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中收笔的意义是什么?

想象与可能


书法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自然流畅,不能刻意为之,至于写字时何时收啥时放也要顺其自然,否则就是做作,这可是书法中的大忌。能在整幅作品中做到笔笔到位收放自如就是一位书法高手了。





凤谊1


毛笔书法的笔画成形,由起笔、行笔、收笔三部分组成。

起笔,又称落笔、下笔,是书写笔画的开端,方法有“逆入”、“顺入”、“折入”。

⑴“逆入”即逆锋起笔,采用与行笔的相反方向下笔,逆锋起笔与转笔结合,可写出圆头如篆的笔画,表现出沉实的状态。与转笔、顿笔结合,可写出方头笔画。逆锋在实际书写的过程中,有两种“逆法”,一是“虚逆”,一是“实逆”。①“虚逆”,即笔锋在空中取逆势,并不着纸。②“实逆”即笔锋轻轻入纸,向反方向运行,再调峰运笔,一般适用于隶书、篆书。

⑵“顺入”即起笔顺入,笔锋顺着行笔方向入笔,整个书写过程流畅,线条优美。 ⑶“折入”即起笔与行笔之间,笔尖运动的方向成一定的角度,起笔处略有棱角,成方头笔画,线条刚毅。

书法的收笔有两种说法:

一是指调整笔锋的状态。书写中,毛笔的笔毫扭曲、变形了,需要调整、恢复、还原。

二是指完善笔画的形态。书写中,某些笔画的末端出现有残缺、不完整的现象,需要收笔,使其墨色饱满、气力充沛、形态完整。“收”是指各种笔画组织在一起时,能够将长的、斜的、不正的、细小零散的、不规则的等进行整理,使这些笔画能够清晰地展现出来。收笔时应做到“收放自如”。

毛笔经过书写后,笔毫会出现散锋、开叉、变形、弯曲、紊乱、交错的情况,伴随着水墨枯竭,会出现干笔、枯笔、焦笔。这时候,收笔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收笔的方式是或轻一点,或重一点,或稍停留、等待,或就地旋转,或卧笔顺峰拖。

收笔的作用是收拢、聚拢笔毫。整理散锋、开叉的,拉直弯曲、变形的,理顺紊乱、交错的。理顺的动作可以逆,也可以顺,总之要恢复、向为毛笔的初始状态靠近。所以,“起笔、行笔、收笔”是写好书法的基础要素,缺一不可





墨香缘


从哲学角度来说,有起就有收,两者是矛盾的两端,失去一方也就意味着另一方不存在了, 两者是矛盾的统一体,书写时既然有起笔那必然会有收笔。

从书法或者书写本身来说,一方面在一个字中,收笔是一个笔画结束后,为了顺畅地衔接下一个笔画而带出来的必不可少的动作。比如我们写个“二”字,第一横写完之后,再写第二横,此时第二横的起笔已经远离第一横的末笔,要想完成第二横的书写,毛笔自然要收回来才能书写,可见收到笔是为了衔按笔画之间的书写自然而然的带出来的动作,千万不要为了收而收。另一方面,当一个字完成后再写下一个字,此时毛笔已经远离了这一行的中心,下一个字的书写也要回到行的中心进行,因此此时收笔也是为了下一个字的书写。

所以在整张作品或者一行没有结束时,收笔其实就是为了顺畅书写下一笔画或下一个字而很自然地带出来的动作,具体书写时不必刻意讲究,自然既可。个人感觉篆书和隶书的波画除外。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9bef85c91b0f4c1e876819f538bf1591\

慕容長乐


收笔是书法用笔的重要组成部分,收笔不但意味着一画的结束,同时也意味着下一笔的开始,收束得好,不但能使点画形态完满,同时也能使整个字气完神足,在书写实践中,人们往往留意发笔,忽视收笔,只知起笔藏锋之不易,而不知收笔出锋更难。,故明倪苏门《书法论》谓:“用笔四处不可不留心,出也、收也、转也、放也。”其中就有四处涉及到收笔。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收笔的基本法则:

(一)收笔有藏露之分: 以藏锋为主,收笔时藏锋敛锷,宜将锋收归画中为度,才能给人以一种圆融饱满的艺术感受。藏锋收笔,用“轻提、轻顿、疾收”。以横画为例,当收笔时,用腕法(即将腕微向右上方翻动)将笔锋轻提至横画的右上角,然后轻轻轻向下顿挫一二下,再迅速向左反折而收之。可在写横画时,笔意向右上开拓,至收笔时,笔锋微向右上挑出,使其点画稍杂隶意。由于方法不同,产生的笔形也不同。再以竖画为例,亦用轻提、轻顿、疾收。即至收笔时,将锋向左上微提,然后向下顿挫一二下,再迅速向上反折收之。可中锋直下,至收笔时向下顿挫一下,使其墨精暗坠,然后向上反折收之,此即垂露法。在小楷中运用有古朴之态。

收笔时亦用藏锋,在书法术语中双称为护尾。东汉蔡邕《九势》中说:“护尾,点画势尽,力收之。”收笔时只有锋藏画中,才能八面出锋,才能使点画完满圆足,而笔势灵活,无板刻浮薄之弊。小楷收笔,亦有出锋者,如挑撇、钩、悬针等,但必须注意,凡出锋之笔,锋应由中而出,端若引绳,方为得法。明冯班《钝吟书要》说“侧笔出锋,此大谬,出锋者,未锐不收,褚云:‘透过纸背者也’,侧则露锋在一面也。”

收笔无论藏露,都贵于收,凡藏锋之收笔于纸面上作收势,在书法术语中称“圆蹲直抢”,凡出锋之收笔于空中作收势,在书法术语中称“出锋空抢”。收笔的动作要快,所谓“缓去疾回”。收笔的方向当与下一笔起笔的方向遥相呼应,则自然气脉贯注,笔断而意连。

(二)无往不收,无垂不缩是收笔大法

写横画要收,写竖画要缩,或空抢,或实回,都是取一个逆字,其实收和缩,可以产生三种效果:一是能使点画在笔形上保持完满圆足,或收笔处隐隐有聚墨痕,或缩和处墨精暗坠,都给人以一种浑厚而饱满的立体感,显得精气结撰,墨光浮溢,点画周至,起讫分明。二是能产生笔力,结尾处用收缩和发笔时用逆势一样,都是一种反作用的力。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中说:“抽挚既紧,腕自虚悬,通身之力,奔赴腕指间,笔力自能沉劲。”“抽挚”即是抢法,好比拳击一样,必须先将拳头收缩,这一拳打出去才能迅猛有力一样。三能产生笔势,收与缩的主要目的在于产生笔势,楷书书写笔断意连,势从内出,盘纡于虚,为“无形之使转”。写字时收笔时要形成一种回顾之势,使其与下一笔的起笔遥相呼应,古人所谓“送脚如游鱼得水”。这就好比鱼在水中突然回转,十分悠然自得,这样才能流转无穷,凡字得势,则结构自然妥贴。朱和羹《临池心解》说:“作字须有操纵,起笔处,极意纵去,回转处,竭力腾挪,则结构自然稳惬,所谓百丈游丝在掌是也。”

总之,凡事当慎终于始,收笔处尤不可苟且,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说:“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此八字真言,无等等咒也。”故作小楷,笔笔要有活趣,字字须求生动,点画之间,顾盼有情,起承转合,一气贯注,自然得势。

(三)收笔要留得笔住

在收笔处要留得笔住,不使其率然飘忽浮滑,特别是一些较长的笔划如垂露、悬针、长撇、捺脚等,出锋时不可作虚尖飘忽之状。所谓要留得笔住,即是指收笔时要凝重,有沉着之态,清沈宗骞《芥舟学画编》中说:“笔行纸上,当以腕送之,不当但以指头挑剔,则自无燥烈浮薄之弊,用之既久,渐臻纯熟沉着,而笔墨间若有所以实其中者,谓之结心。”其中一个送字大可回味,以腕送之,要有含蓄收敛之意,不可势尽力竭,到收笔出锋时,好象一个人有十分气力,但只用了三四分一样,十分优裕从容不迫。力要送到锋尖,而笔意有所回顾,正如陈介祺《簠斋尺牍》中说:“屋漏痕,力犹有余,引而不发也。”这样,方能沉着,有雍容自得之状。所谓屋漏痕者,即因屋漏,雨水沿墙壁蜿蜒流下,由于受到墙壁的阻力,必左右动荡,蜿曲流下,其留下的痕迹至末尾时,状如垂露,十分形象地比喻以曲势直取直和留得住笔的用笔方法,清梁同书《频罗庵论书》说:“漏痕只是笔直下时留得住,不使飘忽耳。”一语道破了屋漏痕的用笔方法。

可见收笔在书法中是决定用的,是一副书法成败的关键。




墨色之境


不过,我们真没有从收笔的角度,细心体会过收笔在书法的笔画,单字以及章法中的重要作用。

收笔处理得好,不但字字笔精墨妙,而且还章法有序。


  • 《兰亭序》中承上而不启下的“收笔”

收笔是一个笔画完成的最后一个单独笔画中的环节。

书法的笔画是由起笔、行笔、收笔构成的。这是我们现代人对书法笔画的发现,古人没有这样清楚的起笔、行笔、收笔书法学习方法的。所以,就谈不上对收笔有什么特别的看法。

而且,书法的笔画有个最大是特点,就是起笔和收笔是书法最有装饰特点的部位。

比如说,隶书的“蚕头燕尾”,燕尾就是笔画的收笔部位。

比如说楷书的垂露悬针也是笔画的收笔部位。


  • 怀素《论书帖》第一行,十个字,只有一个“收笔”

永字八法中的有些“法”也是收笔,例如:“趯”和“磔”,其它六个“法”都是起笔、行笔、收笔合在一起的“法”。


所以,我们现代书法学习,比古人要精确的多。

比如说,所谓的“永字八法”中的“八法”其实没有八法,只有“六法”。因为“趯”和“磔”这两个“法”,其实只是一个笔画中的一部分。

所以,我们学习书法的时候,也不要迷信古人。


  • 张旭的《古诗四帖》中局部的一个“收笔”

现在,我们毫无任何悬念地可以说,所有的笔画都是由起笔、行笔、收笔组成的。

每一个笔画,也是可以用“起笔、行笔、收笔”来分析笔法结构的。

因此,作为笔画“三一律”之一的收笔,我们当然应该研究。


  • 《曹全碑》方笔收笔的隶书

所有笔画的收笔部位都非常重要,也最有装饰性,所以,就笔画来说,收笔处理不好,就会失去神采的。

例如,一个竖画,我们用悬针收笔?还是垂露收笔,艺术效果,装饰趣味是大不相同的。

而“悬针”和“垂露”,我们也可以提炼概括为“藏锋和露锋”。而收笔是藏锋还是露锋,在“永字八法”的任何笔画中都存在。

所以,我们把收笔就不能看得满不在乎的。


从一个完整的字来说呢?收笔是承上启下的一笔,因此,也要善于处理,有的收笔是承上启下,但是,有点的收笔却相反,是承上而不启下。这是因为艺术处理和安排的需要,并不是说,一定要承上启下,或者一定要承上而不启下。怎么处理完全依据艺术章法的需要。例如,我们前面看到的《兰亭序》中“至”字是最后一笔的收笔处理,完全既可以处理成“承上启下”的收笔,也可以处理为承上而不启下的收笔。

从一个字到一行,从一行到一篇字,实际上不知不觉中,收笔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单位。

例如草书作品中数字连缀,那么,本来是一个字一次收笔,就只能合并到一组字的最后一笔收笔了。

所以,收笔也是章法的重要艺术手法。

例如,我们写草书的“柳”字,这个字的最后一笔是竖画,但是,在艺术处理的时候,就不一定要用“竖画”收笔,而是用“点画”收笔的,这样处理章法的例子也是很多的。

其实就是藏锋还是露锋的处理。


所以,如何收笔,从笔法到字法,再到章法,都全面统领着我们的书法艺术处理。

而相对起笔和行笔,就没有这么大的“权利”和优势了。

题主能够提出这个问题,你是有经验,有思考,有勇气的书法爱好者。

我也希望学习书法的朋友,能够多思考一些书法问题,只有喜欢思考,才会深入到书法的艺术世界之中,也才会有真正的书法艺术的乐趣。

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找到你自己发现的乐趣的。题主就是一个有发现的书法爱好者,我点赞这样的书法学习。


千千千里马


收笔,在书法中的作用是启下。

上笔之终,为下笔之始。一个笔画分为起笔,运笔,收笔。无法笔画大小,还是书体,都离不开这三个步骤。而收笔的好坏,关系到笔画间的呼应。笔画能够自然的呼应,写出来的字形体态就生动灵活。没有呼应,写出来的字,没有生气,虽工犹病。

在收笔时,要根据下一个笔画的起笔位置而进行。横与横,横与竖,收笔的方向各不相同,采用的笔法也不相同。如果收笔只是为了这个笔画的完美,而与后面的笔画没有丝毫的联系,每个笔画工工整整的摆放搭配起来,这样的字就如印刷字一样,久看便会厌恶。

现在的书法,特别是楷书的收笔,就是不注重收笔时与下个笔画间的作用。每个笔画收收死。这也是很多人练了许多年楷书,仍然不知道行书和草书的写法,并错误的以为行书、草书的笔法不是一种。这都是由于不知道收笔的意义而死吊在楷书的路上。


子衿书法


这写字就如练武。

武林高手,手持长剑,一跃而起,全力刺出,就在剑锋触喉一瞬,戛然而止,这就是武学最高境界,动静顺宜,收放自如。

无论那门那派,再高级的艺术,也得以技术为基础。

谈及书法起笔容易,收笔难。

难就难在这恰到好处,因为过尤不及。

挥洒间又知分寸,扬扬洒洒又精准毫厘,这就是最高的境界。

更难的是,收了手上的笔,却又止不了心中的笔。

待到手笔,心笔匀来去自由时,华山论剑,必有君一席。




巭驼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和评论!


中州耕牛堂主


首先说为什么要学习书法?因为是古人给现代人留下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国的十大国粹之一!因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爱好,除了本职工作之外,还有的人爱好广泛。爱好书法的人,都对自己认为某种字,看起来很好看,所以就有空余时间,就练练书法……久而久之……漫漫的有了自己的特色!比如有的人写"龍"字,能写出各式各样的,风格不同的,甚至于很"形象"化等等等等……所以任何书法爱好者,都有自己的写书法的习惯(临帖)除外。书法中字的收尾都不一样!意义各有不同,各种书法爱好收笔有他本人的意义,意义大概是:感觉很好、很艺术、很创意、很舒服、很得意、很满足、自我很快乐和陶醉……别人怎么看他的书法中的收笔,他不会管的,首先自己认为很好!这是我认为书法中收笔的意思……最后还是那句话:余老板愿所有爱好书法的人,书法中收笔时,还沉浸在乐在其中的感觉……眼下疫情时期,给武汉加油!芜湖加油!合肥加油!中国加油!……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