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求生式恐慌”可行性

2020年春节,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突如其来,迫使14亿中国人开启“战疫”模式。同时大家是否注意到,在与病毒进行“史诗级”对抗的同时,一些地方存在“只顾死守,不顾发展”的现象,使本可少受影响的民生环节遭遇困扰。

从经济学上来看,疫情应视作风险,而非不确定性。每一个老百姓均应知道各种风险可能性的概率,而非在疫情面前只有“生死”两项的模糊认知,进而导致“求生式恐慌”。

探讨“求生式恐慌”可行性

春节期间,很多行业遭受重创。

1、餐饮行业正遭受重创。据恒大研究院估算,受此次疫情影响,餐饮零售业仅在今年春节7天内的损失就可能高达5000亿元。

2、酒店旅游行业进入冰冻期。此前,携程发布的《2020春节“中国人旅游过年”预测报告》显示,春节或将有4.5亿人次出游。疫情爆发后,目前酒店旅游行业的冰冻效果如何,还深不可测。

3、工业生产遭遇“开工难”。企业的实际开工情况仍然要视疫情的防控情况。此外,异地人员返工基本还须经历14天左右的隔离观察,各种客运、货运运输方式目前都还没有恢复正常,企业复工复产也面临一定困难。

4、城市消费遇到“倒春寒”。在不少城市里,零售、餐饮、影视娱乐、会议展览等线下城市消费遇寒冬,仅日常食品、医药等还能正常营业。部分城市快递行业也由于社区封闭管理呈现物流递送不畅。城市消费商业的店租、人员费用等固定成本压力凸显。诸多中小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

探讨“求生式恐慌”可行性

防疫效果值得充分肯定,但须警惕过激苗头

从目前的形势看,一些地方也出现的疫情防控阻击战“过犹不及”甚至“过激”的现象。这些现象继续持续,将肯定有损于当地老百姓的民生福祉,有违于党中央政策的初衷。

当前出现的措施“过激”现象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1、一些区域出现了“民生失稳”的迹象。多个区域出现新鲜蔬果、鱼虾、豆腐等商品短缺现象。

2、一些地区出现了“出入失控”的可能。全国多地出现了乡间甚至县镇道路遭阻隔的现象

3、一些省份出现了“农业失时”的风险。东北三省、山东等省份不少农村已封村、断路,导致产成品运不出去,饲料等运不进来。对养殖业特别是养猪业、养鸡业等养殖周期相对较短的行业造成双向打击。

4、一些城市出现了“工业失序”的预期。一些地方工厂复工被无理限制。即使企业安全防疫工作到位,仍被要求无限拖延。正常的工业生产秩序一旦无法维持,有可能导致区域性工业体系的运行紊乱。

5、一些国民出现了“社会失范”的行为。、些地方对武汉乃至湖北籍人员采取的不文明、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极端做法与歧视态度。“不欢迎武汉返乡人员”、“途经本市必须隔离14天”,“拒绝鄂A牌照私家车路过”“拒绝湖北人入住”等。此类现象已经有侵害公序良俗之嫌。


从总体上看,全国人民“防疫情”依法、按规、照律,个别民众出于对生命的重视付诸于严苛方式短期内也能理解,但若让诸多过激“防疫”措施持续下去,在阻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传染途径的同时,人流、物流、资金流可能都会受到了严重影响。这些影响通过网络发酵、放大,将有可能大幅降低市场预期,重创国计民生。

探讨“求生式恐慌”可行性

一手防疫情、一手抓经济

近日发布的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中国的发展全局是一项战略任务,而防疫战役是一场遭遇性质的“阻击战”。目前出现的一些“重防疫、轻经济”、只顾严防死守而忽略发展大局的现象,可以说是部分人没有完全理解、吃透中央政策,把防控疫情工作极端化了。

为了防控疫情而造成近乎全面停工、停产、停运,必须考虑是否存在为了战术目标损害战略目标的问题。

疫情结束迄今为止还没有确切的时间表,一个月、一个季度甚至更长时间都是有可能的。为此,“防疫”安全与经济生产之间需要达成一定的平衡:

1、消费需求可以减,但供应链不能断。在全社会限制生产、限制运输、限制供应的同时,消费需求受到抑制,但实际上总需求只是被推迟,并不会减少。如果因疫情的冲击而自动断供,我国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中间地位和关键地位就有可能被取代。

2、消费欲望可以控制,但居民收入不应抑制。目前一些地方的措施是直接让大多数餐饮业门店关门歇业,居民无处外出消费甚至买不到所需的新鲜蔬菜、水果。停工停产导致不少农民工不能够返城,个体工商户无法经营,由此导致劳动者收入下降或没有收入来源,只是坐吃山空,而物价受供需关系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上涨,长此下去这些人的生活都将出现困难,稳定性不保。

3、供给侧运行可以放慢,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应倒退。不能复工的企业也只能苦苦支撑,特别是占到企业总数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多数企业很难支撑下去,而企业大量倒闭将导致失业率的上升,影响社会稳定,这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影响企业的经营和投资意愿,形成恶性循环。

4、需求侧短期可以承受,但长期发展空间不应被压缩。从需求侧来看,封城、封路、封社区导致了消费的下滑,出口的锐减以及投资的延迟,会导致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需求侧三驾马车全部乏力。

5、进出口可以下降,但不应与世界“脱钩”。从对外的角度来看,只顾安全不管生产和出口,就不只是脱节这么简单,而可能导致与世界脱钩。目前有90多个国家对中国的产品和贸易加强检验检疫甚至采取限制,如果我们供应不足,只管安全不管出口的话,将可能导致中国对外的主动“脱钩”。如果我们没有做到“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经济”的话,不用其他国家对我国人员、贸易进行限制,我国经济就会陷入不能正常运转境地,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就会“不打自倒”。

因此,我们需要在保障安全卫生的前提下组织生产尽快复工,全面做到两手抓两手硬,两者相辅相成,一手保安全,一手保供应,既防疫又生产,做好战疫和安全是前提,而保生产是基础也是保障。保安全,保生产,保经济。

探讨“求生式恐慌”可行性

科学风控,“堵”“疏”结合,尽快建立疫情管控长效机制

1、从舆论角度看,不应过分强调疫苗和特效药的预期,应侧重科学防控和正确、理性面对风险。

2、从防疫角度看,不妨进一步厘清央地职责,激励各地科学防疫、依法防疫,精细化“疫情图”,根除“表格防疫”的新形式主义。

3、从机制角度看,进一步完善疫情风险分级机制,堵疏结合,做好“战时”向“常态化”机制转变的准备。

4、从生产角度看,避免“一刀切”,明确工厂复工标准,减少对企业和市场的干预,允许防控达标企事业单位有序复工复产。

5、从金融角度看,应把释放流动性与疏通融资渠道最后一公里双措并举,可试行数字货币等创新方式推动改革。

6、从产业角度看,应顺势而为,推动我国经济产业结构升级。此次疫情充分验证了我国近年数字化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性。

7、从安全角度看,须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高度,及时总结,完善应对病毒的快速“止战”机制。

8、从战略角度看,可适当对外释放“疫情影响、适当推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息。


当人类发现跨越“风险”这条界限的方法时,未来就变成了过去的镜子。风险是一把双刃剑,既意味着危险,也蕴涵着机会。科学防疫,胜利终将属于中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