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途摩旅预防轮胎被扎后无法骑行需准备哪些装备?

爱越野的酷路泽



专业解析摩托车故障,精准推荐所需车型。大家好,我是 骑士分享 欢迎您的关注!

长途摩旅出现扎胎的几率还是比较大的,毕竟车胎和路面是直接接触的,在加之路况多种多样,所以无形中就会放大这种几率。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预防或者解决这种故障呢?

这就要从我们的随身携带物品说起来了,为了避免出现因为扎胎后无法行驶的现象出现,我们必须要准备相应的补胎工具和相关耗材,其中比较常见的有打气筒,胶条,补片,内胎,补胎液,扒胎工具,以及拆卸轮胎所用的扳手。
1.充气装置,打气筒或者充气泵在轮胎漏气不是很严重的前提下,可以有效的延长车辆的行驶距离,其次补胎后也需要给轮胎充气,所以充气装置是必不可少的,一定要随车携带。


2.相关耗材,胶条或者补片是修补不同轮胎的必备耗材,对于真空胎来说,胶条是最简单直接的修补材料,并且效果也非常明显,只要操作到位常见的破损面都是可以修复的。而贴片则是有内胎轮胎修补时所需的材料,所以还有根据车辆轮胎的形式,携带相关的材料。
3.补胎液,补胎液是一个比较神奇的东西,它对于破损面不大的小伤口可以起到有效的修补作用,并且可操作性也比较强,操作手法也比较简单,所以补胎液也是必备工具。


4.扒胎工具,扒胎工具对于真空胎来说意义不大,因为真空胎和轮毂的接触比较紧,所以常规的这种工具可操作性并不大,其次一些小的伤口对于真空胎来说没必要拆卸修复,所以它主要针对的是有内胎的轮胎,有内胎的轮胎只有将内胎拆卸出来才能进行修补,因此扒胎工具和相关扳手也是必备物品。

以上的项目虽然看着有些多但都是有必要的,不过我们完全可以进行压缩精简,因为现阶段的大多数车辆采用的都是真空胎,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只携带充气装置,胶条,以及补胎液,只要这三样东西再手,常规的轮胎被扎都是可以轻松应对的,也可以有效的避免因为轮胎被扎后无法行驶的现象出现。

当然行驶过程中定期对轮胎进行异物的清理也是很有必要的,除此以外还要检查轮胎的气压,让其一定要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这样就可以降低轮胎被扎的几率。

总而言之,携带相关物品,定期检查车辆就可以有效的避免和降低轮胎被扎的几率,即便出现了轮胎被扎的现象,也没必要过度恐慌,只要携带补胎液,打气筒,胶条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骑士分享


不请自来!


摩旅是个惬意的事,但长途摩旅需要准备的工具因人而异,不是每个玩摩托的人都具备修车师傅的技能。但无论是小白还是摩旅老鸟,在工具之外都需要具备简单的摩托车爆胎、换链条等简单动手能力;你得知道如何拆、如何修、如何安装;最好是同一个故障知道好几种处理方案,至于需要什么样的工具,我来说说,先说修车类工具


1、充气工具

有钱就入手可以通过点烟器来启动电动充气筒,最好带胎压计,可以根据天气及路况调整胎压;毕竟你补完胎之后就需要充气。


2、拆卸工具

套筒工具及轮胎外胎拆卸工具,网上有成套的,买现成就好,要注意的是,如果轮胎是需要拆摇臂、前叉等情况,还需要准备可以拆这两个地方大螺母的套筒工具(并且需要注意拆卸前的刹车调整方式;准备高品质自补补胎(不要贪图便宜),辣条;如果是高档车胎,建议慎重使用辣条


3、内胎

如果你不是真空胎的话,那么是有内胎的(一些老款摩托或入门摩托会采用);在摩旅之前就需要搞清楚轮胎是真空胎还是传统的内外胎,如果是有内胎的,最好多背几条内胎装行李中,一旦出现扎胎、爆胎等情况,不会修补就直接更换,等到了修摩托车的地方再修理就好。


除了以上的工具之外,再次提醒一下,长途摩旅路况未知,环境未知。一旦出现扎胎,需要就地先处理,不能继续骑行,容易出事;找出扎胎位置及是否有钢丝、玻璃、钉子等物还在外胎中,需要拔出。其次,要掌握自己摩托车的轮胎修补技巧,并会使用随身携带的工具,知道什么情况用辣条,什么情况用修补液。最后,打气筒最佳选择电动,手动太耗力气,如果有内胎最好直接多带几条。

以上供参考!


DQ视角


如果带内胎的车,可以在内胎里面灌点自补液,对付小点的眼可以补上,最好多带一条内胎预防,真空胎的,预算不错的话,可以出发前换上正新的功夫龙轮胎,这个轮胎的好处是胎壁特别硬,厚,在完全没气的情况下,可以让你40码左右速度正常骑行几十公里而不会伤轮毂,当然这种情况适合应急,长途出发,补胎胶条和打气筒最好带上,这种补胎的方式简单,没有动手能力的都能自己补胎


自由骑迹


带备胎,还要带补胎工具还必须要自己能装卸能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