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不死便無三國,他到底有多恐怖?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郭嘉不死便無三國,他到底有多恐怖?

三國演義,把諸葛亮吹得神乎其神,其實,此人缺點不少。郭嘉計謀不少,長處是看人極準。郭嘉死後,諸葛亮謀劃赤壁之戰,將天下一分為三,如果郭嘉未死,就會阻止曹操在赤壁之戰中犯下如此多的錯誤,赤壁之戰就不會失敗,也不會三分天下,所以有郭嘉不死便無三國之說。

可以說郭嘉之死,再加上諸葛亮出山,導致三分天下,延緩了華夏民族統一大業百年進程,對歷史沒有推進作用,雖說,這兩件事的巧合,導致改變了歷史進程,也只是讓歷史走了彎路,拐了一個彎,百年後,中華大地還是統一了。

郭嘉一生做過幾件非常有代表性的事,成就其名。

郭嘉剛出道時投奔的是袁紹,但半個月後,郭嘉離開袁紹回家,他對袁紹有一個總結,“袁紹雖然勢大,也喜歡謀劃,但優柔寡斷,不善決斷,不可能成大事!”此時,郭嘉年僅21歲。

六年後,曹操的重要謀士戲志才死了,曹操深感沒有好的謀士可用,致信荀彧,經荀彧舉薦,找到閒賦在家的郭嘉,兩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郭嘉二次擇主,選擇了曹操。郭嘉從此跟隨曹操,長達11年之久,直至在征途中獲病不治而死。

在官渡之戰,郭嘉提出著名的“十勝十敗論”,分析了袁紹必敗的十個理由,曹操必勝的十個理由,入木三分,將局勢看的十分清楚,曹操聽後信心大增,出兵攻打袁紹,果然袁紹大敗,曹操勢力因此一戰得以擴大,奠定局面。

此時,曹操想追殺袁紹的兩個兒子,郭嘉進言,袁紹的兒子不用追殺,撤兵,他們自己就會打起來,等他們兩敗俱傷,再來收拾他們。曹操依計,事後袁紹的兩個兒子果然因為袁紹死後分配問題,打起來了,兩敗俱傷,曹操趁機出兵,以極小的代價,收復大片土地,一舉穩固北方,再無後顧之憂。

在下邳之戰中,曹操信心已失,準備撤兵,郭嘉及時進言,分析形勢,提出“呂布,有勇無謀者,若氣衰力竭時,便是敗亡之際”,向曹操說明,此時不但不能撤兵,還是絕好的時機,應一鼓作氣,拿下下邳。曹操聽從郭嘉的計謀,水淹下邳,將呂布擒獲,斬殺,除去一個後患,也進一步擴大了自己的實力。

孫策攻打遼東,取得勝利,但孫策卻殺了許多不能為他所用的名人志士,郭嘉準確分析判斷出孫策會被刺客所殺,提前進言曹操,做了戰略準備,為曹操爭取了時間和機會,再次擴大了曹操的勢力範圍。

劉備勢單時,曾投奔曹操,曹操意識到劉備以後必是後患,就想趁機殺了劉備,郭嘉及時阻止,說你要是現在殺了劉皇叔,就會落得嫉賢妒能的壞名聲,有能力的人就不會來投奔你了,對統一大業不利,最好的辦法就是將劉皇叔軟禁起來,不給他機會,到時機成熟後,再將劉皇叔殺掉,以絕後患。

曹操深以為然,將劉備收留,看的很緊,但一番試探下來,曹操被劉備演技欺騙,放鬆了警惕,劉備藉著要為曹操勸說袁術,阻止袁術投奔袁紹之際,逃出曹操控制,放虎歸山。

後來曹操面對郭嘉,十分不好意思。曹操對誰曾有過難為情,感到過不好意思?曹操是一個寧願我負天下人,也不能讓天下人負我的性格,也只有這次事情,對郭嘉感到了不好意思,說明了曹操對郭嘉的信任,和兩人之間感情之深厚,已成為朋友,已經超越了謀士與主公之間的關係。

郭嘉臨終之前,力勸曹操北征烏桓,曹操擔心劉備寄居在劉表那裡,趁自己出兵北征烏桓之際,慫恿劉表出兵,攻打自己的後方,郭嘉說,劉表就是一個誇誇其談的人,遇事猶豫不決,劉備獻計,劉表會難以決斷,失去戰機,等他想出兵之時,咱們已經北征烏桓勝利了,不用顧慮劉表。

曹操依計,出兵北征烏桓。果然如郭嘉所料,劉備確實給劉表獻計趁機攻打曹操,劉表直到曹操北征烏桓勝利班師回朝,還在猶豫不決,將大好時機錯失,也使劉備失望至極,深感劉表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最後離開劉表。

郭嘉與曹操關係超然,深得曹操信任,深受器重,奉為知己。曹操對郭嘉曾有一句評價:難奉孝為能知孤意。這句話的意思是:只有郭奉孝知道我的心思。對郭嘉的信任和喜歡,可見一斑。

那為什麼曹操對郭嘉如此喜歡呢?郭嘉此人最大的優點就是善於把握人的心理,分析局勢,眼光獨特,思考角度另類,與大多數謀士不同,總能提出不同意見,事實證明郭嘉總是對的,屢建奇功,於是,深得曹操喜愛。

正因為曹操喜歡和信任郭嘉,郭嘉的許多建議曹操才能聽進去,才能屢建奇功,阻止曹操犯錯。其他謀士就算看出來,分析的也對,但曹操疑心極重,從不輕易信人,總有自己的看法,有時顯得有些固執己見,有點持才傲物之感。

在赤壁之戰前,程昱和賈詡已經向曹操提出了正確的意見,因與曹操意見不同,曹操當成了耳旁風,結果導致慘敗。如果此時郭嘉還活著,向曹操建言,曹操一定會考慮,不會置之不理,歷史走向就會發生改變。但歷史不能假設,所以說,郭嘉不死,便無三國。

郭嘉不死,便無三國,只是假設,這裡面沒有考慮諸葛亮的作用。諸葛亮也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大能,在赤壁之戰中,借東風就是諸葛亮懂得查看天象,懂得季節氣候變化之理,估算出這幾天內會起東風,但為了建立自己的個人威信,故弄弦虛,建了借東風的作法臺,並吸引別人的注意力,自己趁機逃走,脫離東吳,與自己的大部隊成功會合。

諸葛亮善於利用別人的失誤,善於利用不是機會的機會,也是大能,如果郭嘉活著,誰能佔上風還很難說,從這個方面考慮,說郭嘉不死,便無三國,也不一定準確,一切都是假設和猜測,這句話更多的是對郭嘉能力的肯定和褒獎,不必當真。


大夫覺成


郭嘉,字奉孝,潁川陽翟人,他輔佐曹操白手起家,逐步掃滅北方諸侯,奠定曹魏基礎。有人說:“郭嘉不死,孔明不出”,還有人說:“郭嘉不死,便無三國”。那麼,郭嘉到底有多厲害、多恐怖?難道他能幫助曹操統一三國嗎?

郭嘉是三國時期的奇才,而這個奇才主要顯示在郭嘉的腦回路上。

我們拿一個經典案例來進行分析,那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戰。在曹操完全掌控河北之後,面臨兩個情況,第一點就是直回許昌大本營,第二點就是繼續追擊將敵軍全部剿滅。而在這個時候,曹操的四大謀臣分別表示了自己的意見和看法,這其中有三位謀臣都表明曹操必須立刻回到許昌,否則整個曹魏政權將會有很大的危險,只有一個人表示反對他就是郭嘉,郭嘉認為既然已經掌控了河北,就一定要把事情做絕,不能夠給任何敵人以喘息時間,並且他建議曹操此刻必須立刻率領自己的全部軍隊前往內蒙的烏桓地區,並且在烏桓地區徹底擊潰袁氏家族。就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之下,曹操聽取了郭嘉的意見,徹底剿滅袁氏集團,鞏固了自己的大後方,平定了多年的隱患。

後來赤壁之戰戰敗,曹操說,如果郭嘉還活著的話, 斷然不會讓自己有這樣損失慘重的失敗,說明了郭嘉在曹操心中的地位。同時這話也是說給帳下謀士聽的!曹操此舉是在讓自己帳下謀士羞愧,埋怨沒人勸自己不要渡長江。

郭嘉獻計有一個特點,對敵人內部洞若觀火。孫劉聯盟的內部矛盾定然逃不過郭嘉的眼睛。基本上是能夠給曹操點明孫權和劉備面和心不和的本質,並以此為根據告訴曹操,只要放任一段時間,孫劉火拼可能極大。後來的歷史,已經證明了孫劉聯盟只要沒有共同的外敵,必然瓦解。

往往是在曹操陷入左右為難,並且無法看到未來發展前景的時候,郭嘉才會提出個人的建議,並且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這些個人建議全都會被曹操所採納。而且郭嘉的腦回路非常奇特,他所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很多情況之下是被所有謀臣和謀士所反對的。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中,郭嘉用實際行動表明了這句話有一定的理論實際操作性。

綜上。


一起聊歷史


郭嘉(170年-207年),東征烏桓途中病逝,年僅37歲!這一年諸葛亮出山,有人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可見郭嘉對當時的影響!郭嘉,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曹操帳下謀士,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

郭嘉早期投奔袁紹,後轉投曹操!良臣擇主而事,初投袁紹時對袁紹謀臣郭圖說:袁公只想要仿效周公的禮賢下士,卻不知道使用人才的道理。思慮多端而缺乏要領,喜歡謀劃而沒有決斷,想和他共同拯救國家危難,建立稱王稱霸的大業,實在很難啊!”於是從此離開了袁紹。此後,郭嘉過了六年隱居生活。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頗為器重的一位謀臣去世,曹操傷心之餘,託荀彧為自己推薦一位賢才!郭嘉荀彧私交甚好,於是將郭嘉推薦給了曹操!曹操召見郭嘉,共論天下大事,討論完後,曹操說:“能幫助我成就大業的人,就是他了!”郭嘉離開營帳後,也大喜過望地說:“這才是我真正的主人啊!”


從此,郭嘉便當上了曹操參謀軍事之官—軍師祭酒,為曹操的四方征戰出謀獻策,忠心效力。且為曹操統一北方做出了極大貢獻。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

謀略,當時各路諸侯割據一隅,勢複雜。在這種情況下,郭嘉對一個個敵手心理狀態的準確判斷,是曹操常勝的關鍵。

對戰袁紹時曹操明顯底氣不足,此時郭嘉提出:“公有十勝,紹有十敗。”不但振作了曹軍將士的鬥志,更助曹操擬定了遠期和近期的作戰目標。官渡之戰,袁紹戰敗自殺!兩個兒子節節敗退,曹軍諸將都想乘勝攻破二袁,可就在此時,先前力主北進的郭嘉卻力排眾議,獨進奇策,建議退兵。他為曹操分析了袁氏兩兄弟之間的矛盾,說:“袁譚、袁尚素來互不相服,又有郭圖、逢紀這樣的謀臣在當中攙和,必然要反目。不如先南征劉表,靜待其變,變成而後擊之,一舉可定也。”後來曹操果然以極小的代價輕鬆擊破二袁!

建安三年,劉備敗於呂布,依附曹操。程煜建議曹操殺劉備!曹操又問郭嘉;郭嘉提出,劉備此時具有很大的影響力,代表賢能,殺劉備,以後能人異士只會對主公望而生畏!建議軟禁劉備,而曹操並沒有採納此條計謀。想以個人魅力讓劉備心服於自己!以致後來養虎為患!

曹操出兵攻打虎踞徐州的呂布。曹軍先破彭城,再敗呂布,最後圍困下邳。呂布堅守不出。戰役持續了大半年,曹操見士兵疲憊,準備放棄。這時,郭嘉卻看出了勝機。他以項羽為例勸諫曹操,提出“有勇無謀者若氣衰力竭之時,便不久於敗亡”!曹操依計而行,最後擒殺呂布。

郭嘉神機妙算的一面。官渡之戰時一條不好的消息傳到曹營!江東孫策準備偷襲許都,許都是曹操的大本營,此時的曹操騰不出手來對抗孫策。以致曹操帳營之中極為恐慌,有不少人勾結袁紹,為自己留後路。在此關鍵時刻郭嘉推測出:“孫策剛吞併了江東,所誅殺的都是些英雄豪傑,他是能讓人效死力之人。但是孫策這個人輕率而不善於防備,雖然他擁有百萬之眾,卻和他一個人來到中原沒什麼兩樣。如果有刺客伏擊,那他就不過是一人之敵罷了。在我看來,孫策必定要死於刺客之手。”孫策到了江邊,尚未渡江,果然被仇敵許貢的門客所殺。

 後來赤壁之戰戰敗,曹操說,如果郭嘉還活著的話, 斷然不會讓自己有這樣損失慘重的失敗,說明了郭嘉在曹操心中的地位。同時這話也是說給帳下謀士聽的!曹操此舉是在讓自己帳下謀士羞愧,埋怨沒人勸自己不要渡長江。

郭嘉獻計有一個特點,對敵人內部洞若觀火。孫劉聯盟的內部矛盾定然逃不過郭嘉的眼睛。基本上是能夠給曹操點明孫權和劉備面和心不和的本質,並以此為根據告訴曹操,只要放任一段時間,孫劉火拼可能極大。後來的歷史,已經證明了孫劉聯盟只要沒有共同的外敵,必然瓦解。

綜合以上,郭嘉助曹操一統天下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九一王先生


三國時期有兩大謀士的死亡最令人嘆息,一個是劉備失法正,一個是曹操失郭嘉。如果劉備不失法正,也許不會有夷陵之敗。如果曹操不失郭嘉,也許不會有赤壁之敗。世人皆稱,郭嘉不死,便無三國。那麼郭嘉到底有多厲害呢?

郭嘉二十歲的時候意識到天下即將大亂,這正是他大顯身手的好機會,於是他投奔了四世三公的袁紹,並且得到袁紹的重用。但是隨著郭嘉在袁紹身邊待久了,就慢慢意識到袁紹並非明主,袁紹優柔寡斷,缺乏霸主應有的氣概,恐怕難成大事。郭嘉就這樣一人獨自離開袁紹,轉而投奔了曹操。

曹操與郭嘉可謂知己,他們相見如故,郭嘉對他這位新主子十分滿意,並且說到“曹操真可謂吾主”。此後郭嘉在曹操身邊的十一年裡,不斷獻謀獻策,讓曹操統一了北方成為最大的諸侯。

曹操與袁紹官渡對峙,又恐怕身後呂布偷襲自己,為這事頭痛不已。這時候郭嘉對曹操說:“應及早滅呂布,否則日後與袁紹大戰,呂布必偷襲,袁紹性格優柔寡斷,應趁袁紹沒反應過來迅速打敗呂布,在回過頭來對付袁紹”曹操聽從了郭嘉的意見,果然一切如郭嘉所說。

袁術稱帝,曹操號令天下諸侯討伐,這時候只有劉備只有願意去討伐,郭嘉聽說後急忙勸說不可讓劉備去討伐袁術,果然不出郭嘉所料,劉備後來佔據徐州並且與曹操為敵。

曹操為了打敗二袁,問郭嘉計策,郭嘉系統的分析了當前形勢,讓曹操撤軍,二袁必定會反目。曹操後來撤軍,二袁果然反目,就這樣曹操輕易的打敗了二袁,二袁一死一傷。

只可惜郭嘉性命不長,僅僅追隨了曹操十一年,便因病去世了,郭嘉一生計策從未出錯。郭嘉要是不死,曹操很有可能早早就統一了天下,沒有三國也是有可能的。

郭嘉去世後,曹操十分痛心,親自到其靈堂前大聲痛苦,曹操視郭嘉為知己,卻不曾想郭嘉如此短壽。


三農天下185


謀士郭嘉。

1、郭嘉是誰?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什麼意思?就是如果郭嘉不死的話,臥龍根本出不了江湖,臥龍不出,江湖上也就不會有諸葛亮的一系列神奇傳說了,因為郭嘉的謀略太厲害,壓著臥龍,所以臥龍一直憋屈的待在家裡,由此可見,郭嘉是多麼強大!

不囉嗦,來簡要了解一下郭嘉。郭嘉,河南禹州人,曹操身邊著名的參謀長,善謀略,可以英年早逝,年僅38歲。早年投奔袁紹,無奈話不投機,無奈回家蝸居,後經老鄉荀彧推薦,來到曹操身邊,大展宏圖,成就美名。再來說一下他的老鄉荀彧,荀彧,河南許昌人,東漢末年政治家、戰略家,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他可是個厲害角色,只可惜僅僅活了50歲。

2、郭嘉的厲害。

說到郭嘉的厲害,不得不提呂布,呂布大家都知道,是個厲害角色,要不人們常說馬中赤兔人中呂布,可這個大英雄偏偏反了曹操,讓曹操甚是頭痛,調集大軍好一個打,卻怎麼也攻不下下鄴城,郭嘉一出馬,水淹下鄴城,輕鬆滅了呂布,去了曹操的一塊心病,讓曹操好生歡喜。話說劉皇叔落魄投奔曹操,郭嘉建議曹操軟禁了劉備,以絕後患,就像蔣介石軟禁張學良一樣,可是曹操楞衝大尾巴狼,不聽勸告,放走了劉備,這就為以後三國鼎立埋下了禍根,到以後,劉備在諸葛亮的輔佐下日漸強大,曹操再想滅他已經無能為力了,再後來,諸葛亮借東風火燒赤壁,徹底澆滅了曹操一統江湖的念頭,如果當時曹操聽從了郭嘉的建議,那麼就不可能有後來的三分天下,如果郭嘉不是早早病逝,那麼也有可能幫助曹操重新崛起,只不過多費點時間罷了,所以說,郭嘉不死便無三國,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智者說歷史


曾經網絡傳言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後來又有人說郭嘉不死、便無三國。那麼,郭嘉真的有這麼神嗎?他在三國之中到底是怎樣的存在呢?



首先說,郭嘉確實是頂級謀士,在曹操的眾多軍師中也非常出色,但僅限於非常出色,和荀彧、荀攸、賈詡、程昱等人不相上下,至於郭嘉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或者郭嘉不死、便無三國這種把郭嘉捧成神的話真的是過頭了。

郭嘉確實很牛,但不足以左右三國走向

郭嘉,字奉孝,潁川陽翟人,即今天的河南禹州。他在曹操帳下任軍師祭酒,是曹操集團前期重要的謀士。

最初,郭嘉投奔的是四世三公出身的袁本初。在袁老闆手下打工一段時間後,郭嘉覺得袁老闆不行,難成霸業,所以果斷辭職回家待業,這一待業就整整過了六年的時間。



公元196年,曹操手下有一個叫做戲志才的謀士去世。由於曹老闆對這個戲志才非常器重,他去世後,曹老闆好好的傷心了一陣。這時,曹老闆要求荀彧再推薦一位謀士,荀彧想到了郭嘉。

從這裡看,貌似可以說“戲志才不死、郭嘉不出”。不過,由於戲志才並沒有留下過多的事蹟,大部分人不會說這句話。

郭嘉見到曹老闆後共論天下大勢,談的非常投機。等到兩人探討完之後,曹老闆說郭嘉就是幫助自己成大業的人,而郭嘉也說曹老闆就是自己真正的主人。



此時,曹老闆一開心,立刻給了郭嘉一個軍師祭酒的官職。注意,這一年是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此後11年,直到郭嘉去世的207年,他都沒有升過官。而和郭嘉同年投奔曹老闆的荀攸,在郭嘉去世的那年已經做到了中軍師、尚書令,比郭嘉高出了太多太多。

投靠曹老闆後,郭嘉屢獻奇謀。在曹老闆攻打呂布陷入僵局準備撤退時,郭嘉看出呂布已經離敗亡不遠,力主進攻,最終大獲全勝。

後來劉備從曹老闆手中逃跑,並且盤踞徐州。這時,曹老闆腹背受敵,準備先解決了劉備,但卻害怕攻打劉備的時候袁紹南下。不過,此時的郭嘉憑藉自己對袁紹的瞭解,推斷出袁紹不可能攻打許昌,從而讓曹老闆迅速出兵消滅劉備,以解決後顧之憂。曹老闆聽後,立刻出兵攻打劉備,果然大獲全勝。



到了官渡之戰時,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論。不過,這顯然不是具體的作戰方略,對曹軍根本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幫助,只能算是一個增強曹軍將領和士兵自信心的口號。

官渡之戰時,曹老闆的各大謀士紛紛獻計獻策,比如荀彧,成功預言袁紹手下許攸會叛變,顏良、文丑會被殺,並且力主和袁紹死扛到底。後來,荀攸果然出妙計斬顏良、誅文丑,而且還搶奪了袁紹大量軍用物資。賈詡也和荀攸力勸曹操信任許攸投降,並且極力勸說曹操偷襲袁紹烏巢糧草。

可以說,官渡之戰就是曹操眾多頂級謀士共同策劃的戰役,不過,具體到籌劃計謀時,此時的郭嘉卻好像全程隱身,存在感很低。

很多人說官渡之戰時,江東孫策準備奇襲許昌,聽到這個消息後,曹老闆非常害怕,但郭嘉卻說孫策遲早死於刺客之手,最終孫策果然死於刺客之手。但這種事只能算是歪打正著的巧合,畢竟這種未卜先知的能力只存在於神話故事中,所以這種事情根本不是郭嘉能力的體現。



後來北征烏桓,曹操很多的謀士反對,但郭嘉力主北上。曹操北征這件事,可以說是譭譽參半,這一戰確實是兵貴神速、奇兵制勝的經典。但曹操北上時出現了各種險況,大雨阻塞道路,如果不是有田疇當嚮導,估計會無功而返,還會損失大量糧草器械。

郭嘉當時力主放棄輜重,輕裝前進,結果到了白狼山時,踏頓的數萬士兵已經發現曹老闆的蹤跡。此時,物資全部都在後方,裝備齊全的士兵很少,曹軍面臨非常危險的境地。如果不是張遼臨危受命,展現了極高的軍事才能,並且斬殺了踏頓,估計曹老闆必定陷入險境,損失慘重、無功而返。

事後,曹老闆對勸阻他出兵的謀士們都給予了重賞。至於給郭嘉賞賜了什麼,史書並沒有記載。



即便郭嘉在世,三國還會繼續

縱觀郭嘉一生,實際上他對曹操集團的戰略規劃基本沒有,根本沒有類似於諸葛亮給劉備《隆中對》一樣的戰略規劃圖,所以,郭嘉距離未出茅廬、先定三分的諸葛亮還是有一定距離的,根本沒有所謂的“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可能。我倒覺得這句話應該改成“臥龍將出,郭嘉必死”。

再說“郭嘉不死、便無三國”。這句話有兩種說法,把郭嘉捧成神的人認為郭嘉的能力足以協助曹操消滅劉備、孫權等人,統一三國。這個說法不用討論,郭嘉根本不是神,一人之力畢竟有限,根本無法改變歷史走向。

還有一種說法,說的是在赤壁之戰時,郭嘉如果活著,定然會識破孫劉火攻,幫助曹操成功南下。

這種說法靠不靠譜呢?



實際上,當時的曹操陣營大部分人認為孫權會被曹操一嚇唬,會乖乖的把劉備處死,然後投降,所以眾位將士們準備建功立業。而程昱卻說孫權極有可能和劉備聯合,共同抵抗曹軍南下。而且賈詡極力建議曹操先消化掉荊州,等荊州穩固之後再攻打東吳,一舉統一天下。

可是曹操不聽,執意南下。

這時有人說,如果郭嘉在世,力勸曹操停止進攻,一定會挽回敗局。

但這種情況真的會出現嗎?郭嘉會勸曹操止步荊州,還是南下根本無法判斷。而且即便是止步荊州,曹操一定會聽郭嘉的建議嗎?他手下那些急於建功立業的將軍們又會是什麼態度。



綜合來說,曹操南下伐吳實際上是整個集團內部的意志,並不是一個郭嘉就能改變的事情。就好比劉備伐吳,趙雲等人雖然極力反對,但支持伐吳的人實在是太多了,這時少數人的意志根本無法左右局勢的發展。

所以,郭嘉不死,三國依然會出現


我是越關


郭嘉,字奉孝,東漢末人物。原是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而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

“才識超群,足智多謀,出謀劃策,功績卓著。”——毛澤東

《三國志·魏書·郭嘉傳》讓毛澤東愛不釋手。新中國成立後,他曾多次推薦高級幹部閱讀《郭嘉傳》,希望大家學習郭嘉的多謀善斷,學習曹操的善於用人,並進而提出要學會「多謀善斷」,「留有餘地」的工作方法。

“郭嘉是歷史上一位傑出的智謀之士,他的十勝論幾乎涉及了中國兵法思想的各個方面,切中要害,言簡意明,博大精深,古今罕成。”——毛澤東

郭嘉不死便無三國,那麼郭嘉到底有多恐怖?

郭嘉少年時,就很有遠見,他斷定漢室江山將會大亂。當時,袁紹被稱為“天下英雄”,有著‘四世三公’的威望,郭嘉一眼就看出袁紹不是能成大事之人,於是,他選擇退隱。

曹操器重的謀士戲志才去世後,荀彧便向曹操推薦了郭嘉。曹操十里相映將郭嘉接入帳中,共論天下大事,二人初次會面時的討論不亞於劉備和諸葛亮的《隆中對》

郭嘉對曹操的宏偉志向瞭如指掌,曹操以天下形式向郭嘉問計,郭嘉一番明晰透徹的分析道破要害,曹操感慨道:“孤成大事者,必此人也。

曹操實力比袁紹弱,擔心無法與袁紹抗衡,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論。

第一是“道勝”。袁紹作為世族軍閥,禮儀繁多而雜亂,為其形式所羈;曹操“體任自然”,因時因事而制宜,道高一籌。

第二是“義勝”。曹操“奉順以率天下”,順應歷史潮流,合乎道義。

第三是“治勝”。郭嘉以政治家的眼光分析歷史和現實,認為漢末大亂是統治者“政失於寬”,而袁紹以寬濟寬,所以無以御下;曹操“糾之以猛而上下知制”,寬猛相濟的治理措施是切合時要的。

第四是“度勝”。袁紹外表寬厚而內心多猜忌,任人唯親戚子弟;曹操則“用人無疑,唯才所宜,不問遠近”,在氣度胸襟上勝過袁紹。

第五是“謀勝”。袁紹臨事無策,優柔寡斷;曹操機警果敢,“應變無窮”。

第六是“德勝”。袁紹沽名釣譽,喜受吹捧,“士之好言飾外者多歸之”;曹操以誠待士;“不為虛美”,講究實用,刑賞必諾,“與有功者無所吝”,那些忠正而有遠見的並且務實的士人“皆願為用”。

第七是“仁勝”。袁紹懷婦人之仁,見人飢餓,恤念之於表,而對於自己見不到的,則“慮所不及”。這不是政治家的胸懷。曹操對於眼前小事或有疏失,而對於天下大事則“慮之所周,無不濟也”,恩德施乎四海。

第八是“明勝”。袁紹惑於讒言,而曹操則明辨是非,“御下以道,浸潤不行”。

第九是“文勝”。袁紹是非不分,曹操對於正確的“進之以禮”,不正確的則“正之以法”。

第十是“武勝”。袁紹用兵“好為虛勢,不知兵要”,曹操則用兵如神,士卒有所恃,敵人聞而畏。

郭嘉為曹操總結“十勝”中包含了:政治措施、政策法令、組織路線及各人的思想修養、心胸氣量、性格、文韜武略等多種因素,是事業、成敗、興衰的關鍵。

劉備為呂布所破依附於曹操。謀士程昱向曹操建議殺死劉備,以絕後患。郭嘉認為劉備有英雄的名聲,殺劉備會揹負殺賢士的惡名,不過,劉備得人心,又有關羽,張飛跟隨。於是向曹操上諫:“古人有說:‘一日放縱敵人,便成數世的禍患。’宜早些建立恰當的位置。”

建議將劉備軟禁,曹操愛惜人才又看重關羽,想收服劉備為己用,反而對劉備更親近。

袁術北投袁紹,劉備藉機向曹操請求前去截擊。郭嘉恰好不在,曹操就同意劉備的請求。待郭嘉於程昱回來,得知此事後一起勸阻曹操:“放走劉備,會生變數了!”此時,劉備已走,奪取了下邳,舉兵對抗曹操,曹操悔恨不聽郭嘉之言。

曹操攻打呂布時。圍困下邳大半年,呂布堅守不出。曹操見士兵疲憊,準備放棄。此時,郭嘉看出勝機。提出“

有勇無謀者若氣衰力竭之時,便不久於敗亡”的觀點,勸曹操急攻。曹操按郭嘉計策執行,一面攻城,一面決堤水掩下邳,果然攻克了下邳,擒殺了呂布。

郭嘉預測說:“孫策剛剛吞併了江東,所誅殺的都是些英雄豪傑,他是能讓人效死力之人。但是孫策這個人輕率而不善於防備,雖然他擁有百萬之眾,卻和他一個人來到中原沒什麼兩樣。如果有刺客伏擊,那他就不過是一人之敵罷了。在我看來,孫策必定要死於刺客之手。”孫策到了江邊,尚未渡江,果然被仇敵許貢的門客所殺。或許是巧合,但也不得不佩服郭嘉神機妙算。

官渡之戰後,袁紹病逝,曹操進攻他的兩個兒子,曹軍諸將都想乘勝攻破二袁。郭嘉卻力排眾議,獨進奇策,建議退兵。

他向曹操分析了袁氏兩兄弟之間的矛盾:“袁譚、袁尚素來互不相服,又有郭圖、逢紀這樣的謀臣在當中攙和,必然要反目。不如先南征劉表,靜待其變,變成而後擊之,一舉可定也。

郭嘉建議曹操假裝向南攻擊劉表,以待其變。果然,曹軍剛回到許昌,袁軍生變的消息就已傳來。

曹操乘機回軍北上,將袁譚、袁尚各個擊破,二袁一死一逃。郭嘉提出的妙計,讓這一仗贏得既輕鬆又順利。

袁尚、袁熙逃入烏桓。曹軍諸將都認為:袁尚已如喪家之犬,關外胡人不會支援他們的。如果再做遠征,劉備必然會挑撥劉表襲擊許昌,萬一有什麼變數怎麼辦?當時,劉備依附荊州劉表數年,眾人都擔心遠征烏桓,劉備會挑撥劉表偷襲許昌。

此時,郭嘉提出不同意見:“明公你儘管放心地去遠征,留下一個空空蕩蕩的許都也無妨,我料定劉備無法給你添麻煩。不是劉備不想添,而是有人會代替您來阻止他,此人就是劉表。

郭嘉又詳細地分析了“平烏桓之役”的可行性和重大意義“胡人自恃偏遠,現在必然沒有防備,突然發動攻擊,一定能夠將他們消滅。袁紹對胡人有恩,如果袁尚還活著,他們一定幫忙,遲早是隱患。現在袁家的影響還很大,這個時候南征,如果胡人有行動,我們的後方就不安穩了。但劉表是個只知坐談的政客,他自知能力不足以駕馭劉備,所以必然會對劉備有所防備。現在雖然是虛國遠征,但一勞永逸,就再也沒有後患了。” 郭嘉的觀點一針見血,曹操聽罷茅塞頓開,立刻進兵柳城。

曹操軍到易城,郭嘉覺得推進的速度太慢,又進言道:“兵貴神速。現在潛力遠征,輜重太多,行進緩慢,被對方有所覺察必然就要做防備。不如留下輜重,輕兵速進,攻其不備。”這一戰成為了中國戰爭史上“兵貴神速、奇兵制勝”的經典戰例。

曹操假裝撤軍,暗中卻率領一支輕裝精兵,在田疇的帶領下,突然出現在烏桓的背後。烏桓首領蹋頓和袁尚、袁熙只好率軍倉促應戰。結果,蹋頓被斬,曹軍俘虜了20餘萬人

。袁尚、袁熙只好投奔了遼東的公孫康。同年秋天,遼東太守公孫康帶著袁尚的首級前來投降。

曹操按郭嘉的計策平定北方,統一整個黃河流域以北地區。在從柳城回來的途中,因水土不服,氣候惡劣,日夜急行又操勞過度,郭嘉患疾病去世。

曹操敗於赤壁之戰,嘆曰:“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又曰:“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故而郭嘉不死,赤壁之戰未必會輸,赤壁之戰不輸,就不可能有後來“三足鼎立”的局面。可見,郭嘉能力之強,以及曹操對他十分的依賴。

東漢末年,各路諸侯割據一隅,虎爭天下。郭嘉對各路諸侯的性格瞭然於心,對他們心理的狀態判斷準確。在郭嘉的謀劃下,為曹操打下了很深厚的基礎,讓曹操成了最強大的諸侯。對於郭嘉的軍事才能,曹操有著很高的評價。38歲的郭嘉去世,第二年諸葛亮才出山。便有一說法“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小編寄語:我是心恬澹,喜歡我的小夥伴,關注加留言,大家一起探討歷史的真相。】


心恬澹


偉大的軍事家毛主席曾說:世上沒有先知先覺,沒有什麼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的劉伯溫,無非是多謀善斷,留有餘地。《三國志》裡《郭嘉傳》值得一讀。這是毛主席對2000年前鬼才能力的肯定,可見郭嘉的影響力。

郭嘉早期投奔袁紹,但認為袁紹並非明主,於是離開。196年,曹操麾下第一謀士戲志才因病去世,荀彧推薦好友郭嘉接替戲志才。曹操與郭嘉相見之後認為能幫助他成就大業的人,非郭嘉莫屬,任命郭嘉為軍師祭酒,之後十年郭嘉成為了最懂曹操的謀士。

郭嘉在曹操賬下屢獻奇謀,立功無數:

1、“十勝十敗論”,即:道勝、義勝、治勝、度勝、謀勝、德勝、仁勝、明勝、文勝、武勝。其中拍馬屁的成分較大,但也正因如此讓曹操有了戰勝袁紹的信心,也給予了所有曹軍信心,是曹操打敗袁紹的重要條件之一。

2、消滅呂劉,解後顧之憂。郭嘉勸說曹操在於袁紹開戰之前應先消滅呂布和劉備,不然兩人肯定會在曹操與袁紹開戰之時背後搞小動作。

3、預測江東小霸王之死。在曹軍和袁軍官渡對峙的時候傳來江東小霸王孫策將要趁火打劫,準備偷襲許都,導致曹軍人心惶惶。郭嘉在此緊要關頭卻斷言說:“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後來孫策果然死於許貢的門客的刺殺。

4、佯攻劉表,等二袁內亂。袁紹病逝之後,曹軍攻擊袁譚袁尚,並且連戰連捷,當時曹軍諸將認為應當一鼓作氣攻破二袁。此時最初的主戰派郭嘉確認為二袁本來就有間隙,而且手下謀臣也不能一心,如果此時攻打,二袁肯定一起抗曹。不如先假裝攻擊劉表,讓二袁內亂,消耗二袁的兵力。曹操再次採用了郭嘉的計策,果然,二袁內亂,曹操乘機將其逐個擊破,減少了損失。

5、兵貴神速,奇襲烏桓。袁尚被擊敗以後逃入烏桓,曹軍諸將認為胡人貪婪不義,不會幫助袁尚;而且烏桓偏遠,如果攻打烏桓的時候劉表乘虛而入並定會兩面受敵。郭嘉認為袁紹曾多次幫助胡人,袁尚不死終究是一個變數,而且胡人也肯定認為地處偏遠,曹軍必定不會出兵,不如此時奇襲烏桓。並且路途中郭嘉認為速度還是太慢了,勸說曹操丟棄輜重,輕兵速進,攻其不備。

然而一代鬼才卻英年早逝,終年37歲!曹操在郭嘉死後說過,本想在自己百年之後託孤給郭嘉,但沒想到郭嘉英年早逝。赤壁之戰失敗後,曹操痛哭:“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現在有很多人拿郭嘉和諸葛亮作比較,我認為這是沒有意義的,自古以來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雖然兩人都是戰亂年代最傑出的人才,但是卻不是在一個時代,不能以成功輪勝負,不好比較。但我認為郭嘉在曹軍陣營眾謀士中對人性的把控以及軍事大局觀當屬第一。


開心侃史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對三國有點兒興趣的人幾乎都知道這句話。這麼一位只要還活著就能把諸葛亮嚇得不敢出山的人物,必定是位大牛。本著較真的精神,翻遍了《三國志》沒能找到這句話,在《資治通鑑》中也沒找到出處,郭嘉粉羅貫中老先生寫的《三國演義》中,好像也沒有這句話。

後來知道了,原來是易中天先生說的,鐵粉無疑!“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已經夠讓人驚奇了,至於“郭嘉不死便無三國”,不是郭嘉有多麼恐怖,而是這句話更讓人恐怖一些。

《三國演義》給諸葛亮封了神,畢竟諸葛先生還是很有些本事的。如今郭嘉粉們也給郭嘉封了神,說明郭嘉先生也是有些本事的。

本事一:慧眼識人

陳壽在《三國志》中這樣記載的:

“郭嘉字奉孝,潁川陽翟人也。

初,北見袁紹,謂紹謀臣辛評,郭圖曰:“夫智者審於量主,故百舉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於是遂去之。”

郭嘉是潁川陽翟人,就是今天河南禹州市。他最初是跑去袁紹那兒混,然而他很快發現袁紹有兩個大缺點:一是不懂得用人,未掌握HR精髓,二是思慮過多,決斷力不強,不具備能一錘定音的董事長素質。於是,他捨棄了難以做大的袁紹,跑回家讀書(種地?)去了。

他這一回家就待了6年,直到有一個人死了。死了的這個人叫戲志才,是郭嘉的老鄉,也是潁川人。

戲志才是給曹操當軍事參謀的,也是有些本領的。他死了後曹操很捉急,就要荀彧給推薦個人好頂上缺。

這位荀彧也是潁川人,他不僅是潁川的士族領袖,更是曹操的總參謀長。於是,荀彧將自己的小老鄉郭嘉推了出來。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曹操先請來了程昱,程昱推薦了郭嘉,而荀彧的反應則是猛省曰:“吾幾忘卻!” 差點忘了、忘了……

荀彧像

“召見,論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從此之後,郭嘉就跟著曹操混了,這一年郭嘉27歲。好像諸葛亮也是在差不多這樣的年齡出山幫助劉皇叔的,所以說,大好青年們一定要重視27、28這個年紀,在這個年齡段一定要選擇一位好上司,跟對人。

對於郭嘉,是不是可以這麼說:“志才不亡,郭嘉不出”。假設青年才俊戲志才沒有早死的話,估計郭嘉得在家種一輩子莊稼。

本事二:意志頑強

郭嘉在曹操那兒立的第一個功勞是在攻打呂布的時候。

“徵呂布,三戰破之,布退固守.時士卒疲倦,太祖欲引軍還,嘉說太祖急攻之,遂禽布。”

曹操征討呂布,連勝三仗,呂布依城固守。在古代沒有大炮,攻打有堅固防禦工事的敵人是一個技術難度很高的工作。當時部隊很疲憊,統帥曹操動搖了,想到了撤軍,荀攸、郭嘉站了出來說:“呂布勇而無謀,今三戰皆北,其銳氣衰矣。三軍以將為主,主衰則軍無奮意。夫陳宮有智而遲,今及布氣之未復,宮謀之未定,進急攻之,布可拔也”(《三國志·魏書·荀攸傳》)

意思就是:我們疲憊呂布更疲憊,我們困難呂布更困難,堅持最後五分鐘我們就能勝利!荀攸是潁川謀士集團的二號人物,是僅次於荀彧的第一副總參謀長,他的話堅定了曹操的信心。

曹操聽從了他倆的建議,命令部隊加緊攻擊然後就取得了最終勝利,呂布被抓到後劉備落井下石導致呂布被處死,赤兔馬也被曹操繳獲,後來送給了關羽,至於貂蟬不知道最後落到誰的手裡,便宜了哪個淫賊。

許多年以後,粟大將將堅持最後五分鐘發揮得更是精妙,在孟良崮圍殲74師,在豫東戰役圍殲區壽年兵團,在攻擊不下敵人援兵已接近5裡地時,發起最後總攻全殲守敵取得戰役勝利。

本事三:審時度勢

早先,劉備被呂布欺負丟了徐州,不得已投奔曹操,曹操給了劉備豫州牧這個官做。

有人對曹操說:“備有英雄之志,今不早圖,後必為患。”曹操問郭嘉該當如何,郭嘉說:“有是。然公起義兵,為百姓除暴,推誠杖信以招俊傑,猶懼其未也。今備有英雄名,以窮歸己而害之,是以害賢為名也。如此,則智士將自疑,迴心擇主,公誰與定天下乎!夫除一人之患以沮四海之望,安危之機也,不可不察。”曹操含笑而說:“君得之矣”(《資治通鑑·卷第六十二》)

於是,曹操給劉備補充了兵員糧餉,派到沛(今江蘇沛縣),收集散兵以對付呂布,為曹操之後滅呂布做出了貢獻,否則也不會有呂布被擒後劉備落井下石那一段——誰讓你搶了俺的徐州讓俺做不成大軍區司令!

建安四年(199年),就是殲滅了呂布後第二年,曹丞相奉迎漢獻帝遷都許昌,獨掌軍政大權,總攬朝政,漢獻帝成了傀儡。

皇帝發出了“衣帶詔”,車騎將軍董承接受皇帝衣帶詔,與劉備及長水校尉種輯、將軍吳子蘭、王服等,密謀除掉曹操。而這時,曹操認為天下英雄也就是他自己和劉備兩個人。然而曹操雖然嘴上這麼說,但是心裡可能不是這麼認為的,剿滅了呂布讓曹操有點飄飄然,他做了件糊塗事,竟然放跑了劉備。

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瞧把劉備嚇得,筷子都掉了,能不能好好吃頓飯。

劉備一直找機會想要脫離曹操控制,趁右將軍袁術潰敗,主動請求跟大將朱靈前去截擊,曹操答應了。郭嘉、程昱、董昭等聽說此事,都說:“備不可遣也!”(《三國志·魏書·郭嘉傳》)派人去追,已經追不上了。這就為以後的三國奠定了基礎。

郭嘉對劉備前後態度的變化,是根據具體情況給出的精準判斷,正可謂此一時也,彼一時也!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車騎將軍董承等企圖刺殺曹操的計劃洩漏,董承、王服、種輯皆被屠滅三族,唯獨參與密謀的劉備逃脫在外,且勢力越來越大。

曹操準備去打劉備,很多人都勸說他,擔心攻擊劉備時袁紹從背後襲擊。曹操則說:“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為後患。”郭嘉告訴曹操:“紹性遲而多疑,來必不速。備新起,眾心未附,急擊之,必敗”(《資治通鑑·卷第六十三》)。

於是,劉備又敗了,只得逃跑投奔袁紹,而且大小老婆也被曹操捉了去,連帶關羽也投降了。

本事四:能掐會算

打敗了劉備,曹丞相迎來了與北方最大的強敵袁紹的官渡決戰。戰前,袁紹擁有強大的幽州突騎和冀州強弩,曹操有點兒害怕。荀攸跟曹操分析了雙方的形勢,指出了“四勝四敗”。郭嘉在此基礎上發揚光大,提出了“十勝十敗”論,將曹操能夠戰勝袁紹的理由理論化,堅定了曹操殊死一搏的決心。

就在雙方在官渡相持不下時,傳來了江東小霸王孫策要北渡長江襲擊許都的謠言,一時間許昌告急,軍心動搖。

郭嘉說:“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豪雄傑,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三國志·魏書·郭嘉傳》)。

果然,孫策很快就被刺客暗殺了,要說這刺客是郭嘉所派我可能也會相信。

官渡之戰袁紹大敗,又氣又羞愧吐血而亡,小兒子袁尚繼大將軍及冀州牧位,令長子袁譚率少數兵力防守黎陽。

曹操率軍攻擊,雙方互有勝負,曹操計劃整頓軍馬再戰三百合。郭嘉卻說:“袁紹愛此二子,莫適立也。有郭圖、逢紀為之謀臣,必交鬥其間,還相離也。急之則相持,緩之而後爭心生。不如南向荊州,若徵劉表者,以待其變;變成而後擊之,可一舉定也”(《三國志·魏書·郭嘉傳》)。曹操對其言聽計從:都能算到孫策會被暗殺,算算袁家兄弟會窩裡鬥估計也是準的。

郭嘉又算準了一次。

曹操撤軍後袁家兄弟果然發生了內訌。曹操再率大軍進攻,各個擊破,輕而易舉地佔領了青、冀、幽、並河北之地。

本事五:用兵如神

郭嘉掐算的本領之後又施展了一次,這一次算的是兩位劉皇叔:劉表和劉備。

曹操在征服了河北之後,直接面對北方的少數民族烏桓。早在漢高祖劉邦時,匈奴冒頓單于崛起,率領匈奴最先打敗了東胡。東胡失敗後向東逃跑,一支逃到了鮮卑山,南北朝時鮮卑南下滅了司馬懿家建立的西晉,後來在肥水之戰時被東晉謝安打敗,從而避免了漢民族的滅亡。另一支逃到了烏桓山,曹操打的就是它。

曹操打烏桓,類似的問題再次出現:北征時害怕有人從後背襲擊,這一次怕的是中原板塊最南端的荊州,因為此時,西涼隴右、關中板塊、河洛盆地、山東丘陵、河北板塊以及中原板塊的大部分都在曹操控制之下,中國北方只有荊州在敵對的劉表和劉備手中。

郭嘉認為:“公雖威震天下,胡恃其遠,必不設備。因其無備,卒然擊之,可破滅也。且袁紹有恩於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烏丸之資,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動,民夷懼應,以生蹋頓之心,成覬覦之計,恐青、冀非己之有也。表,坐談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備,重任之則恐不能制,輕任之則備不為用,雖虛國遠征,公無憂矣”(《三國志·魏書·郭嘉傳》)。

郭嘉再次算準了。在北征烏桓戰役中,兩位劉皇叔幾乎都無所作為。錯了,劉備幹了件大事——三顧茅廬!

曹丞相率軍揮師北上,進至易(今河北雄縣西北,即雄安新區)時,郭嘉又獻策說:“兵貴神速。今千里襲人,輜重多,難以趣利,且彼聞之,必為備;不如留輜重,輕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三國志·魏書·郭嘉傳》)

曹操依計施行,迅速取得了戰爭勝利。然而,就在這次戰役中,郭嘉病倒了,在古代的醫療條件下沒能活過來,在為曹操打工11年後病逝。

郭嘉之死令曹操哀慟不已,曹操有言:“難奉孝為能知孤意,”(《三國志·魏書·郭嘉傳》)這說明郭嘉不僅智商高,情商也高。對於心意相通的郭嘉,曹操原準備派上更大的用場:“諸君年皆孤輩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後事屬之,而中年天折,命也夫!”(《三國志·郭嘉傳》)意思就是曹操準備在平定天下後,荀彧、荀攸、程昱、陳群等等這些歲數比曹操大或者與曹操同輩的人算是完成了歷史任務,曹家天下交給郭嘉這位青年人(中年人)來輔佐。

郭嘉是很有些本事,但是也不是郭嘉粉們拔得那麼高,至少在陳壽看來,郭嘉也僅僅是曹操眾多謀士裡面的一流謀士,高級參謀。郭嘉前面排了二十二個謀士,第二十三位的郭嘉跟程昱、董昭、劉曄、蔣濟、劉放擠在一個合傳裡,字數也是最少的。

曹操之所以能夠平定北方,在三國中佔了大頭,主要依靠的是士族。對於曹操最重要的是收了荀彧,幫助他整合了潁川士族。

劉備之前四處奔逃一敗再敗,主要原因也是因為缺少一位荀彧那樣的士族領袖人物。好不容易得了位陳群,卻被荀彧使了美人計招去當了女婿,給曹操編寫《魏律》和設計九品官制去了。

終於,在郭嘉病重彌留之際,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此後劉備的班底幾乎都是諸葛亮幫助配備的,劉氏集團公司自此步入了上升通道。

諸葛亮出山後,郭嘉就去世了,歷史上也就少了兩位高智商、高情商人物的精彩對決。如果非要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話,反過來說就是“臥龍一出,嚇死郭嘉。”


我淡如菊


郭嘉不死無三國!

這隻能算是一個假設,並且只能是學術範圍內的假設!

在戰略上並不成立!

那麼原因何在呢?各位請看:

郭嘉VS 諸葛孔明

郭嘉之戰力:

1,十勝十敗論,曹操想討伐袁紹,但是擔心自己不具備與袁紹抗衡的能力,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之說。這套理論不僅振作了曹軍將士的鬥志,更幫助曹操擬定了遠期和近期的作戰目標。

2,驅虎吞狼”,就是離間呂布和劉備,令他們反目成仇。結果是他成功了,呂布奪取了劉備的徐州,劉備走投無路只好暫且歸依曹操。後來下邳一戰也是郭嘉提出的建議打破了僵局,令曹操攻破城門,斬殺了呂布。

3,官渡之戰是三國的三大戰役之一,這場戰役尤其體現了郭嘉的重要性。他的十勝十敗論(也有說荀彧)讓曹操徹底下定攻袁決心。

4,他準確預知到孫策死於刺客!

5,判定袁紹的兩個兒子滅亡於內鬥。

6,曹操對郭嘉的評價:“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曾“欲以後事屬之”。

諸葛孔明之戰力:

1,“隆中對”判定三國鼎立之局勢,諸葛亮精闢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提出了首先奪取荊、益作為根據地,對內改革政治,對外聯合孫權,南撫夷越,西和諸戎,等待時機,兩路出兵北伐,從而統一全國的戰略思想!

2,火燒新野、火燒博望,阻曹軍連勝勢頭!

3,赤壁鏖兵,聯吳破曹!

4,以退為進,巧借荊州,使劉氏天下終有寸土!

5,謀取西川,奠定三國鼎立局勢!

6,劉備對諸葛亮的評價:“孤之有孔明,猶魚之得水也!”並在臨終託孤!

諸位看到這裡應該得出正確的結論了,第一,郭嘉沒有諸葛亮的洞察力強,因為郭嘉在投奔曹操之前,見袁氏勢大曾投之,後對其失去信心才投曹操。而諸葛亮從一開始就看好劉備,並且運作出一個躬耕於隆上,三顧茅廬的局,在劉備最最需要他的時候方才出場!這也是讓世人誤以為“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其實這只是巧合,郭嘉正好這一年病死!第二,郭嘉謀略不及諸葛亮,因為郭嘉擅長計將安出,就是面對局勢提出最優的解決方案,如劉備投奔曹操後,郭嘉建議軟禁之,後來曹操讓劉備攔擊袁氏,郭嘉又建議曹操不能放走劉備,但是已晚了!而諸葛亮都是謀而後動,就是說每一件事還沒有發生,他就已經算到了結局,如舌戰群儒,草船借箭,都是胸有成竹,運籌帷幄之中!

所以說“郭嘉不死無三國”就是個偽命題,諸葛亮已算定,郭嘉不死,一般的小計策對曹操沒有用,也不過多費點腦細胞罷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大不了往後推遲個十天半個月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