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初三帝御駕親征之宋太宗親征,他有何成功和失敗之處

​宋太宗繼位之後,先是秉承著先帝宋太祖制定的方針,繼續加強對南方殘餘勢力的圍剿,同時也將目光慢慢地轉向了北方,因為此時南方所存的勢力已經不足為懼,宋朝進一步的計劃就是滅掉北漢,收復燕雲十六州。

向北進發原因有三點,其一、燕雲十六州是中原北方的天然屏障,丟燕雲則必禍中原,將此地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保證趙宋王朝和平穩定的發展。其二、不光是太祖時期制定的計劃如此,同樣也是宋太宗的迫切需求,得為不正的宋太宗急需一場勝利來來轉移天下人的目光。其三、同時,正所謂文治武功,古代通常是以這兩點衡量一個君王,而滅掉北漢,收復燕雲十六州正是宋太宗迫切需求的武功。

宋初三帝御駕親征之宋太宗親征,他有何成功和失敗之處

綜上所述,燕雲十六州必須收復,而在收復燕雲十六州之前,則必須要滅掉北漢。

所以宋太宗時期,宋朝的主要戰爭主要集中在北部,宋太宗的兩次御駕親征分別為,太平興國四年(979 年)平滅北漢和太平興國四年(979 年)平滅北漢、征伐契丹和次年(979 年)二度征伐契丹。

平滅北漢、征伐契丹

太平興國四年正月,宋太宗召集朝中大臣,總結周世宗和宋太祖征伐北漢失敗的原因,首先周世宗是因為“史超敗於石嶺關,人情震恐,故師還”,而宋太祖則是因為當時的天氣原因,軍中士兵大多染上腹肌,無法再作戰,所以不得不班師回朝。分析了周世忠和宋太祖失敗的原因之後,宋太宗根據當下的情況提出“今者事同而勢異,彼弱而我彊。昔先帝破此敵,徙其人而空其地者,正為今日事也。”也就是說如今的形勢正是我軍強盛,敵軍軟弱,然後因為之前宋太祖雖然沒有打下北漢,但也對於北漢造成了重創,現在這個時候正是攻打北漢的絕佳時機。

於是在宋太宗的執意堅持下,在大將曹彬的支持下,宋太宗毅然決然的決定今年出兵北漢,同時自己也要御駕親征。宋太宗派遣潘美、崔彥進等將領率領大兵先行圍攻太原,同時派遣郭達駐守太原石嶺關攔截契丹而來的援軍,而自己則在太平興國四年二月從京城出發,親臨太原城督軍監戰,鼓舞士氣,五月在宋朝持續不斷的進攻之下,北漢之主出城投降,至此北漢徹底滅亡。

宋初三帝御駕親征之宋太宗親征,他有何成功和失敗之處

在北漢滅亡之後,宋朝將士疲憊不堪,迫切渴望在進攻燕雲十六州之前得到暫時的休息,也非常想得到封賞,然而宋太祖不顧將士的辛苦,執意繼續向北進軍,希望一鼓作氣拿下燕雲十六州。

很快在宋太宗的親自指揮下,北宋拿下了契丹第一座城池,然後宋軍向北一路勢如破竹,但是他不知道的是,這一切都是契丹方面的誘敵深入,等到宋軍到達高粱河之時,雙方發生了激烈的戰鬥,《遼史》記載:“沙等及宋兵戰於高梁河,少卻;休哥、斜軫橫擊,大敗之。”這場戰鬥北宋方面慘敗,同時宋軍被斬首萬餘級,被遼軍追擊三十餘里,宋太宗大腿中箭倉皇逃竄。

宋初三帝御駕親征之宋太宗親征,他有何成功和失敗之處

二度征伐契丹

宋太宗第二次御駕親征是二度征伐契丹,更為準確的描述其實是宋太宗御駕親征抵擋契丹的進攻,然後契丹撤兵之後,宋太宗欲乘勝追擊,被官員以勞民傷財,士兵睏乏為由阻攔了下來,也就是說宋太宗第二次御駕親征其實是沒有成功征伐契丹的。

太平興國五年,契丹方面要求豐州不能與北宋中央進行馬匹的貿易,然而實際上豐州是隸屬於北宋的,豐州刺史王承美自然不可能答應,這下就惹怒了契丹,率兵南下擄掠豐州。

宋廷得知此事之後立即派遣楊重進、毛繼美等將領帥軍來到北部邊境,防禦遼軍進攻,契丹軍隊包圍瓦橋關,宋軍多次進攻欲解瓦橋關之圍,都被契丹擊敗,宋軍傷亡慘重。這個時候宋太宗決定御駕親征北上征伐契丹,但實際上在宋太宗到達前線的時候,契丹就已經從瓦橋關撤軍了。

宋初三帝御駕親征之宋太宗親征,他有何成功和失敗之處

宋太宗看著契丹撤軍,本想率領一眾部隊繼續北上,立馬被李昉等人勸阻,先是好好的歌頌了一番宋太宗御駕親征,然後又陳述了士兵勞苦,糧草匱乏等客觀原因,勸說宋太宗回朝,於是宋太宗便即刻班師回朝了。

總結

宋太宗的這兩次御駕親征也不能完全說失敗,首先是對北漢的征伐,首先派軍隊把太原城圍起來,然後採取圍點打援的方法,將契丹的援軍慢慢擊潰,最後強行使太原成為一座孤城,在不用破城的情況之下,逼迫北漢自主出城投降,極大的降低了損耗。

但是隨即繼續北上的過程之中,宋太宗則完全是失敗的,首先他不顧將士們的辛苦,一意孤行,宋軍戰鬥力甚至連之前的一半都達不到,其次他沒有意識到契丹方面誘敵深入的戰略,愚昧的只看到眼前的勝利,等到疲憊的宋軍行軍的高梁河時,面對的是強大的、以逸待勞的契丹軍,最後落得宋軍大敗。

宋初三帝御駕親征之宋太宗親征,他有何成功和失敗之處

第二次御駕親征則更不用說了,宋太宗率領的京師部隊行軍不可謂不緩慢,宋太宗從京師到大名府耗時六天,而後來從大名府返回京師只費時五天,這五天之中還包括了宋太宗為了放鬆而舉辦的打獵等休閒活動。筆者不知道在前方戰事緊急的情況下,宋太宗是如何做到率領大部隊不緩不慢的行軍六天的,這直接導致了北方的宋軍一直處於一種以弱敵強的狀態之下,所以每次對遼軍的進攻都以失敗收場。

然後契丹軍撤軍之後,宋太宗看不清形勢,妄想繼續北上,還好被勸阻了下來,不然宋太宗還能不能回到京師都是一個未知數。

《宋史》《續資治通鑑長編》《遼史》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