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重茬几年能看出减产?为什么?

卖后悔药15


玉米以及水稻等禾本科作物是耐重茬的作物,对于连作、重茬对其产生的影响微乎其微。但是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不注意耕地地力的保护,耕地的地力会逐渐的下降造成减产,这并不是重茬造成的。

我们都知道,很多的农作物忌重茬和迎茬种植。最常见的就是农村常见的辣椒、马铃薯就是忌重茬和迎茬的作物。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这些作物对土壤中的某几种中微量元素有着独特的需求,其次是土传病虫害的高发,最后就是根系的自毒作用了。但是对于玉米来说,并不会因为重茬、迎茬而造成什么明显的影响。

1、玉米是耐重茬、迎茬作物。玉米、水稻是比较皮实的禾本科作物,对除草剂、化肥等有较强的抗性。打个比方,以前种植玉米使用的封闭除草剂2,4D-丁酯,降低剂量的情况下直接喷施到玉米的叶片上也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是种植蔬菜、瓜类的地块,一旦药剂的味道漂移到这个区域,那种植的蔬菜、瓜类就会出现明显的药害反应,顶芽弯曲、萎缩,叶片披垂甚至会出现糊化情况。所以,相对比来说,对除草剂、化肥的耐性都这么强,对重迎茬也必然会有较强的抗性。

2、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的根系较为发达。如果您仔细了解一下就会发现,忌重茬、迎茬的作物在重迎茬种植的情况下,首先会有一些不利的反应表现在根系方面。而且,蔬菜、瓜类的根系普遍没有玉米等禾本科作物发达。而对于马铃薯来说,马铃薯的块茎既是果实,又是根系。也是容易受到土传病虫害的影响。因此,对于根系相对发达的禾本科作物来说,从根本上就能抵抗重迎茬的危害。

3、地力退化造成的减产。这种情况较为普遍,长期的施用化肥、连年的耕作,都会造成表层营养土的流失、地力的退化。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种地用的化肥会越来越多。如果常年的种植玉米,还不注意恢复、补充地力,必然会造成土壤的退化、地力的降低,这也会造成玉米的减产。只不过,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并不是重迎茬种植引起的。

所以,玉米是不怕重茬和迎茬种植的。但是为了保证耕地的地力退化不那么明显,还是建议进行科学的轮作或者休耕措施,来保护耕地的地力平衡。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寒地水稻种植技术


谢谢你的提问

你提出问题说,玉米重茬几年能看出来减产,为什么?我的答案就是:玉米重茬几年都不能看出减产。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现在种植的玉米基本上都是抠半种植,就是翻地的时候将一炮轰的化肥扬在上一年地的垄沟里,然后扣上面垄的半,然后再走一遍,这样种植玉米的垄就翻成了,下一年仍是往垄沟里扬化肥,再抠垄半,记住一个方向抠半,并且上的化肥是今年上氮磷钾总含量百分之四十八的,明年就得上氮磷钾总含量百分之五十一的,后年就得上氮磷钾总含量百分之五十五的,就以此循环来上,再选择有经营许可证的国审的,适合本地种植的,积温为2550到2650度左右的,生育期在126天左右的,红轴的,深马齿型的,千粒重高的,高抗倒伏,高抗各种病虫害的,玉米杆不能太高的优质玉米杂交种子来种植。这样玉米种子和化肥都选择对了丰收就有保障了,也就不能减产了,所以说,玉米重茬几年都不能减产,只有用了假的种肥,即上了不达标的种肥,才能减产。

以上就是我对玉米重茬几年能减产,为什么的回答,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欢迎大家评论与关注!谢





马小平252


玉米重茬几年能看出减产?为什么?

许多农作物都不适宜重茬种植,重茬种植,减产是一个主要表现。再就是发生病害及虫害的几率高。不过,玉米这种大田作物,对重茬并不十分敏感,加上田间管理、优质新品种的抗逆性、科学的施肥等环节的协调,玉米种植上,重茬种植对产量的影响并不很明显。

再一点,我国大部玉米种植区域,除北部地区,由于气候因素,一年多为一季种植,每年种植玉米,则为重茬。中部南部地区,一年可以二季农作物,多数是玉米和小麦轮作,即使是种春玉米的,收获后,由于生长期因素,一般不继续种晚玉米,也会换成其它作物。所以,也就不会形成玉米重茬的问题。

即使是每年仅种植一茬玉米,出现的重茬,产量也并没有明显的减产,为什么?玉米生长期一般在110天~120天左右,收获后,土地有近8个月的“休耕”期,土壤通过休息,缓解积存能量养分。加上第二年玉米种植时,又施入了足量的肥料养分,和科学的田间管理,充分保障了玉米生长的各种条件,所以,不会出现因重茬带来的产量明显减少。

如果,在一年中,连续种植两茬玉米,如春播通过扣膜早期播种,收获后,整地施肥,紧接着播种夏或秋玉米,并且需选择生长期较短的玉米品种(生长期一般在100天以下),这样肯定产量会减产。原因不单是重茬的问题,晚播的生长期短的品种,本身特性所决定,就没有应时的春播玉米产量高,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加上,玉米重茬对养分的吸收,会造成土壤某种养分的缺乏而供应不足,上茬玉米遗留下的病虫害会继续危害玉米。多种因素影响,玉米重茬种植减产是极有可能的,只是表现的明显与不明显的问题。如果,管理上各环节做的很到位,这种小幅的减产,或许完全可能弥补,而不显现。本人观点,如有不妥,望友交流校正!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所谓重茬,就是玉米连续两年或两年以上,以及更久叫重茬,迎茬是两种作物轮换种植,如,上茬种大豆,下茬种玉米,正茬是三种或三种以上作物轮作。

从实际生产表现看,正茬种植优于迎茬,迎茬种植优于重茬。

近年来,玉米主产区很少有采用迎茬轮作,基本上都是重茬种植,一是考虑经济效益,玉米产量高,好管理,机械化作业省时省工。二,是部分玉米主产区属于盐碱地,不适宜水稻大豆等作物种植。三,是山地坡地,种植玉米较大豆能够减少水土流失。

总体来看,虽然玉米重茬没有大豆过于明显,但是,品种间还是存在明显差异的。那么……!



玉米重茬几年能看出减产?

实际生产中,玉米种植,丰产与否,与年景,品种特征特性有必然关系。但是同一个品种连续多年重茬,在产量上也会受影响。

重茬种植,中早熟品种,弱于中晚熟品种。

这是为什么呢?

主要原因是,由于连续多年种植,其抗逆性要相对减弱,遇病虫害高发年,其发病状况要重于迎茬种植。如,大,小斑病,玉米鞘腐病等,由其是土传病害,玉米茎基腐病。重茬种植在温湿度适宜的情况下,发病率会明显增高。同时也会导致缺素症状的发生。如,锌,钾等元素。



再则重茬种植,中早熟品种,抗性差,易感病早衰。产量表现明显不如中晚熟玉米品种。穗棒整齐度差异大,秃尖率高,籽粒饱满度差,百粒重低,气生根少,抗倒伏性差。产量明显下降。

怎样才能种好重茬玉米呢?

1大面积种植时,.选择2至3个综合抗性强的优质高产,适宜当地种植的中晚熟玉米品种,进行品种间轮作。相互替换,增强抗性机制。

2.重茬玉米种植田块应增施农家肥,菌肥的施用量,以此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土传病害病原菌。



3.盐碱地种植区域更应该加强品种轮作制度。

4.玉米重茬重植,包括盐碱地和非盐碱地,施肥很关键,所以各地区玉米种植户,应选择施用适合本区域的玉米肥料,包括抗重迎茬,玉米专用肥料。

以上浅析,对此您有哪些不同观点欢迎一些探讨交流。


神农35


玉米再如何重茬也从来不存在减产这种现象,这个估计是吃饱喝足了想岀来的伪命题。

玉米小麦等作物根本不可能会存在什么重茬这一说法。从东北的春玉米到中原的夏玉米,基本上全部都是连续耕种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从来不曾见过减什么产!

玉米减产的原因不在重茬,而是在自然灾害,种子和管理几个方面。


痴骑朽翁


玉米重茬两年就会减产

1、同科或同种作物在同一地块连续两年以上种植造成的烂根、死棵、僵苗、不发根以及作物产量低、品质差等现象。

2、重茬的三个表现:死棵、烂根;生长发育不良;产量低。3、重茬的四个原因:营养失调;病菌量大;土壤积毒;施肥不平万亩康重茬剂解决的问题:1、营养失调: 长期连作和不合理用肥造成的大中微量元素不均衡、丰缺现象严重,直接引起了作物产量低,病害严重的现象。2、病菌量大: 就是土传病害严重,如:立枯病、猝倒病、根腐病、枯萎病、黄萎病、青枯病、软腐病等由土传病菌造成的病害。对果树的根腐病,甜瓜、西瓜的枯萎病有特效。3、土壤积毒: 大量使用除草剂、农药造成的残留和植物自身分泌的毒素造成的土壤积毒,可使土壤地力退化、板结和作物根系不发达、早衰严重的现象。4、土壤板结: 长期不科学的大量施用化肥造成的水、肥、气、热和土壤微生物菌群严重失衡,磷、钾以及微量元素固化失效严重,土壤团粒结构被破坏,通透性差,肥料利用率低,作物根系不发达等现象。5、土壤酸化: 长期大量不科学使用化肥(尤其是氮肥)使土壤酸化严重,并造成钙、镁、硼等元素的缺乏,同时引起根腐、青枯等细菌性病害的发生。6、盐渍化: 大量使用化肥且耕层过浅使土壤表面积肥、积盐严重的现象,造成根系不发达,叶片僵化,植株矮小、产量低,病害多等现象。7、生理性病害:由作物营养失调造成的小叶、黄叶、卷叶、花叶、僵苗、僵果、弱枝、裂果、脐腐、根系发育不良等生理性病害。







阿杰趣事多


玉米重茬种植会降低玉米植株的免疫力、抗逆性,玉米病虫害较多。玉米不耐旱 、不耐涝, 玉米消耗肥料营养多,植株矮化,品种退化,接棒少,籽粒不饱满。玉米棒短小。,而降低产量和品质。现在玉米种植,农民都选择购买玉米种种植,在选购玉米种时,农民应该选择带有包衣的玉米种,要仔细阅读说明书,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玉米种。玉米种植尽量不要选择重茬种植,去年种过玉米的地,来年(今年)最好种植大豆、水稻等作物。防止玉米产量下降,生产成本提高。

有比较才有区别。玉米产量只有对照田才能发现连茬种植产量下降多少。 我们只能发现连茬种植的玉米,打药次数比别人多,施肥比别人多,需要抗旱,需要排涝,生产成本比别人多,而产量却没有别人高。通常情况下,农民在种植过程中,由于管理得当,辛勤耕耘,即使连茬种植,产量也不会有明显下降。只有当发现,大面积缺苗、矮缩病和枯萎死亡时,才知道连茬种植对玉米造成了减产。

玉米种植。要施足底肥,每亩用氮磷钾复合肥15公斤、过磷酸钙每亩15公斤、氯化钾每亩10公斤作为底肥,平整好土地开沟起垅,打除草剂,10天以后播种。玉米种植最好选择三年没有种过玉米的田块。通常情况下,农民会就跟人做。不会重茬种植,休耕轮作,玉米一般与大豆、水稻进行轮作。 对于重茬种植的玉米,最好用 20%多菌灵1000倍液浸种4——6小时播种。出苗后叶面喷98%磷酸二氢钾300克+0.01%的芸苔素内酯20克,兑水30公斤喷雾,提高玉米的抗逆性和免疫力。要防止玉米矮缩病,用20%多菌灵、20%甲基恶霉灵、 戊唑醇、吡蚜酮兑水1000倍液喷雾杀菌杀虫。玉米苗期要用每亩追施尿素十公斤。玉米 锋行后每亩再追施尿素10公斤,氯化钾10公斤。玉米抽雄后,叶面喷雾98%磷酸二氢钾300克+0.01%的芸苔素内酯20克,兑水30公斤喷雾。玉米封行后,要对棉铃虫、草地贪夜蛾。、粘虫、玉米螟防治一下,可用吡虫啉、噻虫嗪、速灭杀丁、杀灭菊酯兑水1000倍液喷雾。

玉米重茬种植,要清沟沥水、中耕培土、松软土壤。要勤管理、勤施肥、勤打药, 要防止玉米倒伏。在玉米灌浆后期要及时 去雄,让玉米棒接收足够的光照,促进玉米乳化蜡熟,提高成熟度。一般可以剥开玉米棒壳,让籽粒暴露在阳光下,使玉米逐渐脱水,淀粉沉积,提高品质,有利于机收。玉米重茬种植只要管理得当,产量下降不会太明显。

以上纯属长江老农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评论留言,分享自己的观点。


长江老农


玉米重茬种植技术

玉米重茬种植是指在玉米收获后,不犁地、不平地,翌年不耕、不耙地,在原两株玉米之间人工点种玉米的种植方式。多年来,这项技术以其简单方便、节约成本、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等优点被越来越多的群众所接受。目前,该技术在我省大部分地区广泛推广,庆阳市华池县三江川等地农户运用此技术,增产增收。那么玉米重茬种植应注意什么,怎样才能使玉米重茬种植不减产……省农技推广总站副站长、农技推广研究员李城德针对玉米重茬种植中注意事项,提出了做好“三好一加强”,本版予以刊登,供全省玉米种植户参考。

  玉米重茬种植减产的主要原因:一是玉米所需营养元素吸收跟不上;二是病虫害易重度发生。针对这两点李城德提出了“三好一加强”。

“三好”即选好品种、做好病虫害防治、施好肥。

一、选好品种

1.选择通过选定的优质品种。选择覆盖所在区域的国家或省审定的品种,注意品种的适应性、产量、品质、抗性(抗病、抗虫、抗逆)等综合性状。国家大田用种的种子标准是:纯度96%、芽率85%、净度99%、水分13%。在我省最适宜的品种有:正德304、长城706、敦玉10号、正大、金穗3号、金凯等。

2.可选择包衣剂处理的种子,这样可省去播种后病害虫的防治,利于苗匀、抗病强。

3.购种后,要妥为保管,并注意经常晾晒,以降低种子水分,防止种子发霉及虫害,提高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

二、做好病虫害防治

1.播种前,要清洁田园,大量施用农家肥,每亩再追施一公斤锌肥;对未作处理的种子,要做好消毒处理,用70%代森锰锌500倍液或40%拌种双1000倍液浸种6小时,或用70%代森锰锌或50%敌克松按种子重量的0.2%~0.3%剂量拌种;防治地下害虫,防治地下害虫每亩用3%米乐尔颗粒剂4公斤,拌基肥撒施于播种沟(穴)内;或在齐苗期,用48%乐斯本喷洒幼苗及周围土壤,每亩喷药液量100公斤。

2.播种后,做好田间病虫害的治理。

苗期

(1)黄叶苗:特征,起初秧苗叶色淡绿,然后逐渐变黄,严重时全叶枯死。防治,种子包衣或施种肥。或在玉米4叶时去掉小苗、弱苗、病苗及田间杂草;在玉米间苗后,适时补施氮肥;苗后浅中耕松土保墒。

(2)白化苗:特征,叶片上有白色的条纹,严重的全株叶片发白。发生原因是土壤中缺锌。防治,将8公斤的种肥和1公斤的硫酸锌混合均匀,随播种施入即可(种肥);对已出现缺锌的苗,每亩用0.2~0.3公斤的硫酸锌加水100公斤进行喷雾,每隔7天喷1次,只需2~3次即可使苗恢复正常。

(3)僵叶苗:特征,主要出现在幼苗3叶期之前,秧苗株型细小、叶片淡绿,黑根多,移栽后,除新叶呈绿色,外叶发黄发僵,抗逆性差,易出现死叶、死苗。防治,用复合肥做种肥,中耕提高地温;对已经出现的僵苗,要及时加强浇水,叶面喷施高美施、太阳花等叶面肥。

(4)紫叶苗:特征,秧苗叶鞘由绿变红,最后变紫,一般在玉米3叶期出现,在4~5叶时表现最明显,严重时茎叶细小,叶片枯死。防治,增施磷肥;秧苗出现紫苗时,可以用0.2%的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施1~2次,一般隔7~10天喷1次即可。

(5)红叶苗:特征,小苗生长缓慢、叶片小、根系生长不衰,叶色逐渐变红。防治,适期播种;对低洼、粘重土地中耕松土,提高地温。(6)黄绿苗:特征,秧苗叶片细窄,株型矮小,叶片出现黄绿相间的条纹,严重时叶面呈褐色,最后焦枯。防治,增施钾肥,如果没钾肥可补施草木灰;缺钾严重地块,可在3叶期用磷酸二氢钾、氯化钾、钾宝、草木灰浸出液等进行幼苗喷雾。

穗期

(1)顶腐病:患病植物多矮小,顶部叶片短小,组织残留不全等;雌穗小,多不结实;茎基部结间矮小,根系不发达,根部腐烂褐变;病部严重时,会出现粉白色霉状物。所以合理密植,通风透光;必要时用50%多菌灵,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

(2)玉米螟:影响玉米螟发生数量的主要原因是虫源,同时和温湿度也有关联。如果6~8月份雨水充沛,往往利于发生。但如果是连阴雨和大暴雨会抑制该虫的发生。防治上一般在大喇叭口期用1.5%辛硫磷颗粒剂每亩2公斤灌心。

(3)玉米蚜:玉米蚜的发生和气候条件关系很大,一般在6月中旬至7月中旬,天气干旱,旬平均气温26°~28°,相对湿度40%~70%,旬降雨量不超过20毫米时,易大发生。如果遇到大雨和暴雨,则不利于蚜虫的发生。防治推荐用药吡虫啉。

花粒期

(1)玉米期黑穗病:玉米丝黑穗病俗称“乌米”,是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玉米丝黑穗病的病原菌为玉米丝轴黑粉菌。属于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黑粉菌目,轴黑粉菌属。玉米丝黑穗病是幼苗期侵入的系统侵染病害,主要危害果穗和雄花序。早期发病的植株多半雄花序和果穗全部受害,并常从苗期表现全株症状,后期发病的植株多数仅果穗受害,雄花序正常。病株苗期症状表现为植株矮化,节间缩短,茎弯曲,叶片丛生,叶色暗绿挺直,有的品种叶片上出现与叶脉平行的黄白色条斑。所以要及时清除病穗,减少病源;用2%戊唑醇拌种剂按种子重量的0.2%拌种。也可用三唑类杀菌剂得的种衣剂处理种子。

(2)大斑病:病原菌是一种蠕孢菌,此病最显著的特征是在叶片上形成大型的梭状病斑,病斑初期为灰绿色的小斑点,几天之后病斑沿叶脉迅速扩大。一般是下部叶片先发病,再由下向上发展。大斑病流行适宜温度偏低,一般18°~25°,高于25°气温对它有抑制作用。如果7~8月份雨量大,雨日多,温度适宜会有利于大斑病的发生。我省一般是夏玉米比春玉米重,晚播的比早播的重。防治措施:一般在病情扩展前防治,即在玉米抽雄前后,当田间病株率达70%,病叶率20%时开始防治。一般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者90%代森锰锌500倍喷雾,隔7~10天喷药一次,连喷2~3次。

(3)玉米病毒病:此病主要是依靠蚜虫和灰飞虱传播,降雨次数和降雨量对蚜虫和灰飞虱的繁殖有直接影响。大雨过后一般不利于传毒昆虫的繁殖,所以病害会减轻。

三、施好肥

在施肥方面要注重施用农家肥,最少不要低于5000公斤;在施化肥方面:要施用国家或省审定的好肥,在我省最适宜的肥料有;兰化尿素、刘化尿素、中化磷酸二铵、云南磷肥、金土地等。由于玉米对氮、磷、钾的吸收总量随产量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一般大田每亩可施磷酸二铵10~15公斤,尿素15~25公斤,氯化钾或硫酸钾7~10公斤。再每亩追加1~2公斤七水硫酸锌。

“一加强”就是加强栽培管理。在以上整个过程中要加强田间管理,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早发现,早治理,确保丰产丰收。





阿强土特产


为什么连续种植几年后,农作物产量会逐渐下降?有的出现植株茎叶焦枯、萎缩,有的甚至枯死,还有的虫害结构也会发生变化,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重茬障碍在不同作物上的表现。其原因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重茬会使土壤出现缺素症状。

大田作物生育周期长,蔬菜的生育周期短,复种指数高,但无论长期或者短期在同一地上种植同一种作物或蔬菜,就会对某种元素吸收较多,而土壤中的某种元素又供不应求,有些还会导致土壤酸碱度发生变化,土壤中某些元素的可利用程度也随之降低,因而,有的棉花出现缺钾症,有的包菜出现缺钙症,还有的出现缺锌、缺镁症。

什么是重茬种植?

一年或多年连续种植同一种作物(包括连续种植同科同属作物),会对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重茬种植不利的具体表现:

1、作物苗期死苗、烂棵,苗弱、不发根等;

2、作物不健壮、易患生理性病害、较易感染病害、虫害、早衰,提前拉秧等;


花开若相惜DN


玉米是非常耐重茬的农作物,而且不会减产,可以放心轮作。

在许多农作物种植中,重茬对产量没有明显影响的可能就是玉米、小麦两种作物了。其他的像大蒜、山药、大姜等高效经济作物,虽然收益很不错,重茬种植就会导致病虫害增多,而产量降低,有的甚至绝产。

可是玉米重茬种植,甚至多年重茬,也没有爆发过大的病虫害,产量而且每年只要水肥管理跟上,基本上稳定在1000——1400斤之间。

我的家乡是山东西南部,一马平川的平原,是个落后的地方。农民的主要收入靠打工。现在种地从耕地、播种、收获,基本上是机器操作。所以有些人在外地打工的同时,家里的几亩地依然种着,都是省事的小麦和玉米轮作,年复一年。不要说别人了,我的几亩地就小麦玉米简单轮作了20多年了。玉米和小麦的产量一直都不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