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年人的养老方式是怎样的?你最理想的状态是什么?

世外乡村小谢


今年我50,已退休,退休金2700元。老公54岁,设计院高工,延迟退休估计要到62岁。

我准备这样养老:

8年后,等老公退休了,把这辈子在武汉打拼下的四套房产全部给孩子们平分,或租或买或败,不想再管。

和老公回到生他养他的小镇长轩岭,他从这里考大学出来,事隔四十年又回到了老家。

小镇在木兰山脚下,风景秀丽,而且交通便利,离武汉70公里。过个马路是公交车站,旁边就是长轩岭卫生服务中心。

到那时两人退休金加起来应该有九千元,用一半存一半,毕竟要为年老体弱时积攒点医疗费。

黄陂这些年重点发展旅游业,号称武汉的后花园,长轩岭周围有很多景区:清凉寨,锦里沟,木兰山,木兰湖,木兰天池,木兰草原,云雾山,大余湾,等等

买武汉旅游年卡,200元/年,一星期的五天:钓鱼,打麻将,周边游,广场舞,另两天休息

想想就觉得美好!


秦美文


我现在已过花甲,步入了老年人的行列,而且我和爱人身体都不太好,闲谈时我俩也谈论过将来怎么养老的问题。在我们俩都能动时,我们还是在老家住,我们自己生活,当然也会到女儿家小住;如果剩一人时,若还能干活,生活能自理,也要在自己老家为主,女儿家为辅,当一个人生活困难时,要到女儿住的城市,找养老院养老。

我们只有一个孩子,女儿在西南,我们家在东北,相隔三千多公里。我们现在每年有大半年时间帮女儿带孩子,将来孩子大了不用我们带了,我们还是希望住在自己老家,在女儿家住,有很多不便,首先远离家乡出了女儿家三口人外,我们没有一个亲戚朋友在身边,语言不通,多数都听不懂,很难找到朋友;其次两地气候相差悬殊,南方冬天屋里比较阴冷,我们很不习惯;再说和孩子们住在一起吃住都不随便,南方人吃辣的,我们吃不了;需要我们帮带孩子时,我责无旁贷,不用带孩子时,我们还是住自己家比较自由、轻松;当只剩一个人的时候,自己生活不了了,只能到女儿身边,住进她们附近的养老院,有病有灾时孩子们联系照顾比较方便。老了没有最理想的办法,只有没 办法的办法。




皓月星空画丹青


人到老年,一定要有自己可以支配的钱,有自己的住房,在自己身体能自理的情况下,自己单独生活,如果有患难多年的老伴更好,如果老伴先离去,那就自己一个人生活,一个人虽然有点孤独,但是平安就好。

我今年68岁了,我认为老年人再婚不可取,是不明智的选择。从小的夫妻坎坎坷坷几十年,都吵吵闹闹,年龄大的人性格容易偏执,再婚的老年人很难和睦相处。还有就是因为财产,会和子女产生矛盾。

我现在就是和老伴自己单独生活,有自己的住房,有自己可以支配的养老钱。我感觉到现在的日子过得十分舒心,老人也没了,孩子也大了,自己想吃就吃,想玩就玩,想干啥就干啥。

我老伴的弟弟,农村的房子和地被拆迁征用,分了楼房也给了钱,他卖了楼把钱都分给了子女,到儿子家中去养老,现在老两口儿连带孩子再做家务,忍气吞声的看着儿媳妇的脸色。

现在是还能干活,也要遭受人的白眼,说话也说不到一起,吃饭也吃不到一起,现在想出来自己单过,没房没钱,寸步难行。到了啥也不能干那一天,大多数农村的老年人,就是在子女家中轮养。

轮来轮去,子女互相之间矛盾重重,所以人到老年自己一定要有钱,要有自己能够支配的钱,用钱养老最靠谱,要不然靠天靠地靠别人,靠国家,靠子女,都不如靠自己。

到了身体不能自理那一天,就一切都听天由命了,如果在身体能够自理,反而不能自由自在,不能自给自足的生活,那是最难受的,其实这一切也都是脚上的泡,自己走的。


刘井隆


目前中国在养老方面的各种各样的方式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各地都处于试点探索阶段。除了一线大城市由政府出资开办的养老院有一整套的成熟管理制度和经验外,象京沪广深等大城市,其它地方大多数养老院都是由私人投资所开办的。规模小,设施不健全,收费高等等。

根据本人所了解到的目前在国内养老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首先是老人尚能生活自理,由于儿女无暇顾及,老人又不愿去养老院,请专业保姆上家提供服务。这种方式的好处是老人仍在个人的家里,环境熟悉。但是由于人工收费较高,一般家庭难以承受。

其次是老人居家生活,社区提供帮助。这种办法上海做得好,央视曾作过专题报导。

第三是互助养老,也就是由社区招慕年龄不大的老年人去帮助高龄老年人。将来这个曾经当过志愿者的老年人到了需要有人帮助的时候,再由社区安排其他人为Te提供服务。设想不错,现仍然处于探索总结经验的初始阶段。

第四是老人同意,愿意去养老院怡养天年。这种情况下,儿女们省去了许多惦念和担心。

第五是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也就是养老院类似于疗养院。把入院老人分为三个级别,即:生活完全能自理;生活半自理和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每一级别的收费标准当然是差别很大。

无论是哪种方式养老,关键问题必须征得老人的同意。本博认为最为理想的养老方式,是分阶段采用不同的方法。也就是老人生活还能自理的情况下,居家生活。到了个人生活半自理状态下,去养老院比较合适。这里涉及到一个个人养老金与入院付费的匹配问题,出现差额小的话,由儿女们帮助一点,若缺口大问题就来了。是否政府出面协调或资助一部分。

总之,走一步说一步的话。全国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2.5亿以上,全靠国家或全靠个人都不切实际。听天由命吧!焦虑担心都无助问题的解决。(2020/02/11)


吉祥如意


上一辈的养老都是以儿女乐而乐,没有给自己规划。特别在农村的,自己造好房子分给子女,自己却住在边角,或后面小房子,过着没有阳光、只有北风吹的生活,自己的养老生活费也全都给儿女。

而经济紧张的儿女,却一点点渺小的养老费也拿不出,有的有兄弟的还要小的看大的,大的看小的。老人有一点能坚持劳动就搞点富业。每月撑3、4百元钱,都要早晨5、6点钟开始,直至晚上。现在政府好给了每月补帖300元左右。

现在六、七十岁的人,都是独生子女、或有2个孩子的,现在住房还是可以住得可以,生活吃用也能满足。

可是不要生病,生病就麻烦,我的邻居芳62岁,两年前她的媳妇想买车,劳做了一个农村资金互助会,每年付出5000元,付了9年,待最后拿,准备养老用。他的儿媳知道后,就天天想着这笔钱,芳无奈把会钱提前拿了给媳妇。

媳妇买车方便了,东窜门、西窜门,芳看在眼里,恨在心里,夜不眠,日不安,又不想说。二个月后,他在晚上散步时和我说,近日胸头很热老是不需服,不知怎么了,我劝她去医院检查,不幸的事发生。

她的弟弟是批发商很忙,知道后给了她2万元,媳妇知道后,叫邻居熟识上海医院的人,一起把她从台州中心医院转到上海重新看看。芳也很高兴,结果和中心医院监定一样,肺癌中期。芳想在上海医,她儿子和媳妇却说,你这病可以在家吃药好了,不需要在上海医……

住了三天,从上海带了许多药回来。芳感觉越来越不对劲,身体也越来越不需服,告诉儿子,儿子却强尽着说,是药的反应是把毒逼出,等药吃完就需服了。

芳的儿子和老公是在工地一起干拌石灰的活,一个人不能干必须两个人。

白天芳一个人在家自己照顾自己,待再也起不床,他老公把他的床,铺到楼下,自己住在二楼,说白天要干活,不能和他一起,睡不好觉,干活没力气。把要用的、吃的放在床边,叫他自己拿。芳病痛折磨了2个多月走了。

人情冷暧,谁都靠不住,只有给自己存足养老金,要雷打不动的。年轻时给年老的打算,健康时作不健康的打算,子女虽好,但是也要有钱才好,雨露虽好,不润无根草,保险虽好但不给不保的人。

只有给自己存足一笔雷打不动的养老年金,老时能自理在家,不能自理要到级别好的养老院,以后的养老院服务也越来越好,安心度余年,也别放不下,人生最重要的过好自己的每一天。





美在静好


[喜欢NEW生活的人都在看点击右上方加关注]


题主问养老最理想的状态是什么,不禁让我想起前一段时间我们老家农村发生一件事情。一位老太太已经80岁了,老伴儿已经去世了,老太太前几年就中风了。她就一个独生女儿,一直患病在家由女儿伺候,但是时间挌不住长啊,女儿也得挣钱啊。女儿是早出晚归,外出打工。女儿每天都把中午的饭准备好,让老太太自己在床边吃。如果没有饭中午就吃点饼干之类的。哪知道有一天,女儿回来了,发现老太太已经倒在床边了。女儿赶紧叫医生来,医生一看,估计是二次中风,什么时候死的都不知道了。听了这个事情,一直让我感觉自己的养老很悲凉。

因此,我认为我最理想的状态是在我行动自如的时候,居家养老。在这种状态下我是最自由的,也是我最向往的,我可以去旅游、读书、写作,可以养花弄草。

而在我行动不便的时候,如果子女有可能,就给我们请一个居家保姆。这样我们既可以在家,又可以省去儿女们的一些麻烦。如果实在不行,那就只能去养老院了。当然是想住条件好一点的养老院。

至于题主问到中国老年人的养老方式是怎样的?我认为中国老年人目前养老方式,最主要的是居家养老,其次是社区养老,其他方式的养老占比相对较小。我归纳了一下,仅供参考。

一、居家养老。这是最普遍的养老方式,因为我们国家的养老产业并不发达,养老院也是近些年新兴起来的,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居家养老占绝对多数。

二、养老院或者老年公偶。这种养老方式在城市里面占有一定的比例。农村主要是无儿无女的低保户,或者是子女确实无暇照顾的老人,身体有碍或失能、半失能的老人。

三、社区养老。这种养老方式适合于较为年轻的健康老年人,有些独居老人或与子女同住老人,行动方便,白天到社区的养老机构去,打牌、下棋、运动、聊天,甚至白天在社区食堂吃饭,晚上再回家。这样既能打发时间,又省去儿女因工作忙而无暇顾及老人的麻烦。

四、抱团养老。这种养老方式相比前三种养老方式可能占比是最小的,但是我认为可能是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种养老方式。组团养老需要身体基本健康,行动方便,经济条件较好的,而且是互相比较熟悉的同事或者是朋友。

总之,不管是哪种养老方式,让自己感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适合自己就是最理想的。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欢迎在留言区留言,谢谢加我关注并点赞,转发收藏。


NEW生活


就目前来说,中国老年人的养老方式大多尊循的还是传统的居家养老。

这是人类最古老的养老方式。这种养老方式所尊循的老夫老妻相互合作协同,互相依靠,共渡晚生。一旦二人当中有一个先走了,另一个也往往用不几年跟着去了。

而也有个别的另一半走了后又一个人单独生活很多年的。这种情况下一般都是身体素质好,心胸豁达的长寿之人,这类老人也不与儿女同过,而是选择沿着自己的另一半走之前的生活方式继续单独生活。只到难以自理的时候,农村老人在儿女之间会选择轮流照顾,直到去世。

而城市老人,儿女往往会结合老人找个保姆照顾,因城里老人一般都有养老金,不象农村的老人什么没有。这些养老金足以找个保姆,而子女不用添钱,其子女在节假日或周末过去看望,就这样只到去世。

这就是如今大多数老人仍在沿用的居家养老方式。

但也有选择养老院生活的老人。这类老人一般都是单独的据多,不甘心一人在家寂寞,就把养老金投进养老院,选择与众多老人共渡晚年,这也不失为一种情趣养老方式。但这种方式对农村老年人来说,可望不可及。

但现在出现了一种新的养老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就是选择一些性情爱好,年龄相仿,经济条件优越的老年人,共同组建一个养老团队,到农村自然风光优美的地方,租住民房,自给自足。这种养老方式充分显露了人的天性,拥抱大自然′,反璞归真……

而我最向往的养老方式可能与众不同。那就是带着前半生无法实现的遗憾,带着梦想,带着爱,带着个人的情趣,寻求一个自然风光美好,而又人烟稀少的地方,去享受特有的二人世界。孤独中得到安静,安静中享受爱的升华。短暂的晚年里体验大自然的恩赐,直到安然回归……


心在善念


中国有着许多优良传统,尤其是养老、教育这些传统一个都不能丢,丢掉了就等于火车出轨了。我国已步入老龄社会,养老成了一件大事,现实摆在了人们面前,国家也提倡各种养老方式,都是可行的,但我觉得还是居家养老比较好,符合中国传统养老,也符合国情,同时还可减轻国家负担。


山老头123456


中国老年人的养老方式是这样的:一是居家养老。这是我国传统的也是符合国人生活习惯的养老方式,这在今后也是符合国情的国人主流养老方式。从资金来源角度看,还有以房养老,这也属居家养老中的一种,时有耳闻,未见推广。二是养老院养老。目前在农村主要是由集体供养五保户的敬老院,幸福院之类的。在城市有国有和民营的老年公寓,档次有低中高的,适合不同经济条件的老人,最好的要算医养结合,康养结合,娱养结合的养老院了。三是类似医院性质的有康复医院,康宁医院等,主要是接纳失能,失智,伤残等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四是候鸟式养老。根据冬夏季节状况的不同而选择养老,如我们这里不少人在海南买了房子,冬季去那里养老,春季回老家。五是抱团互助式养老。几个要好的住的相近,思想趣味和生活方式相投的老人互为照顾,享受生活的养老。六是社区养老。老人白天去晚上归。有老人自行去的,也有家人托管式的,看书阅报,打牌走棋,自找喜欢的活动项目。还有配合居家养老,提供就近就便点菜式的服务。这种养老方式各级政府都在积极投入配建,要求达到15分钟可达服务圈。

我认为,最理想的养老状态是最好同时具备以下“六个好”:一是身体健康好。人的机体和器官功能衰老缓慢,脑子清爽,腰板基本挺直,手脚灵便,内脏器官和五官功能基本正常,吃得进,排得出,睡觉好。二是家庭温馨好。有老伴终生陪伴,子女孝顺,家庭和谐幸福。三是住房宜居好。住的是带院子的平房或二层楼房,使用功能适老,散步出行购物方便,最好靠近医院,方便就医。四是环境适宜休闲好。最好住在临江旁山,空气环境好的地方,能有几个知己好友时常观景,喝茶聊天。五是生活自由自在好。六是经济条件好。有足够的养老钱,不依赖国家集体和子女。但理想状态是随着自己年龄的增大发生条件的变化,所以,我们老人也要珍惜当下,善待和照顾好自己,好好享受生活的美好。


杜铢宝


问:中国老年人的养老方式是怎样的,你最理想的状态是什么?

回答:目前中国老年人养老方式有以下四种:

一、居家养老。这是比较普遍的老人养老方式,基本上独居或与子女住起。生活、饮食起居基本能自理。

二:社区养老。有些独居老人或与子女同住老人,行动比较方便,喜欢热闹。白天到社区的养老机构去,吃饭、打牌、聊天,晚上再回家。既打发时间又省去儿女工作忙无遐顾及的老人的麻烦。而且很多都左邻右舍的,熟悉。

三、组团养老。这种养老方式的前提是,组团养老需要身体基本健康,行动方便,经济条件较好的。一般选择山区环境比较好的地方。租房或度假村、农家乐。

四、养老院或者老年公偶。这种多为子女无遐照顾的老人或者身体健康比较差的老人。

总之国家对老年养老问题也非常关注,而且将来养老机构会更多,会越来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