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交近攻:强大秦国巧妙与六国周旋最后取得胜利的“大妙招”

导读

提起战国和秦国这段历史,我们常常会想到秦孝公用商鞅变法使秦国变得强大,想到李斯献策灭亡六国使秦统一,想到雄才大略的秦始皇置郡县,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想到焚书坑儒,想到病死沙丘。而往往忽视了秦国在灭六国过程中的重要战略策略——远交近攻。

<strong>秦国的“远交近攻”策略是魏国人范睢在秦昭襄王时期提出的,它对于秦国统一大业可是说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正是“远交近攻”策略的运用,成功分化了东部六国之间的关系,使六国无法联合起来对抗强大的秦国,最终导致了被灭国的下场。今天千秋就和大家一起来谈谈“远交近攻”策略在秦国不同时期的运用,一起体会下秦国的智慧和六国的愚钝,或许会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一、“远交近攻”方略的提出

二、“远交近攻”方略在秦国的推行

三、“远交近攻”方略在统一战争中进一步发展和运用


远交近攻:强大秦国巧妙与六国周旋最后取得胜利的“大妙招”

秦始皇


一、“远交近攻”方略的提出

秦国早在秦孝公时候就确定了称霸诸侯的战略目标,具体说就是首先富国强兵,夺占地利;而后“东向以制诸侯”,最后成帝王之业。雄心勃勃的秦孝公是一位远见的政治家,他重用商鞅实行变法,同时致力军备,加快军队建设的步伐,使得秦国的经济在短时间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加强,渐渐超越了东方六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


远交近攻:强大秦国巧妙与六国周旋最后取得胜利的“大妙招”

《大秦帝国》剧中商鞅


秦军“战车千乘,奋击百万,以秦卒之勇,车骑之多,足以当诸侯。” 《战国策》

上述材料记载的是经过商鞅变法后秦国强大的军事情况,面对秦国的强大,东方六国开始惴惴不安和恐惧。为此,它们也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和策略想要遏制秦国的发展,于是六国采取了“合纵”策略,用抱团取暖的方式,来对付强大的秦国,这使得秦国处于了被动和孤立的境地。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秦国开始广揽人才,以求对付六国的制胜之策,于是“远交近攻”的方略在这种大背景下逐渐的孕育和产生。

<strong>秦惠王时期,针对六国的合纵政策,丞相张仪提出了秦国的抵御策略——“连横”,而所谓的连横就是最初远交齐和楚以打击韩和魏,迨韩魏不竞,乃离间齐楚;最后游说六国,用挑拨离间的手段,来拆散六国的合纵,这是“远交近攻”战略的思想萌芽。<strong>而秦昭襄王时期,魏国人范睢在深入分析列国情况的基础上,指出了当时穰侯魏冉实行的“越近攻远”战略的失误。发展了张仪的“远交近攻”思想,提出了整体的“远交近攻”方略。


远交近攻:强大秦国巧妙与六国周旋最后取得胜利的“大妙招”

《大秦帝国》剧中范睢


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今释而远攻,不亦缪乎!且昔者中山之 国地方五百里,赵独吞之,功成名立而利附焉,天下莫之能害也。今夫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 枢也,王其欲霸,必亲中国而以为天下枢,以威楚、赵。赵强则楚附,楚强则赵附,楚、赵皆附则齐必惧矣,齐惧,必卑辞重币以事秦。齐附而韩、魏可虏也。 《史记.范睢列传》

上述记载就是范睢远交近攻方略,我们概括起来就是,先取三晋,就近控制相对比较弱的邻国魏国和韩国,以此来壮大秦国的声势。韩国与秦国接壤,消灭韩国不仅可以打开秦国东进的门户,还可以为攻打赵国和齐国提供便利。然后,秦国再以魏国和韩国为依托,向南攻打楚国,向北攻打赵国,这样就可以控制秦和齐之间的广大地区,最后再攻打最强大也是最远的齐国。而对齐国征服反过来又可以巩固秦国对魏、韩和楚、赵的控制,最终达到统一全国的目标。

<strong>“远交近攻”方略提出以后,得到了秦昭襄王的采纳,遂拜范睢为相国,推行这一外交方略。从此以后“远交近攻”方略便成为贯穿秦国政治、军事和外交等各方面的基本国策。


远交近攻:强大秦国巧妙与六国周旋最后取得胜利的“大妙招”

战国形势图


二、“远交近攻”方略在秦国的推行

在秦昭襄王到秦王政即位的数十年间,秦国的军事和外交始终遵循“远交近攻”的方略。使得秦国获得了外交和军事上的巨大成功。

按照“远交近攻”的方略,韩国和魏国与秦国接壤,是最先被攻击的目标。其实早在周赧王四十六年也就是公元前323年,秦国就开展了孤立韩国和魏国的外交,秦国先是与齐国和楚国交好,而后展开了对魏国和韩国的多次攻伐和兼并,待以武力制服韩国和魏国以后,秦国又把攻击的目标锁定为楚国,因为害怕齐国和楚国交好,影响战略大局,于是在秦国和楚国交战以前,派张仪到楚国,以割地600里,把秦王的女儿嫁到楚国这种方式来拉拢、利诱楚国和齐国绝交,等两国绝交以后,秦国大举进攻楚国,取得了楚国境内大片土地,以至于楚怀王客死在了秦国。楚国在秦国的打压下,被迫东迁,此后为了防止楚国和齐国重修旧好,秦国又逼迫楚顷襄王和秦国和亲。周赧王二十年也就是公元前295年时候,赵国发生了公子章之乱和沙丘宫之变,无力对外的时机。秦国趁机发动伊阙之战,消灭韩国和魏国联军24万,占领和韩国和魏国大片地区,从此以后两国便一蹶不振。周赧王三十年也就是公元285年,秦国有利用燕昭王复仇伐齐的时机,和燕国联合攻打齐国,齐国在燕和秦的打击下实力严重削弱。<strong>数十年来,在“远交近攻”方略的推行中,六国遭到了秦国的利用和严重大打击,实力严重削弱,元气大伤,再也无力如秦国抗衡。


远交近攻:强大秦国巧妙与六国周旋最后取得胜利的“大妙招”

伊阙之战


特别提到的是秦昭襄王对于“远交近攻”方略的运用,他每次在军事行动以前,都先要与邻国言和、结盟,周赧王十一年伐魏前,先和楚怀王会盟,归还楚国上庸;周赧王十三年想要攻打出楚国时候,又和魏襄王、韩太子婴会盟于临晋,归还为国的蒲坂。周赧王二十二年,攻打韩国和魏国时,在伊阙之战以前,先和楚国讲和。伊阙之战以后,秦国太过强大,担心六国联合抗秦,于是秦昭襄王尊齐王为东帝,与其相约分霸东西,以安齐王的心。而周赧王三十六年,秦国准备攻打楚国时,有和赵国渑池会盟,以解除后顾之忧。

<strong>秦昭襄王的一步步举措,让秦国在主动出击、积极扩张的斗争中左右逢源,日渐强大,而其它六国却有苦难言毫无作为。在外交手段的配合下,秦国的军事斗争相当顺利,取得了韩国、赵国、魏国大片土地,为以后吞并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时的秦国以“远交近攻”的方略,巧妙的周旋于六国,达到了离间和削弱六国的目的。


远交近攻:强大秦国巧妙与六国周旋最后取得胜利的“大妙招”

《大秦帝国》剧中秦昭襄王

三、“远交近攻”方略在统一战争中进一步发展和运用

<strong>从秦昭襄王到秦王政即位,秦国通过实施“远交近攻”方略,国内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取得了军事和外交的巨大成就。这时候其实已经具备了统一六国的实力。而此时的六国在秦国大打压下,已经日渐衰弱,已经没有和秦国抗衡的资本了。六国的所谓“合纵”已是名存实亡。

丞相李斯对当时的形势做了精确的分析,他认为秦国灭六国的时机已经到了。于是向秦王政建议,要抓住机遇,消灭六国,以图天下之霸业。在继续运用“远交近攻”方略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军事和外交手段的前提下,秦国开始加紧对六国的进攻。鉴于当时的六国形势,秦国采取了“先取韩以恐他国”的进攻方式。在此基础上,韩非又向秦王政明确而具体的阐明了进行统一战争的战略分步:破天下之纵,举赵亡韩,臣荆、魏,亲齐、燕,以成霸王之名。<strong>按照韩非的战略思路,秦国在破坏六国合纵的前提下,首先要进攻赵国和韩国,同时稳住楚国和魏国,而拉拢齐国和燕国,等将韩国和赵国消灭以后,再伺机攻打别的国家。

从李斯和韩非的战略设想我们可以看出这和秦国推行的“远交近攻”的方略是一脉相承的,是对“远交近攻”战略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和运用。依然是在运用由近及远,先弱后强,各个击破的总体思路。而英明神武的秦王政采纳了他们的建议,以此制定了秦国吞并六国的战略部署。

在做好了一切的准备之后,秦国开始了对赵国和韩国的歼灭战。


远交近攻:强大秦国巧妙与六国周旋最后取得胜利的“大妙招”

秦灭六国形势图

从秦王政十一年(公元前236年)起,秦国开始连续对赵国的征讨,经过八年的努力,在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233年)灭赵国。在攻打赵国的期间,在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先灭掉了韩国。秦王政二十年,这一年荆轲来刺杀秦王,没得逞,于是秦国以这个事件为借口开始征伐燕国,这次没能一举拿下,但是也给燕国以重创;秦王政二十三年,灭掉了魏国;二十四年,灭掉了楚国二十五年,秦国大将王贲带领秦军拿下了燕国,为秦王报了差点被刺杀的仇;秦始皇二十六年,东西对决开始,齐国亡。经过不懈的努力,凭借“远交近攻”的方略,大秦国用了十年的时间取得了统一战争的最终胜利,接触了东周以来近五百年的诸侯割据。建立起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团的封建统一国家。

秦在进行统一全国的战争中,“远交近攻”的方略运用也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为了配合军事斗争的开展,早在秦王政十年国尉尉缭就提出了“毋爱财务,略其豪臣,以乱其谋”的外交策略。和李斯、韩非提出的军事策略相结合,对秦国的统一的促进作用明显。以厚略为主要内容的外交活动在统一战争中紧紧围绕军事目的。<strong>秦国以厚略收买诸侯大臣,数十年间,秦王先是“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后来又令谋士姚贾等人带上重金菜包分别到赵国、燕国、楚国和齐国进行离间活动,破坏六国合纵。谋士顿弱等人遵循秦王政的命令,收买六国的大臣,凡是能用金钱收买为秦国服务的,就送上厚礼结交,而对于那些不能用金钱收买的,就派人进行暗杀。

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六国中实力最强大的齐国丞相后胜就被成功拉拢,后胜劝谏齐王朝秦,也正是由于这种“交好”,使得齐国能够看着韩国、赵国、燕国、魏国和楚国的相继灭亡,最终没有发兵援助。不顾最后却轮到了自己的头上。从秦统一战争中,外交手段的运用可以看出其发挥的威力不逊于军事进攻。


远交近攻:强大秦国巧妙与六国周旋最后取得胜利的“大妙招”

秦朝疆域

结语

从秦国统一全国的战争中,我们不难看出,“远交近攻”方略与中国古代其它成功的军事战略一样,是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它符合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大趋势,顺应了从分裂到统一的时代潮流;其次,在秦国统一的过程中,秦国君臣根据自身实际和六国的客观情况对于“远交近攻”方略不断的调整和发展,使得这种方略来自斗争实践同时又指导于斗争实践,也因此“远交近攻”的方略能在秦灭六国的各个阶段始终占有指导性的重要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