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這些事,讓愛在永嘉湧動……

這些人、這些事,讓愛在永嘉湧動……

這些人、這些事,讓愛在永嘉湧動……


在戰“疫”的過程中

一線人員直面困難

毫不退縮


在他們的身後

我們、你們、他們

展現出的愛

為前方人員

築起了堅強的愛的堡壘


這幾天的永嘉

溫暖、感動

不斷

……


這些人、這些事,讓愛在永嘉湧動……

淚目!七旬老人捐出兩萬元積蓄

_

_

_

_

“我不識字,但希望這一點點心意能為國家出力”。


這些人、這些事,讓愛在永嘉湧動……


  2月6日10點13分,永嘉縣公安局烏牛派出所接警大廳門口,一位70多歲的老人躊躇良久之後緩緩的走進值班臺,並從口袋裡拿出一個紅包袋交給民警。“這是我的一點點心意,就2個口罩...”老人邊遞邊說。因近日一線民警口罩急缺,經常有熱心市民送來愛心口罩,接待民警沒多想就接過手,但一打開,竟然是一大疊的現金。民警趕緊推辭拒絕。


  “你們是有能力做事,我是農民,不識字,但大家要團結,安定團結,我有點小小的經濟可以奉獻,你們就可以用上。”老人想說服民警。


這些人、這些事,讓愛在永嘉湧動……


  最終因為老人的一再堅持,任環所長只好讓民警陪同老人來到紅十字會,將2萬元現金捐獻給紅十字會。

這個寒冷的冬天,因老人這溫暖的“謊言”讓一線奮戰的民警溫暖而又充滿力量。


這些人、這些事,讓愛在永嘉湧動……


_

_

_

_


無論是白天黑夜

總有一批批風雨無阻者

堅守在抗“疫”的各條戰線上

一股股暖流從四面八方湧來


這些人、這些事,讓愛在永嘉湧動……

暖心!永嘉90歲老奶奶用積攢的零花錢給卡口人員送“夜宵”

_

_

_

_

這些人、這些事,讓愛在永嘉湧動……

老奶奶冒雨到卡點


  2月6日下午,章超華老奶奶撐著傘戴著口罩冒雨來到界坑鄉坑口卡點,她拿出平時節省下來的800元現金,讓卡點工作人員轉交界坑鄉人民政府,為沒日沒夜奮鬥在一線的卡口執勤人員購買食品。


  她特地強調,要分給卡點的每一位工作人員。她語重心長地說道:“阻擊疫情,大家十分辛苦,我能做的只是一個老人家對奮鬥一線人員的祝福,早日戰勝疫情,迴歸正常生活。”


_

_

_

_


用積攢的零花錢去慰問卡點工作人員

表達了一個老百姓的樸實情懷

老百姓有了困難


也有這些人


送來暖暖的關懷


這些人、這些事,讓愛在永嘉湧動……

我們與你心連心

_

_

_

_

“我真的是沒有辦法了,家裡實在是困難,我都快急死了……”


2月8日一大早,紅十三愛心社社長邵若珍就接到了一通緊急求助電話。周林今年43歲,是一名一級殘障人士,他因為小兒麻痺症行動不便,平時鄰里會偶爾前來關照一下,送一點日常用品,出門買菜、做飯都要靠著自己八十多歲的雙親。他們一家是紅十三愛心社一直都關注關愛的貧困家庭,此次疫情期間,周林全家都被困在家裡,只能在家乾著急。


“現在外面都買不到口罩,我八十多歲的父親今早把吃剩的統一方便麵桶翻出來,自己做了一個口罩,想出門買菜,我好說歹說才勸住,現在出門必須要戴口罩,家裡一個口罩都沒有,我們家都一個星期沒出門買菜了,急死我了。”


這些人、這些事,讓愛在永嘉湧動……


周林的話讓邵若珍的心一下子揪了起來,因為買不到口罩,周林一家已經一週沒有出門買菜了,家裡的米和菜也快吃完了。“別害怕,我們來送。” 邵若珍、馬明、周翁益等幾位紅十三志願者立馬起身,去農貿市場採購食材,邵若珍想起今天是元宵節,還特意買了兩袋湯圓。


這些人、這些事,讓愛在永嘉湧動……


這個元宵節不鬧,卻註定不凡,紅十三愛心社志願者在這個特殊的元宵節關注著被人忽視的角落,走訪慰問了周林、董理寧兩家困難殘疾人家庭,希望能以點滴之愛,給疫情陰影下的殘疾人士送去溫暖與關懷,用自己的行動守候著他們平安過元宵,千里共嬋娟。

_

_

_

_


在這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

有這樣一群忙碌的身影

他們洋溢愛心流露真情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默默奉獻

他們堅守崗位、守護家園、保護群眾

用實際行動踐行使命擔當


這些人、這些事,讓愛在永嘉湧動……

堅守在防控“疫”線的村黨支部書記和村民

_

_

_

_

一大早,巽宅鎮嶺東村村民章益芬抱著滿滿幾大箱口罩來到巽宅鎮政府,他知道當下口罩和防護用品緊缺,各個村巡防的志願者和村民又緊需要,於是他想方設法弄來了兩萬多隻口罩悉數捐贈給了鎮政府統一調度。


這些人、這些事,讓愛在永嘉湧動……


這兩萬只口罩對於巽宅鎮各地的一線工作人員走村入戶開展疫情防控工作而言無疑是一場“及時雨”。章益芬還自願參與村內卡點的輪守工作。


在巽宅鎮下謝村,黨支部書記李玉鳴日夜堅守在抗擊疫情一線,連日來的疲憊導致他在為村民去鎮上領取物資回村的途中不慎騎車摔傷頭部,胸前七根前肋不全性骨折。


這些人、這些事,讓愛在永嘉湧動……


自巽宅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下謝村黨支部書記李玉鳴帶頭髮揮作用,引領下謝村的村民齊心協力、共克時艱,各項防控工作有序有效開展。他聯合村民志願者在村內宣傳預防工作的同時在村出入口設點輪流值守,勸導出入車輛和人員。為保障在家不出戶的村民們的後勤供給,他更是無償為村民拉運生活物資。


_

_

_

_


萬眾一心

堅持,再堅持

勝利一定屬於所有人


防護如銅牆鐵壁


服務也不能少!


這些人、這些事,讓愛在永嘉湧動……

為群眾打開綠色生命通道

_

_

_

_

這些人、這些事,讓愛在永嘉湧動……


“你好,我的孩子重度高燒,情況很嚴重,現在馬上就要送到溫州去……”一對夫妻略帶哭腔得來到巖坦收費站執勤點,向工作人員求助。工作人員見到他們懷裡意識模糊,身體微微顫抖的孩子,立刻拿耳溫槍給孩子進行檢測,體溫顯示已高達39.8度,但因其車輛為外地牌照,按照規定工作人員不能放行。


“39.8度!這裡有個孩子重度高燒,必須儘快送到溫州,金隊長可否讓他們先行通過?”正在現場督查的鎮人大副主席徐斌見狀,焦急地聯繫負責巖坦收費站的高速交警金隊長。“顧不了這麼多了,群眾的生命安全第一,得讓孩子先過!”徐斌緊急和金隊長進行溝通,說明特殊情況,請他們予以放行並簡化登記流程,為救援孩子爭取時間。


經協商,巖坦高速收費站執勤點緊急為該求助車輛開放綠色通道,幫助該車迅速通過,和時間搶生命。現場工作人員迅速拍下身份證及車輛信息後,便讓他們先行開往醫院,這一“先放行、後登記”的做法,也為救援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這些人、這些事,讓愛在永嘉湧動……

_

_

_

_


這些人、這些事,讓愛在永嘉湧動……

寶寶面臨“斷奶”怎麼辦?永嘉這群人架起一座“彩虹橋”!

_

_

_

_

隨著疫情的發展,大家都只能宅家抗疫。在這其中,卻出現了一個個讓人頭疼的問題,寶寶的“口糧”“尿不溼”以及慢性病患者的必須藥品出現了“危機”。而此時有這樣一群閃現於街頭巷尾的“逆行者”,他們化身“愛心快遞員”將必需品送至市民手中,架起了一座“彩虹橋”讓我們一起去看看!


  “謝謝!真是太麻煩你們了!終於不用擔心寶寶斷糧了!”2月7日下午,在巖頭鎮烘頭村卡口處,宅家抗疫的寶媽胡霜霜接到了志願者們送來的幾罐奶粉,她開心不已。胡霜霜告訴記者,自己的孩子腸胃不好,只能喝指定品牌的奶粉,由於快遞停運之前訂購的奶粉一直到不了,多虧了志願者們的愛心接力終於到手,這幾罐奶粉算得上是“救命口糧”了,連連感謝志願者們的付出。

這些人、這些事,讓愛在永嘉湧動……


志願者的車內裝載著滿滿一車各類品牌的尿不溼、奶粉和一些必須藥品。志願者葉劍鋒說,這都是他們從一家又一家母嬰店,快遞網點搬運過來的,準備送往我縣各個鄉鎮。得知疫情期間,部分寶寶面臨“斷糧”,各類包裹配送不便,2月6日,在團縣委的組織下,各義工隊聯合各卡口人員發起了“彩虹橋”項目。他們剛開始通過朋友圈和微信群把能夠辦的服務發出來,緊接著讓市民們把自己的需求發上來進行一個彙總,然後連接各個鄉鎮的卡口工作人員進行接力。


這些人、這些事,讓愛在永嘉湧動……

這些人、這些事,讓愛在永嘉湧動……


  2月7日是志願者葉劍鋒和妻子配送的第一天,一天就接到了69個包裹,由後勤人員收集好名單地址,核對名單後送往各卡口處,最後由各卡口負責人負責接力配送至市民手中。


  在沙頭鎮卡口處,志願者把鎮內市民需要的尿不溼、奶粉、藥品搬運下車後就交給了當地沙頭鎮派出所的一名輔警葉強玲手上,由他負責後續的派送。沙頭派出所輔警葉強玲說,自己在卡口工作,是自願報名接力的,下一步他會一一通知聯繫人,對不方便出入的,有緊急需求的,將會安排警車配送,能幫助到鎮裡的村民自己義不容辭。


  自發出“彩虹橋”計劃後,越來越多的志願者加入這支隊伍,志願者們默默奉獻,早出晚歸。收到藥品、奶粉、尿不溼的家庭也都紛紛發來了感謝信,感謝這一路接力的每一個愛心志願者。

_

_

_

_


這段時間

城市和鄉村似乎“休眠”了

但其實所有人都沒有停止腳步

默默奉獻,無怨無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