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土著18世纪末生产的“蛇炮”!其拥有方便瞄准的可旋转支架


这是一门制作于18世纪末期的火炮,其材质为青铜,产自印度尼西亚地区。

该火炮为长管加农炮形制,其全长80厘米,口径为3.5厘米左右,是一种小型前膛火炮,没有膛线,使用时要从炮口处装入火药、垫片和弹丸,主要发射霰弹和实心弹。

该火炮被称为“Culverin”,音译为叫做“寇非林”,翻译成中文就是“蛇炮”的意思,但人们一般简单的将其称为“长管炮”。

一般这种火炮会配有一个可旋转支架以方便支撑和瞄准,然后安置在船只的船舷,固定在某个射击位置上,使用者通过改变炮身的角度瞄准和调整射程,使用霰弹杀伤敌船上的武装人员,但是这种火炮也可以固定在炮架上,这样能获得相对稳定的弹道,准确度更高,且搬运方便。

长管炮的炮身上一般有蛇形曲线把手,另外这种火炮口径较小,炮身像蛇一样细长

该火炮的结构很简单,本质上就是一个铁管,只不过铁管的末端封闭,有一个小孔可以点燃铁管内的火药。

在大航海时代,东南亚地区的土著国家火器发展的非常迅速,有时候都不比欧洲殖民者差,而且土著工匠们对欧洲科技的引进非常积极,所以当地人制作出了许多多的火器,而这门火炮就是其中之一。

明朝时,奉明成祖的命令,三宝太监郑和多次下西洋,也曾多次路过马六甲海峡,并与当地的统治者结盟,将大量火器送给印度尼西亚人。

印度尼西亚人也通过贸易获得了大量中国制造的火炮,1511年葡萄牙人攻克马六甲时就从当地土著人手中缴获了上千门中国制造的火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