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副對聯火了——
火神山、雷神山、鍾南山, 三山齊聚克難關;
國內捐、海外捐、李蘭娟, 眾捐紛來病魔顫。
鍾老的故事,早已紅遍全網。
而李蘭娟院士,低調了十幾年的老奶奶,如今已與鍾老齊名。
災難之下,最顯人性。
有人為了“政績”,欺上瞞下;
有人趁著混亂,大發國難財。
李蘭娟不計較個人聲譽得失,第一個向國家提出建議:武漢必須封城。
這是何等的殺伐決斷?
一個千萬人口的城市封城,在人類歷史上是第一次。
畢竟,“封城”需要考慮到方方面面的因素,不是一個簡單的決定。
更何況,封城後的不確定性太多。
一旦有任何閃失,提出建議的人,都可能淪為歷史笑柄。
可是,李蘭娟不在乎。
事實證明,“封城”有效控制了疫情向全國蔓延。
截至2月10日,全國湖北以外地區新增確診病例381例,連續7天呈下降態勢。
不得不說,這算得上階段性的好消息。
試想,如果武漢沒有封城,或者再晚幾天封城,以新冠病毒的傳播速度,今天的中華大地會變成什麼樣?
前不久,央視採訪片段流出。
記者問,“當時您做了怎樣的研判?因為這個決定不是個小決定,尤其在春運這樣一個背景之下。”
語氣頗有些咄咄逼人。
李蘭娟眉頭微鎖。
“因為疫情已到刻不容緩的程度,只有嚴格控制傳染源,才能不讓傳染病發生大流行。”
“刻不容緩”四個字,太耿直了。
無異於一計響亮的耳光,扯下了某些人的遮羞布。
這,就是李蘭娟啊。
是什麼就說什麼,絕不刻意粉飾。
有人宣揚,泡騰片、板藍根可以預防新冠病毒。
她反問,“你沒有病去吃什麼藥?”
有人造謠,抽菸的人,相對安全。
她直懟,“不要講這個,這是不對的!亂七八糟。”
前段時間,網上瘋傳特效藥。
她一口否認,“還沒有。沒有特別有效、持續抑制病毒的特效藥。
難怪知乎上有人說,我只信鍾南山和李蘭娟。
這二老的個性,如出一轍。
鮮有人知。
李蘭娟的魄力,17年前,亦如今日。
那一年春天,非典肆虐。
李蘭娟時任浙江省衛生廳廳長,聽完下屬的緊急彙報後,她果斷出手——
整理資料,立刻向民眾公開具體信息;
與非典病人接觸過的人,統統隔離起來。
兩條鐵令一下,有同僚懵了。
李蘭娟啊李蘭娟,少報幾個,面兒上不是更好看?何必打自己的臉?
甚至,有市民心生埋怨。
接觸不一定感染,直接隔離,是不是小題大做了?
即便如此。
李蘭娟頂著壓力,早上五點多發公告,不到24小時隔離千人……
整套動作,行雲流水。
隨後,整個浙江省,被隔離觀察的人數有11萬人以上。
更讓人佩服的是,浙江發現首名SARS病例的48小時內,李蘭娟率攻關小組檢獲了病人的病毒特異性核酸,成為最早分離到SARS病毒的單位。
在對SARS病人的治療過程中,李蘭娟竭力倡導謹慎使用抗生素。
最終,她創造了SARS零嚴重後遺症,無醫務人員感染,無二代病人的奇蹟。
擔任廳長的10年間,李蘭娟承擔了手足口病、地震災後防疫、甲型H1N1、禽流感等傳染病研究工作。
其間,她首創“四抗二平衡”療法,效果突出。
截至2月10日,浙江確診人數全國第三。
李蘭娟說,“確診的多說明漏掉的少,我們不怕發現的多,就怕漏掉。”
今年,浙江仍然沿用李蘭娟當年的療法。
死亡人數為0。
2月1日,李蘭娟率團隊,二度逆行武漢。
她表示,“這次去打算長期奮鬥,自己也沒有考慮什麼時候回來。”
網友感慨:“李奶奶,是我們浙江的寶啊。”
無需更多褒獎。
百姓的口碑,就是最好的勳章。
官至廳長,李蘭娟卻沒有大官的架子。
她有霹靂手段,也有菩薩心腸。
現在身為院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的她,曾經是貧寒人家的小姑娘。
1947年,李蘭娟出生於浙江紹興的一個小村莊。
父親因為眼疾無法勞作,全家生活靠母親賣山貨維持。
雖家境貧寒,但李蘭娟自幼喜歡讀書。
1960年,成績優異的她,被保送到紹興第一初級中學(現在的紹興第三中學)。
兩年後,母親突然把小蘭娟叫到跟前,告訴她家裡已經沒錢供她讀書了,讓她收拾收拾回家。
就在這時,班主任挽回了這個好苗子。
“你自己是不是很想讀書?”
“是的。”
簡單的對話後,班主任讓她留下行李,還給了一個月的假期。
回家後,李蘭娟一邊勞動,一邊自學。
一個月後,李蘭娟重返學校。
這一年的期末考試,她的成績不但沒有落後,反而考得很好。
就這樣,李蘭娟讀書的念頭更加堅定了。
在助學金的幫助下,她讀完了初中、高中。
高中畢業之後,李蘭娟遇上了“文化大革命”,鄉里安排她到回老家做代課老師。
那段時期,老家的鄉親常常因為勞累腰痛背痛。
她很心疼。
於是,利用業餘時間,去浙江省中醫院學針灸。
“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到醫學,在這之前,我對醫療知識完全是個門外漢。”
後來,村裡組建農村合作醫療。
因為李蘭娟懂針灸,大家都希望她來做合作醫療的“赤腳醫生”。
“當時真的很矛盾。代課老師每個月的工資是24元,相當於每天能有8毛錢。
而‘赤腳醫生’每天只有5個工分,相當於1毛錢。
收入相差甚遠,家裡日子又捉襟見肘。
但對醫學的摯愛,讓我無怨無悔地選擇當‘赤腳醫生’。”
就這樣,李蘭娟義無反顧地扎進醫學領域。
越努力,越幸運。
1970年,她被推薦到浙江醫科大學讀書,正式轉向科班。
現在,李蘭娟院士已從事傳染病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逾40年。
疫情發生以後,李蘭娟和團隊幾乎在和病毒賽跑。
先後成功分離到8株病毒毒株,發佈抗病毒研究成果,親自會診ICU危重病人……
前幾天,杭州樹蘭醫院的副院長在採訪中透露,“她工作太忘我了,每天睡3個小時。”
睡3個小時?
早在2013年,H7N9禽流感爆發的時候,就有記者親眼見證了李蘭娟院士,像“鐵人”一樣連軸轉。
4月8日,晚8點半。
李蘭娟開完重要會議,前往鎮江緊急會診,危重病人是懷孕5個月的孕婦。
趕到那兒,已近凌晨1點。
詳細檢查了病人的情況後,李蘭娟給出了治療方案。
會診結束,趕回杭州,已是早上6點多。
小憩1個多小時。
上午8時,李蘭娟又出現在會議室……
當年,記者為她寫了宣傳稿。
李蘭娟拒絕了,“我的團隊中的每個人都是這麼做的,沒什麼特別的。”
直到2018年,《文匯報》的一篇文章中,才提及此事。
作為著名傳染病學專家,李蘭娟一如既往,一直奮戰在第一線。
兒子鄭傑說,“她自1月17日後,就在我的視野裡消失了整整六天……”
那時,她不顧被感染的危險,持續奔波於武漢、杭州、北京三地。
除夕當天,她還在去北京的路上,參加疫情會議。
這樣的老奶奶,先生不懂為什麼有個別人忍心抹黑。
今年,李奶奶73歲了,卻常常保持著充沛的精力和精緻的面容。
似乎,歲月帶給她的都是禮物。
疫情發生以後,我們看到太多人間苦難。
當我們被黑雲籠罩的時候,總有人願意成為光。
也是在這樣的一個特殊時期,我們看到了鍾南山、李蘭娟院士這樣的國之脊樑。
所謂“至如信者,國士無雙”,大抵如此。
在他們背後,我們還看到了一個個平民英雄,一個個努力著的普通人。
謝謝你們,讓我們知道:
人間,值得。
閱讀更多 父母讀物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