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戰線的“第一書記”

防疫戰線的“第一書記”

中新網湖北新聞2月12日電“體溫36.6度,無干咳和呼吸困難……”2月9日下午5點,國網宜都市供電公司員工、宜都市王家畈鎮龍潭河村扶貧第一書記張祖錦記好了這條信息,合上了筆記本,又向村民李華明叮囑了一番防疫要點後,這才放心離去。

至此,龍潭河全村355戶村民的走訪工作全部結束。顧不上走村串戶的疲憊,張祖錦急匆匆趕向了村委會,後續的信息統計彙總工作還在等著他。

6天前的清晨,張祖錦接到工作通知,返回龍潭河村,協助村裡開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當時的龍潭河村,167名外出務工人員已盡數返鄉,其中32人來自武漢。由於個別村民未意識到防疫形勢的嚴峻,又加上山村節日的氛圍依然濃厚,雖村兩委已多次開展防疫宣傳,但村民不戴口罩、相互串門、聚眾聊天的現象還是偶有發生。

為徹底消除村民們的僥倖心理,張祖錦除帶領工作隊挨家挨戶宣傳勸說外,還通過電話、微信群等多渠道及時向村民宣傳疫情現狀和防疫知識,叮囑村民及時關注電視新聞,對自己負責,也對鄉里鄉親負責,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一次次苦口婆心的勸說、一遍遍不厭其煩的解釋,再加上村民對這位第一書記特殊的信任和尊重,大家聽進了他的勸說,逐漸打消了僥倖心理,不戴口罩、串門、聚眾的現象消失了,防疫意識增強了。

大家都呆在家裡,生活物資怎麼辦?張祖錦早就想到了這一點,他始終認為,群眾的生活保障和防疫工作同樣重要。在上門採集信息的同時,他帶著村裡的工作隊為群眾提供了統計—採買—送貨上門的“一條龍”服務。此外,細心的張祖錦發現群眾缺少防護用品,他立即協調國網宜都市供電公司向龍潭河村支援了200餘隻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資,解決了村兩委和村民的燃眉之急。

在龍潭河駐村扶貧的兩年多里,五天四夜的工作標準讓張祖錦早已習慣了與家人分別,只有在完成了一天的工作任務後,他才會用手機給家中的妻兒發發短信、聊聊天。

每次聊天,妻子和兒子最牽掛的是他的身體健康。“天天在外頭跑,說沒有風險那是騙人的。但我是一名黨員,所做的一切都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當被問道是否有擔心和顧慮時,張祖錦如是說。

防疫战线的“第一书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