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合伙人》与其他经营类真人秀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相较其他明星经营体验类节目,《潮流合伙人》算得上是一股清流了。不矫情、不煽情,吴亦凡、潘玮柏、Angelababy、福克斯和赵今麦五个小伙伴兢兢业业省钱、勤勤恳恳赚钱,还为支持国潮打样,在立意上也更深远一点。

《潮流合伙人》与其他经营类真人秀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没了“霸总”人设的这档节目看上去更和谐也更利于团队协作,但又来了新问题。其他节目如《中餐厅》、《亲爱的客栈》即使有明星光环加持也都是含蓄地在用粉丝经济效应,《潮流合伙人》为了业绩干脆明目张胆找朋友和圈里人帮忙捧场了。

《潮流合伙人》与其他经营类真人秀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没有刻意的撕逼,也没有硬凹情谊,是小编追《潮流合伙人》最大的欣慰点。

相较几季《中餐厅》中把“还珠”情怀用烂了和各种凹兄弟情的场景,《潮流合伙人》的画风淡定很多,大家就是很合作地想要卖衣服,为了这个共同的目标各自使出浑身解数,没有刻意的奉献也没有分外矫情,大家都在努力适应。

《潮流合伙人》与其他经营类真人秀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第一次出国的赵今麦和不怎么和主流时尚圈相契合的福克斯,都用自己的努力在改变和增加存在感。

《潮流合伙人》与其他经营类真人秀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相比《中餐厅》、《亲爱的客栈》两档已经成名且有固定粉丝群的明星经营类真人秀,《潮流合伙人》还有一个亮点是没有“霸总”。

《潮流合伙人》与其他经营类真人秀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不论是《中餐厅》第一季能掌控全场的赵薇,还是第二季贡献了“明学“热搜的黄晓明,以及《亲爱的客栈》里毫不留情面只会挑刺的刘涛,《潮流合伙人》里统统没有。

主理人吴亦凡看似是“当家人”,更像是司机兼逗比,槽点和笑点五五分。明明车技一般,座驾更是“寒碜”,但吴亦凡在意念里非得开出推背感,经常强逼潘玮珀违心配合,以至于大家在团建时拒绝坐他开的车。

《潮流合伙人》与其他经营类真人秀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体重和能吃是吴亦凡和潘玮柏的共同槽点,每顿饭几乎都会成为他们的“吃播”专享会。至于绘画技术就更不值得一提,明明毫无章法和创造力却喊着要开“破晓”,手绘回馈粉丝在,这样大胆的想法估计也就吴亦凡敢这么明目张胆的提出来。

《潮流合伙人》与其他经营类真人秀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但同样他在这档节目中也提供了不少笑点。五个人手工后无处不在的说唱和吴亦凡戴上耳麦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忘我以及各种想耍帅和表现,又各种大型翻车现场的表现,都让人看到了更多面的吴亦凡。

但这不意味着《潮流合伙人》没有槽点,明目张胆找圈里人和朋友帮忙就是最大的问题。

《潮流合伙人》与其他经营类真人秀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潮流合伙人》设置的月营业额1000万日元让队员们分外有压力,于是店里就会出现日本当红说唱歌手来店里帮忙、还会有《中国新说唱》的选手来日本玩助场,当苏芒公布销售大比拼时,赵今麦的朋友也来狂刷40万。

至于嘉宾魏大勋结束店员生活还狂买20万,以及Angelababy的朋友、上海老乡以及潘玮柏多年好友还有吴亦凡粉丝等等,都实在是大手笔又及时雨的代表。

《潮流合伙人》与其他经营类真人秀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货品不全只因八折就卖了近200万日元和最新一集中“破晓之夜”只有51个名额却来了几百人排队如果说不是粉丝经济的作用,实在有点难以服众。

如果在国内开店有这种盛况尚且说的过去,在国外店开在非主干道且卖的是相对小众的国潮,这样的场面非粉丝经济无以解释了吧?

《潮流合伙人》与其他经营类真人秀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中餐厅》和《亲爱的客栈》虽然也用了粉丝经济效应,当明星们出错和价高与服务不相匹配时,大家纷纷表示理解和小欣喜也就罢了,但换到《潮流合伙人》中如此明目张胆的邀请好友和粉丝加盟,是不是也会让这场国潮推广失去了点本来的意义了呢?

私以为,目标可以不这么高,完成的也可以不这么顺畅,但真心和有效的推广可以更多一点。文/小花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