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比亞迪不學吉利一樣收購合併其他公司?

藍莓汁423


看到這些問和答的就覺得搞笑。

每個企業基因和發展模式都不一樣,豐田靠自己的品牌打天下,品牌世界第一,銷量多年世界第一,好像去年銷量被大眾趕超了下,但品牌價值一直遠高於大眾。但你永遠得知道豐田的世界第一,含金量。比如國內雷克薩斯一直加價,豐田車型一直有部分加價,優惠不大。

第二、國人以為大眾多品牌戰略是王道,看情況而已,因此通用、福特、大眾都有不良品牌,很多都有處置變賣。再看管理和生產鏈,豐田和本田強於其它品牌。

第三、吉利李書福是浙商,合縱連橫,李書福發家就靠這個,開始做汽車也靠這個(與浙商一樣合縱連橫,各生產一個零部件廠,才湊起整體吉利生產),因此李書福兄弟都是做汽車做生產供應,現在隨著李書福國際化和現代職業化,家族請出局,但其兒接管是必然。

第四、李書福有德系夢,因此大眾化組建吉利,結緣奔馳,一直在努力,這兼併,做得好快速發展,快人一步,做得差就是雞肋。因此合縱連橫,得有這個本事,還得承受這個風險和資本。

第五、比亞迪專注自己的產業體系,下功夫自我研發,一個字穩;但比亞迪過於自我成長體系,對外接受外來創新不足,因此雖然思想統一、執行力強,但對全國市場的格局不足、應變能力差,就如同現在新能源領導者比亞迪,但單車銷量第一不是北汽EC就是EU,後續可能是特斯拉或廣汽埃安。因此問題也有


車天下一8667905565


研發方向與研發階段的差異

吉利汽車通過收購或入股知名品牌(或車企),其初衷應為期望以外國品牌提升吉利汽車的品牌與集團形象,這點無可厚非且收效非常理想。

比如通過從福特手中收購沃爾沃,兩方的合資為吉利汽車加上了“歐系車技術品質”的光環;其次收購蓮花路斯特跑車,這會為消費者形成一種吉利能造跑車則普通汽車必然不差的理解;再次收購SMART讓吉利搭上了梅賽德斯奔馳這條線,成為了梅奔的大股東也能讓吉利汽車更顯高級。

第二個目的則是通過合作汲取一定程度的技術共享,比如吉利博瑞博越繽越等車裝備的1.5T直列三缸發動機,在品質不值得淘汰的前提下掛上了“沃爾沃技術”的標籤,這臺低端機似乎也有些高端的味道。星越與領克等車裝備的2.0T發動機是沃爾沃的DriveE-T系列,對於缺少2.0T直噴增壓機的吉利汽車而言,現成且相對成熟的技術可以讓吉利節省很多研發成本,同時也能提升技術形象。

吉利汽車不斷的收購應正是出於這一目的,這對於在技術研發方面起步較晚,而且對於新能源領域基礎儲備不夠強的吉利而言,能夠將技術研發的主攻方向調整到新能源板塊是最理想的戰略規劃。畢竟未來屬於混動以及電動汽車,內燃機與傳統變速器技術只需要儲備足以平穩過渡的程度即可;也就是說吉利的收購與合資只是為了過渡,同時是為新能源技術成熟後,通過足夠大的品牌影響力以高起點在全新領域發力。


比亞迪汽車與吉利汽車的起點有極大差異,比亞迪在1995年成立之初主攻化學電源,至2003年已經在這一領域成為全球三甲;且業務範圍涉足的智能產品代工、礦業、光伏儲能、照明等各個領域均與汽車無關,但是這一企業不得不轉型汽車領域。因其化學電源(電池)與光伏儲能的發展相輔相成,發力光伏的基礎是低成本的儲能電池,想要降低電池的成本唯一的方式是裝車銷售,在創造一次價值後免費回收進行梯次利用,這就是比亞迪不得不造車的原因。

簡而言之比亞迪不是為了造車而造車,只是把汽車當做戰略規劃發展的工具;所以不論比亞迪起步的階段是不是燃油車主導的時代,該品牌都要為新能源汽車打下基礎。初期是依靠收購秦川汽車轉型,在通過逆向方式打造了幾款熱銷車的階段中不斷積累車輛的製造技術,待相對成熟後在2008年起隨即推出PHEV和EV汽車。

產品的特點非常突出,是電驅為核心讓汽車動起來,而電驅技術又正是比亞迪的拿手好戲,那麼比亞迪也就沒有了利用收購品牌方式汲取技術的剛需。

具備戰略發展眼光的車企有很多,能提前十年預測傳統能源的即將枯竭,能預感到汽車技術領域即將發生重大變革的車企不止比亞迪。其中有一知名度極高的車企有與比亞迪一樣敏銳的嗅覺,那就是吉利不惜重資入股的梅奔。

奔馳看中了比亞迪的發展潛力同時需要比亞迪的電驅技術,而比亞迪在2010年前後也需要提升品牌形象,並且需要優秀的底盤調校團隊,這兩點正是奔馳能夠與比亞迪等價交換技術的籌碼;於是則出現了“比本騰勢”,至此比亞迪也不需要其他品牌去提升影響力了。


總結:比亞迪汽車的技術發展針對性很強,其戰略規劃就像一組沙盤,確定了最終目標後不論中間的推演過程是否會出現問題,只要方向不變則最終的成功是必然的結果。在DM3.0/4.0T量產與儲備以及確定E平臺的投產後,比亞迪在新能源技術領域已經有領頭羊的地位。

且比亞迪外供平臺或總成已經一定程度轉型供應商,目前有奔馳騰勢、大眾奧迪、豐田汽車、北汽廣汽、長安長城等諸多知名車企與比亞迪有戰略合作關係,那麼這一企業還有什麼理由去模仿吉利以收購的方式去獲取一些東西呢?兩者的差異為比亞迪是有吸引力的磁石,吉利汽車的吸引力在於其資本;這就像演藝工作者和流量明星的區別,雖然都能獲得各自理想的結果,但是氣質並不同。




天和Auto


比亞迪不像吉利一樣收購其他汽車公司,其實這就是技術人員與商人的區別。技術人員一心琢磨技術,不會經商。商人呢?直接買技術跨過研發階段,節約寶貴的研發時間來賺更多的錢,或者早日賺更多的錢。市場是殘酷的,優勝劣汰適者生存、市場並不會等你成長。這就像馬自達與豐田一樣,馬自達汽車地處一個小鄉村,埋頭搞技術、搞研發。豐田呢?則是最會賺錢的汽車公司,不追求個性不追求性能,打造一個皮實耐用的口碑後,金錢就會源源不斷的流進來!

我們看一下李書福先生的創業歷程:最早李書福先生騎著自行車走街串巷四處照相賺錢。
積累了一部分資金後自己開設了照相館。照相館開了兩年多以後,李先生髮現廢舊電路板提取各種貴金屬比較賺錢,於是把照相館關了直接轉行貴金屬提取。隨著從事貴金屬提取的人員增加,利潤逐步降低,李先生又琢磨起來了新的路子。改革開放後電冰箱作為高檔家電進入家庭,李先生開始琢磨生產電冰箱配件。
上面的廠房就是最早的電冰箱配件工廠。這裡順帶說一句,李書福先生雖然高中都沒有畢業但是頭腦是靈活的,搞技術也不在話下。從自己琢磨成功電冰箱配件就可以看出來。早些年的澳柯瑪電冰箱就是李書福貼牌生產的。幾年後李書福把電冰箱配件廠送給了政府,自己去讀了大學。回來後發現進口裝潢材料在國內比較吃香,於是又搞了幾年裝潢材料。和提取金屬一樣,幾年後生產裝潢材料的技術被人學走,利潤也逐步下跌。

於是李書福又把目光投向摩托車。於是中國第一個民營摩托車企業誕生了!
值得一提的是踏板摩托車的開發。某日李書福先生在街頭看到一輛進口的踏板摩托車,售價上萬元。當時國內並不能生產踏板摩托車,李書福先生仔細研究了一番,發現生產這玩意兒利潤很高,於是就摸索著造出了踏板摩托車。後來依舊是同樣的套路,大家看到摩托車賺錢都開始生產,李書福就放棄了摩托車生產,開始生產汽車配件,後來自己先斬後奏搞汽車。

可以看出來李書福先生就是走在行業前端的人,而且極具創造力,也是一個懂得借勢造勢的人。自己生產汽車後才發現汽車並不是那麼簡單的,後來質量上去了發現商標不好看,於是在2007年面向全國徵集車標,車標好看不好看是另一回事但是全國人民都記住了吉利汽車,都知道畫一個車標如果被採用,可能會獲得百萬獎金。



一箭雙鵰,即獲得了滿意的車標,也讓全國人民知到了吉利汽車以及車標蘊含的意義,這一手玩的相當漂亮。吉利其實也一直在搞研發,例如開發自動檔變速箱,搞 出了三擋自動變速箱。深入研發後才發現汽車與摩托車不是一回事,技術,專利、經驗都是短時間學不會的,不能擁有的。於是才想起了走捷徑,從收購DSI變速箱開始,吉利開啟了瘋狂的收購模式。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螞蟻吞大象成功的收購了沃爾沃乘用車。

回首李書福先生的創業經歷不難看出來,李書福是一個合格的商人,一個頭腦靈活精明的商人,一個敢做大事的商人。世界上那麼多的車企,為什麼只有李書福先生成功的收購了沃爾沃汽車了呢?李書福錢多嗎?不多,這就能力的一種表現。

買技術遠遠比自己研發技術來的快捷,是短期內快速提升自己的一個捷徑,買來技術後自己在消化吸收,這樣吉利汽車就走在了市場的前端。吉利也是買技術最成功的一個案例,花出去的真金白銀換來的是同等價值或者超值的技術。與吉利收購沃爾沃汽車的鮮明對比就是北汽福田收購的寶沃汽車、北汽收購的薩博汽車,兩個收購都以失敗而告終,可以看出來有些時候有錢也未必能成大事,也看出來李書福先生的能力。

比亞迪王傳福先生相對吉利的李書福先生則有所不同

王傳福1987年畢業於中南工業大學冶金物理化學系,同年進入北京有色金屬研究院攻讀研究生,1992年,26歲的王傳福被破格委以北京有色金屬研究301室副主任的重任,1995年王傳福成立了比亞迪科技公司,2002年比亞迪股份在香港主板上市。2003年1月,比亞迪收購秦川汽車有限責任公司,王任董事長,四月公司正式更名為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



王傳福先生純粹是理工男,一個純粹搞技術研發的理工男。在理工男的眼裡,技術都是相通的,隔行不隔理,知道原理以後就可以研發出類似的產品。搞技術都有一種犟勁兒,不服輸的勁,一個大小通吃的勁兒。

因此比亞迪汽車上電子功能是最多的,早期以電子功能多而著稱。由於半路出家,造車也更隨意,並沒有傳統汽車的條條框框約束。例如比亞迪採用中文按鍵,比亞迪為汽車裝上了遙控駕駛,總之豪車有的功能在幾萬塊的比亞迪汽車上也可以看到。後來的電動汽車還帶有220V電源輸出接口,這些都顛覆了傳統汽車的設計。



其他方面也是如此,借鑑大眾1.4T發動機搞出來1.5T/2.0T發動機,現在這兩款發動機仍然在服役。參照大眾福特的雙離合變速箱搞出來自己的六速雙離合變速箱,而且變速箱控制模塊也是獨立開發的。而不是像其他廠家購買全套配件,自己只造殼體與齒輪。速銳是當年自主品牌第一個採用渦輪增壓發動機+雙離合變速箱的汽車,零百加速8.9s。

比亞迪也是國內第一個搞混動汽車的廠家,後期發展的目標就是搞大家都沒有的新能源汽車,電動汽車。這樣一來發展的方向變成了新能源汽車,放眼世界混動汽車也就豐田一家獨大,收購是不可能的,憑藉著自身電子技術的優勢,充分利用自己的長處去搞電動汽車,就沒有必要去收購傳統的燃油汽車廠了!


一招鮮吃遍天,現如今比亞迪憑藉著新能源汽車在市場中站穩了腳跟,充分發揮了自己的長處。收購別人已經沒有意義、請設計師設計開發新車型意義更大一些,也更實際一些。


水墨丹青一世情


首先一點,二者確實不是同一體量的車企,吉利在規模和實力上確實更加強大,所以有足夠的資金完成併購擴容。再者,吉利更多傾向於燃油車市場,而比亞迪則是在新能源領域深耕,相對而言比亞迪在全球新能源造成領域的技術還是領先,所以也不太需要通過併購其他公司獲得技術。

比亞迪雖然沒有像吉利那樣收購其他公司,但它與其他車企的合作同樣也能促進自身的發展進步,比如和戴姆勒合資成立的騰勢性能源汽車品牌;另外豐田也與比亞迪合作成立公司進行新能源車型技術研發,這些都一樣可以讓比亞迪保持行業內的領先水平。

所以,“小雞不尿尿,各有各的道”,車企的發展並非都要像吉利那樣靠併購來實現。


鮮知汽車


byd以代工和電池為主,汽車只是副業,吉利汽車是主業,不一樣的


少冰評車碟中諜


比亞迪不需要學別人 吉利 奇瑞 長城那些公司收購的目的是借勢借品牌影響力 並未借到技術


A00張健


專業做電池,畢竟這是優勢 比亞迪現在的汽車差嗎 之前比現在長安吉利 是不差的 而且甚至在這個有點混合動力的這種非常厲害的,是非常厲害的。所以,他們現在自己研究產品應該來說非常非常的厲害,以後,我覺得可能會是一個市場的一個需求,也是一個非常厲害的比亞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