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些中小学,不公布考分,只公布abc等级,掩盖了学生的学习问题,对学生会有影响吗?

数理化课堂


掩盖不了,更直接了。等级制,说明等级有用,重过程了。一考定终身不存在了。看大学就知道了。不合格的肯定通知家长,毕业证混不了了。真不发毕业证时就怕了。

这也是减负,提效的必然。差生补习需要有老师建议。当然绝不允许在职的干。爱因斯坦就干过补习老师。

实际上,不排名了,反而给出了具体意见,比只排名任其自生自灭更能促进学生学习实践。

家长不用担心,一切在改,先是高招,后是中招,小升初,都在改。


滨海有极


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问题多多:

1、“现在有些学校”说错了,不是有些学校,是所有的中小学校都必须这样做,如果现在还没有这样做,是违反了国家规定,是错误的行为。

2、不公布考分,只公布等级,掩盖了学生的学习问题。说出这样的话,只能说你很无知,不知道国家政策。教育部等9部门,印发的中小学生减负通知中明确规定,任何学校和老师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学生考试实行等级评价。学校这样做是在执行国家政策,完全正确,没有任何掩盖的意图,完全是你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我知道很多杠精看到这里还会死扛,所以把文件截图放在这里,如果不是文盲的话,应该能够看懂。

在我截图的这5条规定中,如果想找学校毛病的话,还可以找一些。比如说,可以指责学校,一二年级老师没有布置书面作业,可以指责学校,现在考试次数太少了,导致学生成绩不好,可以指责学校不搞比赛……这些都是一些喷子常用伎俩,一点也不新鲜。

现在有些人很可笑,你这样做他就那样说,你那样做他就这样说,反正都是学校的不是,学校不管怎么做都是错的。而自己 随便怎么说都是对的,学校公布学生成绩的时候,这些人跳出来说,侵犯了学生的隐私,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对学校老师死缠烂打,不依不饶。现在学校不公布成绩了,规定打等级了,这些人马上又跳出来说,学校在掩盖学生学习问题。

学生是否合格,归根到底在于家庭。孩子一出生就在家庭中接受教育和影响,只有达到入学年龄后进入学校才成为学生。学校只是在孩子达到一定年龄的时候,承接了部分的教育任务。学生进入学校时,已经不是白纸一张了。如果家长,懂得教育懂得道理,放手让学校去教育管理,孩子即使有一些不良倾向,会在学校教育中得到改正。相反,已经有了不良倾向,却不让学校教育管理,还对学校横加指责挑三挑四的家长,其孩子不可能成为合格学生,问题学生都是从这些家庭中而来。

可笑的是这些家长不但看不到自己的问题,从来不懂得反思自己的行为,而总是反过来指责老师,指责学校,错误都是别人的,可怜可笑。现在21世纪了,是言论自由的社会,放在封建时代,这些人100个头也不够砍的。还是庆幸生活在美好的时代吧!


当代师说


你的观点不正确。

教育部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不准许公布学生的具体分数,考试成绩为ABCD四个等级。掩盖不了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显示学生在学习上的程度。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自己了解的最清清楚楚,体现在教师与家长的交流上,也体现在学生的评语上。


如果家长对自己孩子学习很关注,平时把心放在孩子的学习上,不会有这方面的疑问;如果平时忙于工作、挣钱,只关注期中、期末的考试成绩分数,这样,你永远无法了解孩子的真实学习情况。

(1)、学校不再公布学生的考试分数,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上的转换,让家长彻底抛弃“分数是学生命根”的传统观念。

也让家长明白孩子要在社会上立足,立于不败之地,靠分数是错误的,要靠学生的技术能力,要靠多门技能。

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考试分数显示是片面的,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具体情况,才能发现学生学习上存在的缺点,才能因材施教,制订可行的提高措施。


(2)、学校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不是以具体的分数出现,而是以ABCD的档次公布给家长,实际上要求教师和家长,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培养。

例如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要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过程,理解和运用的方法、能力和分析问题的技巧上的提升。一、二年级晚上不布置书面作业,但是一定有语言类的作业。

有感情地读课文,向爸爸妈妈叙说发生在围围的一件事情,要有条理地说出事情的经过;回家后帮助妈妈做家务劳动(刷碗筷、拖地),要说出做家务的先后顺序和自己的感受。

虽然不是书面作业,但是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口才表达能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要比成绩展示给家长看强的多。

(3)、家长要了解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平时要把心放在孩子的学习上,而不是放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


例如,学生在做家庭作业时,书写上是一丝不苟、朗读课文是否熟练有感情,从这里可以看到学习态度是否端正、认真,是否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学生的家庭作业是否独立完成,语、数、英哪些作业错误多,是否有偏科现象。

平时多与学生交流,了解思想状态,要比关心学生的分数重要。

现在,人活着的希望,是为了下一代,不能只顾争钱,只顾学生的分数。家长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这才是根本。


周文生WS


从过家层面选拔人才来看,分数根本不重要,你以为全国孩子如果都考700分以上就能都上985清华北大么?到时也只会把录取分数提高到只接受几万人的水平,如果全国孩子都只考500多分,985清华北大的录取分数同样可以😊低到只录取几万人的水平,教育考试只是国家相对公平选拔人才的手段,因为资源就这么多。所以死学考高分数并不是国家需要的,但是国家又不能介入过多让你们劳逸结合,其实国家考试选拔人才真正想选拔的是那种不怎么努力就能考高分的人,因为这种人是最聪明的人,靠努力夜里学到十一二点周末参加补习班最终考高分的层国家层面来看并不太需要这样的人,因为这种人走向工作岗位和研发岗位有一定的思维局限性,那种看上并不是很用功的人考取高分的工作后思维能力局限性很小。


用户52277440180


个人觉得会。100和90是同一个等级,十分啊!考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该公布就公布。优和良都差20分了,学生都只是觉得差一个等级而已……中国不是国外,竞争激烈对手太多,一来通过等级只会让孩子觉得放松,轻视一来就存在的差距。悲哉!

所谓的保护孩子自尊心不过是把玻璃心过度保护、延续!


咸鱼对咸鱼


这个不是有些中小学不公布考试成绩不公布排名,而是相关文件要求、减负规定要求,所有的中小学一律不准公布成绩,不准公布排名,只能以等级的形式发布学生成绩。

其实自己的孩子是你清楚,就算不这样做,他们也能够了解自己孩子存在的问题,如果真的关心孩子的话,凡是平时承担起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的家长,他对孩子真的是比较了解的,自己孩子什么样的水平,什么样的情况,对知识掌握程度,这些家长也容易跟老师积极沟通,会从老师那儿获取孩子的情况。当然也有一种家长,平时对孩子也只是对生活上的关注,从来不会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学习过程,也很少和老师沟通,这种情况下如果就容易出现一些问题被遮盖了,孩子学习上出现什么大问题,他们都还不知道。

只是我们目前实行的等级不是很科学,比如小学高段我们是80分以上都是优秀,80分和99分或者100分都是优秀,这个等级的范围太大了,而我们知道80分和99分的孩子他们是相差很大的。我倒觉得可以缩小等级之间的差距,比如说90分以上为优秀,80~90之间为良,可能这样更能从等级上反映出孩子的真实学习情况。

同时等级制的一个不科学的地方,主要是以期末考试分数为依据,这个不能完全反映出素质教育的成果,如果能把这个等级融合平时课堂上课情况,作业情况等和家长在家里对孩子的评价,各占一定的百分比,这样的等级制度我觉得还比较科学一些,能够反映孩子的全面水平,而不仅仅是学习成绩方面。

当然教育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慢过程。


杨锅来了


我不是教育者,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家长,我只希望孩子学习在进步中,孩子努力学习亦希望知道自己有否进步,即使提升一分亦算進步,大家亦清楚知道等级越高,进步难度越大,等级不能仔细反影进步还是退步,即使每次测验考试都是A级又如何,其实可能在退步中,迫在眉睫也不知,直至跌落B级才知道,分数是切切实实反影努力成果,不需任何遮遮掩掩,若然坚持只有等级不公布分数是为了学生好,那么我提意等级再分仔细一点,例如A+,A,A-,好让学生和家长清楚了解孩子们学习情况,可增加动力求进步求保持。


khfamily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我国的教育越来越趋于人性化,合理化。不公布成绩而是用等级代替,最重要的原因是体现我国教育“成绩不是评判孩子优秀的唯一标准”的理念,提倡孩子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而另一方面是为了给孩子减负,有些家长看到孩子的分数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从而进行大量的补习班教育。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避免孩子家长因为孩子的成绩而到处攀比,形成一种不好的风气,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其实站在学校的角度,第一是教育部门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的政策规定,不得不实施。第二不公开学生的成绩,确实可以节约一定的教育资源,并不是为了掩饰学生的学习问题,A级和C级学生的在校成绩肯定有很大的区别,这种等级制排名做法往往是对孩子的一种保护,并没有太多的影响。

但是作为家长,第一想要更直观的了解自己孩子的现状。从而对孩子进行一个更加合理的家庭教育。即使孩子考试不理想,但是也应该锻炼孩子敢于接受失败的心理。分数是衡量孩子近期是否进步最直接的表现,也是为孩子制定学习目标的关键参考物,很多家长教育孩子会经常说到:你要努力学习,争取超越某某。如果没有了分数,学习成绩中上层的A级同学完全没有了自己的奋斗目标。这也是一种不好的影响。



在我看来,班内A级同学都应该公布分数,B级同学中的第一名公开分数,C级同学中的第一名公开分数。一种折中的方式,这样相当比较合理。在或者平常的小测试用等级制,但是每学期的期末考试公开分数。其实对于学校不公开分数的事情来说,是利弊共存的。我们应该用辩证的思想去看待它。不管学校也好,家长也罢,总之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星期久看点


人要接受真实的自己,要认识,学习,遵守真实的社会规则,而目前这样的教育是在给孩子虚构了一个看似真实的规则,当孩子走向社会之后,发现学到的规则和社会不一样,心理的落差导致的后果才可怕。成绩可以不排名,但是在社会上,处处都有排名,是不是打工可以不要绩效考核?升职加薪不要排名?不能想象这些孩子长大了心理有多脆弱


ergertale


2009年时,教育部就曾下发文件规定,各地要对小学、初中、高中的考试科目,考试次数,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加以科学的规范,不得以升学率对学校排队,不得以考试成绩对学生排名。

2017年12月,教育部公布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其中标准规定考试成绩不进行公开排名,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只不过2009年印发的是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不具有强制性,因此,当时没有多少人在意,也没有学校严格的按照指导意见去执行。

而2017年印发的是强制规范标准,因此很多省份都出台了相应的措施,要求学校不再公布成绩排名。

学校不得公布学生的成绩,这一措施出台之后,在网上确实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措施出台之后,有媒体做了一份调查,调查的结果显示有83%的家长,不太赞成这种做法,并表示希望看到学生的考试成绩,其中有52%的家长觉得看到孩子的考试成绩也行,看到等级赋分也可以。

不论家长赞成不赞成,教育部既然出台了规定,那么,学校就要严格的按照该标准去执行,并且有些地方执行的是相当严格。

就在今年6月份,河南的某老师,把学生默写古诗文的成绩发到家长群上,引起了家长的强烈不满,有家长声称,老师的这种做法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后来,这名老师不得不登门赔礼道歉。

教育管理部门要求学校不得公布学生的成绩,主要是想通过这项措施,改变现在的“唯分数至上”的教育评价标准,引导现在的教育评价体系,从以分数评价老师和学生转向,以成长来评价老师和学生。

而有一部分家长,反对公布学生的成绩排名,主要是因为觉得,公布成绩排名自己脸上没面子,孩子脸上也没面子。

而大部分家长的想法,可能和题主的想法是一样的,认为不公布孩子的原始成绩,不公布学生的成绩排名,家长就没办法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态。

前几天还在和一位家长聊天,这位家长说:“现在的学校不公布成绩排名,每次考试只知道孩子得了A,但是不知道这个A,具体代表什么含义,可能所有的学生都是100分,而你自己家的孩子只考了90分也得了A。”

家长的这种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现在的高考还是以成绩定成败。你的高考成绩比较高,你就能够报考好学校的好专业,而好学校的好专业意味着,薪资待遇比较高,发展前景明朗的工作。

如果看不到考试成绩排名,那么就看不到自己家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的差距。

开始的时候可能只是微小的差距,但随着量的积累,这种差距可能从量的差距,变成了质的差距。

不过,作为一名一线老师,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我个人还是比较赞成,学校不公布学生的成绩排名的。

第一,学生的成绩并不能够反映学生的全部学习状况。

如果你观察一下周围的学生,你就会发觉有一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成绩非常好,但到了初二以后,成绩一落千丈。

还有一部分学生,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学习成绩都非常好,但进入了高中以后,学习成绩开始慢慢变得不行了,在高考中,也没有考上比较好的大学。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的因素有很多。

比如像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

在中小学阶段,孩子的学习成绩比较好,并不能够代表孩子就擅长学习。

有些孩子学习成绩是非常好,但是在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甚至是学习方法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这类学生进入到高中阶段之后,没有了老师的管教,没有了父母的督促,学习成绩可能很快就掉下来了。

如果在中小学阶段,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又不太关注孩子的成长,不关注孩子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培养,那么随着学习难度的加大,学习竞争变得激烈,孩子很有可能会表现出严重的“后劲不足”。

第二,在小学和初中阶段,95分和100分之间的差距,并没有很多家长想象的那么大。

因为考试成绩,会受到很多偶然因素的影响,因为95分和100分之间的差距,并没有家长想象中的那么大。

两个学生的水平差不多,可能一些偶然的因素,就会导致一个学生考了95分,而另外一个学生考了100分。比如,一个学生考前睡眠比较充分,而另外一个学生考前,身体出了点小状况。

因此,从考试的角度来看,设置等级分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目前有些地方的中小学学生成绩等级规定,确实有很多问题。

比如有些地方只设了A、B、C三个等级,也就是优秀、及格、不及格。

这种粗糙的,不科学的等级设置方式,确实会掩盖学生学习中的很多问题,因为一个学生考80分和考95分肯定是有很大差距的。

如果学校的考试成绩等级设置比较合理,那么等级成绩,还是能够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的。

比如,可以设置成A+、A、A-;B+、B、B-等,同时按照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以及在校表现,按照一定的百分比给学生赋予相应的分数,也就是说有一小部分学生能够拿到A+,有一部分学生能拿到A,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拿到B以上的成绩。

第三,家长想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除了成绩和排名之外,还有其他途径。

有些时候你从孩子的考试成绩中,得到的信息,还没有你带领孩子做一次试试卷分析,或者检查依次孩子的作业和笔记,得到的信息多。


我是“升学与考试”---分享学习方法,关注教育时事,指导升学规划。期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