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通縣開展“我愛我家 親情包保”疫情防控活動

為充分發揮親情關愛力量大、親友溝通易接受、親屬情況易掌握、親人交流途徑多等優勢,更規範、更精準、更持久、更有效地發揮“親情”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伊通堅持“五措並舉”,深入開展疫情防控“我愛我家 親情包保”活動,織密了“聯防聯控”親情網,為全縣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發揮了重要作用。

構建“一個體系”,實現親情包保“全覆蓋”

建立示範、自發、兜底三個維度的“包保體系”, 對具有伊通戶籍的人和在伊通居住的伊通外籍人進行包保(5週歲及以下嬰幼兒由監護人負責,不單獨進行包保)。組織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公職人員率先包保,在全縣進行示範引領,三天內,已參與包保活動公職人員10809人,約佔在職公職人員總數的83%;包保25,3779人(初步排重後),佔應包保人數的61.9%;全縣普通群眾也紛紛參與自發對親友進行包保。在繼續推進示範和自發包保的基礎上,社區、村屯幹部對本轄區內未被包保人員積極開展兜底包保,逐步實現全縣親情包保全覆蓋。

開發“一個程序”,實現親情包保“信息準”

發動程序編輯志願者藉助原有的數據統計程序,結合疫情防控工作內容,快速搭建起了“我愛我家 親情包保”活動管理平臺 、個人包保信息查詢平臺和親情包保活動日報告平臺,方便了活動的操作,提升了信息的準確性。通過後臺數據可以對包保人和被包保人的姓名、身份證號後六位、聯繫電話、住址(縣內可具體到委、村)、身體狀況等進行數據統計和信息篩選分析。尤其通過“日報告平臺”和“個人包保信息查詢平臺”保證了被包保人員覆蓋的精準性、包保人對被包保人相應情況掌握的精準性和包保任務完成情況統計的精準性。現已統計包保人數6次,被包保人數6次,統計各單位、部門包保工作情況2次,全縣親情包保覆蓋率12次,各地返縣人口數1次,身體特殊情況人數1次。

打造“一個模式”,實現親情包保“高效率”

為實現全縣親情包保全覆蓋,每名機關、企事業人員平均要包保36人左右,為減輕負擔、提高效率,伊通推出了“1 x xy”模式,即一個“一級”包保人,先包保親友綜合素質相對較好的x名親友(具體幾位根據自己情況確定),讓這“x名親友”成為“二級”包保人,再包保自己的y名直系親屬,這樣就很容易完成包保任務,並能夠快速開展工作。例如縣直機關幹部採取的是“1 4 20”模式,一個人很容易進行包保了24位親友。通過這種模式極大地提升了疫情防控工作的效率,在縣聯防聯控工作領導小組下發《六號》公告後,通過親情包保模式2小時點擊量達到10萬次,約佔全縣應知曉人口總數24.8%,覆蓋家庭約為7萬個,約佔全縣家庭總數的46.7%,提升了戰“疫”速度,凝聚了戰“疫”力量。

建立“一個機制”,實現親情包保“效果實”

為了提升包保活動的效能,伊通下發了《關於開展“我愛我家 親情包保”疫情防控活動的通知》,對包保內容、督導方式、信息共享和注意事項進行了明確要求。在包保內容上堅持“三個突出”:突出全縣疫情防控小組的相關要求的傳達落實;突出對被包保人出現的高燒、咳嗽,不按要求外出,有外來人員進家等重點情況排查和及時上報;突出對被包保人普及疫情防控常識,正面引導、心理安慰等工作開展。在包保督導上堅持“三個到位”。縣委組織部人員對包保人數完成情況、人員重複被包保情況、包保內容完成情況進行督導到位。分別採取後臺大數據統計、電話查詢、對出現違規人員倒查包保人、隨機問詢等方式進行。在融入配合上堅持“三個及時”。對親情包保中發現的重要信息及時反饋給相關部門,在全縣開展的各項防控活動中及時結合親情包保認真配合,在防控工作研討中及時結合親情包保提供有參考價值的意見建議。同時,藉助“我愛我家 親情包保”活動,也進一步凝聚了親情力量、弘揚孝老愛親傳統美德,培樹良好家風。

採取“一個路徑”,實現親情包保“零成本”

在“我愛我家 親情包保”活動中藉助互聯網 的途徑實現了“零成本”。運行成本為零。後臺數據流量全縣正常一年僅為1000元左右,平均到全縣每人每年僅為0.2分人民幣(有志願者進行贊助),關愛形式以微信為主,基本沒有費用,總成本可忽略不計。風險成本為零。採取互聯網 模式,不用動用大量人員,避免了工作人員聚集和接觸,不會產生任何傳播病毒的風險。時間成本為零。親情包保活動可以融入到平時親友間原有的關愛中,基本不需要單獨花費時間進行;活動平臺會在“第一時間”統一提供親情關愛的重點內容,還極大地提升了親情關愛的時效性。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李忠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