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十年代晚上農村放電影,全家都去看電影,必須留下一個人看家,一般來說你家都是留誰?

待富者20


那個時候看電影,就是人的快樂,鐵鍋炒豆,瓜子,看著電影,老人在家看家,我走過十多里地看電影,那個年代,那個年代的人,!!!!


A愛你就好了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我是80後,我就簡單說一下我兒時的記憶,八十年代,文娛生活可沒有現在這麼豐富,像手機、電腦。在那個時候的農村,人們白天要下地幹活兒,晚上回家就睡覺了,生活枯燥無味。如果有電影放映員來放一場電影,村子裡就像過年一樣高興。

那個時候的放映員,是十里八鄉的明星。每到一處,都有好多小孩追逐簇擁著,而更讓孩子們歡呼雀躍的是在村裡村委會的空地上扯上白布,因為這就意味著,今晚一定有露天電影可以看了,村裡放啥電影?成了全村最關注的消息。大家都興奮起來。我們也提前跑回家去。督促著爸媽趕緊做飯,性子急的,乾脆連晚飯也不吃了,男女老幼拿起板凳就往場地集結,好佔據一個有利的觀影位置,沒帶板凳的就找塊磚頭、石頭坐著,還有好些站著看、爬樹、騎牆上看。我記得印象最深的有一部電影叫烈火金剛是抗戰片,給我的印象是最深刻的,那時候我就特別羨慕軍人,直到現在我也有過從軍的經歷,也算圓了兒時的夢想吧!

我們這一般很少留人看家,我記得小的時候,鄰里之間都相互幫助,很少有鎖門,看家這樣事情,如果說非要留人的話,我記得應該都是老人,像爺爺奶奶的什麼的,他們見孩子們都非常高興,如果要留,會主動提出留下的,我還記得小時候奶奶特別慈祥,不過我記得一般留下的好像是父母,時間太長了記不清了。

這就是我小時候記憶力一些看電影的回憶,也許能給大家產生一些共鳴吧!





龍江小孟


題主提的這個問題沒有決對性,七十,八十年代農村放電影,全家都去看電影,必須留下一個看家的人,這個人是誰?

記得那個時候,當得知村裡來了電影隊,睌上放電影時,人們興高采烈,奔走相告,吃罷睌飯,一家家扶老攜幼,扛著板櫈,拿著小櫈子,說說笑笑的來到電影放影地。夜幕降臨時,露天影幕上,大家愛看的戰鬥片或故事片,開始放映了。隨著劇情故事情節的展開,人們忘記了一天的勞累,聚精會神的看著。

那時候全家都去看電影,幾乎沒有聽說必須留下一人看家的,因為,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是形容那個年代,社會穩定的代名詞,社會風氣正,人們覺悟高,祥和,安定,在治安,安全方面不存在不好的陰患,人們大可放心。

所以,農村放電影,一家都去看,必須留一人看家不是決定性的原因。


林言靜語


我父親,我父親是個粗人,也看不懂,夜晚防賊,每回放電影,我母親帶著幾個孩子去看電影,聽戲!只有到早上的時候,我父親早早起來到放電影的地方溜達,開始不知啥意思,最後父親回家時,高興的說,可以撿到點小錢,小刀,圍巾,反正許多不起眼的東西!可在那個年代足以讓全家高興一陣了!


付富豪


想起七十年代小時候時光,那時真是又可憐又好笑,先說可憐那時電影很少,平時都在公社駐地演,一聽公社有電影,隊長一說收工就趕緊家去胡亂吃點,往公社上跑因為七八里的山路,又是晚上,去之後看不上正面,只能看反面,記的那次是演的賣花姑娘,看到大人們哭的是很傷心,我們小孩也跟著抹眼淚,再說好笑的,每次上村演,高興的圍著看,看放映機,還有發電機我們都叫電鍋,每次演好片放到後面,先紀錄片然後是正片,3個小時得到十一點,困的難受,明晚上別村演本不想去,大人們說明晚換片了,又去了到那一看還是那片,看上幾個莊以後就死心了。


啦呱88


從我記事的時候我就知道我們家有一臺黑白電視機,當時在我們那個小村莊可是沒有幾臺啊,因此很多人來到我們家看電視,我爸爸當時為了方便讓大家看電視還在做出了很多的的板凳,看電視的人多的時候就像是現在的電影院一樣。

記得小時候尤其是下雪的時候,當時很多人為了看電視掃雪直接掃到了我們家門口,就是為了方便看電視。



現在想想那段童年的時光真的很快樂很難忘,就連問題當中所說的農村放電影,在家必須留一人這個確有此事,今天我給大家講一講我們村一般都會留誰在家看家,和農村放電影的那些有趣的事情。


農村下鄉放電影

在農村七八十年代裡最有趣的應該就是去和幾個同伴看電影了,記得當時一張白色的電影幕布和一臺手動的放映投影機就能看電影了,可是當時放的電影有一個特點就是“無聲電影”只能看到畫面人物而不能聽聲,就是這樣大家看的是津津有味樂此不疲。

只要那個時候大家知道該放電影了就會很高興,我現在依然記得看電影的時候如果電影的旁邊有麥秸垛,那麼你就會看到麥秸垛上有幾個人在上面坐著看電影,是不是很有樂趣。



一般都會留誰在家老家呢

留在家裡老家的可不是我們小孩子哦而是爸爸,當時只要有放電影下鄉的那麼這個消息知道最早的就是家裡的爸爸,每次只要準備去看電影的時候爸爸總會說你和媽媽一塊兒去看吧,我在家裡看著家。


其實爸爸在我和媽媽去看電影的時候也去看電影了,只是爸爸為了不讓媽媽擔心想讓我和媽媽一塊兒看電影才這麼說的,這樣的情況在我們村每家都是這樣,只是每一位爸爸這樣說的目的都是為了自己的家人能夠在看電影的時候安心,同時這也體現了爸爸對家人的關愛。

綜上所述:

農村放電影其實是一種文化活動豐富農民朋友的業餘生活,到現在我們村每年還會有人來放電影,雖然現在家家戶戶都有電視都有網絡,但是大家依然保持著對放電影看電影的熱情。


紀錄鄉土


說到七十、八十年代放電影的話題,又勾起了兒時的記憶,現在想起來也感到開心快樂,想那兒時無尤無愁,天真爛縵,天不怕,地不怕,跟著一群小夥伴,遊山玩水,上樹抓鳥,玩著現在沒有的遊戲,不知疲憊地東奔西跑,啊,那美好的童年,一去不返。

那時候電影也很少放,一二個月才有一次下鄉,如果聽說那裡放電影,十多里路也會趕去看,記得有一次,離我村十二里路遠的村子放電影,小夥伴們連晚飯都不吃,你叫我,我叫他,成群結隊地向放電影的村子跑去,記得是放的戰鬥片,風雪大別亡山。片中的主人公是:鄭中義,李小龍,林天祥。

看完電後,也不知道走那條路了,跟著人流走,結果走反了方向,好在遇到一個好心的婆,問我們是那裡的孩子?我們告訴她村名後,她說她也親戚在我這村裡,叫我們到她睡覺,天明後回家去,還講晚上小孩子不要走夜路,有鬼會迷小孩,會使人整夜都在原地轉,那時候的孩子,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大人講鬼話。只好老老實實地跟著婆婆去她家裡睡,六七個人,同一張床,那情況可想而知了。第二天回家後。都被家大罵一頓,當聽到我們說好心的婆婆留我過夜時,家長很感動,直接去那個婆婆的親戚家致謝。並請她專話謝收留我們過夜的好婆婆。轉眼過了幾十年,現在還記得兒時的情形,是多麼直得留戀呀!


友好為人99


一說起七八十年代在農村放電影,我想現在的八零後的小夥伴都應該有印象吧。畢竟八零後的小夥伴在小的時候沒有什麼娛樂設施,有上農村去放電影那就是都很高心的了。要是必需就一個人在家看家一般都是爸爸或者媽媽了,沒有太固定的。

我還急的我小時候我們村有去放電影的,那個時候就趕上是要過年的了是的。我們小夥伴早早的就過去,看著放映員在哪裡佈置場地,我們就在邊上看著,因為在那個年代農村家裡都是沒有電視的,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只有再有去農村放電影的時候才能晚睡一會的。那個時候更是小夥伴最好興的時候了,可以讓父母給買點毛嗑和飲料什麼的,平時父母是不會給賣的,也就這個時候回給買點。那個時候也是小夥伴們玩的最好的時候。

但是也是有美中不足的就是家裡都得留人看家,父母每回都是會有一個在家看著的。




鄉村淇譯


我就是從那個年代過來的,那個時候看電影就跟過節似的。特別的喜慶,特別的熱鬧,家家戶戶呢,炒點瓜子,小孩兒早早的搬個小板凳,在銀幕下的排排隊找好自己的位置,然後呢,有許多的孩子們借的眼鏡兒,這個時間那就空擋。看眼前這個期間的孩子們又瘋又鬧的個個歡欣鼓舞啊,真是像過年一樣,這麼熱鬧。

看電影的時候呢,家家戶戶都得留一個看家的那個時候,不需要給人看家的,家裡欣賞有啥,基本都沒什麼貴重的東西。但是也要留下一個人看家,為什麼?

尤其是晚上的時候,得有人守著這個家呀,一個當家的人,總得有一個人留下來看家啊,一說起來看家呢,往往真的都是老人在家看家,孩子們沒有一個肯在家看家的。再說了,家長單獨把一個孩子留在家裡看家,家長也不放心。

有的偏遠一點兒小村落要走很遠,走十里八里的去看一場電影,那這個時候呢,這個砍價的意義可能就更大。夜晚,那夜深人靜的時候,總在月亮的大道上。那個感覺呀,大家沉浸在電影裡,故事當中說的熱熱鬧鬧的,還有的孩子們直接就開始扮演電影主角說的話。

十里八里的,大家吵吵鬧鬧的,也就一會兒的功夫就到家了,這個夜晚呢,在家睡著可以炒著深沉,夜夢當中啊,常常被自己的故事吵醒了。

孩子們常常按照電影中的主人公的樣子來描畫自己的理想,希望自己有一天也會像電影主人公那樣,經天緯地。

老人家長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成就了孩子的一個又一個不眠的夜晚。我們這個民族頗具我服奉獻的犧牲的精神,尤其在孩子身上,所有的家長都有很好的犧牲精神。









東北向前


這個問題不太切合實際!

大多數家庭不會放過這一難得的“盛宴”,記得七二年,村裡上映《地道戰》,父親想讓母親在家照看待產的母豬,提醒母親這部電影早看過,沒有再看的必要,母親反詰:“你沒看過?"

再也沒有比那時候的電影更吸引人的東西了,無需演什麼,只要掛銀幕的杆子豎起來,電機響起來,便攜老扶幼,傾巢而出!

有一年在公社大院放露天電影,村民照樣聞聲而動,爭相搶佔最佳位置。當然,社直機關的男男女女,都坐在前面。電影本來是慰問即將進入“雙搶"大忙的農民,他們卻坐在邊上,甚至坐在銀幕的反面,公社書記看不下去了,拿起話簡吆喝起來:廣大的社直各單位職工同志們,不要和農民同志搶位置,他們馬上就要大忙了,再說,他們的文化娛樂實在很少,夜裡除了搞點男女關係,就是吹燈睡覺!

口味雖重,卻很貼心,至今老一輩還在懷念那個接地氣的好書記!

幾十年過去了,恐怕再也尋不回當年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