泰山的彎彎道道,山山水水,專心研究石板雕畫,年復一年,小泰山在石板雕畫的技藝上可謂爐火純青,久而久之,他也常把自己的石板雕畫拿到附近的集場去賣,為父母做些家用貼補。

過了幾年,魯班因事又來泰山,經過岱廟附近的雙龍池,見到一個半遮臉龐的青年正在售賣石板畫。魯班湊近後,仔細看雕版畫,那可是活靈活現,讓魯班大讚其口。此時,草帽青年聽聲耳熟,去帽抬頭管瞧,一看正是自己昔日師傅,慌忙答禮。而此時的魯班,一看,這正是自己當年的一 年之徒弟,也是大生感慨。兩人相視,各有感慨。泰山邀約師傅回家,魯班也是欣然同意。

在泰山家中,魯班聽聞徒弟講完這些年的遭遇,大為感慨,口言:我真乃有眼不識泰山!


流光手記


我先來回答,成語典故“有眼不識泰山”裡的泰山不是山東的泰山,而是木工祖師爺魯班的徒弟叫泰山。

相傳春秋戰國時期,木工祖師爺魯班有很多徒弟,魯班師傅為了保住班門口碑,過一段時間會淘汰一兩名徒弟。魯班師傅看見徒弟泰山做木工活慢,怕日後沒有什麼前途,於是就把泰山掃地出門了。半年後魯班師傅上街買東西時發現街上擺的準備出售的傢俱做工非常考究,魯班師傅焦急的問店掌櫃:請問:“你家的傢俱是哪位大師的手藝?”,店掌櫃笑著說:“聽說是魯班師傅淘汰的徒弟泰山做的”,魯班師傅慚愧的小聲說:“我真是有眼不識泰山”。

後來人們就用“有眼不識泰山”來比喻看一個人不能只看表像,要經過時間的考驗再做去留。

#文史知識局##紫翹書桌##萌新作者進階計劃#





天祝


此“泰山”非彼“泰山”,成語典故中的“泰山”乃是魯班的徒弟,魯班是木匠祖師,卻沒有發現徒弟“泰山”的過人才能,而且是魯班專業之內的才能,不得不說,這個成語故事的邏輯有些問題,但也許是魯班粗心大意所致。

不管怎樣,我們很多人都做過有眼無珠的事,把好人看成壞人,錯過原本很有價值的機會。

比如馬雲、馬化騰、劉強東等商業奇才,他們當年尋找投資的過程中,遇到“有眼不識泰山”的人恐怕不在少數。

所以,“泰山常有”,“有眼之人”不常有!



有眼不識泰山中的“泰山”並不是指的東嶽泰山。

成語故事


有眼不識泰山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雖然有眼睛,卻不認識泰山。比喻見聞太窄,認不出地位高或本領大的人。出自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二回:“師父如此高強,必是個教頭。小兒有眼不識泰山。”

“有眼不識泰山”來源於一段關於木匠祖師爺魯班的小故事。

話說,春秋時期,魯國有位能工巧匠,叫魯班。他手藝巧奪天工,非常高明。傳說他曾用木頭做成飛鳥,在天上飛三天三夜都不下來。可就是這樣一位高人,也有看走眼的時候。魯班招了很多徒弟,為了維護班門的聲譽,他定期會考察淘汰一些人,其中有個叫泰山的,看上去笨笨的,來了一段時間,手藝也沒有什麼長進,於是魯班將他掃地出門。幾年以後,魯班在街上閒逛,忽然發現許多做工精良的傢俱,做得惟妙惟肖,很受人們歡迎。魯班想這人是誰啊,這麼厲害,有人在一旁告訴他:“就是你的徒弟泰山啊。”魯班不由感慨地說:“我真是有眼不識泰山啊!”

這個故事不見出處,也無從考證,真偽難辨。

泰山大人物


泰山最早被作為重要人物的比喻,可能來自孔子生前的一句“泰山其頹乎?樑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

魏晉時期,詩人劉伶有篇名作《酒德頌》,中有:“靜聽不聞雷霆之聲;熟視不睹泰山之形”。也可算做有眼不識泰山的一個出處了。

把岳父比做泰山一般認為,是在唐代段成式的《酉陽雜俎》中記載了一個關於泰山的故事。明皇封禪泰山,張說為封禪使。說女婿鄭鎰,本九品官。舊例,封禪後自三公以下,皆遷轉一級。惟鄭鎰因說驟遷五品,兼賜緋服。因大脯次,玄宗見鎰官位騰躍,怪而問之,鎰無詞以對。黃幡綽曰:“此泰山之力也。”泰山成了岳父的代名詞。

其實在唐之前,已經有這種稱法。明代陳繼儒 《群碎錄》:“又以‘泰山’有丈人峰,故又呼丈人曰嶽翁,亦曰泰山。”說法之多,不一而足。這也算中國文化的一大魅力了。


有知有味知味free


答:成語典故“有眼不識泰山”中的“泰山”是人名,是木匠祖師魯班的徒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