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醫書”出土4年後,扁鵲卻被踢出教科書,專家解釋有2個原因

古語有云:良者,德也,醫者,道也。作為一名醫者,不僅要有高明的醫術,還要有高尚的醫德,只有德才兼備才能稱之為良醫。我國古代這樣的醫生那是數不勝數,華佗、張仲景、孫思邈、李時珍等等,而有一位春秋戰國時期的“神醫”,更是被稱為中醫學的開山鼻祖,他就是扁鵲。

“扁鵲醫書”出土4年後,扁鵲卻被踢出教科書,專家解釋有2個原因

除了《史記》之外,像《戰國策》、《淮南子》、《新語》、《鹽鐵論》等大量史籍都記載過扁鵲的事蹟。我們現代人也一點都不陌生,因為只要上過學基本都學過《扁鵲見蔡桓公》這篇文章,在文中扁鵲僅憑肉眼就能斷定蔡桓公所患的疾病,但因為蔡桓公不聽勸最後發病而亡,因此留下“諱疾忌醫”的典故。

然而這位神醫扁鵲僅在各種故事中出現,傳聞他唯一留下的傳世著作《難經》,也僅見於東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序》的引用當中。歷史上到底有沒有這個人還是個謎,直到現代的考古發現才有了“證據”。

“扁鵲醫書”出土4年後,扁鵲卻被踢出教科書,專家解釋有2個原因

2013年,四川成都地鐵3號線施工時發掘了一個漢代古墓群,出土了920餘支竹簡和50枚木牘(共約2萬字)。它們可分為九部醫書,而除了《五色脈診》外都沒有書名,考古專家根據竹簡中的內容為其命名,其中像《敝昔醫論》等幾部,極有可能就是扁鵲已經失傳的醫書。

“敝昔”在古代就是“扁鵲”的通假字,這些醫書有多牛呢?早在1972年馬王堆也出土了一些醫書,經研究後被認為比《黃帝內經》還要早,而“扁鵲醫書”更被認為學術價值比馬王堆醫書還高,它們從病基到治療再到針灸、脈象等,涉及到醫學的各個方面,像“以蜀椒作為藥引”治療痛風的方法,直到現在還在應用。

“扁鵲醫書”出土4年後,扁鵲卻被踢出教科書,專家解釋有2個原因

古墓中還出土了國寶級文物“經穴髹漆人像”,數十條縱橫交錯的經絡線條,時隔2000多年依然清晰可見。這些文物的出土,無不說明古代失傳過多少高明的醫術,對今後的中醫學術界產生了巨大影響。

然而在2017年,新版歷史教材卻直接將扁鵲踢出了教科書,以後的學生們可能再也看不到《扁鵲見蔡桓公》這篇文章了,明明已經發現了關於扁鵲的文物,為何僅用4年就決定把扁鵲踢出教材,難道發現了什麼?

“扁鵲醫書”出土4年後,扁鵲卻被踢出教科書,專家解釋有2個原因

對此歷史專家和考古專家都有解釋,有2個原因,其一,經過大量考證,其實“扁鵲”代表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種對“神醫”的尊稱。我們現在所認知中的“扁鵲”,在春秋戰國時期的真名叫秦越人,但歷史上還有很多叫“扁鵲”的人。

《史記.扁鵲傳》中,記載過一位旅店老闆叫“扁鵲”,曾用一種特殊的藥水幫長桑君治好眼睛。又記載“扁鵲”為越國趙簡子治過病,又為秦武王治病,後來還為齊桓公、秦穆公等人治過病,時間跨度近200年,怎麼可能是一個人呢,所以為了嚴謹起見,教科書就把扁鵲給刪掉了。

“扁鵲醫書”出土4年後,扁鵲卻被踢出教科書,專家解釋有2個原因

其二,考古專家解釋,四川老官山漢墓出土的“扁鵲醫書”破損的很嚴重,而要具體研究明白裡面的全部內容,需要特別漫長的過程,所以到底是不是“扁鵲”留下來的醫書還無法完全確認,教科書就先把他移出去,等有了證據再挪回來。

相對於西方很多“虛構”出來的歷史,中國的歷史教材還是很嚴謹的,把扁鵲移出教材也是比較嚴謹的做法,但因為質疑就否定整個人物,這樣的做法還有待商榷。近年來像魯迅的很多文章,還有衛青、霍去病、張衡等人的故事都因為各種原因被刪去,你認為應該刪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