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隋朝是短命王朝,和秦朝有什么相同之处吗?

用户liyongjiu1973


秦留下不朽的万里长城。隋留下维系中国南北,至今造福中国的大运河,中国最有贡献的两个皇帝,秦始皇嬴政,隋炀帝杨广。


东来阁公爷


大家好,我是鱼尾。


导语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短命王朝,一个是秦始皇嬴政开创的大一统秦王朝,一个是隋文帝杨坚建立的隋王朝。秦朝从公元前221年建立,到公元前206年灭亡,立国15年。隋朝从581年建立,到618年灭亡,立国37年。两国在建国历程、治国理政、甚至亡国原因上都有颇多相似之处。


秦隋两朝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开创持久大一统格局

秦隋两朝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大一统帝国。他们的建国历程有几分相似之处,都是通过扫平群雄进而统一天下。

秦国自秦穆公任用百里奚、由余图强,称霸西戎以来,一直就是春秋时代仅次于晋楚两个霸主的次一等强国。到战国初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改革,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制,限制卿大夫权力、加强国君权力。种种举措,让秦国得以在最快时间内组织动员全国物资对外战争,秦国迅速在天下强国中脱颖而出。之后,历经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奋六世之余烈,直到秦始皇,秦国已经具备了对东方六国的绝对优势,统一只是时间问题。

公元前230年,秦灭韩;公元前228年,秦灭赵;公元前225年,秦灭魏;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同年,秦平定江南地,灭越国残部;公元前222年,秦灭赵国残部建立的代国;同年,秦灭燕;公元前221年,秦灭齐,终于一统天下。秦始皇称帝,建立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500年的分裂时代,正式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帝国。

说完秦朝,再说隋朝。581年,北周外戚杨坚篡权自立,建立隋朝。在北周灭北齐的基础上,隋文帝杨坚经过休养生息和安定突厥的战争,于589年南下灭陈,统一全国。隋朝的统一,结束了汉末以来魏晋南北朝长达369年的大分裂大动荡时代。

由此可见,秦隋两朝都是在尸山血海中走来的王朝帝国。秦的统一,在于开创;隋的统一,在于巩固。他们,都对中华自古以来的统一国家传统有莫大贡献。


秦隋两朝开疆拓土,奠定中国版图基本盘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并没有停下对外扩张的脚步。

西汉贾谊《过秦论》有言:“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秦朝立国后,秦始皇派蒙恬统领三十万长城军团开拓河套,直抵云中(今包头),又派屠睢统领五十万南方军团南下,尽取百越之地(浙南、福建、两广)。此时秦朝疆域空前广阔。

司马迁《史记》称其为:“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及辽东。”

所谓“北向户”,就是向北而开的窗户,意为“极南之地”。可见秦朝疆域比之于过去的商周,堪称亘古未有的辽阔。

而隋朝,在拓展中华民族生存版图上也颇有贡献。609年,在隋炀帝杨广的亲自统领下,隋军西上高原两千余里,攻灭青海高原上的吐谷浑汗国。此战之后,隋朝尽得吐谷浑故地,东西四千里,南北二千里。此范围东起青海湖东岸,西至塔里木盆地,北起库鲁克塔格山脉,南至昆仑山脉。隋朝在此设立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与中原内地实行统一的郡县化管理。这次军事行动,标志着中原王朝第一次把统治触手伸到了青海高原。青海首次纳入中国版图,加强了与中原内地的联系。


秦取河套、平岭南,隋攻吐谷浑取青海。秦隋两个帝国,为中华边疆版图的拓展做出了各自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秦隋两朝激进的改革得罪旧统治集团

秦隋两朝立国后,都破除旧制,进行了疾风暴雨般的改革。然而,激进改革的同时,却没有做好对旧统治集团的安抚,导致旧统治集团的反噬,最终吞噬了帝国。

秦朝建立后,首创皇帝制度,秦王嬴政称秦始皇,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同时,秦始皇与丞相李斯一起,废分封、行郡县,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进行了种种巩固统一的举措。

过去地方封国各自为政的状态不见了,代之以中央皇权直接下沉到基层;过去各国不同的货币不见了,代之以秦半两钱,统一的金融秩序和市场建立起来;过去各国不同的度量衡体系不见了,代之以秦的全国一套标准的度量衡体系,全国性的经济活动有了紧密的一体化联系。

但这样的举措,遭到了过去的六国旧贵族势力反对。秦始皇东巡途中,在博浪沙遭遇的大铁锤袭击,就是韩国旧贵族对其被剥夺权力的反击。最终,秦朝葬送在楚国旧贵族项梁项羽、魏国旧贵族魏豹等人手中。

隋朝也一样。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隋朝对政治制度做了许多创新,最明显的,就是首创科举制。科举制第一次以公平的国家统一考试来录取人才,让很多出身低微的寒门子弟得以步入帝国权力中枢,参议朝政。但隋朝的统治支柱是以当年西魏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为首的关陇贵族集团,隋朝这样改革选官制度,必然得罪了这些传统大贵族。再加上隋炀帝继位后有意大量启用东部和南部(北齐和南陈故地)的读书人担任要职,更加加剧了旧关陇贵族集团的不满。

隋末大乱,多支关陇贵族集团的力量起兵反抗隋炀帝统治。他们共同推举隋朝唐国公李渊作为他们新的代表。

改革要进行,但改革更应该讲究循序渐进以及安抚旧势力。否则,改革将极易引起大的社会动荡。


秦隋两朝都喜欢大兴土木、不恤民力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基建狂魔”的称号,这与秦隋两朝统治者喜欢搞大工程是分不开的。

秦始皇先后进行了修阿房宫、修骊山陵、修全国直道、修长城、修灵渠等多个大型工程。以两千多年前的生产力,短短十余年间,这些工程同时砸下来,谅哪个国家的国民也受不了。

在这方面,隋朝也不遑多让。隋炀帝修东都洛阳、开挖京杭大运河,简直比肩秦始皇的几项超级工程。秦隋两朝统治者不恤民力由此可见一斑。

虽然如此,但秦隋两朝的这些大工程,很多都是为促进国家统一和地区联系而进行的。秦朝直道,堪称古代高速公路。通过直道,秦朝信使一日可从咸阳抵达河套边境。遍布全国的直道,将国家主要区域紧密联系起来。修长城,增加了对付北方游牧民族的一个前哨堡垒,进可攻退可守。修灵渠,连接了湘江和西江,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促进了国家对南方,特别是西南地区的整合。修东都洛阳,加强了隋朝中央对征服未久的东部地区控制。修京杭大运河,加强了国家东、中、西、南各个区域的联系,紧密沟通了隋朝长安、洛阳、涿州、建康几个区域中心城市。

虽然这些大工程有不恤民力的一面,但它们对加强国家统一和地区联系的积极意义也是不容忽视的。


秦隋两朝为后世王朝盛世奠基

中国史学界一直有“汉承秦制”“唐承隋制”的说法。意思就是秦隋两朝为后继的汉唐两朝进行了诸多富有开创性的政治建设。

<strong>

秦创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汉承袭之。秦创立郡县制,汉在经过初期的郡国并行制过渡后,到汉武帝推行“推恩令”,正式建立实质上的郡县制。隋创设科举制,唐承袭之并进一步完善。秦的直道系统和隋的京杭大运河工程直接被汉唐两朝继承,用来加强各地区间的经济政治文化联系。

可见,秦隋两朝诸多开创性建设确实为后来的汉唐盛世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结语

作为两个重要的短命王朝,秦隋的确有许多相似之处。完成统一、进行诸多影响深远的制度性建设和工程建设、不恤民力、穷兵黩武……秦隋两朝就如两颗璀璨的流星,在历史的夜空中划过短短一瞬间。他们的光芒是璀璨的。他们的功绩也是后人争议不完的话题。


看完记得点赞转发关注三连哦!我是鱼尾,历史永不停。


鱼尾煮酒


隋朝存在的时间一共是38年,对于中国的发展同样具有不小的贡献,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于589年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同时开创了开皇之治繁荣局面,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之后即位的隋炀帝虽然生性残暴,搞得国家哀声怨道,民不聊生,给刚刚建国的隋朝带来了动荡,加快的灭亡,但是依旧是留有贡献,甚至是影响至今。

隋朝覆灭的主要原因:杨广即位后,迁都洛阳,为了自己享乐,不惜大兴土木,为修建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消耗大量国力,而百姓也是不堪繁重徭役的束缚,引发隋末民变频发,加之隋炀帝任用奸佞小人,不论是统治层还是百姓民心所向,都是一团糟。俗话说,民可载舟亦能覆舟,失民心失天下。这也就是为什么隋朝覆灭的主要原因。其次,就是奸佞之臣当道,谋逆之人觊觎皇位,借着权力的转移,暗中谋划造反的计策,导致朝堂分帮结对,混乱不堪,架空了皇帝的统治。

秦朝,同样是中国历史上的短命王朝,仅仅是二世便结束了统治。和隋朝相比,这两个朝代的共同点有不少:

1、开国皇帝雄才大略,后代贪图享乐不争气;

2、均是结束了国家动荡的局面,处于刚刚统一,暂不稳定的社会背景;

3、均有奸佞小人当道,蒙蔽忤逆,专权跋扈;

4、外部局势不稳定,觊觎皇位之人不在少数。


历史上的小书童


前言:隋炀帝接手的隋帝国是一座名符其实的金山。仓廪充足,民众富裕,军队强盛,四方来朝。然而,隋炀帝置眼前的金山而不顾,却向往山后的钻石。于是,他不断的抛开簇拥在他身边的金子,奋勇向前!当他终于将金山凿开到达山后时,呈现在他面前的却不是他渴望的钻石而是一片废墟。

残暴、荒诞、骄奢淫逸、穷兵黩武似乎都可加在他的身上,但又似乎不够全面。隋炀帝雄才大略,高瞻远瞩,雷厉风行,气魄非凡!他是一个被历史玷污了的皇帝。

1400余年后的今天,大运河仍在流淌,向人们叙说着悠悠往事;洛阳城仍然巍峨天下,见证历史兴衰,承载文明传续。

千秋功过,任由传说。

隋炀帝杨广

碍于篇幅,我们仅回答第一个问题:隋朝为什么短命?

短在隋炀帝之身。从仁寿四年(公元604年)到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短短的14年间,隋炀帝以其雄滔伟略之质却干了几件荒唐事。最终导致国破身亡令人唏嘘。

一、屠杀亲族,人心向背

隋炀帝上位之前行为不很光明正大,上位也存有疑惑之处。因为心存芥蒂,所以即位之始,便将屠刀伸向了亲兄弟。

隋炀帝有亲兄弟五个。老大是原太子,隋炀帝老二,老三、老四均封王,在隋文帝时期因触法被囚。老五则是我们下面将要提到的杨谅。

首先遭殃的是废太子杨勇。隋炀帝矫诏将自己的亲哥哥给缢死。随后又将杨勇的儿子、自己的亲侄儿共八人发配岭南,在中途将他们全部处死。这事做得就过份了!你夺了太子之位又承继了大统,废太子已死,威胁已除,隋炀帝却硬是不顾至亲斩草除根。这一行为也为后来他的亲信大臣的背叛埋下了因子。

第二个遭殃的是五弟杨谅。杨谅算是自投罗网死有余辜。他是不服杨广即位拒不参加隋文帝葬礼且起兵造反的。造反按律当斩!百官也奏谅当死。然而,隋炀帝却又露出了其温情的一面。

他说,“终鲜兄弟,情不忍言,欲屈法恕谅一死”。

于是将其囚禁。

二、滥用民力,引发民怨

洛阳西宛

隋炀帝即位初始,有感于国家的北部边患,下令在秦始皇当年建造的长城基础上继续修缮重建长城。为国家安全计本属正当,老百姓经过文帝二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日子过得很是富足安逸,报效国家正是时候。但隋炀帝不知出于何种考虑,竟然下令十个月内完成修建长城的工作。一声令下,地方官为赶工期只得大量征召民力。这些都算正常,国家财力雄厚足以承受,老百姓也心甘情愿。

可是,长城刚一修好,隋炀帝又脑子发热,以拱卫长安、洛阳二城安全为由,下令挖一条起于龙门,经河南、陕西两省,长达一千多公里的壕沟。于是,刚刚回家的民夫被窝还没捂热,便得抛妻弃子再赴徭役。这点,也就充分体现了所谓“子不类父”。文帝一生勤政爱民,炀帝却任由自己的性子奴役子民,父子间的差别瞬间可辨。

三、听信谗言,兴建东都

大业元年,术士章仇太翼向炀帝进言,大兴城与皇帝五行相克,只有另建皇都才能保大隋的千秋万代。炀帝闻言谓可,不顾满朝文武的极力反对,竟然以唐唐皇帝之身,私下贿赂尚书令、太师、楚国公杨素,以求得杨素支持(实际上,杨广上位靠的就是杨素。杨素是隋朝开国元勋,文武双全,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隋朝的顶梁柱)。杨素见炀帝屈尊,毫不犹豫的接受了这个任务。于是,炀帝下令在原洛阳城四十公里的地方修建东都。工期十个月。看来,炀帝偏爱十这个数字,无论多大的工程,工期都是十个月。

这可不得了,诺大的工程十个月内完成!只能多用人力了。于是,每个月,都有超过二百万人在东都的工地上。民怨沸腾了!

这且不说,眼见得东都规模已定,即将完成,扩建!炀帝再度下令,在洛阳以西新建显仁宫和西宛。亭台楼阁栉比鳞次,奇花异石修竹摇曳,极尽奢华之能事。

这个西宛从公元605年开始修建,至到公元613年才完工。国家财力耗费无数,民力使用可无法想象。

四、沟通南北,开凿运河

京杭大运河

还是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东都尚在修建,西宛刚刚开工,炀帝的眼光又放到了他龙兴的地方扬州。那是他以晋王的身份生活了十年的地方,他就是从扬州走出来从王变成皇的。

史上对炀帝开凿运河毁誉参半。攻诘者有之,诽谤者有之。但以隋炀帝的文武双全和职明才干以及充配的体力,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隋炀帝开凿运河并不是头脑发热,更不是为了他个人的享乐。他是在构建一个宏大的国家蓝图!是为了建设国家,使国家强盛!

隋炀帝开凿的运河,是上接春秋时期吴国开凿的河渠基础上的延长和扩大。他以洛阳为中心,分为通济渠、山阳渠、永济渠和江南河修建的。总长二千余公里。

隋炀帝关于运河的开凿,为国还是为已现今仍有争议。我们这里也就不再发表自己的观点,以唐代诗人皮日休的诗作来作为回答。

汴河怀古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五、不恤国力,挥霍无度

隋炀帝从即位之初到亡国身死短短的十四年间,总共有十一次出游出巡。其中,军事西行出巡三次。其主要目的是消灭时常骚扰隋境的在青海建国的吐谷浑少数民族政权。在609年到610年连续二次西巡,最终打败了吐谷浑,将土谷浑政权取缔,在青海首设西海、河源、鄯善和且末四郡。以内地人口和罪徒移民四郡,借以夯实边锤。

他在西巡取得胜利后,又在张掖接见了离中原王朝更远的高昌、伊吾等27个西域王或使者,在这个过程中,为显示中原王朝的富有,隋炀帝是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大把大把的施舍毫不吝啬。从国家层面讲耗费了国家财力。这是隋炀帝好大喜功的一面。

胡患,始终是中原王朝的主要边患之一。隋炀帝为震慑已经屈服于隋朝中央政府、但又时不时蠢蠢欲动骚扰边锤的由突厥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于公元607年,兴兵五十万搞了一次盛大的北巡。

《隋书》载:“大业三年八月,帝北巡,车驾发榆林,历云中,搠金河,是天下承平,百物丰实。甲士五十余万,马十万匹。旌旗辎重,千里不绝”

五十万的大兵压境,以及无数的金银珠宝使启民可汗彻底臣服!“莫敢仰视”。为此,隋炀帝特赋诗一首,以纪念自己的丰功伟绩。

云中受突厥主朝宴席赋诗

鹿塞鸿旗驻,龙庭翠辇回。

毡帷望风举,穹庐向日开。

呼韩顿颡至,屠耆接踵来。

索辫擎膻肉,韦鞲献酒杯。

如何汉天子,空上单于台。

敢为天下先的隋炀帝成了他之前中原王朝君临边塞的第一人!

也是在这次北巡中,为后来三征辽东打下了伏笔。当时,隋炀帝在接见高句丽的使者时说,我将在611年去你们那,让你们的王来迎接我。

除开军事西巡外,隋炀帝更多的是游览巡幸。其中三巡江都。分别是公元605年,公元609年和公元612年。这三次巡幸就闹得举国沸腾怨声载道了。

然而,隋炀帝真的是仅仅为饱自己的眼福在四处游览吗?不尽然。我们注意到,隋炀帝巡幸江都,并不是在所谓的离宫别墅乃至所谓“迷楼”淫靡不止,他更多的是在从事安抚南方蛮俚少数民族,加强对江南地区的统治上。联系他后来征伐辽东来看,他是在巩固后方。然而,当初,谁又能理解呢?人们看见的离宫别院,风华佳人以及舟船堵江连绵二百余里的场面。说的人多了也就成了事实。现今,残暴荒诞骄奢淫逸这顶帽子仍实实的戴在隋炀帝的头上。

他的过错,一是太过张扬,二是没有节制。没有让人民休养生息,最终惹得民怨沸腾朝野离心,亡国身死。这是一场不该演绎的悲剧。我每每读史,都深为炀帝遗憾唏嘘不已。

六、三征高丽,折翅辽东

有感于高句丽王朝的逐渐强大,并勾结扶余、契丹等少数民族部落骚扰边境,为巩固北部边防,隋炀帝觉得必须敲打敲打一下正如日中天的高句丽。然而,做出这个决定时,国家内部已是兵患四起烽火狼烟了。隋炀帝对这些情况不可能不知道。但他为什么又置国内混乱而不顾执意征伐高句丽呢?隋炀帝本人给出的理由只有一个:为子孙无忧也!也就是说,他是为了给后代创造一个四境安宁的环境。

读史如此,听言犹悲。

这里,我们还得将高句丽做个简单的介绍。

高句丽大约于西汉末年建国,都于现吉林集安。南北朝时迁往现平壤。当时,整个朝鲜半岛还有另外两个国家,一是新罗二是百济。三国混仗多年,以高句丽为强。隋朝统一中国后,高句丽勾结东突厥欲向南发展。在隋炀帝第一次北巡时发觉了高句丽与东突厥的勾结,这就构成了隋帝国的巨大威胁。当时的东突厥表明上已是承服中史的,而高句丽没有!所以,就引发了后来的三征辽东。

公元612年,隋炀帝第一次征伐高句丽,准备将高句丽的“蛮夷之乡”化为大隋朝的“冠带之地”。三十余万将士历经近一年,双方反复拉剧,眼看着胜利在望,但却粮草不足,无奈只得退兵。然而,撤军途中,却中了埋伏,兵败清顺江畔。几十万将士大部埋骨沙场。

613年,隋炀帝二伐辽东。这次隋炀帝不象第一次征辽干涉军务了。前方将领一通猛打猛冲,高句丽步步败退,已打到平壤城下,高句丽王甚至准备投降。然而,国内生变!为前方征伐粮草的礼部尚书杨玄感联合朝庭相关大臣聚兵叛乱造反!且还占领了黎阳城这个军事重镇。这个时候前方的战是打不下去了,隋炀帝无奈回兵平叛。第二次征辽无功而返。

其实,这个时候,国内早已不是当初的太平盛世,由农民爆动引发的各类所谓起义军已成燎原之势,而隋炀帝错误的判断是地方流民骚扰,认为交给地方政权一抚二剿就行了。而他自己,则准备第三次御驾亲征。

这个判断失误,最终让隋炀帝亡国身死。

614年,隋炀帝第三次征伐辽东。这次比第二次更顺利。大将来护儿的水军在卑沙城大败高句丽,并陈兵平壤城下。高句丽见势不妙投降了,隋炀帝取得了胜利。这个胜利可以说是负出了巨大牺牲换来的,动摇了国家政权的稳定。对隋炀帝构建一个强大帝国的宏伟目标是个巨大打击。

结束语。

在短短的十四年间,隋炀帝干的几件大事,放在任何一个帝王身上都是可以载入史册的全民共仰的。然而,隋炀帝早期太过张扬,花费过重,国家财力受损,征发徭役过重,毫无节制,失信于民,导致民怨沸腾,引得农民爆动四发。在他后期,因为连年征战,国家府库空虚,使他失信于将士,使得军队哗变。最终国亡身死。


天涯孤旅a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特殊的王朝,他们是秦朝和隋朝,这两个朝代二世而亡。秦始皇建立秦国到秦二世亡国,大秦帝国只存在了15年,而从隋文帝建立隋朝到最终大隋帝国的灭亡,隋朝只存在了37年。但是这两个朝代的重要性,却是很多王朝所不能比拟的。

这两个朝代最大的历史功绩就是结束了中华大地上已经持续了上百年的割据局面。

秦国统一天下,一举结束了春秋战国500多年的纷乱,中华大地第一次出现了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始皇通过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的方式,着力加强整个国家的认同感,加强整个国家的凝聚力,加快了统一的中华民族的形成。

而杨坚建立的隋王朝,通过攻灭南方的陈,再一次统一了中华大地,终结了由八王之乱,引发的发生在中华大地的大乱局。

秦朝和隋朝存在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是对于形成我中华民族960万平方公里的版图却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秦国并没有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而是把眼光放在了更遥远的地方。

始皇帝派遣大将蒙恬狠狠地痛打匈奴,打的匈奴落荒而逃。在那个年头,不是大秦子民担心匈奴人来扣边,而是匈奴人担心,秦国军队对他们实施天降正义。

在南方秦始皇也是动作频频,数十万老秦军队南下,深入百越地区,百越终于纳入了中央政府的怀抱。

而到了隋朝,隋炀帝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君主,他派遣大军远赴青海,消灭了立国几百年的吐谷浑,势力范围到达了青海湖,这是中央政府第一次真正控制青海。

另外,秦朝和隋朝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们建立的各项制度,历经日月而不衰,一直影响了中国上千年。

秦国建立了郡县制度,不再沿用周朝的分封制,这是历史上的一大进步。秦始皇对于这一点控制得非常严格,连他亲生儿子都没有获得任何的爵位,更不要说像周朝那样裂土封疆了。这对于秦以及后来的汉朝形成强大的有力的中央政府,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不仅如此,在潜移默化之间,加强了人民群众对于帝国的认同感,这在汉朝时就有了明显的体现。汉朝人不再自称自己是某某国人,而是骄傲的自称是汉人,这其中就有秦始皇推行郡县制的功劳。

如果秦朝不使用郡县制,而采用分封制,那么势必导致出现第二个周王朝。中央政府就会成为一个摆设,各大诸侯,各行其政,最终的结果就是无法形成统一的中华民族,甚至可能出现族群的割裂,后果不堪设想。

俗话说汉承秦制,秦国遗留下的制度被汉朝完美的接收,大汉帝国军功章中有大秦帝国的一半。秦朝的制度源远流长,一直到另一个短命王朝的出现,这才寿终正寝,那就是隋朝。

隋朝制定了一项对中国后世影响极为深刻的制度,那就是科举制度。在科举制度之前,官员的选拔靠的是九品中正制,靠的是推荐,这就造成了一些世家大族常年垄断重要职务,选择官员不问能力看出身,这不是一个拼爹的年代,这是一个拼祖宗18代的年代。

隋帝国采取了科举制度,为底层人民打开了一扇通向上流社会的门,底层人民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也能够成为士大夫。同时,隋朝推广三省六部制,使得各个部门的权责更为清晰,中央政府权力更加集中,运转更加高效。

这两大制度一直被唐以及以后的历朝历代所沿用,直到进入20世纪,科举制度方才寿终正寝,可见其顽强的生命力。其实就算放到现在,进行统一招生考试,仍然是最公平公正的方法,所以说隋朝虽然短暂,但是他的历史贡献绝不亚于任何一个大一统王朝。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两个短暂的王朝,他们哺育了中国历史上两个最强大,最自信,最武功卓著的帝国大汉王朝,大唐帝国。没有秦和隋的铺垫,就没有他们的辉煌。


历史评说


隋朝的短命在于隋炀帝好大喜功,使来之不易国家储备失去了抗风险的能力!与秦朝相比都属于二世而亡,都是将四分五裂的国家重新整合的大一统王朝!

隋朝的建立终结了自魏晋南北朝以来近四百年的乱世,经过隋文帝的治理,国家得到稳固发展,杨广继位后,大兴科举,开凿漕运,亲征吐谷浑和高句丽,这些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千年社稷,可谓开创盛世之举措,然而劳民伤财的频繁工程,让本就不太富裕的隋朝国库一再透支,终于天灾人祸导致全国各地揭竿而起,隋炀帝客死江都,隋朝灭亡!急功心切,丧失国本!客观上讲,隋朝是我国历史上的强盛时期,对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很强的推动力!

秦朝是自始皇帝横扫六合后,我国历史第一个统一朝代,开创封建社会之先河,然而秦朝也是一个短命的王朝,秦二世胡亥与隋炀帝杨广将这大好河山葬送在历史的长河里!两朝共同的特点是短暂而强大,对历史的贡献上又极其相似,文化上秦统一文字,政治上采用中央集权制首创郡县制,经济上统一货币,奠定了我国广大疆域版图的雏形!


前程HAN


秦王朝和隋王朝都是短命王朝,秦王朝存在了15年。隋王朝只存在了37年,

这两个王朝的影响在历史上却是非常的深远的。那么这两个王朝有什么相似之处?

第一点农民起义是导致这两个王朝灭亡的原因

在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就提出了一个口号:天下苦秦久矣。正因为老百姓都觉得秦朝的统治非常的残暴,所以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一呼就有天下云集响应。

而大秦王朝就这样在农民起义再打击一下,两三年就分崩离析了,

而隋炀帝是一个荒淫无道的人,在历史上是臭名远扬,隋炀帝的炀字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有贬义的谥号。一些地方的实力派在起兵的时候,也标榜自己是为了解民倒悬的,是正义的,可见隋炀帝的做法的确到了让天下老百姓都受苦的程度。隋王朝也在隋末农民起义的烽火之下,烟消云散了

第二点隋朝和秦朝的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相当严重

两个朝代的末代皇帝都是在内讧中死亡的,秦始皇在世的时候,他的威权还是相当大的,靠他一个人的威压还能够稳定统治集团内部的秩序,然而在秦二世的时候。他杀光了他的兄弟姐妹和所有的老臣,导致赵高一家独大,而赵高报喜不报忧导致秦王朝岌岌可危。

最终在望夷宫中,秦二世被赵高杀死。而赵高随后又死在了子婴的手上,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是你死我活。

隋文帝时期几个皇子就发生了严重的争端。几个皇子在争夺王位,最终隋炀帝即位之后,把自己的兄弟杀了个干净,最后被宇文化派人勒死了。

这两个王朝统一前都经历了大动乱

在这两个王朝之前统一国家都处于混乱的状态,而这两个王朝虽然将国家统一,但旧贵族还存在,比如说秦朝前面就是一个混乱的战国时代,国家与国家之间进行的斗争,秦朝一下子灭掉了六国。但是六国的贵族都存在,他们时刻想进行复国,因此只要秦国的力量有所衰弱,他们就趁机分化瓦解秦朝。

隋王朝也是一样,统一之前是混乱的,南北朝时期各国互相争斗,南北朝一乱就是几百年,而杨坚篡夺了北朝的皇位之后,将北方的土地统一了,这个时候北方并不是十分的稳定,不光有外族的侵略,内部的政治斗争也非常激烈。

隋朝等到了北方的力量薄弱的时候才敢于攻打南朝,最后将南朝陈国灭掉统一了整个中国,但是南朝也有不稳定因素,南朝有四个朝代,每个朝代都存在旧贵族势力,南朝的政治也不稳定。等到隋朝因为暴政耗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军力之后,自然会引得天下纷乱。百姓朝不保夕,怨声载道,最终被唐王朝取代。

这两个王朝存在感很强

秦王朝和隋王朝都是历史上昙花一现的王朝,但是他们的存在感十分的强烈,是两个承上启下的朝代。在历史上有重要的影响,开创了一些政治制度,值得大书特书,比如说秦朝统一六国统一的文字,统一了度量衡,这些都为历史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隋朝修建了大运河,开创了科举制度,大大提高了寒门士子的地位,修订的法律让这个国家更加的井然有序。

应该说这两个朝代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订立的制度一直影响后世。


武经总要


大家好,我是夏目爱看书,很高兴可以回答这个问题!题主的问题是为什么隋朝是一个短命的王朝,与同样是短命王朝的秦朝有什么相同之处吗?下面我来分析一下到底有什么相同点,还有什么各自的特点。

秦,隋结束战乱,建立大一统的王朝

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是北周的辅佐大臣,官至柱国大将军,大司马。同时也是皇帝的岳父,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这样的位置显然也会受到来自女婿的忌惮,杨坚为求自保以退为进,终于在北周静帝的时候禅让于杨坚。杨坚励精图治定国号为隋,南下灭陈,统一中国结束了自晋朝以后朝代三百年的分裂局面。

秦朝来源于秦国,始祖秦非子是商纣王手下的名将飞廉之后。赢姓部族早在殷商时期镇守西戎,受到商朝重视,封为诸侯。周朝的时候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秦孝公重用商鞅施行变法,使得秦国的国力日渐强盛,等到秦王嬴政继位的时候,在十年之间灭掉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四百年的战乱,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秦朝。

制度改革,功在千秋

隋朝和秦朝都进行了大量的改革,秦国最重要的就是商鞅变法,隋朝最大的改革就是废除九品中正制度,采用科举制度。

秦朝的商鞅变法主要包括:“废除旧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废除贵族的井田制度,“开阡陌封疆”,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度,施行土地私有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在国家行政方面普遍推行郡县制度,以县作为行政单位,废除原有的分封制度,完成了从奴隶制度到封建社会的转变。

隋朝主要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当时关陇集团的大势力。废除原来的九品中正制度,将原先垄断于士族官位采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当然这也是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由于科举制度侵害了士族的利益导致最后关陇集团最后直接支持李渊反隋,建立大唐王朝。但是大唐王朝还是采用科举制度,以及唐王朝建立之后关陇集团的衰落。就算放到如今通过考试考察仍然是最公平公正的方法,所以说是功在千秋的制度改革。

二世而亡,汉承秦制,唐承隋制

隋朝和秦朝一样是历史上的两个二世而亡的大一统王朝,在此之后分别出现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强盛的两个国家汉唐,可以说汉唐的强盛离不开秦隋作为开拓者的影响。两个朝代的短命都是由于皇帝的大兴土木,隋炀帝开挖大运河,秦始皇修建阿房宫;也都是由于两个王朝的皇帝都好战功,隋炀帝三征高句丽,秦始皇开疆拓土;制度改革得罪权贵,秦始皇商鞅变法得罪本国贵族,隋炀帝科举考试得罪关陇集团,所以这两各王朝的覆灭都是有一定的共同点的。

唐朝和汉朝作为两个朝代的“继承人”都将两个国家改革的成果加以利用,最后建立强大的国家。其中汉武帝北拒匈奴,打的匈奴闻汉失色,“是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是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唐朝更时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国家,当时的皇帝更是被称为“天可汗”,当时疆域辽阔,唐朝战争最多同时战争的胜率于是最高的,首都长安城更是当时世界最为先进的城,万国来朝。

隋朝和秦朝的相同点总结:

隋朝和秦朝的建立都完成了中国的大一统,在中国的历史上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同时两个朝代都进行制度的改革,推动整个封建制度的完善,成为之后朝代学习的榜样。两个朝代对于中国的影响力都是功在千秋的,京杭大运河,万里长城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更加是我们精神的食粮。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我是夏目爱看书,希望可以帮助你解决这个疑问。


夏目爱看书


秦始皇虽统一了六囯,但并没有统一人心。俗话说得好,得人心者得天下!秦始皇以武力统一六国,但是六囯的百姓,特别是六囯的贵族都怀念自己的故国,所以他们在潜意识里就不认同秦始皇的统治。秦始皇在王朝初建,民心虽定之时,就滥用民力,治法过严,再加上接班人没有选好,造成二世而亡。隋文帝在统一国家后,与民休养,又让长子杨勇做太子,本来应该可以传世的。但在后来,他废太子,立二子杨广为储君。杨广继位后,虽勤政,但不爱民,他好大喜功,滥用民力,造成囯破身亡。秦朝与隨朝都是二世而亡,他们共同的特点都是王朝初建,急功近利,操之过急,滥用民力,执法过严,思想禁锢,所以导致二世而亡!


幽兰自飘香


隋朝在北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攻灭南陈,完成了全国的统一,这是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历经四百年国家在一次真正的大统一并得以持续。隋文帝杨坚励精图治 进行轻徭薄赋的改革,减轻人民负担,人民得到休养生息。使国家大治,史称开皇之治。公元604年,杨广继位,年号大业,在位之初初展雄心抱负,修建东都洛阳 开凿大运河,创建科举制。这都是功在千秋,利在社稷的千秋大业。但是由于急于求成造成百姓赋役过重,为了兴建东都,修造运河,人民付出了沉重代价。而在此时又三征高句丽,人民已经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农民起义一触即发。在山东河南等地爆发了窦建德等起义。加之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隋朝的统治瞬间土崩瓦解,最终杨广死于江都,李渊逼迫杨侑退位。隋朝在历经三十八年之后轰然倒塌。

隋朝和秦朝都是经过二世之后而衰亡。统治时间都很短暂。之后都开启了强大的王朝的统治。两者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