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不死便无三国,他到底有多恐怖?

爱说历史的紫气东来


郭嘉不死便无三国,他到底有多恐怖?

三国演义,把诸葛亮吹得神乎其神,其实,此人缺点不少。郭嘉计谋不少,长处是看人极准。郭嘉死后,诸葛亮谋划赤壁之战,将天下一分为三,如果郭嘉未死,就会阻止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犯下如此多的错误,赤壁之战就不会失败,也不会三分天下,所以有郭嘉不死便无三国之说。

可以说郭嘉之死,再加上诸葛亮出山,导致三分天下,延缓了华夏民族统一大业百年进程,对历史没有推进作用,虽说,这两件事的巧合,导致改变了历史进程,也只是让历史走了弯路,拐了一个弯,百年后,中华大地还是统一了。

郭嘉一生做过几件非常有代表性的事,成就其名。

郭嘉刚出道时投奔的是袁绍,但半个月后,郭嘉离开袁绍回家,他对袁绍有一个总结,“袁绍虽然势大,也喜欢谋划,但优柔寡断,不善决断,不可能成大事!”此时,郭嘉年仅21岁。

六年后,曹操的重要谋士戏志才死了,曹操深感没有好的谋士可用,致信荀彧,经荀彧举荐,找到闲赋在家的郭嘉,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郭嘉二次择主,选择了曹操。郭嘉从此跟随曹操,长达11年之久,直至在征途中获病不治而死。

在官渡之战,郭嘉提出著名的“十胜十败论”,分析了袁绍必败的十个理由,曹操必胜的十个理由,入木三分,将局势看的十分清楚,曹操听后信心大增,出兵攻打袁绍,果然袁绍大败,曹操势力因此一战得以扩大,奠定局面。

此时,曹操想追杀袁绍的两个儿子,郭嘉进言,袁绍的儿子不用追杀,撤兵,他们自己就会打起来,等他们两败俱伤,再来收拾他们。曹操依计,事后袁绍的两个儿子果然因为袁绍死后分配问题,打起来了,两败俱伤,曹操趁机出兵,以极小的代价,收复大片土地,一举稳固北方,再无后顾之忧。

在下邳之战中,曹操信心已失,准备撤兵,郭嘉及时进言,分析形势,提出“吕布,有勇无谋者,若气衰力竭时,便是败亡之际”,向曹操说明,此时不但不能撤兵,还是绝好的时机,应一鼓作气,拿下下邳。曹操听从郭嘉的计谋,水淹下邳,将吕布擒获,斩杀,除去一个后患,也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实力。

孙策攻打辽东,取得胜利,但孙策却杀了许多不能为他所用的名人志士,郭嘉准确分析判断出孙策会被刺客所杀,提前进言曹操,做了战略准备,为曹操争取了时间和机会,再次扩大了曹操的势力范围。

刘备势单时,曾投奔曹操,曹操意识到刘备以后必是后患,就想趁机杀了刘备,郭嘉及时阻止,说你要是现在杀了刘皇叔,就会落得嫉贤妒能的坏名声,有能力的人就不会来投奔你了,对统一大业不利,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刘皇叔软禁起来,不给他机会,到时机成熟后,再将刘皇叔杀掉,以绝后患。

曹操深以为然,将刘备收留,看的很紧,但一番试探下来,曹操被刘备演技欺骗,放松了警惕,刘备借着要为曹操劝说袁术,阻止袁术投奔袁绍之际,逃出曹操控制,放虎归山。

后来曹操面对郭嘉,十分不好意思。曹操对谁曾有过难为情,感到过不好意思?曹操是一个宁愿我负天下人,也不能让天下人负我的性格,也只有这次事情,对郭嘉感到了不好意思,说明了曹操对郭嘉的信任,和两人之间感情之深厚,已成为朋友,已经超越了谋士与主公之间的关系。

郭嘉临终之前,力劝曹操北征乌桓,曹操担心刘备寄居在刘表那里,趁自己出兵北征乌桓之际,怂恿刘表出兵,攻打自己的后方,郭嘉说,刘表就是一个夸夸其谈的人,遇事犹豫不决,刘备献计,刘表会难以决断,失去战机,等他想出兵之时,咱们已经北征乌桓胜利了,不用顾虑刘表。

曹操依计,出兵北征乌桓。果然如郭嘉所料,刘备确实给刘表献计趁机攻打曹操,刘表直到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回朝,还在犹豫不决,将大好时机错失,也使刘备失望至极,深感刘表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最后离开刘表。

郭嘉与曹操关系超然,深得曹操信任,深受器重,奉为知己。曹操对郭嘉曾有一句评价:难奉孝为能知孤意。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郭奉孝知道我的心思。对郭嘉的信任和喜欢,可见一斑。

那为什么曹操对郭嘉如此喜欢呢?郭嘉此人最大的优点就是善于把握人的心理,分析局势,眼光独特,思考角度另类,与大多数谋士不同,总能提出不同意见,事实证明郭嘉总是对的,屡建奇功,于是,深得曹操喜爱。

正因为曹操喜欢和信任郭嘉,郭嘉的许多建议曹操才能听进去,才能屡建奇功,阻止曹操犯错。其他谋士就算看出来,分析的也对,但曹操疑心极重,从不轻易信人,总有自己的看法,有时显得有些固执己见,有点持才傲物之感。

在赤壁之战前,程昱和贾诩已经向曹操提出了正确的意见,因与曹操意见不同,曹操当成了耳旁风,结果导致惨败。如果此时郭嘉还活着,向曹操建言,曹操一定会考虑,不会置之不理,历史走向就会发生改变。但历史不能假设,所以说,郭嘉不死,便无三国。

郭嘉不死,便无三国,只是假设,这里面没有考虑诸葛亮的作用。诸葛亮也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大能,在赤壁之战中,借东风就是诸葛亮懂得查看天象,懂得季节气候变化之理,估算出这几天内会起东风,但为了建立自己的个人威信,故弄弦虚,建了借东风的作法台,并吸引别人的注意力,自己趁机逃走,脱离东吴,与自己的大部队成功会合。

诸葛亮善于利用别人的失误,善于利用不是机会的机会,也是大能,如果郭嘉活着,谁能占上风还很难说,从这个方面考虑,说郭嘉不死,便无三国,也不一定准确,一切都是假设和猜测,这句话更多的是对郭嘉能力的肯定和褒奖,不必当真。


大夫觉成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他辅佐曹操白手起家,逐步扫灭北方诸侯,奠定曹魏基础。有人说:“郭嘉不死,孔明不出”,还有人说:“郭嘉不死,便无三国”。那么,郭嘉到底有多厉害、多恐怖?难道他能帮助曹操统一三国吗?

郭嘉是三国时期的奇才,而这个奇才主要显示在郭嘉的脑回路上。

我们拿一个经典案例来进行分析,那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战。在曹操完全掌控河北之后,面临两个情况,第一点就是直回许昌大本营,第二点就是继续追击将敌军全部剿灭。而在这个时候,曹操的四大谋臣分别表示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其中有三位谋臣都表明曹操必须立刻回到许昌,否则整个曹魏政权将会有很大的危险,只有一个人表示反对他就是郭嘉,郭嘉认为既然已经掌控了河北,就一定要把事情做绝,不能够给任何敌人以喘息时间,并且他建议曹操此刻必须立刻率领自己的全部军队前往内蒙的乌桓地区,并且在乌桓地区彻底击溃袁氏家族。就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之下,曹操听取了郭嘉的意见,彻底剿灭袁氏集团,巩固了自己的大后方,平定了多年的隐患。

后来赤壁之战战败,曹操说,如果郭嘉还活着的话, 断然不会让自己有这样损失惨重的失败,说明了郭嘉在曹操心中的地位。同时这话也是说给帐下谋士听的!曹操此举是在让自己帐下谋士羞愧,埋怨没人劝自己不要渡长江。

郭嘉献计有一个特点,对敌人内部洞若观火。孙刘联盟的内部矛盾定然逃不过郭嘉的眼睛。基本上是能够给曹操点明孙权和刘备面和心不和的本质,并以此为根据告诉曹操,只要放任一段时间,孙刘火拼可能极大。后来的历史,已经证明了孙刘联盟只要没有共同的外敌,必然瓦解。

往往是在曹操陷入左右为难,并且无法看到未来发展前景的时候,郭嘉才会提出个人的建议,并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些个人建议全都会被曹操所采纳。而且郭嘉的脑回路非常奇特,他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很多情况之下是被所有谋臣和谋士所反对的。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郭嘉用实际行动表明了这句话有一定的理论实际操作性。

综上。


一起聊历史


郭嘉(170年-207年),东征乌桓途中病逝,年仅37岁!这一年诸葛亮出山,有人说“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可见郭嘉对当时的影响!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曹操帐下谋士,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

郭嘉早期投奔袁绍,后转投曹操!良臣择主而事,初投袁绍时对袁绍谋臣郭图说:袁公只想要仿效周公的礼贤下士,却不知道使用人才的道理。思虑多端而缺乏要领,喜欢谋划而没有决断,想和他共同拯救国家危难,建立称王称霸的大业,实在很难啊!”于是从此离开了袁绍。此后,郭嘉过了六年隐居生活。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颇为器重的一位谋臣去世,曹操伤心之余,托荀彧为自己推荐一位贤才!郭嘉荀彧私交甚好,于是将郭嘉推荐给了曹操!曹操召见郭嘉,共论天下大事,讨论完后,曹操说:“能帮助我成就大业的人,就是他了!”郭嘉离开营帐后,也大喜过望地说:“这才是我真正的主人啊!”


从此,郭嘉便当上了曹操参谋军事之官—军师祭酒,为曹操的四方征战出谋献策,忠心效力。且为曹操统一北方做出了极大贡献。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

谋略,当时各路诸侯割据一隅,势复杂。在这种情况下,郭嘉对一个个敌手心理状态的准确判断,是曹操常胜的关键。

对战袁绍时曹操明显底气不足,此时郭嘉提出:“公有十胜,绍有十败。”不但振作了曹军将士的斗志,更助曹操拟定了远期和近期的作战目标。官渡之战,袁绍战败自杀!两个儿子节节败退,曹军诸将都想乘胜攻破二袁,可就在此时,先前力主北进的郭嘉却力排众议,独进奇策,建议退兵。他为曹操分析了袁氏两兄弟之间的矛盾,说:“袁谭、袁尚素来互不相服,又有郭图、逢纪这样的谋臣在当中搀和,必然要反目。不如先南征刘表,静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一举可定也。”后来曹操果然以极小的代价轻松击破二袁!

建安三年,刘备败于吕布,依附曹操。程煜建议曹操杀刘备!曹操又问郭嘉;郭嘉提出,刘备此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代表贤能,杀刘备,以后能人异士只会对主公望而生畏!建议软禁刘备,而曹操并没有采纳此条计谋。想以个人魅力让刘备心服于自己!以致后来养虎为患!

曹操出兵攻打虎踞徐州的吕布。曹军先破彭城,再败吕布,最后围困下邳。吕布坚守不出。战役持续了大半年,曹操见士兵疲惫,准备放弃。这时,郭嘉却看出了胜机。他以项羽为例劝谏曹操,提出“有勇无谋者若气衰力竭之时,便不久于败亡”!曹操依计而行,最后擒杀吕布。

郭嘉神机妙算的一面。官渡之战时一条不好的消息传到曹营!江东孙策准备偷袭许都,许都是曹操的大本营,此时的曹操腾不出手来对抗孙策。以致曹操帐营之中极为恐慌,有不少人勾结袁绍,为自己留后路。在此关键时刻郭嘉推测出:“孙策刚吞并了江东,所诛杀的都是些英雄豪杰,他是能让人效死力之人。但是孙策这个人轻率而不善于防备,虽然他拥有百万之众,却和他一个人来到中原没什么两样。如果有刺客伏击,那他就不过是一人之敌罢了。在我看来,孙策必定要死于刺客之手。”孙策到了江边,尚未渡江,果然被仇敌许贡的门客所杀。

 后来赤壁之战战败,曹操说,如果郭嘉还活着的话, 断然不会让自己有这样损失惨重的失败,说明了郭嘉在曹操心中的地位。同时这话也是说给帐下谋士听的!曹操此举是在让自己帐下谋士羞愧,埋怨没人劝自己不要渡长江。

郭嘉献计有一个特点,对敌人内部洞若观火。孙刘联盟的内部矛盾定然逃不过郭嘉的眼睛。基本上是能够给曹操点明孙权和刘备面和心不和的本质,并以此为根据告诉曹操,只要放任一段时间,孙刘火拼可能极大。后来的历史,已经证明了孙刘联盟只要没有共同的外敌,必然瓦解。

综合以上,郭嘉助曹操一统天下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九一王先生


三国时期有两大谋士的死亡最令人叹息,一个是刘备失法正,一个是曹操失郭嘉。如果刘备不失法正,也许不会有夷陵之败。如果曹操不失郭嘉,也许不会有赤壁之败。世人皆称,郭嘉不死,便无三国。那么郭嘉到底有多厉害呢?

郭嘉二十岁的时候意识到天下即将大乱,这正是他大显身手的好机会,于是他投奔了四世三公的袁绍,并且得到袁绍的重用。但是随着郭嘉在袁绍身边待久了,就慢慢意识到袁绍并非明主,袁绍优柔寡断,缺乏霸主应有的气概,恐怕难成大事。郭嘉就这样一人独自离开袁绍,转而投奔了曹操。

曹操与郭嘉可谓知己,他们相见如故,郭嘉对他这位新主子十分满意,并且说到“曹操真可谓吾主”。此后郭嘉在曹操身边的十一年里,不断献谋献策,让曹操统一了北方成为最大的诸侯。

曹操与袁绍官渡对峙,又恐怕身后吕布偷袭自己,为这事头痛不已。这时候郭嘉对曹操说:“应及早灭吕布,否则日后与袁绍大战,吕布必偷袭,袁绍性格优柔寡断,应趁袁绍没反应过来迅速打败吕布,在回过头来对付袁绍”曹操听从了郭嘉的意见,果然一切如郭嘉所说。

袁术称帝,曹操号令天下诸侯讨伐,这时候只有刘备只有愿意去讨伐,郭嘉听说后急忙劝说不可让刘备去讨伐袁术,果然不出郭嘉所料,刘备后来占据徐州并且与曹操为敌。

曹操为了打败二袁,问郭嘉计策,郭嘉系统的分析了当前形势,让曹操撤军,二袁必定会反目。曹操后来撤军,二袁果然反目,就这样曹操轻易的打败了二袁,二袁一死一伤。

只可惜郭嘉性命不长,仅仅追随了曹操十一年,便因病去世了,郭嘉一生计策从未出错。郭嘉要是不死,曹操很有可能早早就统一了天下,没有三国也是有可能的。

郭嘉去世后,曹操十分痛心,亲自到其灵堂前大声痛苦,曹操视郭嘉为知己,却不曾想郭嘉如此短寿。


三农天下185


谋士郭嘉。

1、郭嘉是谁?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什么意思?就是如果郭嘉不死的话,卧龙根本出不了江湖,卧龙不出,江湖上也就不会有诸葛亮的一系列神奇传说了,因为郭嘉的谋略太厉害,压着卧龙,所以卧龙一直憋屈的待在家里,由此可见,郭嘉是多么强大!

不啰嗦,来简要了解一下郭嘉。郭嘉,河南禹州人,曹操身边著名的参谋长,善谋略,可以英年早逝,年仅38岁。早年投奔袁绍,无奈话不投机,无奈回家蜗居,后经老乡荀彧推荐,来到曹操身边,大展宏图,成就美名。再来说一下他的老乡荀彧,荀彧,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他可是个厉害角色,只可惜仅仅活了50岁。

2、郭嘉的厉害。

说到郭嘉的厉害,不得不提吕布,吕布大家都知道,是个厉害角色,要不人们常说马中赤兔人中吕布,可这个大英雄偏偏反了曹操,让曹操甚是头痛,调集大军好一个打,却怎么也攻不下下邺城,郭嘉一出马,水淹下邺城,轻松灭了吕布,去了曹操的一块心病,让曹操好生欢喜。话说刘皇叔落魄投奔曹操,郭嘉建议曹操软禁了刘备,以绝后患,就像蒋介石软禁张学良一样,可是曹操楞冲大尾巴狼,不听劝告,放走了刘备,这就为以后三国鼎立埋下了祸根,到以后,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日渐强大,曹操再想灭他已经无能为力了,再后来,诸葛亮借东风火烧赤壁,彻底浇灭了曹操一统江湖的念头,如果当时曹操听从了郭嘉的建议,那么就不可能有后来的三分天下,如果郭嘉不是早早病逝,那么也有可能帮助曹操重新崛起,只不过多费点时间罢了,所以说,郭嘉不死便无三国,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智者说历史


曾经网络传言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后来又有人说郭嘉不死、便无三国。那么,郭嘉真的有这么神吗?他在三国之中到底是怎样的存在呢?



首先说,郭嘉确实是顶级谋士,在曹操的众多军师中也非常出色,但仅限于非常出色,和荀彧、荀攸、贾诩、程昱等人不相上下,至于郭嘉郭嘉不死、卧龙不出,或者郭嘉不死、便无三国这种把郭嘉捧成神的话真的是过头了。

郭嘉确实很牛,但不足以左右三国走向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即今天的河南禹州。他在曹操帐下任军师祭酒,是曹操集团前期重要的谋士。

最初,郭嘉投奔的是四世三公出身的袁本初。在袁老板手下打工一段时间后,郭嘉觉得袁老板不行,难成霸业,所以果断辞职回家待业,这一待业就整整过了六年的时间。



公元196年,曹操手下有一个叫做戏志才的谋士去世。由于曹老板对这个戏志才非常器重,他去世后,曹老板好好的伤心了一阵。这时,曹老板要求荀彧再推荐一位谋士,荀彧想到了郭嘉。

从这里看,貌似可以说“戏志才不死、郭嘉不出”。不过,由于戏志才并没有留下过多的事迹,大部分人不会说这句话。

郭嘉见到曹老板后共论天下大势,谈的非常投机。等到两人探讨完之后,曹老板说郭嘉就是帮助自己成大业的人,而郭嘉也说曹老板就是自己真正的主人。



此时,曹老板一开心,立刻给了郭嘉一个军师祭酒的官职。注意,这一年是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此后11年,直到郭嘉去世的207年,他都没有升过官。而和郭嘉同年投奔曹老板的荀攸,在郭嘉去世的那年已经做到了中军师、尚书令,比郭嘉高出了太多太多。

投靠曹老板后,郭嘉屡献奇谋。在曹老板攻打吕布陷入僵局准备撤退时,郭嘉看出吕布已经离败亡不远,力主进攻,最终大获全胜。

后来刘备从曹老板手中逃跑,并且盘踞徐州。这时,曹老板腹背受敌,准备先解决了刘备,但却害怕攻打刘备的时候袁绍南下。不过,此时的郭嘉凭借自己对袁绍的了解,推断出袁绍不可能攻打许昌,从而让曹老板迅速出兵消灭刘备,以解决后顾之忧。曹老板听后,立刻出兵攻打刘备,果然大获全胜。



到了官渡之战时,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论。不过,这显然不是具体的作战方略,对曹军根本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只能算是一个增强曹军将领和士兵自信心的口号。

官渡之战时,曹老板的各大谋士纷纷献计献策,比如荀彧,成功预言袁绍手下许攸会叛变,颜良、文丑会被杀,并且力主和袁绍死扛到底。后来,荀攸果然出妙计斩颜良、诛文丑,而且还抢夺了袁绍大量军用物资。贾诩也和荀攸力劝曹操信任许攸投降,并且极力劝说曹操偷袭袁绍乌巢粮草。

可以说,官渡之战就是曹操众多顶级谋士共同策划的战役,不过,具体到筹划计谋时,此时的郭嘉却好像全程隐身,存在感很低。

很多人说官渡之战时,江东孙策准备奇袭许昌,听到这个消息后,曹老板非常害怕,但郭嘉却说孙策迟早死于刺客之手,最终孙策果然死于刺客之手。但这种事只能算是歪打正着的巧合,毕竟这种未卜先知的能力只存在于神话故事中,所以这种事情根本不是郭嘉能力的体现。



后来北征乌桓,曹操很多的谋士反对,但郭嘉力主北上。曹操北征这件事,可以说是毁誉参半,这一战确实是兵贵神速、奇兵制胜的经典。但曹操北上时出现了各种险况,大雨阻塞道路,如果不是有田畴当向导,估计会无功而返,还会损失大量粮草器械。

郭嘉当时力主放弃辎重,轻装前进,结果到了白狼山时,踏顿的数万士兵已经发现曹老板的踪迹。此时,物资全部都在后方,装备齐全的士兵很少,曹军面临非常危险的境地。如果不是张辽临危受命,展现了极高的军事才能,并且斩杀了踏顿,估计曹老板必定陷入险境,损失惨重、无功而返。

事后,曹老板对劝阻他出兵的谋士们都给予了重赏。至于给郭嘉赏赐了什么,史书并没有记载。



即便郭嘉在世,三国还会继续

纵观郭嘉一生,实际上他对曹操集团的战略规划基本没有,根本没有类似于诸葛亮给刘备《隆中对》一样的战略规划图,所以,郭嘉距离未出茅庐、先定三分的诸葛亮还是有一定距离的,根本没有所谓的“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可能。我倒觉得这句话应该改成“卧龙将出,郭嘉必死”。

再说“郭嘉不死、便无三国”。这句话有两种说法,把郭嘉捧成神的人认为郭嘉的能力足以协助曹操消灭刘备、孙权等人,统一三国。这个说法不用讨论,郭嘉根本不是神,一人之力毕竟有限,根本无法改变历史走向。

还有一种说法,说的是在赤壁之战时,郭嘉如果活着,定然会识破孙刘火攻,帮助曹操成功南下。

这种说法靠不靠谱呢?



实际上,当时的曹操阵营大部分人认为孙权会被曹操一吓唬,会乖乖的把刘备处死,然后投降,所以众位将士们准备建功立业。而程昱却说孙权极有可能和刘备联合,共同抵抗曹军南下。而且贾诩极力建议曹操先消化掉荆州,等荆州稳固之后再攻打东吴,一举统一天下。

可是曹操不听,执意南下。

这时有人说,如果郭嘉在世,力劝曹操停止进攻,一定会挽回败局。

但这种情况真的会出现吗?郭嘉会劝曹操止步荆州,还是南下根本无法判断。而且即便是止步荆州,曹操一定会听郭嘉的建议吗?他手下那些急于建功立业的将军们又会是什么态度。



综合来说,曹操南下伐吴实际上是整个集团内部的意志,并不是一个郭嘉就能改变的事情。就好比刘备伐吴,赵云等人虽然极力反对,但支持伐吴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这时少数人的意志根本无法左右局势的发展。

所以,郭嘉不死,三国依然会出现


我是越关


郭嘉,字奉孝,东汉末人物。原是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而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

“才识超群,足智多谋,出谋划策,功绩卓著。”——毛泽东

《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让毛泽东爱不释手。新中国成立后,他曾多次推荐高级干部阅读《郭嘉传》,希望大家学习郭嘉的多谋善断,学习曹操的善于用人,并进而提出要学会「多谋善断」,「留有余地」的工作方法。

“郭嘉是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智谋之士,他的十胜论几乎涉及了中国兵法思想的各个方面,切中要害,言简意明,博大精深,古今罕成。”——毛泽东

郭嘉不死便无三国,那么郭嘉到底有多恐怖?

郭嘉少年时,就很有远见,他断定汉室江山将会大乱。当时,袁绍被称为“天下英雄”,有着‘四世三公’的威望,郭嘉一眼就看出袁绍不是能成大事之人,于是,他选择退隐。

曹操器重的谋士戏志才去世后,荀彧便向曹操推荐了郭嘉。曹操十里相映将郭嘉接入帐中,共论天下大事,二人初次会面时的讨论不亚于刘备和诸葛亮的《隆中对》

郭嘉对曹操的宏伟志向了如指掌,曹操以天下形式向郭嘉问计,郭嘉一番明晰透彻的分析道破要害,曹操感慨道:“孤成大事者,必此人也。

曹操实力比袁绍弱,担心无法与袁绍抗衡,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论。

第一是“道胜”。袁绍作为世族军阀,礼仪繁多而杂乱,为其形式所羁;曹操“体任自然”,因时因事而制宜,道高一筹。

第二是“义胜”。曹操“奉顺以率天下”,顺应历史潮流,合乎道义。

第三是“治胜”。郭嘉以政治家的眼光分析历史和现实,认为汉末大乱是统治者“政失于宽”,而袁绍以宽济宽,所以无以御下;曹操“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宽猛相济的治理措施是切合时要的。

第四是“度胜”。袁绍外表宽厚而内心多猜忌,任人唯亲戚子弟;曹操则“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问远近”,在气度胸襟上胜过袁绍。

第五是“谋胜”。袁绍临事无策,优柔寡断;曹操机警果敢,“应变无穷”。

第六是“德胜”。袁绍沽名钓誉,喜受吹捧,“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曹操以诚待士;“不为虚美”,讲究实用,刑赏必诺,“与有功者无所吝”,那些忠正而有远见的并且务实的士人“皆愿为用”。

第七是“仁胜”。袁绍怀妇人之仁,见人饥饿,恤念之于表,而对于自己见不到的,则“虑所不及”。这不是政治家的胸怀。曹操对于眼前小事或有疏失,而对于天下大事则“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恩德施乎四海。

第八是“明胜”。袁绍惑于谗言,而曹操则明辨是非,“御下以道,浸润不行”。

第九是“文胜”。袁绍是非不分,曹操对于正确的“进之以礼”,不正确的则“正之以法”。

第十是“武胜”。袁绍用兵“好为虚势,不知兵要”,曹操则用兵如神,士卒有所恃,敌人闻而畏。

郭嘉为曹操总结“十胜”中包含了:政治措施、政策法令、组织路线及各人的思想修养、心胸气量、性格、文韬武略等多种因素,是事业、成败、兴衰的关键。

刘备为吕布所破依附于曹操。谋士程昱向曹操建议杀死刘备,以绝后患。郭嘉认为刘备有英雄的名声,杀刘备会背负杀贤士的恶名,不过,刘备得人心,又有关羽,张飞跟随。于是向曹操上谏:“古人有说:‘一日放纵敌人,便成数世的祸患。’宜早些建立恰当的位置。”

建议将刘备软禁,曹操爱惜人才又看重关羽,想收服刘备为己用,反而对刘备更亲近。

袁术北投袁绍,刘备借机向曹操请求前去截击。郭嘉恰好不在,曹操就同意刘备的请求。待郭嘉于程昱回来,得知此事后一起劝阻曹操:“放走刘备,会生变数了!”此时,刘备已走,夺取了下邳,举兵对抗曹操,曹操悔恨不听郭嘉之言。

曹操攻打吕布时。围困下邳大半年,吕布坚守不出。曹操见士兵疲惫,准备放弃。此时,郭嘉看出胜机。提出“

有勇无谋者若气衰力竭之时,便不久于败亡”的观点,劝曹操急攻。曹操按郭嘉计策执行,一面攻城,一面决堤水掩下邳,果然攻克了下邳,擒杀了吕布。

郭嘉预测说:“孙策刚刚吞并了江东,所诛杀的都是些英雄豪杰,他是能让人效死力之人。但是孙策这个人轻率而不善于防备,虽然他拥有百万之众,却和他一个人来到中原没什么两样。如果有刺客伏击,那他就不过是一人之敌罢了。在我看来,孙策必定要死于刺客之手。”孙策到了江边,尚未渡江,果然被仇敌许贡的门客所杀。或许是巧合,但也不得不佩服郭嘉神机妙算。

官渡之战后,袁绍病逝,曹操进攻他的两个儿子,曹军诸将都想乘胜攻破二袁。郭嘉却力排众议,独进奇策,建议退兵。

他向曹操分析了袁氏两兄弟之间的矛盾:“袁谭、袁尚素来互不相服,又有郭图、逢纪这样的谋臣在当中搀和,必然要反目。不如先南征刘表,静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一举可定也。

郭嘉建议曹操假装向南攻击刘表,以待其变。果然,曹军刚回到许昌,袁军生变的消息就已传来。

曹操乘机回军北上,将袁谭、袁尚各个击破,二袁一死一逃。郭嘉提出的妙计,让这一仗赢得既轻松又顺利。

袁尚、袁熙逃入乌桓。曹军诸将都认为:袁尚已如丧家之犬,关外胡人不会支援他们的。如果再做远征,刘备必然会挑拨刘表袭击许昌,万一有什么变数怎么办?当时,刘备依附荆州刘表数年,众人都担心远征乌桓,刘备会挑拨刘表偷袭许昌。

此时,郭嘉提出不同意见:“明公你尽管放心地去远征,留下一个空空荡荡的许都也无妨,我料定刘备无法给你添麻烦。不是刘备不想添,而是有人会代替您来阻止他,此人就是刘表。

郭嘉又详细地分析了“平乌桓之役”的可行性和重大意义“胡人自恃偏远,现在必然没有防备,突然发动攻击,一定能够将他们消灭。袁绍对胡人有恩,如果袁尚还活着,他们一定帮忙,迟早是隐患。现在袁家的影响还很大,这个时候南征,如果胡人有行动,我们的后方就不安稳了。但刘表是个只知坐谈的政客,他自知能力不足以驾驭刘备,所以必然会对刘备有所防备。现在虽然是虚国远征,但一劳永逸,就再也没有后患了。” 郭嘉的观点一针见血,曹操听罢茅塞顿开,立刻进兵柳城。

曹操军到易城,郭嘉觉得推进的速度太慢,又进言道:“兵贵神速。现在潜力远征,辎重太多,行进缓慢,被对方有所觉察必然就要做防备。不如留下辎重,轻兵速进,攻其不备。”这一战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兵贵神速、奇兵制胜”的经典战例。

曹操假装撤军,暗中却率领一支轻装精兵,在田畴的带领下,突然出现在乌桓的背后。乌桓首领蹋顿和袁尚、袁熙只好率军仓促应战。结果,蹋顿被斩,曹军俘虏了20余万人

。袁尚、袁熙只好投奔了辽东的公孙康。同年秋天,辽东太守公孙康带着袁尚的首级前来投降。

曹操按郭嘉的计策平定北方,统一整个黄河流域以北地区。在从柳城回来的途中,因水土不服,气候恶劣,日夜急行又操劳过度,郭嘉患疾病去世。

曹操败于赤壁之战,叹曰:“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又曰:“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故而郭嘉不死,赤壁之战未必会输,赤壁之战不输,就不可能有后来“三足鼎立”的局面。可见,郭嘉能力之强,以及曹操对他十分的依赖。

东汉末年,各路诸侯割据一隅,虎争天下。郭嘉对各路诸侯的性格了然于心,对他们心理的状态判断准确。在郭嘉的谋划下,为曹操打下了很深厚的基础,让曹操成了最强大的诸侯。对于郭嘉的军事才能,曹操有着很高的评价。38岁的郭嘉去世,第二年诸葛亮才出山。便有一说法“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小编寄语:我是心恬澹,喜欢我的小伙伴,关注加留言,大家一起探讨历史的真相。】


心恬澹


伟大的军事家毛主席曾说:世上没有先知先觉,没有什么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刘伯温,无非是多谋善断,留有余地。《三国志》里《郭嘉传》值得一读。这是毛主席对2000年前鬼才能力的肯定,可见郭嘉的影响力。

郭嘉早期投奔袁绍,但认为袁绍并非明主,于是离开。196年,曹操麾下第一谋士戏志才因病去世,荀彧推荐好友郭嘉接替戏志才。曹操与郭嘉相见之后认为能帮助他成就大业的人,非郭嘉莫属,任命郭嘉为军师祭酒,之后十年郭嘉成为了最懂曹操的谋士。

郭嘉在曹操账下屡献奇谋,立功无数:

1、“十胜十败论”,即:道胜、义胜、治胜、度胜、谋胜、德胜、仁胜、明胜、文胜、武胜。其中拍马屁的成分较大,但也正因如此让曹操有了战胜袁绍的信心,也给予了所有曹军信心,是曹操打败袁绍的重要条件之一。

2、消灭吕刘,解后顾之忧。郭嘉劝说曹操在于袁绍开战之前应先消灭吕布和刘备,不然两人肯定会在曹操与袁绍开战之时背后搞小动作。

3、预测江东小霸王之死。在曹军和袁军官渡对峙的时候传来江东小霸王孙策将要趁火打劫,准备偷袭许都,导致曹军人心惶惶。郭嘉在此紧要关头却断言说:“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后来孙策果然死于许贡的门客的刺杀。

4、佯攻刘表,等二袁内乱。袁绍病逝之后,曹军攻击袁谭袁尚,并且连战连捷,当时曹军诸将认为应当一鼓作气攻破二袁。此时最初的主战派郭嘉确认为二袁本来就有间隙,而且手下谋臣也不能一心,如果此时攻打,二袁肯定一起抗曹。不如先假装攻击刘表,让二袁内乱,消耗二袁的兵力。曹操再次采用了郭嘉的计策,果然,二袁内乱,曹操乘机将其逐个击破,减少了损失。

5、兵贵神速,奇袭乌桓。袁尚被击败以后逃入乌桓,曹军诸将认为胡人贪婪不义,不会帮助袁尚;而且乌桓偏远,如果攻打乌桓的时候刘表乘虚而入并定会两面受敌。郭嘉认为袁绍曾多次帮助胡人,袁尚不死终究是一个变数,而且胡人也肯定认为地处偏远,曹军必定不会出兵,不如此时奇袭乌桓。并且路途中郭嘉认为速度还是太慢了,劝说曹操丢弃辎重,轻兵速进,攻其不备。

然而一代鬼才却英年早逝,终年37岁!曹操在郭嘉死后说过,本想在自己百年之后托孤给郭嘉,但没想到郭嘉英年早逝。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痛哭:“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现在有很多人拿郭嘉和诸葛亮作比较,我认为这是没有意义的,自古以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虽然两人都是战乱年代最杰出的人才,但是却不是在一个时代,不能以成功轮胜负,不好比较。但我认为郭嘉在曹军阵营众谋士中对人性的把控以及军事大局观当属第一。


开心侃史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对三国有点儿兴趣的人几乎都知道这句话。这么一位只要还活着就能把诸葛亮吓得不敢出山的人物,必定是位大牛。本着较真的精神,翻遍了《三国志》没能找到这句话,在《资治通鉴》中也没找到出处,郭嘉粉罗贯中老先生写的《三国演义》中,好像也没有这句话。

后来知道了,原来是易中天先生说的,铁粉无疑!“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已经够让人惊奇了,至于“郭嘉不死便无三国”,不是郭嘉有多么恐怖,而是这句话更让人恐怖一些。

《三国演义》给诸葛亮封了神,毕竟诸葛先生还是很有些本事的。如今郭嘉粉们也给郭嘉封了神,说明郭嘉先生也是有些本事的。

本事一:慧眼识人

陈寿在《三国志》中这样记载的: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也。

初,北见袁绍,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于是遂去之。”

郭嘉是颍川阳翟人,就是今天河南禹州市。他最初是跑去袁绍那儿混,然而他很快发现袁绍有两个大缺点:一是不懂得用人,未掌握HR精髓,二是思虑过多,决断力不强,不具备能一锤定音的董事长素质。于是,他舍弃了难以做大的袁绍,跑回家读书(种地?)去了。

他这一回家就待了6年,直到有一个人死了。死了的这个人叫戏志才,是郭嘉的老乡,也是颍川人。

戏志才是给曹操当军事参谋的,也是有些本领的。他死了后曹操很捉急,就要荀彧给推荐个人好顶上缺。

这位荀彧也是颍川人,他不仅是颍川的士族领袖,更是曹操的总参谋长。于是,荀彧将自己的小老乡郭嘉推了出来。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曹操先请来了程昱,程昱推荐了郭嘉,而荀彧的反应则是猛省曰:“吾几忘却!” 差点忘了、忘了……

荀彧像

“召见,论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从此之后,郭嘉就跟着曹操混了,这一年郭嘉27岁。好像诸葛亮也是在差不多这样的年龄出山帮助刘皇叔的,所以说,大好青年们一定要重视27、28这个年纪,在这个年龄段一定要选择一位好上司,跟对人。

对于郭嘉,是不是可以这么说:“志才不亡,郭嘉不出”。假设青年才俊戏志才没有早死的话,估计郭嘉得在家种一辈子庄稼。

本事二:意志顽强

郭嘉在曹操那儿立的第一个功劳是在攻打吕布的时候。

“征吕布,三战破之,布退固守.时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

曹操征讨吕布,连胜三仗,吕布依城固守。在古代没有大炮,攻打有坚固防御工事的敌人是一个技术难度很高的工作。当时部队很疲惫,统帅曹操动摇了,想到了撤军,荀攸、郭嘉站了出来说:“吕布勇而无谋,今三战皆北,其锐气衰矣。三军以将为主,主衰则军无奋意。夫陈宫有智而迟,今及布气之未复,宫谋之未定,进急攻之,布可拔也”(《三国志·魏书·荀攸传》)

意思就是:我们疲惫吕布更疲惫,我们困难吕布更困难,坚持最后五分钟我们就能胜利!荀攸是颍川谋士集团的二号人物,是仅次于荀彧的第一副总参谋长,他的话坚定了曹操的信心。

曹操听从了他俩的建议,命令部队加紧攻击然后就取得了最终胜利,吕布被抓到后刘备落井下石导致吕布被处死,赤兔马也被曹操缴获,后来送给了关羽,至于貂蝉不知道最后落到谁的手里,便宜了哪个淫贼。

许多年以后,粟大将将坚持最后五分钟发挥得更是精妙,在孟良崮围歼74师,在豫东战役围歼区寿年兵团,在攻击不下敌人援兵已接近5里地时,发起最后总攻全歼守敌取得战役胜利。

本事三:审时度势

早先,刘备被吕布欺负丢了徐州,不得已投奔曹操,曹操给了刘备豫州牧这个官做。

有人对曹操说:“备有英雄之志,今不早图,后必为患。”曹操问郭嘉该当如何,郭嘉说:“有是。然公起义兵,为百姓除暴,推诚杖信以招俊杰,犹惧其未也。今备有英雄名,以穷归己而害之,是以害贤为名也。如此,则智士将自疑,回心择主,公谁与定天下乎!夫除一人之患以沮四海之望,安危之机也,不可不察。”曹操含笑而说:“君得之矣”(《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二》)

于是,曹操给刘备补充了兵员粮饷,派到沛(今江苏沛县),收集散兵以对付吕布,为曹操之后灭吕布做出了贡献,否则也不会有吕布被擒后刘备落井下石那一段——谁让你抢了俺的徐州让俺做不成大军区司令!

建安四年(199年),就是歼灭了吕布后第二年,曹丞相奉迎汉献帝迁都许昌,独掌军政大权,总揽朝政,汉献帝成了傀儡。

皇帝发出了“衣带诏”,车骑将军董承接受皇帝衣带诏,与刘备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服等,密谋除掉曹操。而这时,曹操认为天下英雄也就是他自己和刘备两个人。然而曹操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是心里可能不是这么认为的,剿灭了吕布让曹操有点飘飘然,他做了件糊涂事,竟然放跑了刘备。

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瞧把刘备吓得,筷子都掉了,能不能好好吃顿饭。

刘备一直找机会想要脱离曹操控制,趁右将军袁术溃败,主动请求跟大将朱灵前去截击,曹操答应了。郭嘉、程昱、董昭等听说此事,都说:“备不可遣也!”(《三国志·魏书·郭嘉传》)派人去追,已经追不上了。这就为以后的三国奠定了基础。

郭嘉对刘备前后态度的变化,是根据具体情况给出的精准判断,正可谓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车骑将军董承等企图刺杀曹操的计划泄漏,董承、王服、种辑皆被屠灭三族,唯独参与密谋的刘备逃脱在外,且势力越来越大。

曹操准备去打刘备,很多人都劝说他,担心攻击刘备时袁绍从背后袭击。曹操则说:“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郭嘉告诉曹操:“绍性迟而多疑,来必不速。备新起,众心未附,急击之,必败”(《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三》)。

于是,刘备又败了,只得逃跑投奔袁绍,而且大小老婆也被曹操捉了去,连带关羽也投降了。

本事四:能掐会算

打败了刘备,曹丞相迎来了与北方最大的强敌袁绍的官渡决战。战前,袁绍拥有强大的幽州突骑和冀州强弩,曹操有点儿害怕。荀攸跟曹操分析了双方的形势,指出了“四胜四败”。郭嘉在此基础上发扬光大,提出了“十胜十败”论,将曹操能够战胜袁绍的理由理论化,坚定了曹操殊死一搏的决心。

就在双方在官渡相持不下时,传来了江东小霸王孙策要北渡长江袭击许都的谣言,一时间许昌告急,军心动摇。

郭嘉说:“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三国志·魏书·郭嘉传》)。

果然,孙策很快就被刺客暗杀了,要说这刺客是郭嘉所派我可能也会相信。

官渡之战袁绍大败,又气又羞愧吐血而亡,小儿子袁尚继大将军及冀州牧位,令长子袁谭率少数兵力防守黎阳。

曹操率军攻击,双方互有胜负,曹操计划整顿军马再战三百合。郭嘉却说:“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三国志·魏书·郭嘉传》)。曹操对其言听计从:都能算到孙策会被暗杀,算算袁家兄弟会窝里斗估计也是准的。

郭嘉又算准了一次。

曹操撤军后袁家兄弟果然发生了内讧。曹操再率大军进攻,各个击破,轻而易举地占领了青、冀、幽、并河北之地。

本事五:用兵如神

郭嘉掐算的本领之后又施展了一次,这一次算的是两位刘皇叔:刘表和刘备。

曹操在征服了河北之后,直接面对北方的少数民族乌桓。早在汉高祖刘邦时,匈奴冒顿单于崛起,率领匈奴最先打败了东胡。东胡失败后向东逃跑,一支逃到了鲜卑山,南北朝时鲜卑南下灭了司马懿家建立的西晋,后来在肥水之战时被东晋谢安打败,从而避免了汉民族的灭亡。另一支逃到了乌桓山,曹操打的就是它。

曹操打乌桓,类似的问题再次出现:北征时害怕有人从后背袭击,这一次怕的是中原板块最南端的荆州,因为此时,西凉陇右、关中板块、河洛盆地、山东丘陵、河北板块以及中原板块的大部分都在曹操控制之下,中国北方只有荆州在敌对的刘表和刘备手中。

郭嘉认为:“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且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乌丸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惧应,以生蹋顿之心,成觊觎之计,恐青、冀非己之有也。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三国志·魏书·郭嘉传》)。

郭嘉再次算准了。在北征乌桓战役中,两位刘皇叔几乎都无所作为。错了,刘备干了件大事——三顾茅庐!

曹丞相率军挥师北上,进至易(今河北雄县西北,即雄安新区)时,郭嘉又献策说:“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三国志·魏书·郭嘉传》)

曹操依计施行,迅速取得了战争胜利。然而,就在这次战役中,郭嘉病倒了,在古代的医疗条件下没能活过来,在为曹操打工11年后病逝。

郭嘉之死令曹操哀恸不已,曹操有言:“难奉孝为能知孤意,”(《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这说明郭嘉不仅智商高,情商也高。对于心意相通的郭嘉,曹操原准备派上更大的用场:“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天折,命也夫!”(《三国志·郭嘉传》)意思就是曹操准备在平定天下后,荀彧、荀攸、程昱、陈群等等这些岁数比曹操大或者与曹操同辈的人算是完成了历史任务,曹家天下交给郭嘉这位青年人(中年人)来辅佐。

郭嘉是很有些本事,但是也不是郭嘉粉们拔得那么高,至少在陈寿看来,郭嘉也仅仅是曹操众多谋士里面的一流谋士,高级参谋。郭嘉前面排了二十二个谋士,第二十三位的郭嘉跟程昱、董昭、刘晔、蒋济、刘放挤在一个合传里,字数也是最少的。

曹操之所以能够平定北方,在三国中占了大头,主要依靠的是士族。对于曹操最重要的是收了荀彧,帮助他整合了颍川士族。

刘备之前四处奔逃一败再败,主要原因也是因为缺少一位荀彧那样的士族领袖人物。好不容易得了位陈群,却被荀彧使了美人计招去当了女婿,给曹操编写《魏律》和设计九品官制去了。

终于,在郭嘉病重弥留之际,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此后刘备的班底几乎都是诸葛亮帮助配备的,刘氏集团公司自此步入了上升通道。

诸葛亮出山后,郭嘉就去世了,历史上也就少了两位高智商、高情商人物的精彩对决。如果非要说“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话,反过来说就是“卧龙一出,吓死郭嘉。”


我淡如菊


郭嘉不死无三国!

这只能算是一个假设,并且只能是学术范围内的假设!

在战略上并不成立!

那么原因何在呢?各位请看:

郭嘉VS 诸葛孔明

郭嘉之战力:

1,十胜十败论,曹操想讨伐袁绍,但是担心自己不具备与袁绍抗衡的能力,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之说。这套理论不仅振作了曹军将士的斗志,更帮助曹操拟定了远期和近期的作战目标。

2,驱虎吞狼”,就是离间吕布和刘备,令他们反目成仇。结果是他成功了,吕布夺取了刘备的徐州,刘备走投无路只好暂且归依曹操。后来下邳一战也是郭嘉提出的建议打破了僵局,令曹操攻破城门,斩杀了吕布。

3,官渡之战是三国的三大战役之一,这场战役尤其体现了郭嘉的重要性。他的十胜十败论(也有说荀彧)让曹操彻底下定攻袁决心。

4,他准确预知到孙策死于刺客!

5,判定袁绍的两个儿子灭亡于内斗。

6,曹操对郭嘉的评价:“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曾“欲以后事属之”。

诸葛孔明之战力:

1,“隆中对”判定三国鼎立之局势,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

2,火烧新野、火烧博望,阻曹军连胜势头!

3,赤壁鏖兵,联吴破曹!

4,以退为进,巧借荆州,使刘氏天下终有寸土!

5,谋取西川,奠定三国鼎立局势!

6,刘备对诸葛亮的评价:“孤之有孔明,犹鱼之得水也!”并在临终托孤!

诸位看到这里应该得出正确的结论了,第一,郭嘉没有诸葛亮的洞察力强,因为郭嘉在投奔曹操之前,见袁氏势大曾投之,后对其失去信心才投曹操。而诸葛亮从一开始就看好刘备,并且运作出一个躬耕于隆上,三顾茅庐的局,在刘备最最需要他的时候方才出场!这也是让世人误以为“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其实这只是巧合,郭嘉正好这一年病死!第二,郭嘉谋略不及诸葛亮,因为郭嘉擅长计将安出,就是面对局势提出最优的解决方案,如刘备投奔曹操后,郭嘉建议软禁之,后来曹操让刘备拦击袁氏,郭嘉又建议曹操不能放走刘备,但是已晚了!而诸葛亮都是谋而后动,就是说每一件事还没有发生,他就已经算到了结局,如舌战群儒,草船借箭,都是胸有成竹,运筹帷幄之中!

所以说“郭嘉不死无三国”就是个伪命题,诸葛亮已算定,郭嘉不死,一般的小计策对曹操没有用,也不过多费点脑细胞罢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大不了往后推迟个十天半个月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