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收集六國兵器鑄成的“十二銅人”哪去了?

滴水之悟


秦始皇一統六國沿用郡縣制度使中國進入大一統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在制度上進行了改革,讓中華更加有了凝聚力,可以說秦始皇曆史地位及其重要,素有千古一帝之稱。

千古一帝秦始皇如此豐功偉績,自然本身也充滿了謎團,比如秦始皇一統六國之後為什麼要收集六國兵器鑄成的十二銅人?這十二銅人最後的下落又在何處?

秦始皇為何要鑄造十二銅人

關於秦始皇為何要鑄造十二銅人有幾種說法。

第一種,為了穩定大秦社稷,我們都知道秦漢時期人們比較畏懼鬼神,信奉方士,自然秦始皇也不例外。傳說秦始皇一統六國之後,做了一個噩夢,夢中天色大變,秦始皇周圍突然冒出很多牛鬼蛇神,使得大地四處天災人禍不斷,秦始皇本人也被各種妖魔鬼怪纏住脫身不得。在秦始皇驚醒之後,求方士破解夢境之法,方士進言到,收天下之兵鑄造十二銅人以震懾妖魔鬼怪,保天下太平。

第二種,差不多也是為了天下太平,秦始皇一統六國之後,六國貴族都想著復國,一直等待時機禍亂天下。秦始皇為了大秦基業,為了保黎民百姓安寧收繳天下之兵鑄造十二銅人,震懾六國之後的不臣之心。

雖然說法多種,基本上秦始皇鑄造十二銅人為了黎民和秦朝社稷能綿延萬世,據記載十二銅人身高大約有16米之高,在十二銅人中,最小的也有30噸,最大的則有87噸之多,立在咸陽城非常的壯觀。

不過很可惜經過考古學者和歷史學家的努力,只發現了十二銅人築造土臺,該土臺位於咸陽市淳化縣鐵王鄉梁武帝村甘泉宮遺址的兩個大夯土臺,土臺底部周長都在200米以上。

十二銅人為何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

十二銅人到底去哪了一直困擾著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根據史料史學家大膽推測出三種結果。

其一,秦始皇所鑄造的十二銅人被楚霸王項羽連同阿房宮一起燒燬了,但是這個說法有很大的漏洞,因為後來考古發現阿房宮並沒有建設完成,只是打了個地基,項羽燒燬的其實是秦王宮,自然十二銅人沒有被項羽燒燬。況且項羽火燒阿房宮是元朝時期的說法,明朝時候才有書籍記載此事,十二銅人被項羽焚燬的可能性不大。

其二,東漢末年,董卓進京致使天下大亂,董卓把持朝政,後來董卓為了鑄造銅錢,就直接在這十二銅人身上取料,最後用掉了十個,還剩下兩個。剩下的兩個銅人見證了董卓敗亡,天下大亂,三分天下後,被曹睿運到洛陽,後來被苻堅焚燬。

其三,秦始皇鑄造十二銅人為了維護秦朝基業,震懾各種鬼神,同時也是秦始皇心愛之物,或許秦始皇把十二銅人埋於秦始皇陵,震懾龍脈之用。

不管那種說法,十二銅人的謎題依然沒有被揭開,相信不久的將來,科技發達之後考古學家為我們揭開秦始皇陵神秘的面紗,十二銅人的謎題也會隨之解開。


豫北老崔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皇帝,他的成就遠超中國歷史上絕大多數皇帝,建立了不朽的功勳。李白歌曰:“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毛主席也曾說過:“秦始皇作為,遠勝書生意氣。”

關於秦始皇的傳奇故事在民間流傳很廣,充斥著各種謎團,其中便有十二金人之謎。

高中語文課本上有賈誼的一篇文章,《過秦論》,全文主要討論了秦朝短命而亡的原因。其中有這樣一句:“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這句話大意是:收繳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國都咸陽,銷燬刀刃和箭頭,用來鑄造十二個金人。這十二個金人屹立在秦王殿阿房宮前。因為是由銅鑄就的,所以銅人外表像銅一樣發著黃色,是以又稱作“金人”。銅人個個製作考究,技藝精湛,世所罕見。而且銅人體積巨大,據《史記》記載:“二十六年……收天下兵,聚之咸陽,銷以為鍾鐻金人十二,各重千石,置廷宮中。”



但令人遺憾的是, 今天我們再也見不到這12個銅人了,那這12個銅人到底哪裡去了呢?關於12銅人去向之謎有三個猜測。


第一種說法是12個銅人毀於項羽手。項羽火燒阿房宮,連12個銅人也一齊燒了。但最近考古學家在阿房宮遺址有了新的發現,他們認為關於項羽火燒阿房宮的記載是不準確的。



第二種說法是12個銅人是毀於董卓手上。東漢末年董卓入長安,他把其中10個銅人銷燬並鑄成銅錢,而剩下的兩個被他下令遷到長安城清門裡。三國時期這兩個銅人又被魏明帝運到洛陽,後來這兩個銅人被各方運來運去,最終到了前秦的秦王苻堅手中,被他下令銷燬。


第三種說法是12個銅人在秦始皇陵墓中。一些人認為這12個銅人備受秦始皇喜愛,是以這 12個銅人極有可能被當作隨葬品葬於陵墓之中。現在由於技術等原因,導致秦始皇陵墓的發掘工作未能開始,到未來的某一天,我們有能力發掘秦始皇陵墓時,十二金人的謎團或許能被解開。




喜歡的小夥伴們可以關注一下吧


欲將書劍學從軍


十二銅人,又叫十二金人,當年秦始皇統一全國後,收繳天下兵器鑄成的十二個銅人,立於咸陽阿房宮的殿前,《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公元前221年,收天下兵,聚之咸陽,銷以為鍾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宮中”。

圖為阿房宮景區前的十二銅人塑像,這是西安電影製片廠留下的道具,十二銅人的模擬品。

《史記》和《漢書》都記載十二銅人“皆千石,高三丈”,銅人大小形狀均不一,按秦量計算,銅人最少重30噸,高8米,為什麼建造如此大的銅人立於咸陽,現已無史料考證,有迷信的說法是把大地分為十二地支,鑄國之利器,以穩安天下。

秦朝存在的時間很短,僅15年,十二銅人的下落也撲朔迷離,現在已考證出了十二銅人安放地在阿房宮的前殿,鑄造地在今天咸陽市淳化縣安子窪鄉,也就是秦時的甘泉山。對於秦亡後十二銅人的下落,西晉潘岳《關中記》有大致脈絡“董卓壞銅人,餘二枚,徙清門裡。魏明帝欲將詣洛,載到霸城,重不可致。後石季龍徙之鄴,苻堅又徙入長安而銷之”。

《三國志》、《後漢書》也有類似記載,意國是,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董卓將咸陽的十二尊銅人融了十尊,鑄銅錢,剩下兩尊,曹魏時期,魏明帝想將剩下兩尊移到都城洛陽,因太重技術有限,剛走到霸城走不動了,霸城就是今天的西安一帶,於是兩尊留在了霸城,十六國時期後趙皇帝石虎將這兩尊銅人運到自己都城鄴城,前秦皇帝苻堅又將銅人從鄴城移到長安城,毀掉這個國之重器。

圖為鑄造十二銅人遺址,甘泉山。

所以,按清晰的史料記載,董卓毀了十尊銅人,前秦苻堅毀了兩尊銅人,但一直有人提出反對意見,有人說董卓毀掉的不是秦銅人,也有說十二個銅人由董卓全毀了,另有觀點認為魏明帝無法把銅人運出長安城,石虎和苻堅就能把銅人來回運如此之遠,存疑,現在有人大膽推測,兩尊銅人應該卡在長安哪個低窪的河道里,被泥沙所埋,照這樣說,兩尊銅人至今躺在西安某個地下,等待著重見天日的那天。


圖文繪歷史


我是陽Sir,深耕考古,偶爾也聊點別的~


史料載秦始皇所鑄“金人十二,重個千石,置廷宮中。”(始皇二十六年,公元221年)那麼這裡所指的“宮”到底是哪裡?其後十二金人又有怎樣顛沛流離的遭遇?讓我們以時間為線索,仔細探尋一下。


一、秦·從咸陽宮到阿房宮

尋找“十二金人”的最初所在地,在《三輔舊事》中有提到:“立於阿房殿前”。從此之後的歷代史家文人,在提及阿房宮之時,均會對這壯觀的十二金人加以描述,所以後世之人便以為這十二金人,終秦一朝始終被安置在阿房宮殿前!

但是,鑄造金人是在始皇二十六年,阿房宮的始建是在始皇三十五年,那麼這中間相差的十年之間,金人被置於何處呢?

實際上,在阿房宮建成之前,咸陽宮一直是秦始皇的政治中心所在,而且之前提及有關越南史籍中所載:“翁仲死,遂築銅為其像,置咸陽宮司馬門外。”,所以在阿房宮建造之前,十二金人很有可能是置於咸陽宮的,而且其置於咸陽宮的時間要長於阿房宮。十二金人

二、漢·未央宮到長樂宮

到了漢代,《三輔舊事》中說:“漢徙長樂宮大夏殿前。”,而且《漢書·王莽傳》中也提到:“莽夢長樂宮銅人五枚起立。”所以在漢代的時候,十二金人被遷至長樂宮大夏殿前。

這個時間點是什麼時候呢?根據史料記載,應該是在漢高祖時期:“高皇帝始居櫟陽,七年(公元200),長樂宮成,徙居長安城”。

但有一點奇怪的是,為什麼王莽夢到長樂宮大夏殿前的銅人只有“五枚起立”,而之後的董卓在用大夏殿前的銅人銷燬鑄錢時也是十個銅人呢?另外兩個銅人不在長樂宮大夏殿前,會在哪裡?酈道元《水經注》中記載矛盾的之處,恰好解決了這個疑問:

在《水經注·河水》中“漢自阿房徙之未央宮前”,又在《水經注·渭水》中雲:“長樂宮,週二十里,殿前列銅人”,一處是長樂宮,一處是未央宮。

也就是說,在漢高祖時先試將其從秦之阿房宮遷到了未央宮,後來長樂宮建成之後,將其中的十枚銅人隨之再遷到長樂宮大夏殿之前!至於為何將兩枚銅人依舊留在了未央宮,其原因則不得而知。



十二金人

之後在漢獻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入長安將長樂宮前的十枚銅人悉數取走以鑄銅錢,這在《關中記》中有載:

“董卓壞銅人,餘兩枚,徙清門裡。魏明帝欲將詣洛,載到霸城,重不可致。後石季龍徙之鄴,苻堅又徙入長安而銷之”

董卓鑄錢之後,剩下的兩枚銅人應該就是之前留在未央宮的兩枚,也被魏明帝想要搬回洛陽,但是因為太重的緣故,在長安東面的霸城就停下了,於是這處停放金人的地方也在後來被稱為“銅人原”。

“魏明帝青龍中,盛修宮室,西取長安金狄,承露槃折,聲聞數十里,金狄泣,於是因留霸城”——《晉書·五行志上》

可能正是因為沒能將這兩枚銅人搬回洛陽吧,魏明帝心有所憾於是又在景初元年,另外鑄造了兩枚(翁仲)銅人放置在洛陽司馬門外。

“景初元年,發銅鑄為巨人二,號翁仲,置之司馬門外”——《晉書·五行志上》

再之後,便是後趙石虎(字季龍)將其遷至鄴城,而後前秦苻堅將其遷至長安最終銷燬。但是在魏明帝之後的這兩次遷徙以及銷燬活動中的兩枚銅人,卻早已經不是秦始皇時期的那兩枚銅人了(因留霸城),而是後來魏明帝自己鑄造的放於洛陽司馬門外的銅人!


魏明帝曹睿

這在《晉書·石季龍》以及《資治通鑑·晉紀》中都有所記載:

“鹹康 二年,使牙門將張彌徙洛陽鍾虡、九龍、翁仲、銅駝、飛廉於鄴,鍾一沒於河,募浮沒三百人入河,繫以竹絚牛百頭,鹿櫨引之乃出。” “秦王堅徙鄴銅駝、銅馬、飛廉、翁仲於長安”

這裡明確說明石虎所搬的是來自洛陽的“翁仲”,目的地則是鄴城。而苻堅搬的又是來自石虎鄴城的“翁仲”,目的地則是長安。

也即是說這倆人完全不知道自己搬來搬去的是魏明帝仿製的假貨!而真正的兩枚銅人可能時至今日還在霸城的“銅人原”的土地中沉睡!


陽Sir的考古學之眼


秦朝十二銅人今何在?

  秦始皇為後世留下太多謎案,十二銅人就是其中之一!為何要鑄十二銅人?原因已不是那麼重要,十二銅人不翼而飛,讓後世百思不得其解!\r

  關於十二銅人下落,有三種猜測:有人說,西楚霸王攻克咸陽,火燒阿房宮,十二銅人一併燒燬;\r

  有人說,十二銅人毀於東漢末年,董卓鑄造銅錢用掉十個,另外兩個被苻堅銷燬;\r

  還有一種說法比較樂觀,據史料記載,十二銅人並未銷燬,十二銅人是秦始皇最愛之物,在陵墓營造好後,隨同其它珠寶一起陪葬。\r

  由於一些技術因素,秦陵挖掘暫時不能開展,因此十二銅人下落,至今無人能說清楚。

  銅人即銅鑄之人,亦稱金人。古多鑄以置於宮廟間,或銘文其上。舊題漢劉歆《西京雜記》三,謂咸陽宮有銅人十二,坐皆高三尺。\r

  史料中有關銅人的稱謂很多,大概有以下幾種:鍾鐻、金人、鍾、金狄人、翁仲、銅人等。\r

  將銅人稱作鍾,那是因為銅人是空心的,像鐘的樣子。將銅人叫金狄人,那是因為夷狄人是銅人的原形。翁仲即銅像。\r

  銅人去向之謎 目前,人們主要有以下幾種不同的說法:\r

  1.有人認為,楚霸玉項羽在攻克秦都咸陽、火燒阿房宮時,連同這12個銅人也一起燒燬了。由於此說史元明載,故贊同者甚少。

  2.有的學者指出,這12個銅人毀於董卓、孫堅之手。東漢未年,董卓率兵攻人長安,便將其中的12個銅人銷燬、鑄成銅錢,剩下的兩個被他遷到長安城清門裡。\r

  至三國時,魏明帝曹睿下令把這兩個銅人運往洛陽。當工匠運到溺城時,由於銅人太重難以搬動而終止了運行。到了東晉十六國時,後趙的石季龍又把這兩個銅人運到螂城。\r

  到了前秦的秦王荷堅統一北方後,再從螂城將這兩個銅人運回長安銷燬。至此,前後經歷了約600年的銅人全部都銷燬了。\r

  3.另有一種說法是,這12個銅人並未被毀掉。由於12個銅人是秦始皇生前的喜愛之物,所以在秦始皇陵墓營造好後,這12個銅人和其它精美的物品一起被當作隨葬品而葬於陵墓之中。\r

  由於一些技術等方面的原因,秦始皇陵墓的發掘工作還不能展開,因而十二銅人的下落問題至今仍是未解之謎。\r

  或許只能到了秦始皇陵墓開掘的那一天,這個謎才能解開。





饕餮貼


秦始皇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個大統一王朝秦朝的開國皇帝,在歷代帝王中秦始皇是個佼佼者。他不僅統一了全國,而且還修建了舉世矚目的萬里長城。堪稱世界史上的建築奇蹟。


秦始皇的一生創造了許多經典的傳奇,也給世人留下了很多解不開的謎團 ,其中就包括這十二個金人。十二個金人到底去了哪裡無人知曉,但據說目前已經有專家學者經過研究分析得出來最靠譜的答案。

那麼這十二個金人到底是什麼呢,真的是金子打造的嗎?答案是否定的。

當年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建立了大秦王朝。屁股剛剛坐穩的秦始皇,深知自己的天下得之不易,為了穩固自己的江山,一是害怕以後臣子們興師作亂,二是怕江湖上倭寇起義造反。於是秦始皇下令收集散落在民間各地的兵器,防止作亂。那麼收集回來的這些銅質兵器怎麼處理呢?



秦始皇為了顯示自己的成就,讓天下人知道自己才是王者,天下只有他一人說了算。於是奇思妙想的叫工匠們把收集來的兵器全部化成銅水,然後在從新鑄成十二個模樣各異的銅人雕像。而且個個佩戴兵器,威武霸氣,做好了之後,全部擺放在了阿房宮大殿門前。因為這些銅人金光閃閃很像黃金,所以又被稱為“十二金人”。秦始皇放在這的目的也是為了震懾天下之人,同時更是起到保護自己的意境。

據說這十二個金人特別高大,而且每個金人的重量達到了六萬斤 ,那麼十二個金人加起來那就是七十二萬多斤。可想而知,這得需要多少銅質兵器才能打造出來啊!可見秦始皇為了江山社稷也是下了血本的。


可惜的是後來秦朝滅亡後,這十二個秦始皇不惜一切代價打造的金人,卻不知了去向,好像人間蒸發一樣消失啦!

有人認為這些金人被當年項羽攻打咸陽時,一把大火燒了阿房宮,十二個金人全部葬身與火海之中毀掉了。


還有人說秦朝滅亡後,被董卓偷偷的拿走了,後來覺得沒什麼用,於是就派人把金人融化用作造銅錢了。這事到底是真是假也無從考究。

時過境遷,如今已經過了那麼多年,秦始皇的這十二個金人的歸宿,至今依然還是個謎。

但是據專家分析,這十二個金人應該還是藏在秦始皇的陵墓之中。因為秦始皇精心打造的這些金人是他當年最喜歡的寶貝,而且生前就擺放在阿房宮前為了保護自己,你想啊,死後秦始皇還不得帶到自己的陵墓中去嗎。他為了給自己陪葬,不惜重金營造那麼多兵馬俑目的就是證明死後自己依然還是至高無上的帝王。所以我覺得有可能這十二個金人就在秦始皇陵墓裡面,只是至今沒有發現而已。


任馳贏天下


史料記載認為,這12個金人並未被毀掉。因為12個金人是秦始皇生前的最喜愛之物,所以在秦始皇陵墓營造好後,這12個金人和其他精美的珍寶一起隨著秦始皇的死去被當作隨葬品葬於陵墓中了。由於一些技術等方面的原因,秦始皇陵墓的發掘工作暫時還不能開展,因此十二金人的下落問題至今仍是一個未解之謎。也許到了我們的考古技術達到秦始皇陵墓開掘的那一天,這個歷史上的未解之謎才有可能被解開。


窮遊旅遊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床清夢壓星河。我來回答。

秦始皇是第一個實現大一統的皇帝,他被稱為千古一帝,關於他的朝代有太多的神秘之處,也是這種神秘吸千年來不斷有人想解密這個朝代。

始皇帝曾經在一統天下後收盡天下所有的兵器,鑄成十二銅人,這樣天下的人就沒有能力反抗他的絕對統治,十二銅人也是他皇權的象徵,代表這皇帝的威嚴。

但是在始皇帝死後,這十二銅人就神秘消失了,千百年來也直引發人們的思考,這十二銅人究竟去了何方,一直是一個謎團。

傳說霸王項羽攻進咸陽城的時候,由於項羽對秦人的怨恨和對始皇帝威嚴的恐懼。一把大火把咸陽宮連同阿房宮燒了個精光,十二銅人自然也是毀於這場大火之中。這個說法從元朝開始流傳,明朝的時候,有典籍正式記載,但是說法不可信。

不能確定十二銅人就在阿房宮,而且根據現在人們的研究發現,始皇帝的阿房宮根本就沒有建成,也就是說傳說中那個奢侈的王宮根本就沒有存在過,也只是建了一半並沒有完功,所以這個說法根本就行不通。

但這樣就有一個謎團,項羽沒有燒掉傳說中的阿房宮,但是歷史記載項羽燒掉了這個王宮,那麼問題來了這段歷史是誰記載的,為何要抹黑項羽,那麼真正的十二銅人又在那裡。

  還有一種說法,傳說十二銅人在漢代的時候,還是鎮國之寶,矗立在宮廷,展示皇家威儀。在東漢末年,董卓亂京城,把十個銅人銷燬,鑄成了銅錢,剩餘兩個被他拖到長安城清門裡。

到了三國時期,魏明帝曹睿讓人把剩下的兩個銅人運到洛陽。由於太重,難以搬運而終止了行動。後來苻堅統一北方後,把這兩尊銅人運到長安進行銷燬。至此,歷經600多年的十二尊銅人全部被毀,渣都沒有剩。

這個說法似乎比較可信,十二銅人由始皇帝鑄成它是權力的象徵,成為鎮國之寶也是情理之中,但是董卓真的敢把至高無上的十二銅人銷燬嗎?古人是非常迷信的,十二銅人由始皇帝集天下所有兵器鑄成,本身就是不可被觸動的,在漢代又成了鎮國之寶,這十二銅人的地位不是董卓能動的。

  還有種說法,傳說十二銅人是秦始皇生前鍾愛之物,故而把十二銅人當做陪葬品,放入秦始皇陵中,在地下守衛秦始皇。

這個說法也有一定的可信度,始皇帝作為千古一帝,認為自己德高三皇,功過五帝,不屑於想周天子那樣做天的兒子稱為天子,他與世同君,與天同休。稱為皇帝,他對權力非常渴望,在他死後也要把自己的功勞帶到底下去,在那裡他的王朝永垂不朽

兵馬俑就可以很好的見證,所以始皇帝把十二銅人帶如自己的底下王國也說的過去,周朝的時候神學,巫學非常盛行,所以這個時候古代神話觀也形成,在秦朝的時候都已經發展了幾百年所以很成熟,人們相信在死後也有一個世界。

始皇帝既然不能長生不老,那麼就要帶上自己的部隊去征服另一個世界,在那裡大秦帝國仍是天下的帝國,他還是秦國的王,天下的皇帝。

十二銅人和它們的主人一樣,曾經雄立於這個世界之中,象徵著至高無上的權威,但很快又都湮沒於歷史的滾滾洪流之中,只留下種種傳說和難以解開的謎團。


只是想抱抱你好咩


首先先來介紹一下“銅人的由來”

秦始皇為一了鞏固第一個封建王朝的政權,除了在原來政權機構的基礎上調整和完善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機器,建立一套從中央到地方的、嚴密的統治機構和封建官僚制度外,還採取了一系列其它措施,其中有一條就是下令收繳天下兵器,鑄成十二銅人,立於咸陽。

民間說法

1.有人認為,楚霸玉項羽在攻克秦都咸陽、火燒阿房宮時,連同這12個銅人也一起燒燬了。此說史元明載,贊同者甚少。

2.有學者指出,這12個銅人毀於董卓、荷堅之手。東漢未年,董卓率兵攻人長安,便將其中的10個銅人銷燬、鑄成銅錢,剩下的兩個被他遷到長安城清門裡。至三國時,魏明帝曹睿下令把這兩個銅人運往洛陽。當工匠運到溺城時,由於銅人太重難以搬動而終止了運行。到了東晉十六國時,後趙的石季龍又把這兩個銅人運到螂城。到了前秦的秦王荷堅統一北方後,再從螂城將這兩個銅人運回長安銷燬。至此,前後經歷了約600年的銅人全部都銷燬了。

3.另有一種說法是,這12個銅人並未被毀掉。由於12個銅人是秦始皇生前的喜愛之物,所以在秦始皇陵墓營造好後,這12個銅人和其它精美的物品一起被當作隨葬品而葬於陵墓之中。

史料記載

1)、《史記·秦始皇本紀》秦始皇二十六年“收天下兵,聚之咸陽,銷以為鍾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宮中。”

2)、《正義》引《漢書五行志》雲:“二十六年有大人長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見於臨洮,故銷兵器,鑄而象之。”

3)、《三輔黃圖校注》三輔黃圖卷之一:“收天下兵,聚之咸陽,銷以為鍾鐻,高三丈,鍾小者皆千石也”,引《三鋪舊事》雲:“鑄金狄人,立阿房殿前。”

4)、《史記·索隱》引《三輔舊事》雲:“銅人十二,各重三十四萬斤,漢代在長樂宮門前。”

5)、《正義》引《三輔舊事》雲:“聚天下兵鑄銅人十二,各重二十四萬斤。漢世在長樂宮中門。”

6)、《長安志》引《三輔舊事》雲:“秦作銅人,立在阿房殿前,漢徒著長樂宮大夏殿前。”又云:“坐高三丈,銘其後曰:皇帝二十六年,初兼天下,改諸侯為郡縣,一法律,同度量。”

7)、《漢書·王莽傳下》雲:“莽夢長樂宮銅人五枚起立。莽惡之,念銅人銘有‘皇帝初兼天下’之文,即使尚方工鐫滅所夢銅人膺文。”

8)、《水經注·渭水》雲:“魏明帝景初元年徒長安金狄,重不可致,因留霸城南。人有見薊子訓與父老共摩銅人曰:正見鑄此時,計爾日已近五百年矣。”

9)、《後漢書·方術薊子訓傳》雲:“後人復於長安東霸城見之,與一老公共摩娑銅人。”

10)、《正義》引《關中記》雲:“董卓壞銅人,餘二枚,徒清門裡。魏明帝欲將詣洛,載到霸城,重不可致。後石季龍徒之鄴,符堅又徒之長安而毀之。”

更多精彩回答與文章,請關注鑑史以明志


黑白史


秦始皇是中國的第一位皇帝,他讓中國實現了統一,秦始皇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深遠的影響,奠定了中國2000餘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秦始皇在位的時候,鑄造了12斤金人,最小的30多噸,最重的的87噸,那麼後來這些金人哪裡去了?



關於金人的下落存在三種說法:

1.有人認為西楚霸王項羽在攻克秦都咸陽後,曾經火燒阿房宮,連同象徵秦王朝永固的這12個人一起燒燬了。

2.東漢末年,董卓率軍攻入長安,將其中的十個金人銷燬,並鑄成金銅錢,而剩下的兩個被他下令遷到長安清門裡。到三國時期,魏明帝曹睿下令把兩個金人運到洛陽。到了東晉16國時後趙的石虎,又把這兩個金人運到了鄴城。後來前秦的苻堅統一北方,他又把兩個金人從鄴城運回長安銷燬。



3.還有一種說法,認為12個金人是秦始皇生前最喜愛之物,在秦始皇陵墓營造好後,將這12個金人和其他精美珍寶一起秦始皇的死去,陪葬陵墓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