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廬江:共同抗疫,龍橋鎮唱好一齣"空城計"

時值春日。廬江縣龍橋鎮的千年古村落——黃屯老街街上空空蕩蕩,看不見往日的遊客如織;放眼沿街的店鋪,家家關門閉戶,沒有熱鬧的街景,不聞鐵匠鋪"叮叮噹噹"的打鐵聲。站在集鎮的中心區,本應人頭攢動、車水馬龍的街道,如今卻無比的空曠,偶有的行人,也是戴著口罩,步履匆匆,自動與周圍人保持著距離;超市、農貿市場也不見往日裡的喧譁熱鬧。此時此刻,我們異常懷念那些曾經視為平淡的生活,那些習以為常的寒暄、問好以及相互之間的談笑風生,那些準時出現在廣場跳舞的大媽們……

安徽廬江:共同抗疫,龍橋鎮唱好一齣

全鎮活禽交易、群體性活動、商業促銷和經營活動早已停止,除經營生活必需的商鋪外的其他店鋪早已暫停營業,文娛場所、餐飲賓館以及公共場所早已關門歇業

夜幕下,除了路旁的街燈還在闌珊著燈火外,也只有各個封閉管控卡點的執勤值守工作人員還在堅守著崗位,堅守著護衛群眾生命安全的責任。龍橋鎮採取"硬核"措施,投入到這場對疫情的阻擊戰中。

內唱"空城計"

為了切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有效切斷病毒傳播路徑,全力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龍橋鎮突出"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總要求,按照"封閉式管理、打卡式外出"的模式,從自然村源頭抓起,設立"自然村(小區)、行政村、鎮"三級卡點,自然村和行政村一律實行封閉式管理,只保留一個出入口,並派專人值守,原則上按照一戶每三天只外出一人購買生活必需品的要求,進出都需打卡登記、測量體溫,嚴格管控居民和車輛出入,外來人員和車輛不準進入村(社區)、小區,全力構築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織密織細內部"防控網",唱好一齣"空城計"。

安徽廬江:共同抗疫,龍橋鎮唱好一齣

外築"防護牆"

安徽廬江:共同抗疫,龍橋鎮唱好一齣

安徽廬江:共同抗疫,龍橋鎮唱好一齣

鎮組織、調配鎮村幹部、交警中隊、城管中隊、派出所、衛生院等部門精幹力量,在鎮域外圍設卡9處,只保留出鎮交通道口1處,對鄰縣、鄰鎮道路全部實行管制通行,將全鎮分成兩個片區採取分片管控。同時嚴控村級道口出入,組織257名工作人員實行"三班倒"24小時輪崗值守,嚴防嚴控車輛和人員進出,打造出平安護鎮的"防護牆",確保了全鎮交通路網管控有力、防疫得力。

眾志成城的背後是滿滿的愛

安徽廬江:共同抗疫,龍橋鎮唱好一齣

"我年紀大了,不能到抗疫一線戰鬥,但是作為一名老黨員,在關鍵時刻一定要做出自己的貢獻!口罩數量不多,是我的一點心意,你們辛苦了!"這是龍橋鎮一名76歲老黨員吳祖玉向社區捐贈810只防護口罩時說的樸素話語。還有他們:金鵬飛、胡登國、黃國保朱玉梅夫婦、好又多超市、龍橋鎮"快遞之家"、龍橋礦業……口罩、消毒水、食品,一份份愛心物資匯聚成全鎮抗疫期間愛的涓涓細流,傳遞的是溫暖與支持。

交通管制和村(社區)、小區的封閉管理,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群眾的出行,但大家都很理解和支持黨委政府的疫情防控舉措。

"封閉管理肯定對防控疫情有好處!我們一定支持政府,服從小區管理,也最大限度減少外出,不給政府添堵,不給社會添亂。"集鎮小區居民劉先生這樣說。

"目前正處於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防控一線工作人員都特別辛苦,交通管制也是為了我們考慮,我們都能夠理解。"經過交通卡點的司機師傅這樣說。

現在的龍橋是一座"空城",在這"空城"的背後充溢的是龍橋鎮黨員幹群的使命擔當和社會責任感,在這空城的背後充溢的是黨和政府對人民群眾的關愛,充溢的是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抗疫舉措的擁護、支持和愛戴。

"空城"也是一種力量,是6萬龍橋人的戰疫宣言!

(王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