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甘草怎樣培植?如何達到高產?

樵村漁浦小劉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甘草也叫做甜根子、烏拉爾甘草、甜草,是一種豆科植物。甘草的莖、根都可以入藥,有祛痰、止咳、解毒、清熱、抗炎症、抗過敏等作用,現有很多人在種植。那麼甘草怎樣種植的呢?下面我們說下種植方法!

(選地、整地、施肥)

1、選地:甘草對土壤的要求很低,只要是砂質壤土上都可以生長,但是想要提高產量就要選土質比較疏鬆、肥沃度較高、排灌水比較方便的砂壤土上種植。

2、整地:選好地之後,要將地用農機翻耕一次,耕地深度要在30釐米以上,翻耕時要將大石塊都清除掉。

3、施肥:翻耕完成之後,每畝地施放3500斤-4000斤發酵後的圈肥。施完肥料之後,要將地耙細一遍。耕完地之後,起壟或者作畦。如果起壟,高度要在10釐米-12釐米,行距離要在15釐米-20釐米;如果作畦,寬度需要1.2米-1.5米,長度按照種植面積來定,溝寬要在10釐米左右。

(繁殖方法)

1、種子繁殖方法:甘草種子表皮非常硬,如果直接播種,出苗就會很困難,因此要在播種之前,先催芽後播種。

(1)、催芽方法:將種子浸泡在55度-60度的熱水裡5個小時左右,浸泡完成之後撈出來用溼紗布包住,放到溫度在25度-28度的地方進行催芽。催芽的時候,每天要在紗布上澆水,直到種子表皮裂開。

(2)、播種方法:3月初期或中期,在畦面上挖2釐米-2.5釐米深的溝,挖好溝以後,將種子均勻的撒在溝裡,然後上面覆蓋細土,再澆一次水。大約過15天-20天就可以出苗,每畝地用種量在4公斤-5公斤。

2、根莖繁殖方法:甘草採挖完根莖之後,將粗壯的根出售,留下細根繁殖用。細根要剪成10釐米長的小段,每個段要帶著須和芽。將剪好的根莖拿到畦面上按照每株距離10釐米-15釐米,行距離15釐米方式挖溝,挖好溝之後,將根莖橫放進溝裡,然後覆土,再澆透水。

(田間管理)

1、間苗定苗:等到苗齊之後,要間掉弱苗、死苗,缺苗及時補苗。間苗時按照每株距離18釐米-20釐米定苗。定苗之後,要澆定根水。

2、中耕除草:在定苗之後,要及時中耕和除草,這樣有利於幼苗生長。隨著幼苗的生長要淺耕幾次,一年需要中耕3次-4次。

3、灌水管理:甘草在幼苗期需要的水分多,因此要經常進行灌水工作。之後的灌溉要看天氣情況來定。入冬之前,需要灌一次過冬水。

4、施肥管理:在定苗之後,要追施一次20斤-30斤/畝磷肥,以促進甘草苗長得更壯。在入冬之前,每畝施2000斤-2500斤有機肥。

5、收穫:用根莖繁殖的甘草,到第二年地面植株枯萎之後就可以採挖根莖。如果用播種繁殖的甘草,要經過3年之後才可以進行採挖。採挖根莖的時候,要小心一些不要傷到根莖,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拆na


甘草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具有較為廣泛的藥用價值而被藥材種植戶大量種植。不過,由於有些藥材種植戶的種植方法較為落後而導致產量較低。那麼,怎樣才能高產種植甘草呢?下面,我們就聊一聊這個話題。

一、甘草的形態特徵

甘草的根莖呈圓柱型,多有“橫走”。其主根莖非常粗壯,外皮呈紅棕色至暗棕色,肉質呈淡黃色,有一定的甜味。

甘草的莖直立,多有分枝,全株被白色短毛及刺毛狀腺體。植株一般高30-120釐米;葉長5-20釐米,羽狀複葉,小葉5-17片。其花序腋生,花冠呈藍紫色。莢果呈鐮刀狀或環狀彎曲,密被刺狀腺毛及短毛。種子扁卵型,呈褐色。花期6-7月,果期7-9月。

二、甘草的生物學特性

甘草具有耐旱、抗寒、喜光、耐熱的特性,主要分佈於大陸性氣候地帶,適宜於在乾旱而且溫差比較大的環境中生長。其中,在冬季嚴寒,氣溫達-30℃、凍土層深達1米以上以及夏季酷熱,強光少雨,空氣相對溼度在30%-40%之間的氣候環境中生長良好。而且,甘草的抗鹽性也很強,只要土壤中的含鹽量不超過0.2%都可以種植甘草。

三、甘草的繁殖與栽培

1.繁殖方法

甘草一般有兩三種繁殖方法:種子繁殖、根莖繁殖和分株繁殖。

(1)種子繁殖

在8、9月份種子成熟後割下並曬乾,通過碾壓法獲得種子,在通風乾燥處貯藏。為了提高發芽率,應對種子進行破皮處理,具體方法如下:

①碾破法:用20型立式離心型碾米機進行撞種,沒有碾米機的藥農可用碾子代替。此法簡便易行,目前家種產區普遍採用。

②硫酸法:每公斤種子加入20毫升、80%的濃硫酸,用木棒攪拌均勻,使所有的種子都蘸上硫酸,在20℃環境下浸種2-3小時,種皮燒破後反覆沖洗掉濃硫酸,可使發芽率提高到85%以上。這樣處理種子,一定要控制好溫度和時間,否則,會影響種子的發芽率。不過,這種方法在家種區使用的不多。

處理完種子後,即可進行播種。

(2)根莖和分株繁殖

根莖繁殖是在春秋季節時挖出根莖,並截成7-8釐米的小段,每段上應有芽1-2個。根據土壤溼度埋入地下約13-16釐米,不日後即可萌發出新株並進行移栽。

分株繁殖則是在春秋季節時挖出在老株旁長出的新株,另行栽植即可。

2.栽培方法

可直播或育苗移栽。

(1)種子直播

在每年4-7月份(無灌溉條件的地區可在雨季播種),按行距50釐米、播深3釐米進行播種。播種後蓋草保溼,約1-2周即可出苗。

(2)育苗移栽

先在苗圃中育苗1年,翌年秋末春初,將苗移入大田種植即可。移栽的行、株距為50釐米×30釐米。一般每畝應栽植6700株。

四、甘草的田間管理

1.間苗、定苗

對於直播的可在當年苗高6釐米左右時間苗,種植當年應以10-15釐米株距定苗,第二年保持株距在30釐米左右即可。

2.排灌水

出苗前要保持土壤溼潤,出苗後,如遇久旱應及時澆水,澆水次數不宜過頻,但每次都要澆透。在雨季時,一定要注意排水,以免甘草遭受漬害。

3.追肥

當秋末甘草地上部分枯萎後,應進行追肥。一般每畝可用3000公斤腐熟農家肥覆蓋畦面。在每年早春時,每畝應追施磷肥40公斤。

特別注意:因甘草有根瘤,能夠固氮,一般可不施氮肥。

五、病蟲害防治

甘草常見的病蟲害有鏽病、褐斑病、白粉病、葉蟬、地下害蟲、葉甲、短毛草象和盲蝽等。

1.鏽病

多發於8~9月份。發病時葉背面會產生黃褐色疤狀病斑,病斑表面破裂後會散出褐色粉末。

防治方法:清除病殘體,並集中燒燬;在發病期,採用15%粉鏽寧1000倍液或97%的敵鏽鈉400倍液噴霧防治。

2.褐斑病

為害葉片。

防治方法:噴無毒高脂膜200倍液進行保護,或用65%代森鋅500倍液噴霧防治。

3.白粉病

為害葉片。

防治方法:用15%粉鏽寧800-1000倍液噴霧防治。

4.葉蟬

多發於6月下旬至8月中旬。以若蟲、成蟲吸食甘草的葉、幼芽、幼枝的汁液,先呈現銀白色點狀斑,隨後葉片失綠變淡黃色,最後脫落。

防治方法:用2.5%的溴氰菊酯1000-1500倍液噴霧防治。

5.地下害蟲

甘草的地下害蟲,在出苗階段主要有螻蛄、何氏東方蟹甲;在成株期主要有黑皺鰓金龜子、黃褐異麗金龜、金針蟲等。

防治方法:深耕重耙,破壞其生存環境,並殺傷蟲體;在播種前,用40%甲基異柳磷0.2%(按種子重量計算)、50%一六0五乳油0.2%、25%辛硫磷乳油0.1%等進行拌種。

6.葉甲及盲蝽

多發生於7月中旬至8月下旬。為害葉片。

防治方法:在5-6月越冬蟲口密度較大時,用4.5%甲敵粉、2.5%敵百蟲粉進行防治,每公畝用藥大約2.5公斤。如果發病嚴重,可用2.5%溴氰菊酯2000-4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

7.短毛草象

多發生於7-8月。主要取食葉片,使葉緣呈缺刻狀。

防治方法:用2.5%溴氰菊酯2500倍液噴霧防治。

綜上所述,甘草的醫學用途較廣,有一定的市場需求。因此,種植甘草能夠獲得較好的種植效益。一般情況下,只要按照以上介紹的種植方法去做,就可以使畝產甘草幹品(三年生)達到1500公斤以上。


老胡說三農


甘草作為一種比較常用的中藥材,在農業種植上也是比較普遍的,目前甘草的價位根據不同品質,通常能賣到10元每公斤左右,雖然說每畝年均收入兩三千元並不算多,但是對於農民而言,相比種植糧食作物還是能多掙一些的。

對於甘草的種植,筆者還是有一定了解的,近幾年就指導一位親戚家種植了兩畝地,產量還是比較理想的,也獲得了比種植農作物更高的收益。

甘草生長的區域主要分佈在華北、西北與東北,甘草對土壤的要求也並不高,但以沙質半沙質土壤為宜,沙質土壤土質疏鬆,排水性好,通透性強,比較適宜於甘草生長的需求。甘草是一種比較耐旱、耐高溫的植物,在光照充足的環境下,可自然生長,常規的情況下兩年皆可以收穫。

一、選地、施肥、整地

根據甘草生長特點的需要,選擇地勢較高的沙質性肥沃土壤,避免雨季有積水的產生。施入腐化好的有機肥作為基肥,深翻土地,由於甘草的根系發達,土壤翻耕的時候儘量不使用旋耕,而是採用犁耕後並耙平整備種。

二、選種與種子播種前的處理

甘草種子要選擇籽粒飽滿、大小勻稱、無蟲蛀爛籽的優良品種。由於甘草種子外皮較硬,水分滲透性差,直接播種出苗率低,因此,在種植之前需要進行處理,處理的方法可以把甘草種子放入到玻璃或缸等容器內,按照每公斤種子兌入硫酸2.5毫升的比例,迅速進行攪拌,當看到種皮發黑為止,然後再用清水進行多次沖洗,濾水晾乾播種即可,這樣種植的甘草,其發芽率基本上能達到90%以上。

三、播種時間與方法

甘草播種的時間一般可選擇在春季的4月份後,與每年的8月份進行播種均可,甘草種子容易發芽的溫度在22度左右,夏季雖然也可播種,但由於其當年物質積累較少,甘草苗的冬季抗寒性差,容易形成弱苗,不利於高產。

甘草播種的方法可採用撒播、條播等直接播種的方式,通常每畝地需要種子在7斤左右,也可以育苗後進行移栽,一般育苗每分地可以移栽一畝地,這樣比較節省種子,育苗用種2斤左右即可,但移栽苗增加了作業量。

四、水肥管理

甘草在種植之前要施入有機肥作為基肥,但在其生長期間對磷肥與鉀肥需求較大,種植前期可以採用適量磷酸二銨、鉀肥混入有機肥,作為底肥。在甘草幼苗期基本不需要追肥,待甘草苗分枝後結合澆水時,每畝地可施入氮肥15斤左右,在其生長的第二年,需要注意再次施入磷酸二銨,每畝地大約需要40斤左右即可。

五、生長期間的管理

在甘草苗的生長期間,要做好間苗,避免其密度過大而影響生長,一般株距保持在12釐米左右,每畝大約在4萬棵苗左右即可。其他的管理也與糧食作物基本相同,需要中耕除草,病蟲害的防治等作業事項,甘草的常見病蟲害有鏽病、白粉病、褐斑病,紅蜘蛛等,按照農作物常規用藥的方法噴施即可。

在甘草的種植當中,如果能夠參照以上步驟,基本上就能達到高產的播種條件了。


農大知事


甘草喜光照充足、降雨量較少、夏季酷熱、冬季嚴寒、晝夜溫差大的生態環境,具有喜光、耐旱、耐熱、耐鹽鹼和耐寒的特性。那麼,甘草該如何種植?甘草的高產種植技術及功效作用有哪些?

甘草如何種植?

1、選地整地。選擇土層深厚、疏鬆、肥沃的沙壤土為宜。地選好後,每畝施入農家肥3000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硫酸鉀20公斤做基肥,耕地深度要達40釐米以上,整平耙細,做110釐米平畦。

2、選取種莖。二月收穫甘草時,選取順直、粗壯、節間短、節上帶有不定根的根狀莖做種莖。將選出的種莖截成15釐米長的小段,使每段上至少有三個帶芽的節。將截好的種莖置30ppm的赤黴素液中浸泡3~5分鐘後立即栽種。

3、栽種。在整好的畦面上沿畦埂方向開三條寬15~18釐米、深5~7釐米的小溝,每條溝內放入兩行種莖,使首尾相接,噴施甲拌磷800倍液後覆土,使種莖在畦面下4~5釐米,用腳踏實,澆一次透水,待畦面不粘腳時,劃鋤保墒,提高地溫。

4、田間管理。根莖繁殖的甘草出苗較慢,地溫18℃時達80%出苗約需20天。所以,在這段時間裡務必做好抗旱保墒工作,保證畦面潮溼,有利出苗。使用赤黴素催芽的種莖出苗後纖細,可按說明噴施比久或短壯素,使之粗壯。齊苗後,每畝撒施尿素15公斤,噴施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30~60公斤。此後,勤劃鋤滅荒,積極防治地下害蟲,確保苗全苗旺。

5、病蟲害防治。甘草生產中,蟲害以地老虎、金針蟲多見,病害以白粉病多見,二者是造成減產的主要原因,防治方法前已述及,在此強調,以期注意。其他病蟲害可對症防治。

6、收穫加工。栽後第二年秋分至第三年春萌發前均可收穫。沿畦的一端起挖,把根條完整挖出,根狀莖挖淨,剪去莖葉,抖淨泥土暴曬,曬乾後捆紮成捆,即可銷售。也可將根和根狀莖分開捆紮,分別銷售。甘草商品以身幹、無雜質、粉性足為佳。

甘草的功效作用:

1、補虛:可以說補虛是甘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平時會看到很多人出現氣虛的時候就用甘草和桂圓之類的食物一起搭配食用。如果出現心悸或者是脾胃比較虛弱的時候,也是可以用甘草和黨參以及白朮等一些藥物一起搭配服用的。

2、消腫止痛:要是出現咽喉疼痛等一些常見的疾病的話,可以使用甘草來治療。如果和一些桔梗或者是金銀花等藥材使用,可能效果會更佳。當然,這個還是需要根據疾病的情況來決定的。

3、解毒:甘草解毒的效果還是可以的,可以讓體內一些多餘的毒素給分解掉或者是代謝掉,進而排出體外。要是平時出現食物中毒的情況,也可以在醫生指導下直接服用甘草來解毒。不過,在解毒的時候還可以搭配一些綠豆之類的食物,這樣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還能提高效果。

4、祛痰止咳:因為甘草是屬於一種中性的藥物,其中含有一些對人體有利的物質,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祛痰止咳。

甘草的食用禁忌:

甘草可以治療多種疾病,例如,甘草可治療咳嗽、痰多、胃痛等,但是甘草屬於藥物,在食用它時還是應注意以下事項:

1、甘草不宜長期食用:草不能夠長期服用,否則腸胃健康會變差,同時也很容易出現對這種中藥材上癮的情況。

2、甘草不宜過量服用:過量的服用甘草容易對身體產生危害,甚至於出現呼吸系統停止的症狀。因此,小編提醒大家,服用甘草一定要注意適量,兒童服用甘草一定要減少用量,***好諮詢醫生。

3、甘草過敏人群禁止服用:如果對甘草過敏,一定要禁止服用,否則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小編提醒大家,***次服用甘草時,一定要對身體進行過敏試驗,再服用。





黃勇在新農村


甘草,主要分佈於新疆、內蒙古、寧夏、甘肅、山西朔州,以野生為主。含分有甘草酸、甘草甙等成分。甘草酸胺、甘草次酸鈉能有效地影響皮下肉芽囊腫性炎症的滲出期及增生期,其抗炎強度弱於或接近於可的松。

1.清熱解毒

甘草生用則氣平,可瀉心火,故有清熱解毒的作用。現代醫藥學已證實甘草確有較好的解毒功能。

2.祛痰止咳

甘草黃酮、甘草浸膏及甘草次酸均有明顯的鎮咳作用;祛痰作用也較顯著,其作用強度為甘草酸>甘草黃酮>甘草浸膏。

3.抗酸

甘草有類似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對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過多有抑制作用;並有抗酸和緩解胃腸平滑肌痙攣作用。

4.抗炎、抗過敏

甘草還有抗炎,抗過敏作用,能保護髮炎的咽喉和氣管粘膜。甘草浸膏和甘草酸對某些毒物有類似葡萄糖醛酸的解毒作用。

5.調節激素分泌

甘草含有異黃酮,這意味著它可以產生雌激素和/或抗雌激素效應。因此,這種草藥被認為有助於調節內分泌,減少經前綜合症和絕經期症狀。

6.防治腫瘤

甘草所含的次酸能阻斷致癌物誘發腫瘤生長的作用。

它的功能和作用有很多朋友都可能知道,但是它的種植,如何讓它高產朋友們就不是很清楚了,那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對這個問題進行分析。

甘草的種植方法有種子育苗種植和根莖種植,以種子育苗種植為主要方式。

第一種是種子育苗種植:選擇地勢高燥、土層深厚、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或風沙土,忌澇窪地及黏土地、重鹽鹼地及酸性土;每667米施入3000千克腐熟的農家肥作基肥,翻耕、耙碎、耱平後作平畦或高畦(高25釐米);4月下旬至5月上旬,氣溫為25~30℃時播種,播種行距20釐米,播幅5釐米,深3釐米,每667米播種量為5千克。翌年4月中旬至5月上旬進行移栽,每667米施入磷酸二銨15千克,移栽行距30釐米,株距18釐米,每667米可移12350株左右。甘草種子種皮堅硬,吸水困難,不經處理難以出苗。可用機械或人工進行磨擦處理種子,用放大鏡看種子外表有明顯缺皮或種皮劃傷達到 90% 以上即可,播前用60℃溫水浸種30分鐘。

第二種是根莖繁殖:4月上旬或10月下旬,選擇粗0.5~1.5釐米的根莖,切成長15~25釐米的段,每段應有3~5個不定芽。按行距50~60釐米,株距25釐米,深度15釐米條栽或穴栽,栽後鎮壓





愛拍視頻的小偉


甘草 ①選地:整地:甘草對土壤的適應性極強,在潮土、鹽鹼地乃至沙荒地均可種植,每畝施土雜肥或廄肥2000-2500kg,過磷酸鈣50kg,深耕20-25cm,耙細整平。

②移栽:一般採取育苗移栽法。移栽方法:秋季或春季按行距40cm,開20cm深的溝,將甘草根斜擺或平擺在溝內,株距7-10cm左右,然後蓋土,蘆頭在土下2cm處,用腳踏實即可。 ③田間管理:移栽的甘草苗結合澆水追一次磷酸二銨,畝施15-30kg等甘草苗高10cm以上時機械或人工除草1-2次。

④收穫:移栽乾草一般當年或第二年秋季收穫成品,先割去地上莖,然後用钁深挖或用機械犁出,撿出運回曬場。切去蘆頭,曬乾,分級打捆即為商品。 y 明代陸粲《庚巳編》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御醫盛寅有一天早晨剛進御藥房,就感到頭痛眩暈,隨即昏倒不省人事。由於事發突然,周圍的人皆束手無策,不知如何是好。消息傳出,有一位民間醫生自薦為盛寅治病,取中藥甘草濃煎後令其服用,不久盛寅便甦醒過來。其他的御醫頗感驚奇。這位民間醫生解釋說:盛御醫因為沒有吃早飯就走進藥房,胃氣虛弱,不能抵禦藥氣鬱蒸中了諸藥之毒,故而昏僕。甘草能調和諸藥之性、解百藥之毒,所以讓他服用甘草水後便甦醒了。 甘草是一種臨床應用非常廣泛的中藥,《神農本草經》稱之為“美草”、“蜜甘”,列為上品。遠在晉代以前,我們的祖先就發現甘草是解毒良藥,可以“治七十二種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木毒”。 甘草味甘性平,有益氣和中、清熱解毒、祛痰止咳及緩急止痛之功效。據科學實驗證明,甘草的主要成分是三萜皂甙甘草素(即甘草甜素),還含有還原糖、澱粉及膠質等成分,有類似西藥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以甘草配合其他藥物,可治療心腹脹滿、不思飲食、腸鳴洩瀉、嘔噦吐逆、氣喘咳嗽、癰疽瘡瘍和腹中攣急疼痛等多種病症。甘草還可用於治療胃和十二指腸潰瘍、肝炎、肺結核、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栓性靜脈炎、瘧疾等。 但是,甘草在應用時,一般不起主要治療作用,它的任務是幫助“君藥”發揮作用,並能減輕一些藥物的毒副反應,使方中諸藥同舟共濟,驅除邪患。古人謂:“甘草,味至甘,得中和之性,有調補之功。故毒藥得之解其毒,剛藥得之和其性,表藥得之助其外,下藥得之緩其速。”雖然如此,若配伍應用失當,甘草則當和不和,當解不解,增藥之毒,助邪肆虐。正因為此,甘草又有藥中“和事老”這譭譽參半的稱號。 [產地分佈] 甘草:主產內蒙古、甘肅、新疆。東北、河北、山西等地亦產。 脹果甘草及光果甘草:主產新疆、甘肅。 [藥材特徵] 甘草:根呈圓柱形,長25~100cm,直徑0.6~3.5cm。表面紅棕或灰棕色,具顯著的縱皺紋、溝紋、皮孔及稀疏的細根痕。質堅實,斷面略顯纖維性,黃白色,粉性,形成層環明顯,射線放射狀,有的有裂隙。根莖表面有芽痕,斷面中部有髓。氣微,具特異的甘草甜味。 脹果甘草:根及根莖木質粗壯,有的有分枝,外皮粗糙,多灰棕或灰褐色。質堅硬,木纖維多,粉性小。根莖不定芽多而粗大。 光果甘草:根及根莖質地較堅實,有的有分枝,外皮不粗糙,多灰棕色,皮孔細而不明顯。 我國甘草的資源分佈及應用概述

一、概述 甘草,別名甜草根、紅甘草、粉草。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以根和根狀莖入藥。有清熱解毒,潤肺止咳,調和諸藥作用,炙甘草有補脾益氣作用。

二、植物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30—40釐米, 根粗壯,圓柱形,有甜味,外皮棕紅色。莖直立,下部微木質化。葉互生;寄數羽狀複葉,小葉7—17枚,卵狀橢圓形,兩面被腺體及短毛。總狀花序腋生,花蝶形,淡紫紅色。莢果長圓形,有時呈鐮刀狀或環狀彎曲,密被棕色刺毛狀腺毛。種子扁圓形。花期6—7月,果期7—9月。

三、生長習性 甘草多生長於北溫帶地區,海拔0~200米的平原、山區或河谷。野生甘草伴生羅布麻、胡楊、蘆葦、沙蒿及麻黃等植物。土壤多為砂質土。土壤酸鹼度以中性或微鹼性為宜,在酸性土壤生長不良。甘草喜光照充足、降雨量較少、夏季酷熱、冬季嚴寒、晝夜溫差大的生態環境,具有喜光、耐旱、耐熱、耐鹽鹼和耐寒的特性。四年生栽培甘草定為最佳採挖期較為適宜。 我國西北、華北、東北地區均適合種植甘草,尤以內蒙古和新疆為宜。

四、栽培管理

(一)選地與整地 通常選擇土壤肥沃、土質疏鬆、排水良好、鹽鹼度低的砂質土。澇窪和地下水位高的地區不宜種植。一般深耕20釐米左右,耕翻後整平耙細。若壟作,一般壟距為60~70釐米。 土壤黏重和偏酸性地區不適合種植甘草。

(二)繁殖方法 1、 種子繁殖 (1)種子處理 ①物理方法 可利用粗砂或碾米機磨種皮,使種皮粗糙,增加透水性;或者播前將種子在45℃溫水中浸泡10小時。 ②化學方法 可用濃硫酸1份、種子1.5份的比例拌種,混拌均勻後用清水沖洗,晾乾後播種。 (2)甘草的直播 作為多年生草本植物,種植甘草在春、夏、秋季播種均可,但根據對我國幾個甘草種植基地的調查,以春季的產量和質量為好,所以建議儘可能在春季播種。 機械或人工播種均可,採用條播,播種深度2~3釐米,播後適當鎮壓。直播的播種量要根據甘草的生長期來定:若2年收穫,則播種密度宜大,一般每畝4公斤左右;若3~4年收穫,則播種密度不宜過大,一般每畝播種量1~1.5公斤。 (3)育苗移栽 在4月中旬左右,日平均氣溫穩定在5℃以上時播種。機械或人工播種均可,採用條播,播種深度2~3釐米,行距30釐米。播後適當鎮壓。每畝播種量為12公斤左右。 育苗移栽一般在第二年春季進行。移栽時開溝,將甘草傾斜(45°角)放入溝中,再覆土鎮壓。這樣有利於根莖的生長髮育和採挖方便。 (4)甘草兩種播種方法的比較: 以2年生甘草為例,直播地用種量大,且由於甘草是深根植物,生長不整齊,不僅影響了商品質量,也給採挖帶來不便。育苗地移栽一般播種量為12公斤左右,每畝可移栽10畝以上。育苗移栽不但節約了用種量,植株生長健壯,根莖生長整齊,便於收穫,而且商品質量好、產量高。所以種植甘草以育苗移栽方法較好。 2、根莖繁殖 甘草根莖上的不定芽可萌發新的植株。選擇粗0.5~1.5釐米的根莖,切成長15~25釐米的段,每段應有3~5個不定芽。方法多為條栽或穴栽,行距50~60釐米,株距25釐米,深度15釐米;鹽漬化荒地和乾旱地塊,深度可達20釐米。播後適當鎮壓。栽種時期多為春季或秋季,春季以4月上旬、秋季以10月下旬為宜。

(三)甘草的田間管理

1、定苗 甘草畝保苗數一般在12000~15000株左右,若播種行距為30釐米,則定苗時株距保持18.5~20釐米即可。

2、灌水 甘草在出苗前後要經常保持土壤溼潤,以利出苗和幼苗生長。具體灌溉應視土壤類型和鹽鹼度而定:砂性無鹽鹼或微鹽鹼土壤,播種後即可灌水;土壤黏重或鹽鹼較重,應在播種前澆水,搶墒播種,播後不灌水,以免土壤板結和鹽鹼度上升。栽培甘草的關鍵是保苗,一般植株長成後不再澆水。

3、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一般在出苗的當年進行中耕除草,尤其在幼苗期要及時除草,從第二年起甘草根開始分櫱,雜草很難與其競爭,不再需要中耕除草。

4、施肥 播種前要施足底肥,以廄肥為好。播種當年可於早春追施磷肥,在冬季封凍前每畝可追施有機肥2000~2500公斤。甘草根具有根瘤,有固氮作用,一般不施氮肥。

5、病蟲害及其防治 多雨季節易發生白粉病和鏽病,可用1:1:150的波爾多液噴灑;乾旱季節易發生紅蜘蛛,可用40%樂果乳油1000~1500倍液噴治。地下蟲害有地老虎咬食根莖,可用90%敵百蟲原藥0.5公斤加餌料50公斤拌成毒餌誘殺。 五、採收與加工 種子繁殖3—4年,根狀莖繁殖2—3年即可採收。在秋季9月下旬至10月初,地上莖葉枯萎時採挖。甘草根深,必須深挖,不可刨斷或傷根皮,挖出後去掉殘莖、泥土,忌用水洗,趁鮮分出主根和側根,去掉蘆頭、毛須、支杈,曬至半乾,捆成小把,再曬至全乾;也可在春季於甘草莖葉出土前採挖,但秋季採挖質量較好。

中國農業科學院特產研究所 甘草大面積優質高產技術 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苗出齊後應及時中耕除草,作到田間無雜草,壟種的可以進行三鏟三趟,畦種的應拔除畦面雜草。這是優質高產的關鍵。有條件的可在播種後未出苗前進行封閉除草,用豆黃隆,(20%氯嘧黃隆)可溼性粉劑2袋/畝配乙草胺2—4瓶/畝噴灑田間。出苗後可噴灑殺單子葉的滅草劑,消滅雜草。 2.間苗定苗:結合中耕除草苗高3—5釐米時間苗株距6~7釐米,苗高5—10釐米進行定苗株距10—15釐米。畦種育苗者可以密些,株距3-5釐米即可。 3.追肥:結合中耕除草每畝施廄肥2000公斤,配15公斤過磷酸鈣混合施入。施入壟溝趟到壟上。也可噴灑葉面肥以提高產量。 4.灌溉:甘草雖然是深根性抗旱植物,但在幼苗期因為根扎的較淺,抗旱能力不強。所以苗期遇乾旱應及時灌溉澆水,以保苗期水分供給。成株期很少灌水。應注意7—8月分雨季的排水,作到田間無積水,防止爛根。 5.摘花蕾:3—4年生開花。不作種子田的地塊應在花蕾期及時摘蕾,防止養分的消耗,增加根系的產量,提高質量。





靜之夢


甘草味甜,因此它的別名叫甜草,也有叫甜草根,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是一種用途廣泛的中藥材,全株皆可入藥,它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的功效;甘草喜光耐旱耐熱,因此多生長於乾旱半乾旱的高原荒漠地帶;甘草適應能力很強,抗逆性也很強,且商品性能很高,因此,在晝夜溫差大,光照時間長的適宜產區被廣泛種植。

甘草的栽培技術

  • 一,選種;甘草的選種以優質高產為基準,選取出苗率高,抗病能力強,抗逆性能高,商品價值高的種子為宜;種子無黴變受潮蟲害鼠咬,成熟度高,種子來源正規渠道。

  • 二,催芽;甘草的種子外皮殼硬,催芽前放到地上用磚塊碾磨讓其破皮,有利於種子出芽;種子碾磨後用80%的硫酸液浸種放置12小時,然後放到溫水裡浸泡12小時撈出,放到溼紗布袋裡在室溫25至30度的溫室裡催芽,大約24小時後即可露白,出芽率達到80%即可播種。

  • 三,整地;種植甘草的地塊最好選擇土質疏鬆,土壤肥沃,土層深厚,排水性能好,保溼程度高的非鹽鹼地砂質地塊;種植前,要對土地深翻破碎,以細土狀畝施入熟腐農家肥4000公斤,氮磷鉀肥適量為基肥,充分攪拌後做畦;畦寬1米為宜。

  • 四,播種;催芽後的種子可以摻入3倍細沙攪拌後均勻撒播或條播;也可以坑播,每穴撒入三至五粒種子,株距15釐米行距40釐米,深度3釐米為宜;播後要澆足水分。

  • 五,移栽;甘草也可以通過育苗移栽定植;育苗採用營養缽拱棚保溫育苗,每年3月中旬開始移栽,移栽行距30釐米株距20釐米深度15釐米,每株覆蓋草本3釐米並澆水。

甘草的管理技術

  • 一,中耕;中耕的目的為了疏鬆土質,增強根系的透氣性,每年中耕次數3到4次,剷除田間雜草,和菟絲子對甘草有害的植株。

  • 二,間苗;種植的甘草長到10釐米的時候可進行間苗工作,間除苗情弱,長勢不良,苗體集中的偏苗,以此集中養份供給給健康苗;間苗後畝均保留草株15000棵為宜。

  • 三,採種;甘草採收後,晾乾儲存,剪去殘根,鬚根,泥土,按等級分級打包儲存,風乾儲藏與乾燥處等候出售。

甘草的水肥管理

  • 甘草喜歡潮溼土質,但在種植初期,出苗後不要立即澆水,防止泥沙覆蓋草本植株;播種後可在出苗後一個月開始施入一次磷肥,這個時期,可以施肥澆水同步進行;如果田間積水過多,要及時排澇,防治植株根鬚爛根造成植株萎靡;另外,在冬季封凍前可施入熟腐農家肥2000至2500公斤。

甘草的病蟲害防治

  • 甘草的主要病害有鏽病,白粉病和褐斑病;其症狀為葉片發生黃褐色病斑和灰黴色病狀物,以及葉片正反面產生大量白色粉末狀分泌物;甘草感染病菌後,葉片發黃,進展成斑塊狀或網紋狀葉片,植株逐漸枯萎;在鏽病初期可用波美度拾硫合劑400倍液噴施,並將患病植株拔除焚燒;波爾多液或甲基託布律可溼粉劑1500倍液對褐斑病初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波美度拾硫合劑對白粉病有滅菌作用;甘草的主要蟲害為蚜蟲和紅蜘蛛,危害葉片和花序,嚴重可致使葉片發黃枯萎落葉;50%的殺冪松1500倍液或樂果乳油對蚜蟲有很到的滅殺作用。

結語

  • 若想種植的甘草高產,最好在適宜的土地上,適宜的環境下,選擇適宜的品種,進行科學浸種,科學催芽;選取合適的播種方式,加強田間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相信會有一個好收成。


鄉音鄉情


甘草直播。種子處理,物理方法,可利用粗砂或碾米機磨種皮,使種皮粗糙,增加透水性。化學方法,可用新高脂膜拌種(可與種衣劑混用),能驅避地下病蟲,隔離病毒感染,不影響萌發吸脹功能,加強呼吸強度,提高種子發芽率。作為多年生草本植物,種植甘草在春、夏、秋季播種均可。機械或人工播種均可,採用條播,播種深度2~3釐米,播後適當鎮壓。

育苗移栽。在4月中旬左右,日平均氣溫穩定在5℃以上時播種。機械或人工播種均可,採用條播,播種深度2~3釐米,行距30釐米。播後適當鎮壓。每畝播種量為20公斤左右。育苗移栽一般在第二年春季進行。移栽時開溝,將甘草平放放入溝中,再覆土鎮壓。這樣有利於根莖的生長髮育和採挖方便。

三,甘草的田間管理

1、定苗播種行距為30釐米,則定苗時株距保持18.5~20釐米即可。幼苗移栽後,噴施新高脂膜,可有效防止地上水分不蒸發,苗體水分不蒸騰,隔絕病蟲害,縮短緩苗期,快速適應新環境,健康成長。

2、灌水甘草在出苗前後要經常保持土壤溼潤,以利出苗和幼苗生長。具體灌溉應視土壤類型和鹽鹼度而定:砂性無鹽鹼或微鹽鹼土壤,播種後即可灌水;土壤黏重或鹽鹼較重,應在播種前澆水,搶墒播種,播後不灌水,以免土壤板結和鹽鹼度上升。栽培甘草的關鍵是保苗,一般植株長成後不再澆水。

3、中耕除草中耕除草一般在出苗的當年進行中耕除草,尤其在幼苗期要及時除草,從第二年起甘草根開始分櫱,雜草很難與其競爭,不再需要中耕除草。

4、施肥播種前要施足底肥,以廄肥為好。播種當年可於早春追施磷肥,在冬季封凍前每畝可追施有機肥2000~2500公斤。甘草根具有根瘤,有固氮作用,一般不施氮肥。為了保證養分能滿足根部發育的生理需要,可以按每100公斤液體中加入藥材根大靈膠囊1粒,攪拌溶解後葉面噴施,使地下營養運輸導管變粗,加大養分輸送量,提高營養轉換率和鬆土能力,使根莖快速膨大,有效物質含量大大提高,達到增產豐收的願望。

5、病蟲害及其防治多雨季節易發生白粉病和鏽病,可用1:1:150的波爾多液+新高脂膜噴灑;乾旱季節易發生紅蜘蛛,可用40%樂果乳油1000~1500倍液噴治。地下蟲害有地老虎咬食根莖,可用90%敵百蟲原藥0.5公斤加餌料50公斤拌成毒餌誘殺。


汪汪的生活記錄


性繁殖和無性繁殖均可(生長快),秋天地深翻30~45釐米,施基肥每公頃37500千克,翻後耙平,種子繁殖。第二年春天4月份播種,磨破種皮,或者用溫水浸泡,沙藏兩月播種。再者用60℃溫水浸泡4~6小時,撈出種子放在溫暖的地方,上蓋溼布,每天用清水淋2次,出芽即可播種。7~8月份播種,不催芽,可條播和穴播,行距30釐米開1.5釐米溝,種子均勻撒人溝內,覆2~3釐米土。穴播:株距5釐米,每穴播5粒,覆土後一定要注意種子和土壤密接,土幹要澆水,每公頃用種子30~37.5千克。根狀莖繁殖:結合春秋採挖甘荔時進行,粗的根藥用,細的根莖截成4-5釐米的小段,上面有2~3個芽,頭一年秋天地整好的畦內,行距30釐米開10釐米深的溝,株距15釐米把根平放,覆土正平、澆水。

出苗前後,保持土壤溼潤,幹要澆水,苗長出2~3片真葉按株距10~12釐米間苗,此期地無草。根狀莖露出地面後培土,拔除雜草,防止草叢生,第一、二年和糧食等作物間套種,合理利用土地。封凍前,追施農家肥料2000~2500千克。

主要步驟

1、土壤選擇[8]

甘草是豆科甘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發達,入土深,宜旱作,耐

甘草-藥用

鹽鹼,強陽性,喜鈣,怕澇,生命力很強。栽培甘草應選擇地下水位1.50米以下,排水條件良好,土層厚度大於2米,內無板結層,PH值在8左右,灌溉便利的沙質土壤較好。翻地最好是秋翻,若來不及秋翻,春翻也可以,但必須保證土壤墒情,打碎坷垃、整平地面,否則會影響全苗壯苗。

2、品種選用及種子處理

良種是奪取甘草高產的內在因素。採用種子做播種材料者,播前種子用電動碾米機進行碾磨,或將種子稱重置於陶瓷罐內,按1千克種子加80%的濃硫酸30毫升進行拌種,用光滑木棒反覆攪拌,在20℃溫度下經過7小時的悶種,然後用清水多次沖洗後晾乾備用,發芽率可達90%以上。

3、播種

甘草在春、夏、秋三個季節均可播種,其中以夏季的5月份播種為最好,此時氣溫較高,出苗快,冬前又有較長的生長期。播前施用優質農家肥每畝4000千克、磷二銨每畝35千克做基肥,若用種子播種,播種方法可採用條播或穴播較好,播種量每畝2-2.50千克,行距30-40釐米,株距15釐米,播深2.50-3釐米,每穴3-5粒,播後覆土耙耱保墒。

4、田間管理 

(1)施肥:第2、第3年每年春季秧苗萌發前追施磷二銨每畝25千克。並開溝施於行側10釐米深處,溝深15釐米,施肥後覆土。

(2)灌水:播種當年灌水3-4次,每次灌水量一般在每畝85立方米,第1次灌水在出苗後1個月左右進行,以後每隔1個月灌水1次,10月中旬灌越冬水,第2、第3、第4年可逐漸減少灌水次數。

(3)間苗:當甘草秧苗長到15釐米高時可進行間苗,株距15釐米,每畝保苗約2萬株左右。

(4)中耕除草:播種當年一般中耕3-4次,以後可適當減少中耕次數,結合中耕主要消滅菟絲子等田間雜草。

(5)病蟲害防治:該縣的甘草病蟲害主要有鏽病、白粉病、紅蜘蛛等。對於鏽病,可用石硫合劑進行防治;對於白粉病,可用甲基託布津進行防治;對於紅蜘蛛,可用樂果進行防治。

(6)採種:若採用人工種植栽培時必須年年採種,在開花結莢期摘除靠近分枝梢部的花與果,即可獲得大而飽滿的種子。採種應在莢果內種子由青變褐時,即進行定漿中期最好,此時種子硬實率低,處理簡單,出苗率高。採種時間不宜過早,否則播種後影響種子的發芽率,造成缺苗斷壟,導致產量低下,經濟效益欠佳。

5、收穫

甘草一般生長4-6年收穫經濟效益比較好。收穫前可先割去莖葉,沿行兩側進行深挖,待根莖露出地面40餘釐米後,用力拔出,拔出的根莖要切去蘆頭、根尾、側根,直立根莖稱為“棒草”,橫生根莖稱為“條草”,側生根莖稱為“毛草”。“棒草”再分級、分等,長短理順後。捆成小捆,晾至半乾再捆成大捆,待風乾後上市銷售。

6、採收加工

種子繁殖3~4年,根狀莖繁殖2~3年即可採收。在秋季9月下旬至10月初,地上莖葉枯萎時採挖。甘草根深,必須深挖,不可刨斷或傷根皮,挖出後去掉殘莖。泥土,忌用水洗,趁鮮分出主根和側根,去掉蘆頭、毛須、支杈,曬至半乾,捆成小把,再曬至全乾;也可在春季甘草莖葉出土前採挖,但秋季採挖質量較好。

春、秋二季採挖,除去鬚根,曬乾。加工時做到皮淨身幹,單條順直,兩頭見刀,口徑整新,根莖分攏,按類歸等。

貯藏方法

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病蟲防治

(1)鏽病

被真菌侵害後,葉的背面出現黃褐色的皰狀病斑,破裂後散發褐色粉末,是病原菌的多孢子堆和復孢子,8、9月形成褐黑色的冬孢子堆。

防治方法:把病株集中起來燒燬。初期噴灑0.3-0.4波美度石硫合劑或97%敵鏽鋼400倍液。

(2)褐斑病

被真菌感染後,葉片產生圓形和不規則形病斑,中央灰褐色,邊緣褐色,病斑的正反面均有灰黑色黴狀物。

防治方法:病株集中起來燒燬。初期噴1:1:1~16O波爾多液或70%甲基託布律可溼性粉劑1500~Z00O倍液。

(3)白粉病

被真菌中的半和菌感染後,葉片正反面產生白粉。

防治方法:噴0.2-0.3波美度石硫合劑。

(4)蚜蟲

又叫蜜蟲、膩蟲,成、若蟲吸莖葉汁液,嚴重時造成莖葉發黃。

防治方法:冬季清園,將植株和落葉深埋。發生期噴50%殺螟松1000~2000倍液或40%樂果乳油1500~20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1500倍液,每7~10天噴1次,連續數次。

(5)紅蜘蛛

8月份左右發生,9月份左右危害嚴重,主要侵食葉片和花序。葉片被害後,葉色由綠變黃,最後枯萎。此蟲多藏於葉背面。

防治方法:可用0.2-0.5波美度石硫合劑加米湯或麵漿水噴灑。


農村小文文哥


甘草的種植方法有種子育苗種植和根莖種植,以種子育苗種植為主要方式。種子育苗種植:選擇地勢高燥、土層深厚、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或風沙土,忌澇窪地及黏土地、重鹽鹼地及酸性土;每667米施入3000千克腐熟的農家肥作基肥,翻耕、耙碎、耱平後作平畦或高畦(高25釐米);4月下旬至5月上旬,氣溫為25~30℃時播種,播種行距20釐米,播幅5釐米,深3釐米,每667米播種量為5千克。翌年4月中旬至5月上旬進行移栽,每667米施入磷酸二銨15千克,移栽行距30釐米,株距18釐米,每667米可移12350株左右。甘草種子種皮堅硬,吸水困難,不經處理難以出苗。可用機械或人工進行磨擦處理種子,用放大鏡看種子外表有明顯缺皮或種皮劃傷達到 90% 以上即可,播前用60℃溫水浸種30分鐘。根莖繁殖:4月上旬或10月下旬,選擇粗0.5~1.5釐米的根莖,切成長15~25釐米的段,每段應有3~5個不定芽。按行距50~60釐米,株距25釐米,深度15釐米條栽或穴栽,栽後鎮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