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哀伤》:这条从生走到死的路,难有重来的可能

契诃夫的《哀伤》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心灵忏悔的故事。年已60岁的格里戈里·彼得洛夫是乡里无人不知的出色手艺人,也是最没出息的农民,他正冒着暴风雪送昏迷的妻子去看医生。赞扬与鄙夷同时发生在他身上,这种矛盾现象的出现很容易让读者觉得背后有着一个改变了他人生的大事件。然而,随着故事的展开,我们会发现他的人生平平无奇,以至于他回首过往时,脑海里所浮现的只有酗酒、打架、受穷,尽是荒凉与辛酸。

契诃夫《哀伤》:这条从生走到死的路,难有重来的可能

格里戈里·彼得洛夫是一个底层小人物,他的生活无疑是不幸的。在过去的几十年时光当中,格里戈里在酒精的麻醉下一直昏昏沉沉,直到这次陪伴了他四十年的妻子即将逝去时,他才突然之间体味到了"哀伤"的滋味。这个已到暮年的老人第一次清醒了,他开始懊丧起来。本文将从生命、幸福和理想三个角度,分析格里戈里的哀伤并观照现实生活。

生命:浑浑噩噩度过半生,衰老悄然而至,碌碌无为的人生免不了充满遗憾,实则生活给了改变的机会

"遗憾"指不满意、悔恨和不甘心的事情,由无法控制或无力补救的情况所引起的后悔。格里戈里之所以哀伤,就在于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面临着无法补救的情况,那就是再也回不去的时间,他已经是一个衰老的人。当他在暴风雪中回首过往时,发现自己庸庸碌碌了一辈子。更为让他难过的是,他原本有着出色的技艺,凭着这份技艺,他有机会改变自己的生活,可是他却荒废了,终日沉醉在酒精当中,生活越过越差。

契诃夫《哀伤》:这条从生走到死的路,难有重来的可能

格里戈里梦想着生命能够重来一次,那么他的人生必然不会像如今这般凄惨。将希望寄托在重来一次,这是因为他内心的渴望,也是他对现实的无奈。过去的已然过去,他明白自己没有力量逆着时间行走,他也无法改变已经支离破碎的过往。生命的流逝,衰老的来临,他正迈向生与死的边界线,本能地选择着生,畏惧着死,然而他又没有力量抵抗死亡的降临。对生的留恋使他意识到自己的脆弱和渺小,由它所引起的哀伤笼罩着格里戈里的整颗心。

<strong>好生恶死是人之常情,格里戈里的哀伤并不是他自己的,而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再怎样强大的人也战胜不了时间,活着的人过着酸甜苦辣的各味人生,但是最终都会死亡。在一个人的一生当中,他或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每一个选择都会通向一种人生之路,可只有从生到死这条路,是无论做出何种选择都无法扭转的。奥里利厄斯曾说:"人不应当害怕死亡,他所应害怕的是未曾真正地生活",面对着一个终将到来的结果,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当死亡来临时,我们已然活得无悔、有价值,无愧此生。

契诃夫《哀伤》:这条从生走到死的路,难有重来的可能

格里戈里到了六十岁才突然明白自己的一生充满遗憾,他期望着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能够活出更加精彩的人生。然而,当他从昏迷中醒来时,已经因冻伤失去了双手双脚,他的生命彻底失去了可能。<strong>从这个结果来看,命运对他而言是残酷的,可是生活并非没有给他改变这一残酷现实的机会,是他选择了"睡一会",选择了继续沉睡,是他像往常一样的妥协使他刚刚苏醒的人生还没开始就结束了。

幸福:一生很长也很短,幸福就在生活的点点滴滴里,一旦错过就不在

格里戈里一生辛酸,当他回忆过往时才发现自己错过了什么。妻子在嫁给他之前,出身富裕人家,年轻、漂亮、活泼,这个新家庭完全可以靠着他出色的手艺过上幸福的生活。可自从结婚之后,格里戈里就开始酗酒,一旦喝醉就会对妻子又打又骂,日子艰难到需要靠妻子外出乞讨才能维持。格里戈里习惯了这样的日子,直到这次妻子深度昏迷,他才意识到死亡正在向他们靠近。

格里戈里浑浑噩噩地度过了四十年的婚姻生活,当他终于决定要对妻子好一点,让妻子尝一尝幸福的滋味时,妻子死去了。格里戈里的哀伤不仅在于死亡的恐吓,还在于他想要弥补却没有机会。他认识到由于自己的过错,使一个原本美好的姑娘遭受了很多苦难。从此之后,他在这人世间便成了一个孤独的老人,原来有人陪伴就是幸福,可如今对他来说已经是一种奢望。孤独占据着他的心灵,在这冰天雪地里,他意识到没有人会像妻子那样给他温暖。这一刻,他可怜妻子,也可怜自己。

契诃夫《哀伤》:这条从生走到死的路,难有重来的可能

人们对于近在眼前、触手可得的东西,总是不由自主地忽视,只有失去了才觉得应该珍惜。这并不是契诃夫第一次利用自己的文章传达他的这一观点,在他的小说《嫁妆》中,他就直言道"<strong>人们对于轻易得到的东西,总是不会珍惜"。"幸福"是一种感觉,让人抓不住、摸不着,它常常让人误以为位于远方。当人们奔向远方以后,才发现自己怀念童年时光、思念熟悉的家乡,想见记忆中爱唠叨的人等等。可一旦我们从远方归来,又发现有些东西已经悄悄改变,往事不可追。

理想:没有方向的人生,走向哪里都是逆风而行

格里戈里是一个底层小人物,我们对于小人物的认识,一般来说他们都是苦苦挣扎在生存的边缘。可是格里戈里有所不同,他不曾为生存"哀伤",他把生存寄托在酒上,酒精麻痹了他的大脑,使他逃避现实。他可以靠妻子的乞讨来生活,并且毫不愧疚,他也不为自己的贫穷而苦恼,只图今朝有酒今朝醉。可以说,在过去的这些年,是他的妻子在为他撑起这个家。

契诃夫《哀伤》:这条从生走到死的路,难有重来的可能

一个没有任何目标的人,他的人生是得过且过。格里戈里酗酒、打架、受穷,这些不会给他的心灵造成任何影响,他也从未试图改变自己的生活。<strong>在从生走到死的这条路上,他随着人群移动,却选择闭着眼睛前行,看不到别人的幸福,也看不到自己的痛苦。格里戈里最后失去了妻子,无儿无女,一贫如洗,没了双腿和双脚,他又该如何继续生存?他就连死去都要别人遭受更多折磨。

在我看来,一个有理想的人才有生活的方向。理想不分大小,只要它的存在能为我们的人生指出一个可以为之努力的方向,那么我们的生活才有改变的可能,当我们面对苦难时 ,我们才会有战胜它的渴望。假若不幸接踵而至,我们也不会一蹶不振。理想犹如星星之火,纵然渺小,也有使生命燃烧的可能。格里戈里犹如大海中的一叶扁舟,他不知向何处靠岸,走向哪里都是逆风而行,可又没有逆风而行的勇气,最后只能随风而去。

契诃夫《哀伤》:这条从生走到死的路,难有重来的可能

契诃夫在格里戈里六十年的生活当中只选择了讲述这一天的事件,在这一天中,格里戈里第一次体会到"哀伤"的感觉。这股哀伤包括着对生命的留恋和向往,对过往的追忆与忏悔,也有他难以言喻却又切身体会到的人世间的辛酸与孤独。这股看似突然而至的"哀伤",在他浑浑噩噩的人生中已经酝酿了几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