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家田玉寶

武術家田玉寶

田玉寶,1937年10月25日生於臨沂國家高新區羅西街道後崔莊一貧苦農家。他自幼好動,見人習拳舞棒,便私相仿效。父母見狀,即令從民間著名拳師顧廣勳、張明習練長拳。他長進很快,身法架步,進退騰擲,像模像樣,甚得老師喜愛。

1947年,家鄉鬧饑荒,至1948年,家中經常斷炊。為活命,父母即攜田玉寶逃荒至安徽,又一路乞討到河南登封縣。而登封一帶也受災歉收,饑民遍地,恰逢嵩山少林寺設棚施粥,一家三口才得以續命。僧人詢知田家來自山東,似格外憐憫。父母再三乞求,將田玉寶寄養在少林寺,自己以走街串巷當貨郎為生。田玉寶雖然年小,但十分勤快,每天早起灑掃殿堂庭院,擦拭蓮臺佛具,深得少林寺監院武僧大師貞緒憐愛。貞緒大師觀察田玉寶行走姿勢,異於常兒,徵得田玉寶父母同意收為門下弟子,並賜法號素良。田玉寶在家學過長拳,受過規矩,基本功較好,兼以天性穎悟,所以進步很快,寺中師父和師兄都願教他,並與他一起進行徒手搏擊和器械對練。好動的天性使田玉寶在這樣的環境中如魚得水。十幾歲的孩子一聽誇獎,更是一有閒空便不覺苦累,將師傅所傳套路認真練習,務求精熟。在少林寺期間,田玉寶除了習練拳械外,還跟師傅和師兄在山上學習認識和採集中草藥,因為學習武術,演練器械總是難免破皮紅傷,甚或傷筋動骨,求人不如自救,備藥治傷,這也是從武的科目之一。1951年,經師父同意,田玉寶隨父母返鄉。

1952年春田玉寶到湖西崖學制­黑碗等粗瓷,後因技術好調至羅莊白瓷廠工作。此間,精武尚藝的熱情絲毫未減,白天做工,晚間到朱張橋跟宋德聚師傅學練傳統少林拳和器械。1953年田玉寶正式拜棗莊少林門派武術大師楊佩五為師學練傳統少林拳十路,少林刀術十路,少林棍術十路,以及各種器械和破連拳、查拳等十幾種拳術,成為少林門第八世傳人。

田玉寶熱愛傳統武術達到痴迷的程度,上世紀六十年代,他又到郯城縣沙墩鄉子房村拜當地武術大師郭慶方為師。為更進一步鑽研探討傳統少林拳的內涵,他特地到河北五臺山莊及濟南花園村大王莊追根求源,潛心演練。田玉寶已將傳統少林拳的精華在沂蒙大地發揚光大,成為臨沂武術界的一朵奇葩,

田玉寶酷愛傳統少林武術,並毫不保留地將少林秘技傳授給後輩,足跡遍於臨沂市各縣區以至鄰省。他先後到河南的蘭考、江蘇的東海、連雲港、新沂以及臨沂市的臨沭、蒼山、郯城、平邑、沂南、沂水、莒縣、蘭山、河東等縣區設館授拳,深受歡迎。

田玉寶雖一介農民,但在武界聲望很高,名播海外。2003年,田玉寶應邀到韓國傳拳講課十三場,受到韓國武術界的高度評價。他為中國傳統武術在異國他鄉發揚光大做出了自己的努力,為祖國爭得了榮譽。

幾十年來,田玉寶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武術人才,弟子遍佈全國及美國、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地近萬人。其中,擔任國家、省、市武協領導職務者數人,公安武術教員數人,武館、武術院校教練數十人,他為傳承傳播少林武術精神及技藝做出了巨大貢獻,有口皆碑。

自1960年以來,田玉寶參加國家和民間武術館所、院校組織的武術比賽幾十次,均獲獎項。主要有:1968年8月山東武術比賽獲臨沂代表隊個人第一名,1964年8月山東武術比賽獲臨沂代表隊個人第一名,2000年10月在河南省舉辦的“登電杯”全國武術比賽中獲少林拳術個人第二名,傳統器械比賽第二名。2004年少林寺赴韓國交流武術,榮獲少林拳術第一名,器械第一名。2005年5月在河南省舉辦的首屆“國防杯”少林武術大賽中榮獲老年組傳統少林拳術第一名,少林刀術第一名,徒手對打第一名。2006年榮獲香港首屆國際武術保健套路金牌。……

借重田玉寶的武術造詣及崇高聲望,各武術會所院校聘請田玉寶為教練及副理事長等職。2003年任羅莊區武術協會副主席。

田玉寶熱愛武術,熱心傳藝,播惠武林,為功甚巨,是一位有貢獻的武術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