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荊門社區防控"戰線":集中隔離收治,加強網格化管理

口罩沒了找社區,蔬菜沒了找社區,心理有壓力找社區……

新冠肺炎疫情來襲,每個城市的基層社區成為醫院之外的重要防控戰場,每個基層工作者的肩上承擔著宣傳、摸排、防治、消殺、協調、後勤、量體溫等大量日常工作,他們都在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守護著家鄉城市居民的安全。

湖北荊門社區防控

《國際金融報》記者瞭解到,自2月3日以來,湖北省荊門市各街道社區開始陸續將轄區隔離居民送往指定集中隔離點。為做好集中隔離點的收治工作,目前基層社區工作者均處於高負荷工作狀態,許多人常常要工作到凌晨三四點,甚至通宵。人員配備方面,有些社區共有20多名網格員,但平均每人需要對接1000戶以上的居民,為了解決人手不足等難題,社區已經發動了許多志願者參與防控工作。

湖北荊門社區防控

社區工作人員辦理轄區隔離人員交接手續(受訪者供圖)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城市生態規劃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許重光認為,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一個新動向是社區正在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連續作戰集中隔離

2月2日,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印發《關於加強發熱病人、發熱疑似病人及密切接觸者隔離救治和管理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各地承擔屬地責任,採取堅決果斷隔離措施。《通知》提出,各市、州、縣立即徵用位置相對獨立、對周邊環境影響小、具備水電氣和清潔排汙保障條件的賓館、酒店、招待所等資源,迅速改造為集中隔離點。

一夜之後,街道和社區成為了執行此項重要工作的核心單位。荊門市掇刀區掇刀石街道黨委副書記劉登峰向《國際金融報》記者介紹:“目前所在轄區臨時徵用了荊門市安貞醫院和另外6家酒店作為集中隔離點。醫院有37張床位,酒店合計提供房間達373個。”

湖北荊門社區防控

集中隔離點房間內景(受訪者供圖)

24小時有人值守,排查中一人不漏,居家隔離的居民正有條不紊轉向集中隔離點。據劉登峰介紹,轉移到轄區集中隔離點的居民主要分為四類,分別是:確診病例密切接觸者、疑似病例以及其密切接觸者、由漢返荊發熱病人或與由漢返荊人員密切接觸的發熱病人、經核酸檢測轉為陰性的待出院患者。

集中隔離點的密切接觸者觀察期限為14天,計算方法為自最後一次與確診、疑似病例感染者發生無有效防護的接觸。將眾多居家隔離居民轉移至集中隔離點的工作主要由社區眾多基層幹部來完成,並完成日常後勤保障工作。

連日“奮戰”集中隔離點,街道工作人員的狀態可以用夜以繼日來形容。“這幾天街道和社區所有同事都在忙集中隔離點的收治工作,我們不僅要關心送往集中隔離點居民的身體情況,更要保障飲食和心理健康。”一直戰鬥在防控一線的劉登峰告訴記者,這幾天是關鍵時刻,為了落實防控工作,很多同事都是通宵加班。隨著工作前移,社區書記們為了保護居幹人員,隻身一人上一線,接送居民,派送物資。

湖北荊門社區防控

社區協助醫院連夜將隔離人員送往集中隔離點(受訪者供圖)

社區基層工作者正面臨一項艱鉅的後勤挑戰。劉登峰向記者介紹:“集中隔離點中的一些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在飲食上會有很多忌口,這些都由我們來協調和定製服務,再由專業的醫護人員來保障日常需求。”

“陳書記,您好!酒店的被子有點薄,空調不能開,能不能麻煩您送一床被子給我?”位於某酒店集中隔離點的楊先生髮來了微信。“陳書記,酒店裡的一次性水杯用完了,能不能麻煩您派人送一個保溫杯給我?”位於某集中隔離點的宋女士打來了電話。荊門市望兵石社區黨支部書記陳華向記者反映,他每天都能收到類似的各種求助信息,為了及時滿足集中隔離對象的需求,陳華每天都在往返超市、酒店和社區的路上。

記者跟隨街道工作人員探訪了城區幾處集中隔離點。記者在現場看到,荊門安貞醫院大門玻璃上張貼了“發熱病人臨時留觀點”等字樣的告示,距離大門近10米的位置圍起了警戒線,警戒線內停靠著一輛醫用救護車,靠近警戒線邊緣搭著一個臨時的帳篷,這是社區工作人員的24小時值守點。據瞭解,進出醫院都有嚴格規定,除警察和醫護人員外,其他人員一律不得靠近警戒線。

湖北荊門社區防控

湖北荊門社區防控

湖北荊門社區防控

安貞醫院隔離留觀點的午餐交接(受訪者供圖)

據值守的工作人員介紹,這家醫院已經不接診,院內其他病人已經被轉出,目前主要收留了發熱症狀的本地居民,隔離期限滿後,且經過兩次核酸檢測顯示陰性,就可以安排居家隔離。

在此值守的工作人員主要是負責外圍保障工作,為院內的醫護人員和居民提供物資保障,工作人員將所有物資放在醫院門口後,經院內醫護人員消毒之後拿上樓,居民的日常生活由醫護人員來護理。

湖北荊門社區防控

記者隨後來到一家被臨時徵用為集中隔離點的酒店門口。與此前探訪的醫院有些許不同,酒店門口一切如常,停車場依舊停滿了車輛,在距離酒店大門數米遠的距離同樣圍起了警戒線。

湖北荊門社區防控

位於某家酒店的集中隔離點 攝影:夏悅超

湖北荊門社區防控

某酒店集中隔離點值守處 攝影:夏悅超

記者發現,酒店附近均未有明顯隔離點相關提示性告示,一名在現場值守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一是為了避免讓附近居民有恐慌情緒,二是為了保護酒店的隱私信息。據工作人員介紹,該酒店安置的居民主要是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觸者。

社區進入“戰時狀態”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基層社區是防控疫情的重要區域。記者實地走訪了多個社區看到,各個社區均已進入戰時狀態,所有能到崗的工作人員,都在用實際行動守護著居民的安全。

“36.5℃。”記者剛走進荊門市掇刀區掇刀石街道白石坡社區工作點,就被一旁的工作人員喚去測量了體溫,工作人員將記者的名字和體溫登記在了一張表格上,每天進入社區的任何人都要嚴格配合測量體溫。

同時,社區內所有的工作人員都在監督著各自管轄的小區居民體溫情況,以及生活用品和醫療用品等需求情況。

湖北荊門社區防控

白石坡社區居委會辦公場所 攝影:夏悅超

掇刀石街道白石坡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餘良紅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疫情發生之後,社區工作人員取消休假全部返崗,共有25名工作人員在崗。首先,社區對各個小區摸排外地返荊人員;其次,通過微信、QQ群、廣播、橫幅等多種媒介進行防控宣傳;同時,最大限度保障和滿足老年人以及殘障等弱勢群體的日常生活。

根據荊門市掇刀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指揮部2號令,社區居民每戶家庭每兩天可指派1名防護意識強的固定成員外出採購生活物資,其他人員除疫情防控工作、生病就醫等需要外不得外出。

提醒居民做好預防、居家儘量不外出,是社區工作者的主要工作之一。餘良紅說:“我們每天的常態工作是戴著廣播外出宣傳,勸導那些在外溜達、未戴口罩的居民回家,督查所有未按規定配備溫度計、消毒情況未達標的超市,督促所有小區嚴格登記人員進出測量體溫,以及對轄區內全面開展消殺防控的工作。”

物資缺乏是目前社區工作開展的一大難題。“缺乏專業的溫度計是部分小區面臨的問題。”餘良紅說,目前正在督促各小區的物業公司去藥店採購,並聯系防管服務中心進行協調。

通常很多社區網格員要面對上千戶居民,疫情之下,這對於每個社區人力、物力資源的調配都是巨大的考驗。

湖北荊門社區防控

正在工作的網格員,黃色的制服被拿來充當防護服 攝影:夏悅超

“我們轄區覆蓋面比較廣,教育、醫療、商場、酒店等資源豐富,人口居住密度較大,很多都是三無小區。”據餘良紅介紹,臘月二十九至今,社區很多工作者沒有一個完整的休息日,由於每個網格員需對應1000戶居民,人數大約在2000人以上,很多網格員的工作狀態達到超負荷。

為解決人手不足的難題,白石坡社區已經率先推出招募志願者的活動,與社區積分制綁定,鼓勵更多年輕志願者加入其中,經過簡單的培訓,志願者的主要工作包括摸排、消毒、防控宣傳等。

前不久,社區居民郝某因感染肺炎住進了荊門市一醫感染科。由於郝某還患有腦溢血,行動更加不便,社區內只有餘良紅一名男性工作者,眼看情況急迫,餘良紅買到相關日用品後,加戴了一層口罩,套上一層薄薄的外科手術服衝進了醫院。

湖北荊門社區防控

受訪者供圖

“我們也很害怕,因為你根本不知道戴口罩管不管用,有時候會把雨衣等外套當成防護服來穿。”餘良紅說,一線社區工作人員被感染的風險較高,一旦社區內出現了確診或疑似病例,工作人員會改用微信等方式進行密切聯繫。

餘良紅向記者反映,目前居民都很支持基層社區工作者的工作,基層防控工作的開展更加有條不紊。“國難當頭,我們基層工作者必須要衝在前面”。

湖北荊門社區防控

確診患者密切接觸者信息登記表 攝影:夏悅超

與白石坡社區一樣,名泉社區的基層工作者也取消了春節休假,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線。“社區是從1月22日開始做疫情防控的工作。”掇刀石街道名泉社區居委會黨支部副書記、居委會委員朱夢詩告訴本報記者。

“採取地毯式排查外地回荊車輛、外地來荊人員,及酒店、旅館入住情況,對小區返荊人員全面登記,跟蹤記錄並及時上報。截至目前,累計排查轄區居民18626人,其中武漢返荊共計401人,非武漢返荊793人,發熱共計3人。”朱夢詩向記者介紹,“截至2月5日24時,名泉社區確診病例5例,疑似病例2例,集中隔離33人。”

為了做好疫情防控,名泉社區每天承擔了大量宣傳、防治、消殺等工作,除了在轄區LED電子顯示屏、微信、短信等平臺推送防控指令外,每個小區成立一支5-7人的疫情防控志願者服務隊,這些志願者藉助擴音器喊著接地氣的方言走街串巷,勸導各小區公共區域的居民不串門不聚集。每個成熟小區只保留一個出入口,三無小區採取封閉措施,由志願者和工作人員值守,對出入人員進行體溫測量和登記。

“你好,我需要一些抗病毒的藥品”“我家裡需要一提食用油和一些蔬菜。”朱夢詩向記者反映,近期接到了轄區居民的各種需求和諮詢電話,社區工作人員還兼職做“代購員”,到超市、社區衛生服務站幫助居民“跑腿”,每天至少“代購”8-10次。

2月2日上午,望兵石社區工作人員接到北京覃女士打來的電話。據她反映,疫情防控加強之後,過年未能及時回家,其父母住在荊門某小區內。由於父母上了年紀腿腳不便,家中除了米和油,已經沒有任何青菜和水果。覃女士很擔心二老的日常飲食保障,萬分焦急的她只好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求助社區。

經過望兵石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陳華和眾多工作人員的努力,當天就將購買到的蔬菜和水果送進了老人的家中。“在疫情防控嚴峻的情況下,社區是真的將居民的點滴困難都放在心上,真的要謝謝他們的真情服務。”覃女士向記者感慨道。

社區網格員的心聲

“您好,我是社區網格員小羅,提醒您勤洗手、不亂走、出門戴好口罩。”荊門市某街道社區,小羅正和她的同事挨家挨戶上門叮囑居民做好防控。

湖北荊門社區防控

小區掛橫幅(受訪者供圖)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打破了小羅原本平靜的春節。“我是去年才入職,老公1月19日從武漢出差回家後,自行在家隔離。1月26日,我接到領導通知,身體無恙就要來上班。”據小羅介紹,每天的工作主要是為社區各個區域消毒,為居家不方便的居民送物資,和社區衛生院工作人員挨家挨戶測量體溫。

湖北荊門社區防控

上門測量體溫(受訪者供圖)

摸排至今,小羅所在的網格內有一所小區出現了3戶疑似病例。“疑似病例主要由醫院和小區物業向我們提供,還有一部分是我們自己打電話詢問的。”小羅向記者反映,2月2日以前,摸排到疑似病例後,她和社區衛生院工作人員每天都會上門測量體溫,“近期有關部門已經把疑似病例轉移至集中隔離點,這塊工作不歸我負責”。

除了緊張忙碌的工作,小羅也在擔心自己的健康保障。“社區一共發給我30個口罩,防護服和護目鏡是沒有的”。由於每天都要接觸一些居民,小羅和同事將雨衣臨時當成防護服。

疫情防控工作日趨嚴格,小羅和同事已經減少上門送物資和宣傳等工作,改用微信等方式聯繫。往年春節,社區網格員的宣傳工作主要是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等。小羅說,今年她更多的是在社區一線工作,已經很久沒有休息日了,可能要一直堅持到疫情結束。“希望快點結束,每天出門回家都是心驚膽顫。我兒子才三歲,希望我不要被感染”。

社區防線舉足輕重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打破了城市過往生活的寧靜。對於每個城市而言,這更像是一場綜合治理能力的考驗。

中國城市規劃院副院長李迅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事物的演進發展具有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城市發展對這種巨大的不確定性要有提前準備,比如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和方艙醫院。城市規劃一定要留白,留有餘地。

在這場重大疫情面前,與醫院一樣,城市社區也是防控的重要戰場。李迅認為,社區的社會學定義是有共同價值觀的一批自願聚集居住者,社區的治理本質是居民共同參與,即共識、共建、共治、共享。

社區正在生活中默默體現其舉足輕重的作用。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劉佳燕認為,這次疫情的長週期潛伏、傳播面廣等特點,決定了防治工作重心很大一部分將從點對點的醫療救治轉向以社區為載體的面源管控,意味著不可能完全依靠政府24小時的監管,而依賴於基於共同命運和公民意識的社區共同體建設。

那麼,社區在治理和規劃方面需要如何優化?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袁媛呼籲,在社區治理、社區醫療和社區活動空間三方面加強健康社區建設。

袁媛表示,疫情時期,提升社區治理水平需要居民的有效參與和支持,而這一切的前提是居民對社區真正有歸屬感、認同感和責任心。城鄉研究、社區規劃領域都可以就改善社區認同和歸屬感、提升社區治理水平作出相應的貢獻。

袁媛認為,社區醫療設施規模、物資配置、人員配備水平有限,不可能成為治癒疾病的場所,但是可以為減少社會恐慌發揮作用。加強社區基層醫療設施配置包括:完善防護設備和物資儲備,提高醫療信息(與專科醫院、疾控中心)的聯通能力,為城鄉社區醫療中心規劃設計緊急時期可以有效分區、隔離的空間。

這場疫情的易感人群多為中老年人,危重人群多有基礎病。在袁媛看來,更是證明了“加強體育鍛煉、提升身體素質”是公共健康領域永恆的話題。如何在社區規劃層面,為居民提供增強體質的活動空間和活動路徑,是規劃師必須充分考慮的。在老舊社區更新中,更不能忽視公共健康的空間需求及其帶來的社會效益。

防控疫情的過程中,各省市部分社區也暴露出一些不足,劉佳燕提出建議:一是重視合理良好的社區空間環境塑造;二是在社區生活圈中,全面融入防災防疫體系建設;三是加強社區災害應急管理機制建設和社區教育;四是構建健康安全監測和防控管理信息技術平臺。

記者 夏悅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