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言无实不祥,不祥之实,蔽贤者当之。”这句话怎样理解?

野骆驼9005184025938


孟子换了一个角度继续讲一个公字。从言语的祸福角度,指出做人要树公心。

先说什么是不祥之言呢?就是不吉祥、不吉利、招祸启衅的话。

“言无实不祥”就是说,如果说话不实在,不厚道,不公道,就会招惹灾祸、引发争端,这是不吉祥的行为。

“不祥之实,蔽贤者当之”,这句话不好理解,什么意思呢?拆开两个层次能够打通。

不祥之言有两个层次,一个是单纯的说话不厚道,不公道,招致灾祸临身,这种影响力限于一身的吉凶,不够资格称之为“不祥之言”;还有一个层次事关天下国家的言行,即使范围再小点儿,在公家事务上如果说话不公道不厚道,就会造成“蔽贤者当之”的不祥后果。用现在的法律语言来说,“造成严重恶劣后果的”,其罪过大到大不吉祥的程度。

如果事关天下国家,其行为足以用“巧言乱德,利口覆邦”描述,其影响涉及到生死存亡民族命运,大不祥。即使范围小一点、局部一些的层次,比如说某项事业,如果说话不厚道不公道,也可以称之为不祥之言,因为其影响往往事关成败得失之计。

影响的关键在于“蔽贤”。

蔽贤的蔽,指的是蔽塞,遮蔽和堵塞的意思。往下堵住了基层干部的公议,往上遮蔽了领导的聪明,通俗说来就是不通了。蔽贤者当之,这样的人将遭到诅咒和惩罚。怎样的人呢?见到有德者,嫉妒了,雪藏他,不让他见知于领导;见人有才干,排挤他,不让他见用于世。

这就是不祥之实,蔽贤者当之。

为了一己之利,说话不厚道不公道,所谓一己之利也是无从谈起的。干了缺德事,恶果最终自己受。

做正直人,说公道话。


灵玉一休


孟子“言无实不祥,不祥之实,蔽贤者当之”这句话是孟子才告诫人们,不实的言论会埋没贤才,继而导致不好的后果。这就是说,孟子这句话,一来是在强调重视贤才,二来,也是进一步指明,不实际的言论,往往会导致埋没贤才的后果。

为了更加清晰地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我们可以联系一下这句话的上下文,进行相对全面的议论。

1、孟子心中的“博”与“约”:要想简单阐述清楚问题,先必须广博学习

在《孟子.离娄下》中,记录着这样一句话:

“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这句话是告诉我们,要想言语简练而直击要害,就需要先广博地学习然后再加以详细的阐述。

也就是说,“博”和“约”实则是孟子心中的两种境界。在学习中,要深入抓住问题的关键点,就需要先全面进行广博的学习。所以,在能够简单明了地阐述清楚问题的核心以前,必须进行广博的学习,这是一个由繁入简的过程,也是贤才必须经历的过程。

成就贤才以后,得获得人心,以此让贤才能有用武之地。那么,如何获得人心呢?

2、“以善养人”,才能真正地“收服人心”

关于获得人心,孟子又说:

“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

这是孟子在说,用自己的善来让人折服,这很难真正让人折服。如果用善来影响对方、教育对方,那么可以让天下折服。不能收归天下民心还能成为天下共主的人,这样的人是不存在的。

在这里,孟子在告诫为上者,想要服人,应当让人心服,可以通过教育、感化的手段来达到“以善养人”的目的。而且孟子也说,“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也就是说,即便你是一位“贤才”,但是不可能不通过教育和感化,仅仅用自己“善”的名义让人强制折服。还是需要通过改变对方的思想,让对方获得“善”的教育,以此让对方打心眼里和自己同归于善。

关于这一点,朱熹评价说:

服人者,欲以取胜于人;养人者,欲其同归于善。

也就是说,真正可以获得人心之人,不在于将人强制折服于自己身下,而是以善养人,用善来影响、教育对方,让对方也能成为善的存在,继而志同道合,同归于善。

但是,即便贤者能够获得人心拥护,可是也会遇到被阻碍的危险?这个危险来自于什么呢?

3、不符合实际的言谈,会对贤者造成阻碍

关于贤才被阻碍发展的的危险,孟子说:

“言无实不祥;不祥之实,蔽贤者当之。”

孟子这是在说,不切实际的言论,会导致不好的结果,而这个不好的结果,往往应当由那些阻碍贤才的人承担。

也就是说,真正的贤才,往往是比较务实的,不会说不切实际的话。而不切实际的话,往往会因为脱离现实,继而造成不良后果。同时,不切实际的话,往往也会用来攻击贤良。

所以,一个君主任用贤良,那么听到的话,大抵都是比较切合实际的,这样的话,贤良的人才也不会受到谗言的阻碍。

4、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大抵可以看出,孟子“言无实不祥,不祥之实,蔽贤者当之”这句话表明了孟子对贤才的重视。而通过联系上下文,也能看出一条孟子的逻辑线。首先,要成为一个贤者,则需要先通过广博的学习,逐渐上升自己的学识,最后能够做到简明扼要地阐述问题。其次,贤者投入国家建设,需要老百姓配合自己,那么,就需要获得民心,也

是就说,为上者想要获得民心,用自身之“善”让对方强制折服是不可能的,需要用教育、感化等方式让对方同样成为“善”的存在,继而能够更好获得民心。最后,即便是获得民心的贤者,也容易受到不实言论的阻碍,所以,重视贤者的为上者,要注意身边人是否务实,避免不切实际的言论阻碍贤才的发展,继而造成不良的后果。


颜小二述哲文


孟子曰:言无实不祥,不祥之时,蔽贤者当之。这句话出自于《孟子》离娄篇无实章。

意思是说:人说出去的话要有根据,不能信口开河,无中生有。祸从口出,不实之言,足以招祸。不祥之言,轻则损人害己,重则祸乱社会。

孟子,名轲;字,子與。战国时期邹国人(今山东省邹城市),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有“五圣人”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

张居正说:此以一身之吉凶。无关于国家之利害,不可的的确确,便谓之不祥也。

求之的确为不祥之言,惟是那说邪小人。见之有善,辄猖疾之,使之不得见知于君;见人有机,辄排挤之,使不得见之于世。

这种人欺上瞒下,真正是巧言足以乱德,利口足以覆邦,贻害远而流毒深。

《宴子春秋》亦言:国有三不祥,不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化,三不祥。

古人以最朴实的语言,道出了无论是谁,说话办事都要遵循事实求是这一基本原则,不能信口开河,不计后果,反之贻害无穷。

我们应该从这些古语中吸取正能量,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自己坚持“事实求事”的思想路线,自觉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服务人民”的基本准则,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华文化传播人


孟子曰:“言无实不详,不详之实,蔽贤者当之。”

这句话选自《孟子》离娄篇无实章,大意为:“人说话不诚实,固然是不好,但这不过是小害,害中最大的,只有蔽塞贤人的谗言,才自己担当呢。”

再通俗一点来讲就是,自己骗自己固然可以,没有什么大害,毕竟你自己知道真相是什么样子的。可怕的是别人对你的真实建议和意见,有助于你改变好的东西,你也屏蔽掉不放在心上。这将阻碍你的进步,你的成长,这才是最可怕的!。

其实,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不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只是一味的以自我为中心,这样的结果必然导致日后生活对我们的压制!不听取他人的正确劝告,往往受伤害的只能是自己。

就拿这次疫情来讲,国家明令禁止,禁止捕杀野生动物,禁止使用它们!可是呢,有些人就是偏生不听,该吃吃该喝喝,从来不把这些话放在心上,导致现在全国人民和他一起抗疫,呆在家里不能出门,工作无法开展,很多大中型企业面临倒闭状态,成千上万人面临失业状态。真的太可怕了,当初如果能听别人一句劝,今天的我们也不会是这样的下场。

所以,今后的我们是在生活上,还是在人处世上,好的建议和意见还是要听取的。因为人不可能是完美的,人无完人。总有一些缺点是需要我们去改正的,是需要去听取别人建议的,并不是每一条建议都是害你,好的意见和建议我们需要去听,去改变,这样才能遇到更好的自己。


荷叶姐姐


此语出自于孟子离娄下篇,第十七章,孟子曰:“言无实不祥,不祥之实,蔽贤者当之。”\r

意思是说:不按事实说话,谎话连篇,容易带来祸端。那么,这祸端造成的严重后果,应该由谁承担呢,应该让推荐庸者的人,或阻止讲真话的人来承担。\r

孟子的这句话是真理,到什么时候都适合。比如现在,冠状病毒疫情扩散,如果有关部门,或有关专业的专家,早一点把真实情况报告给国家,不要先在国际上学术交流。另外,不要阻止李文亮等八位医生的实情公布,大家都明白,就不会出现今天的局面,李文亮医生也不会离去。造成现在这么严重的后果,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给出答案了,知情不报或者谎报实情的专家,还有阻止李文亮等八位医生说实话的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他们才是罪魁祸首,应该承担这一切严重的后果。



琅公


孟子曰:“言无实不祥。不祥之实,蔽贤者当之。”——《孟子·离娄下》\r

意思说:“说话不符合实际是不好的,这种不好的恶果,应该由那些埋没贤才的人承担。”

大概是说说话没有实际性的内容,结果是不好的,就好像是把一个贤能的人压制起来一样,不选用他。这样解释会不会更好?孟子说“不祥”,那么“不祥”的程度是多少呢?就像是一个贤人,被压制了,故意不用他。这行为不好,和那个言无实的行为可以相提并论。说实话很难,有时候为了获得利益去骗人,没有被识破的时候,我们都认为他说的真话,可是当我们受骗之后,慢慢会发现都是骗人的,说的都是不实的东西。



葫芦文化


言无实不详。不详之实,敝贤者当之。

注释:言无实,假话;不详,不吉利的现象;实,客观表现;敝,掩盖、蒙敝;贤者,有识之士;当之,反映于其上。

古文不能直译,应融入语境才能真正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谎是一种有害的现象,说谎的真正危害,反映在强行蒙敝有识之士观点的行为上。

孟子这段话表达了他对君主敝塞言论的指责和劝导。


旁敲侧击991


离娄章

第十七节

子曰:言无实,不祥。不祥之实,蔽贤者当之。

译文:言论谈话无事实,是不吉祥。后果由那些埋没贤良大才的人来负责担当。

“言”引深为:言论、言词文字、文章等

“实”引深为:真实、实际、内容完整性、果实、种子等,与虚相反,正邪相搏、反应明显。

“不祥”引为:

不善的事或者是人、天下有不仁不祥者,

不吉利、寡人错 山见蛇 泽见蛇 谓不祥

死的讳称,今南荒,流离,忽有不祥,当丧事

蔽贤

埋没贤能的人,有贤能,则以告。有而不告是蔽贤。一臣蔽贤,上下道壅。目的是 抑才窍位。

判罪,意为处以相当的刑罚


埝峬


孟子曰:“言无实不祥。不祥之实,蔽贤者当之。”

意思说:“说话不符合实际是不好的,这种不好的恶果,应该由那些埋没贤才的人承担。”

讲空话讲假话的人,是蔽贤(埋没贤才)之道,应该承担责任!


马到船头直


孟子曰:言无实不祥,不详之实,蔽贤者当之。(孟子,离娄下)

说话没有内容,没有作用,是不好的。这种不好的结果,将有妨碍贤者进用的人来承担它。

譬如说一个国家的官员讲空话,无用的话,就会导致国家出现不良后果。(如果国家任用的是讲有用的话的贤者,就不会出现这不良后果了。)不良后果的责任由妨碍进用贤者的人来承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