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这是一个真理,还是一个悖论?为什么?

老孙遁世无闷


唯一的真理,就是变化里的唯一。玄就玄在万变不可从组复制。观山不是原来的山,观水不是原来的水,名虽没变组合变了,妙在永远不可从组原组合。


马振廷1



历史逗你玩


如果理解得不错,本题目讨论的,不是“运动变化”是否绝对的问题,而是讨论“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这句话属不属于悖论的问题。

有必要事先明确,悖论和真理,不是同一层面的问题。悖论是逻辑问题;逻辑,只负责真假,不管对错——就是说,逻辑,只按照既定的逻辑规则,衡量一个判断或一个推理的外部形式上的真假,而不追究这个判断或推理的内容是对还是错。

那么,尽管所有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绝对,这是真理,但仅就“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这句话来说,是属于逻辑悖论范畴的。

所谓悖论,全世界有极其一致的共识——这就是“由肯定其真,就推出其假;由肯定其假,就推出其真的一类命题”。

就是说,这是一类特殊的自相矛盾的命题。

这类命题,亦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一个命题A,A蕴涵‘非A’,‘非A’蕴涵A;即A与‘非A’等值”。

本话题“唯一不变的就是变”的这句话,是符合上述公式的。把“变”代换为“A”,即可得到——

“唯一‘非A’就是A“。

你看,这不就是悖论了吗?

当然,有人会说,“不变”是一个词组,其含义不完全与后面的 “变”是反相关否定关系。

这话有一定道理,但我们不妨再带换一下,亦可得到——

“唯一‘不变化的事实’就是‘变化的事实’”。

是不是悖论呢,显然是。

前面说到,逻辑只负责形式真假,不管内容对错;而且,是由人们总结出来的逻辑规则来衡量的。这也就产生出两个问题——

第一,悖论一定和人们的语言表达有关。例如“唯一‘不变化的事实’”,这个概念有没有等价的概念呢?有,实际上,它与“毫无例外的所有事实”是等价的。就是说,有时候,换一种表达方式,悖论可以变为非悖论;反之亦然。

第二,悖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或者说逻辑现象,因而早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有了持续的研究。

举例来说,有一个悖论,与本题目所说很近似——

“所有事情都有例外”。

这个说法,从表达的内容来说,正确无疑。但是,这句话本身,包不包含在“所有事情”之内呢?在逻辑上,明显属于“由肯定其真,就推出其假”这样的命题。

目前,发现最早的,是古希腊麦加拉学派的“说谎者”悖论。

转换成现代语言,其内容是——“这句话是谎话。”

即,如果它真,即“这句话是谎话”真——它是谎话,那么,这句话就成了假的;如果它假,即“这句话是谎话”——它就是真的,那么,这句话又成了假话。

这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命题,所以被称为悖论,英语里有一个专用名词,叫“paradox”。

古希腊-罗马时期,还有过其他悖论。中世纪,也要有人提出了几个可以属于悖论的命题。

现代,罗素说的“我只为不自己理发的人理发”,也算一个悖论。

1926年,英国数学家拉姆齐把有史以来的著名悖论,划分为逻辑悖论(语法悖论)和语义悖论(认识论悖论)两大类。

按照他的划分,悖论问题只是逻辑问题和语义问题了。像流传很广的“费米悖论”,已经不属于悖论问题。

比较重要的悖论,属于逻辑悖论(语法悖论)的有——

1,布拉里福蒂悖论,即“最大的序数”或“包括一切序数的良序集”悖论。

2,康托尔悖论,即“最大基数”或“一切集合的集合”悖论。

3,罗素悖论,即“一切不是自身分子的集合所构成的集合”悖论——如把集合S定义为: S由一切不是自身分子的集合所组成,即任一集合A, A属于S当且仅当A不属于S。如果S属于S,则据S的定义,S就不属于S;反之,如果S不属于S,同样据S的定义,S属于S。“S属于S当且仅当S不属于S",这是自相矛盾的。

其中最难解的,是罗素悖论。

属于语义悖论(认识论悖论)的有——

1,说谎者悖论。

2,理查德悖论,即“一切可以用有穷个字定义的实数”。

第二类,拉姆齐还列举了一些,这两个最著名。

本题目说的,应该属于第二类了。

古代,研究悖论的基本都是哲学家。后来,从里面分出了一些逻辑学家。再后来,加入研究的是数学家,如莱布尼兹、罗素等。然后,又有语言学家和语义学家加入。

现在,主要在研究的,是类型论学者和集合论学者。


一老沈一


变是绝对的,不变只是相对。应该肯定这是一个真理。并非悖论。客观世界的量变和质变是有内部的矛盾引起的一种运动状态。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就是由量变到质变,有质变到量变的循环往复,而又由低级到高级的无限过程。以物理现象来说,水的汽化和结冰,溶液的沸腾或凝固,金属的溶解或结晶,电磁波的变化,红外线紫外线等等,都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以化学现象来说,上学时学的化学周期表,表明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整个周期表都是严格按照核电荷数的多少排列的。以生物现象来说,当前我们面对着冠状肺炎的疫情,就是野生动物的细菌感染到人类的过程,这种变化反映了生物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问题。以人们思维现象来说,人们对于任何事物的认识,开始总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逐渐的达到理性认识,回到了社会实践当中去检验。提高了我们辩证思维的能力,逻辑思维的能力,形式思维的能力。这个过程贯穿一个变的飞跃达到质的转变。变,总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符合唯物辩证法的科学发展原理。符合社会发展你客观规律。符合进化论的观点。


慈音1


世界上充满了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变与不变是一对矛盾,类似好和坏、黑与白、上与下等。

矛盾双方的辩证关系是对立统一的,首先是对立的,另外是统一的。

上和下首先是对立的,但是没有上就没有下,没有下就没有上,这就是对立统一。同理,没有“变”就没有“不变”,没有“不变”就没有“变”,它们是一对对立统一的矛盾。

因此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这句话是符合矛盾对立统一规律的,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而不是悖论。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的另外一层含义是,世界上没有不变的事和物,没有变化和运动就没有世界。

另外,矛盾双方对立是绝对的,统一是相对的。例如,我们驾驶汽车,方向盘随时调整是绝对的,短暂不动是相对的、暂时的。

矛盾双方的统一性还表现在,它们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好会变成坏,坏会变成好。通过努力(创造条件)可以把坏变成好。同理,我们可以不变中求变,也可以变中求不变,但是变是绝对的,我们只能是因势利导,努力争取事物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云门磐石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一切事物是动态的、发展的、变化的,这是绝对的,而绝对静止、停滞、固化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既便事物的外在形态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是其内部是不断变化的。所谓事物的不变,只是在某一时空阶段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而不是事物的全部本质。


文海墨韵


有你才幸福,与我共分享: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既不是真理,也非悖论。它是人们逻辑思维的最终定性,是较具有一种普遍性的哲学观点。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论断差不多,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变”是有条件的。比方说,星球不分太小,既自转,也围绕其它星球公转。形成这种运动的条件是什么?不自转,失重掉下来,不公转,无轨乱动必相互碰撞。

为何不是真理呢?

真理是什么?是对物质世界中的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也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

变,是一种运动状态,包括成长、派生和毁灭的各个过程,不是客观事物,仅是相对于运动而言的抽象概念。它只存在主观认知,若是人为干涉或改变方式,也能产生质变和量变。

例如:患者汤某,男,41岁,农民。2月7日患者出现发热、咳嗽症状,2月8日就诊于某县医院,2月9日确诊。2月9日对汤某进行感染来源溯源调查,其配偶卢氏系某县开发区(中石化)加油站工人,曾接触大量武汉等地往返人员。经检测,系无症状感染者。

按理说,其配偶卢氏应先发热、咳嗽,然而生“”却在她老公身上。这就是“”存在着条件说。

由此推论,“唯一不变的是变”不属于真理范围,它没有特定的规律性,可异变,可裂生。

为何又不是“悖论”呢?

什么叫“悖论”?就是表面上同一命题在推理中隐含着两个对立的结论,而这两个结论都能自圆其说。它的抽象公式是:如果事件A发生,就推导出非A,非A发生也能推导出A。

照这个公式应用的话,那么“”了,就导致“不变”了,反过来,也一样。显然,“唯一不变的就是变”,不可能在“”与“不变”中间歇,因为“”始终是运动的。

成语典故:南桔北枳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这就是某种事物因环境变化而产生“异化”或“质变”。你再也不能说“枳”是“桔”了。

故此,“唯一不变的就是变”不是悸论。

综上所述,“唯一不变的就是变”是由于“运动”的无休止存在,赋予了它的正确性和认知观。


杜象应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我信奉这是一个真理。

佛法常说无常乃有常,意思是无常才是生活的常态。

世间凡是存在的都是无常的,不是永恒存在、永远不变的。所谓「凡是存在」的,那就无所不包,因为宇宙之间所谓的存在,有属于有形的物质存在,我们眼睛看得到,耳朵听得到的都是;再来就是无形的、精神方面的,也是属于存在的一种,譬如我们的思想、观念、学问、学识、念头,都不是永远如此,永不改变;我们的心念时时刻刻、刹那刹那不停的转变,我们即使拥有固定的思想观念,可是遇到某种机缘,思想观念也会改变,这是属于无形、抽象方面的无常。

那么,心外之物,譬如我们的身体,属于物质界,也是无常的,是由细胞组成,而细胞却是不停的在新陈代谢,因此我们的身体当然也会跟着无常。我们的身体从初生的婴儿体,到童年、少年,经过了青壮年,然后就会趋于衰老,甚至病变,到时候一定会死亡 ── 所谓肉体的生、老、病、死。其它譬如桌子、椅子、田地、房子等种种器具物品,时时刻刻也都在衰变当中,不可能永远保持固定的形状,这就是所谓器物的「生、住、异、灭」。

至于山河大地、地球、太阳系、银河系,甚至整个大宇宙,也都是时刻在转变衰败,最后也会趋于毁灭,这就是「成、住、坏、空」。不管是精神界还是物质界,都是无常的,人最后会死,物最后会灭,这就是无常的道理。



抱朴利他


大家最好不用“真理”一词了,一旦用就很麻烦,要么加“相对”的定语,要么就要啰嗦一大堆废话解释。只需要改成“正确”,麻烦立刻迎刃而解。

之所以不用“真理”,改为“正确”,当然需要很复杂的论述。我已经多次重复过,就不再啰嗦了。“相对真理”和“正确”完全一个意思,但如果叫做“相对真理”,就必须同时说明与“绝对真理”的区别所在。不分清“相对绝对”的差异之处,就等于没说一样。

改成“正确”则不然,正确是有条件的,条件不满足时,正确就变成错误了。这最大的好处就是,随时可以认定“正确”变“错误”,只是因为条件变了而已。这种方式,不会搞乱大家的思维,让人们糊涂“相对真理”不再是“真理”又为了什么?

本题就是如此。“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很显然,这是归纳统计的结果,因为人类找到的所有研究素材,都是变化的,于是得出“变化是不变”的正确认定。

它的条件是什么?

就是没有反例出现。我们研究时,必须提取素材,而提取素材的样本量一定是有限的,也就是特例,然而我们总结的规则必须是普遍性的,针对所有同类都适用的,显然这是不可能的。比如直到今天人类才刚刚走出太阳系,银河系里还有千亿个恒星系,更不要说整个宇宙了。再加上,事物是流变的,加上时间维度,就绝不可能穷尽任何研究的对象。

说“变化是不变的”,这是现阶段的正确,因为人类还没有发现反例,一旦出现反例了,也就是这个判断错误之时了。


何处是家乡


哲学上,运动(变化)是永恒的,静止(不变)是相对的。

同时,运动变化是有规律可寻的,是在一定条件和内外因素作用下发生的。而不是舜夕万变任尔主观意识而转变。

用唯物辩证法观点看问题,就能揭穿很多谎言和诡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